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临汾人的主食:綦子

  尧乡人喜欢吃面食。馒头和面条是最主要的两种吃食。

    不过,尧乡人嘴里没有面条,吃的和说的都是——綦子。

    綦子是尧都土话,是乡村方言。为这方言,我曾经动了不少脑子,綦子从发音上找字,可以罗列出不少:其子、棋子、旗子……但这些词语里都没有面条的含义,连条的意思也没有。唯有这个“綦”字有条的意思,但是,说穿了却不雅观,这綦子是指鞋带。用鞋带象征面条总让人有些别扭。如果仔细一想,也就想开了,古时候咱的先人说的话,都是从形象上找来的。在尧都乡村,说生火是架火。架火,不是把柴草支撑起来去引燃吗?说玉茭是棒子。无非是说玉茭长得又粗又长,像个棒子一样!说办错事是洒醋,醋是山西人的命根子,有俗语说,山西老醯爱吃醋,缴枪不缴醋葫芦。你看这醋有多么重要?可要是洒了醋,那不是把事办坏了,办砸了,至少也是办错了。明白了土话是形象的语言,也就会认可这綦子了。

    綦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干的和汤的。干的是干綦子,汤的是汤綦子。干綦子是把綦子煮熟,用笊篱捞出来,再把炒好的菜搅进碗里吃。这干綦子吃下肚去顶硬,耐消化,早先乡亲们多是下地耕作才舍得吃。平常日子就用汤綦子打发光景。汤綦子就是把綦子煮好,连綦带水舀着吃,说是吃,其实是喝,干活千万不能吃这种饭。

    当然,汤綦子也不全是糊弄肚子,做好了还能派大用场呢!乡下人有红白喜事多是早面午席,是说早起吃面条,中午吃宴席。这面条也就是綦子,汤綦子。这汤綦子的做法有点像是干綦子的做法,也是把綦子煮好捞在碗里,再把炒好的菜浇上,只是那菜是汤的,萝卜、茄子或是南瓜,都切成方块,肉切成丁。炒到快熟时浇上汤,就成了汤菜。这种汤綦子又叫浇汤面,如果面是机器轧出来的,比手擀面要细得多,匀得多,就叫须面。须面显然是说綦子又长又细,简直像是胡须。日久天长,须面就成了待客的专用面。娶亲嫁女都可以吃,若是老人过寿敬上一碗最好不过了,那长胡须一般的綦子就成了满含敬意的长寿面。不过,这须面也有不上桌的时候,提亲说媒的人来了,千万不能吃,要吃了这事情就拉长了,锣鼓长了没好戏,会黄了!办这事最好吃包子,把事情包圆了,捏和在一块,就成了!

    綦子的花样还有杂面綦子和裹皮綦子。杂面綦子是杂面做的。杂面是由小麦、玉米、豆子一块磨成的面。杂面不如白面黏合,做綦子没有白面好做,可也不算难做。难做的是裹皮綦子,是白面里面裹进玉米面。预先把两样面和好,把白面擀成燔馍的样子,把玉米面放进去包住,接着用擀面杖使劲压,压扁了再横压、纵压、交错着压,直到那两样面完全重合在一起再擀开。当然,不能擀得过薄,切得过细,否则,到了锅里就化为一团糊糊了。杂面綦子和裹皮綦子都是饥荒年月乡亲们粗粮细做的好法子。

    别看綦子是家常饭,可也是检验家庭主妇手艺的活计。那面要和得硬实,要擀得厚薄均匀,要切得细长如丝。民间有歌谣夸赞做綦子的好手艺:张家姑娘一朵花,和的面,金疙瘩,擀的綦子一张纸,切的綦子赛胡须!

    这样的綦子才是好綦子,这样的闺女才是好闺女。

    也有把綦子简单做了的,下把米,添些红薯或萝卜,熬去吧!熬熟了,把綦子放进锅里,煮熟,就是米綦子。米綦子集纳了米、面、红薯、萝卜多样东西,所以又被叫做和子饭。和子饭是家常饭。家常饭也许是太平常了吧,乡村人常说米綦子不算饭,大概是说这平常饭不宜于招待亲朋吧。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2-11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