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渗透原始文化的遗韵——王计汝和她的民俗剪纸艺术

  2006年第一个国家文化遗产日之后的621日早上730分,记者曾踏上去吕梁市中阳县的路途牞专程采访山西省首批3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唯一的民间美术——中阳剪纸。中阳剪纸共有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西山边远地区三个分支,那次主要采访了南川一支庞家会村的民间民俗剪纸艺人群体,王计汝就是其中一位。今年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之前的 611日晚上10时左右牞我们在省群众艺术馆招待所再次见到王计汝,她前来参加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授牌仪式。这次单独采访让我们对王计汝的民俗剪纸生涯有了全面了解,也从深层次上理解了当地文化馆馆长说的那句话:“王计汝现在是中阳剪纸的主要代表人物。”

    剪纸剪掉心头烦

    提起往事,62岁的王计汝长叹一声说,那可是苦!她11岁丧父,12岁失母,唯一的亲人是同胞的傻兄弟。为了生计,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劳力活;也为了能有个依靠,17岁上就从城关镇的车鸣屿村嫁到庞家汇村当媳妇。她一共生养了5个儿女,因生活的贫困,其中4个都因病无钱医治陆续离她而去。对于一个女儿,能有什么比丧失双亲更让人悲痛欲绝,对于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比失去儿女更令人肝肠寸断呢?数十年风霜雪雨地走到今天,什么是王计汝生命里真正的精神支柱?想来就是不离不弃的剪纸艺术吧。

    招待所昏暗的灯光下,王计汝黑红色的脸上泛着红光,看人时眼神怯怯的,没有多余的话。但是只要谈到剪纸这个话题,王计汝饱经风霜的脸庞顿时堆满了笑容,眼神儿里透出的竟是孩童般的惊喜与渴望。她打小儿就迷上了剪纸,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是镇上出了名的巧媳妇,纺花织布、剪纸、绣花、做狮子布老虎等布玩艺儿样样精,平时母亲做这些女红她就趴在旁边专心看,看着看着就依葫芦画瓢照着剪,照着做。到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就已经剪得花儿流溢芬芳、鸟儿振翅欲飞了。不光如此,婶子大娘们做女红的时候她也跟着学,年年清明、五月端五、中秋或村里小孩过生日,妇女们都要捏花馍,做些避邪的小玩意儿,王计汝都要跑去看,学着捏,捏着捏着手就越来越巧了。

    二十五六岁时王计汝的剪纸才被县文化馆留意,之前的岁月,剪纸纯粹是她一个人的事。那些年村里破四旧,谁家也不稀罕贴窗花,王计汝仿佛活在世外桃源,不管尘世如何喧嚣,整日沉浸在心爱的剪纸艺术里。平时她就把剪下的各种花儿鸟儿兽儿贴满四壁,像开家庭画展,过大年的时候就在门上挂起云子,在窗户上贴满窗花。想一想,地域偏僻的山居陋院,寒风呼啸或漫天飞雪里,满眼的剪纸红艳艳地,那该是怎样一道俗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作为局外人,我们看重的是剪纸的审美价值,而当事人王计汝却这样对我们说:“剪纸好啊,剪纸的时候啥也不想,一点儿烦心事儿都没有。”

    剪子下面风情万种

    2006年去中阳是群体采访,没有太多时间让王计汝对自己的作品细说端详,这次我们让她好好说说自己的剪纸。为携带方便,王计汝只带了一本厚厚的册子,作品都被她夹在塑料薄膜里。问她这么多年都剪了些什么牞她笑眯眯地回答:“民间故事,都是小时候听奶奶、妈、婶子大娘们讲的。我的记性特别好,她们说一遍我就记了一辈子。历史故事是看戏知道的,还有身边的事。”她把作品册子摆在床上,边翻边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解说剪纸里都是些啥意思。

