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面人艺术传承者王博

  早在幼年的王博用泥巴捏坦克的时候,“面塑”这粒种子,就已经深深植入了他的心底,并顽强地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迸发出活力。

    从上个月开始,这位年轻的面塑师已经做了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几十只兔子,准备和喜欢面塑的朋友们,一起迎接辛卯兔年的到来。

王博和他的“兔姑娘”

    “等一下你就知道我捏的是个啥了。”王博一手执竹签,一手自桌上的面团上揪了一块,揉捏了几下,成了圆形,穿在竹签上,然后再揪一团面,再捏,再裹……三下两下,兔子的轮廓出来了!

    “给她穿条裙子吧……让她抱个元宝吧……看,她坐在这朵花上了……”王博口中念念有词,手里不停地动作,不到三分钟,一个漂亮的“兔姑娘”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他又随手自白色的面团上揪下一块,往兔子背后一粘,哈哈,兔子有了一条尾巴,短短地翘着!接下来,王博给兔姑娘做美容:加上漂亮的弯眉毛,再加上两排长长的睫毛……

    “双眸观世界,十指演春秋。”这句话形容了捏面人的手艺,说的是捏面人眼看得准,手下得准、快。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手艺,面塑在我国流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以处理过的面粉、糯米粉为原料,取材于戏曲及历史人物,通过用手揉、搓等,再用小木刀点、切、刻、划等,不用多久,一个艺术形象就跃然而出。在以面食花样繁多著称的山西,面塑艺术成为普通人生活中欢快的点缀,为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情趣。

    正是靠着面塑这门手艺,王博年纪轻轻就成了省一级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的工作台上,摆着一只前几天完成的兔子,她的体型更大,衣饰和妆容更精致,王博专门为她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 “瑞兔迎新”。从上个月开始,年轻的面塑大师——— 王博已经做了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几十只兔子,准备和喜欢面塑的朋友们,一起迎接辛卯兔年的到来。

面塑是他心中的牵挂

    除了从小一起玩大的发小,人们根本不相信在工作台前一坐一天的王博曾经开过网吧。一边是热闹,一边是静寂,22岁的王博为什么会舍弃前者,决然地选择日复一日的面塑创作?

    “过年的时候,不会包饺子的小孩也会拿一团面揉来揉去,一会儿捏个这,一会儿捏个那。父母为了哄小孩子多吃几个饺子,就想办法把饺子捏成个小动物,比如小老鼠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面塑。孩子小的时候爱玩橡皮泥,和面塑差不多。”王博说着话,手却一下都不闲着,他早已习惯了一边捏面人,一边和来访者谈话。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面塑,不过那时候没面,用的是泥。”早在幼年的王博用泥巴捏坦克的时候,面塑这粒种子,就已经深深植入了他的心底,并顽强地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迸发出活力。

    2008年初,王博好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跑到北京和深圳,拜面塑的京派传人——— “面人萧”为师,学习国内最高端的面塑工艺。

    “面人萧”本名萧占行,是萧家手艺的第四代传人。“面人萧”的太爷爷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曾经给一些达官贵人捏过面人,而萧占行6岁就开始操起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初中毕业后,20出头的萧占行考进了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王博跟着萧占行入了面塑这行,而且一开始就接触到了面塑中最尖端的人物塑像,萧占行把自己最拿手的关公、水浒一百单八将、钟馗、达摩的面塑手艺都教给了王博。

    年底,王博回到太原,确定了自己的生活走向——— 成为一名职业面塑师。

拜师,带徒弟,这就是一个传承

    在传统人物造型基础上,王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面塑这种传统技法,完全可以用来塑造卡通人物、电影人物和真人塑像。他还在网上开了一间网店,网友把自己的照片传过来,几天之后就能收到王博根据照片制作的面塑。

