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婚礼民俗之拜花堂

    俗称人生有三乐意:“打牲(猎)、钓鱼、拜天地”。拜天地就是拜花堂。“花堂”前摆着方桌,桌上放着盛有高粱的一个大斗,斗内插有桃木弓,柳木箭,秤杆,尺子,剪子,铜镜,并摆着十二个大供(大馍头)。这些东西各有名堂:大斗叫“混元斗”,弓叫镇天弓,箭叫穿云箭,尺子叫量天尺,剪子叫绞精剪,镜子叫照妖镜,秤杆更有意思,过去的秤是十六两,连同定盘星共十七个星点,十六两的星点叫南斗六郎、北斗七星、福禄寿三星,定盘星叫紫微星,皆源自古书《封神演义》中黄河阵上三霄妹的法宝,摆在花堂前面,意在辟邪。

    旁边贴着红纸,写着举行婚礼的各项议程。从前多由“二宅先生”高唱拜词,行三跪九叩首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现在仪式多由专门的主持人或司仪主持,也有的由婚庆公司包办。在没有《婚姻法》可依,也没有“结婚证”可领的时代,“礼法”就是法律,仪式就是证明。鸣鼓乐,放鞭炮,行三跪九拜之礼,昭告天地神明与邻里宗亲,一切尽在隆重而盛大的仪式之中。因此,传统上只有正式举行过婚礼、拜过天地,婚姻关系才能得到世俗的认可和尊重。

    礼毕引新娘入洞房。新媳妇入了洞房,要关起门来绞脸,又叫“上头”。其实是用丝线将少女脸上的绒毛绞除,将头发盘起,意谓此后将以人妻的身份示人。现在一般只是用红丝线在脸上象征性地比划比划,表示新媳妇已经“开脸”了。

    婚礼的仪式上,还要“见大小”,即参拜所有的宗亲。新郎新娘双双站在花堂前,由司仪按名单顺序唱礼,司仪每唱出一个受拜人的称呼,鼓乐即奏起参拜曲,新郎唱喏,新娘万福,然后双双跪下磕头(新式婚礼改为鞠躬)。这里一拜下去,司仪喊出给某大爷大姑磕下了,收钱的人便端着盘子来到受拜人面前,受拜人便将事先用红纸包好的红包(即礼金)放在盘子上。拜完宗亲,还要给帮忙的邻里、朋友磕个综合头,司仪人高喊:“给房上的、房下的、门里的、门外的、烧火的、做饭的、切葱的、剥蒜的、叔叔、大爷、婶子、大娘磕下了……”但不收礼金,只表谢意。

    传统的婚礼有“闹洞房”的习俗。一群人将新房里里外外堵得水泄不通,给新人出许多节目和难题,让他们当众表演。这是一个百无禁忌的时刻,一向谨遵礼法、恪守本分的人们,在这里没有了任何规矩,充满了激情的宣泄、放纵的胡闹。拜天地之时的神圣与庄重,此刻走向另一个极端:无度的狂欢,没有节制的嬉笑取乐,夹杂着让人难以忍受的粗俗和放肆行为。我小时候曾经目睹过新娘子那种身不由己的恐怖场面。因不堪忍受折磨和羞辱而寻了死的新娘都有。或许,这是由人性对封建礼教的“反动”而形成的习俗,随着文明的进步,那般涉及隐秘、冒犯尊严的“闹洞房”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传统意义上拜过堂入了洞房就是完婚了或者成亲了。成亲后第二天,新人要双双“回门”,即上门拜见女方的家长和宗亲。女方娘家谓之请女婿。娘家先给婆家送去四抬盒,内装生饺子,取其谐音“生娇子”,有道喜和祝福的意思。随后新娘的兄弟或侄儿手持大红请帖,请姑爷和姑娘“回门”。婆家要款待所有来客吃中午饭,下午送新媳妇回娘家。到娘家后,晚上给新女婿吃开口饺子。次日,女家设宴招待亲戚,新郎新媳妇向亲戚见礼,见礼方式与在男方家时一样。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陈思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2-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