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再说“取灯儿”

  近读《太原晚报》“天龙·晋风”版88日刘建武先生的“出灯”解和815日郝妙海先生的“出灯”、“取灯”辩后,感到两篇文章都很有趣味,使我回想起童年时代的许多往事,这里,我想说说晋源地区的方言土语和古代语音的关系。

    我自幼生长在太原的晋源地区,每天夜幕四合之时,大人们常常以亲昵的口吻对孩子说:“把‘取灯儿’给我荷得来。”于是孩子便从灯台前拿一根“取灯儿”在灶火上点着,“取灯儿”霎时发出一股蓝光,并伴随着吱吱的响声和刺鼻的硫磺味儿,孩子把这火种递给大人点灯照明,于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灯光下,享受着温馨的晚饭时光。

    晋源地区是古晋阳的核心所在,是晋之源。许多方言土语不是土而是古。如前边说的把“取灯儿”给我荷得来。其中“取、荷”两个字的读音,有的是古音而不是土音,有的是古意而不是生造。什么是“取灯儿”呢?在我的记忆中,感觉它很像今天的冰糕棍儿一样(如图示),大约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约0.1厘米,用扁平易燃的木柴制成,头削成三角形,沾上硫磺,是中国本土的火种传承产品。我虽然不能考证出它肇始于啥年代,但相对于“洋取灯儿(火柴)、洋旱烟(纸烟卷儿),宣统坐了三二年”的洋火柴要早得多,比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公元1864年创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火柴还要早。因为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人对硫磺质的认识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自古就烂熟于心了。

    “取灯儿”的“取”,《广韵》:“七庾切”,属入声。据太原市社科院研究员、古文字学者马剑东先生考证:在《诗经·角弓》中有“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此诗的韵脚还有“木”、“属”等,同为入声。故可知“取”的古代读音类似今天太原方言的“曲”或缺少的“缺”( que )。因此晋源地区为何把“取灯儿”念成“缺灯儿”也就迎刃而解了。“荷”字也很有古意,它不是一般的拿来,而是有承担、担当、承受之意。如:荷锄日当午、有人荷畚自闺出、荷天下之重任、荷枪实弹……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李文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07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