    王博的手艺得到了很多顾客的认可。2009年,在国贸举办的迎新春联谊会上,一位在太钢工作的外宾被王博的表演折服了,当场买下了三套面塑,有传统的仕女形象,有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还有NBA球星。好多客人专程从外地来太原,就是为了买一套“面人王”的作品。靠精湛的技艺,王博为自己赢得了“面人王”的美誉。

    和师傅的合影挂在王博工作台的正前方。“我师傅可厉害呢!现在到了深圳也特别受欢迎,经常有香港、台湾的客人买他的面人。”王博拿出一本相册,里面收集着师傅各个时期作品的照片,师父最钟爱的关羽形象,塑造得威风凛凛,连肌肉的突起都清晰可见。

    “我自己现在也带徒弟了。看,这些都是学员们做的!”王博在竹筐里翻拣着,逼真的苹果、橘子、豆芽、茄子……一条小黄瓜竟然还顶花带刺!

    家长希望孩子们在面塑制作中锻炼动手能力,退休的老人希望通过学习面塑重新寻找到生活的乐趣。王博带的学员既有三四岁的小孩,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到长假,很多平时工作繁忙的白领也愿意来到这间工作室里,在捏面人的过程中体味时光悠然的流逝。

    “孩子们可怜,双休日还得上这个班、那个班,好多家长觉得让孩子学面塑没用,有这时间还不如背几个单词呢。笨手笨脚的孩子只图学习好就啥都好?”说到人们对手艺的偏见,王博有些不平。

    幸好他所带徒弟中有一支很固定的队伍———厨师。很多饭店都愿意以实物吸引客人,可真的把面条、馒头、红烧鲤鱼摆在玻璃柜里不现实——— 首先是不好看,其次是真的食物很快会变质。而惟妙惟肖的面塑一下子就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掌握了面塑手艺的厨师,走到哪儿都受欢迎。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面塑大赛,评委面对着一盘盘真真假假的寿司、天妇罗,往往一筹莫展。比赛在电视里直播,收视率非常高。

    “日本人对手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光保护不行,得有传承。我这个年纪搞面塑,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没前途,愿意静下心来学的人特别少。再好的手艺,没人学也就死了。”

    当听我说起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捏面人,现在上了高中还忍不住偷空在家里捏小玩意,王博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好手艺就得教给这么好的苗子!”

对商业化模式的两难选择

    在王博的提醒下,我们才注意到泥人和面人的不同。“‘泥人张’大家都知道,它的颜色是后做上去的,咱们的面塑是把颜色揉到面里,里外的颜色完全一致。”

    说起“泥人”,王博对这个传统手艺的发展有些茫然。前些年,“泥人”还和“面人”一样,完全是工匠手工制作,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光靠个体手工,一个工人一天也做不了几个泥人,只有实现大规模生产,才能充分商业化。据王博了解,知名的“泥人”品牌在发展中或已选择了商业化的道路,“老师傅手工做样板,这是真正的精品,价值很高。样板拿到工厂,做模子,然后是机器生产,一下子做出成百上千个,成本低了,产量大了,市场占有率高了。看到能挣上钱,才有更多人跟着你学、跟着你做。”

    王博是不是也想走这种商业化的发展之路呢?“说不来。要是完全走市场,钱倒是挣得比现在容易,可流水线上出来的就不是作品,成了产品了,面塑的价值也就找不到了。”

    过些天,动物园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就要开始了。王博已经准备了几十件作品,要拿到庙会售卖。除了自己制作的面塑,他还从浙江订了一些塑料小摆件,想和面塑摆在一起卖,“光卖面塑不怎么挣钱,卖点杂拌儿才能护住。庙会上看着人多,可多数不了解我的面塑,觉得它就是个面做的玩意儿,不值钱。要是他们能停下来,仔细看看这些小兔子,是不是就能知道它和机器做的东西不一样,就能判断出好坏了?”王博轻轻晃动着手里的小兔子,似乎希望从它跳动的身影中看出些名堂来。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2-11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