    我们惊奇地发现,王计汝的很多剪纸作品都是十幅以上的连环画。她挑了一个传说中的故事剪纸讲给我们听:一个妈妈向自己那个瞎眼闺女借米,用斗子里面借米,再用斗子外面浅浅的底子还米,骗了自己那个眼睛看不见的闺女。后来这个闺女让家里的母鸡孵小鸡,她去世的妈妈就变成小鸡投胎到她家里,黑夜里给她托了个梦,说:“闺女呀,我当初借米骗了你,今天我要变成小鸡,给你下蛋。”她吃一粒米就下一颗蛋,下够了还闺女米的蛋她就死了。闺女知道那只死掉的母鸡是自己的妈妈,就把妈妈 (母鸡)供养了起来。剪纸非常的生动形象,在圆圆的鸡蛋上剪满铜钱,象征着鸡蛋变成了钱。王计汝接下来又讲了一组农村嫁闺女娶媳妇的剪纸作品。从女儿做嫁妆,到媒婆上门提亲,测日子,送彩礼,再到吹吹打打迎进门,拜天地和长辈,入洞房揭盖头等等,其繁复程度令人啧啧称奇。

    王计汝极耐心地讲述每一幅作品的含义和它的故事。一幅幅浓缩的连环画,将老一辈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用剪纸的形式记录下来,虽然有些话语方言土语我们听得不是太懂,但能感觉到非常的押韵,朗朗上口。

    中阳民间有这样的俗语:“生小子要好的,穿蓝衫戴顶子;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王计汝这个少女时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女子,习惯一边剪纸一边哼唱,唱的大多都和剪纸相关,仿佛在提醒自己要剪的内容,又在启发着自己的思路。王计汝很好地继承了民间以口传语言和图像叙事来表情达意的传统,用剪刀把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只能靠古史、传说和地下发掘来推测猜想的文化保存下来。她的剪纸创作内容涉猎广泛,除花草、动物和隐喻吉祥喜庆的传统题材外,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的感受,童年的记忆、身边的生活、古老的传说和歌谣都是她要表现的内容和参照。正是这一幅幅剪纸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关于天、地、人、物关系的朴素的哲学观念。

    家里开花家外香

    今年5月,王计汝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我省唯一的民间美术类的传人,她的入选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一时间王计汝那间生活了几十年的窑洞热闹了起来,有大学的教授带着学生来学习的,有媒体进行采访的,有专家来调查研究的,也有上门求作品的……村里人以为她会从此走上富裕之路,但几个月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王计汝窘迫的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于是原本打算和她学剪纸的人打消念头,他们更情愿去做些来钱快的活计。王计汝唯一的女儿也会剪纸,但似乎并没有母亲那么酷爱,她更关注的是母亲的健康。有时县里的文化馆举办剪纸培训班,请她去讲课,授课全部为义务,没有任何报酬。她说还得干地里的活,也就不怎么去了。

    王计汝是我省第一批27位国家级传承人中唯一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她靠种地为生,女儿一家也是靠种地为生的。老伴腿有病,无法行走,地里的农活全靠她,迫于生计,她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卖掉自己的作品。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自己又不善于与人交流,她几乎接触不到任何新的信息,而面对机遇时更不知道如何把握好。

    中阳县庞家会村有众多的剪纸高手,村里人甚至中阳县城的人基本上是不需要买剪纸的,一方面是家家户户都有会剪纸的人;另一方面,人们对剪纸的好坏不是很讲究,认为贴几天有个新鲜劲就行了;况且即使是好的剪纸也极不容易保存。因此当地人说王计汝的作品是“家里开花家外香”。对于上门拜访和采访的,王计汝常常把剪好的作品送给人家。也有一些商人想经营她的作品,但又常常因为价格问题而搁浅。王计汝说,自己的剪纸过程全部为手工制作,一幅大点的作品从构思到绘图到剪成成品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一次只能剪几张。而目前,电脑可以将现成的剪纸样子经过处理大批量生产出来,而且有些生产工艺品的企业也可以根据现成的剪纸样子大批量地刻制出来,这样下来价格就会低很多。王计汝的剪纸是艺术作品而非一般的产品,相对于大批量的产品她的价格自然要高出许多,因此她也不可能得到多少订单。

   

    因为第二天要参加国家级传承人的授牌仪式,王计汝特意带上了女儿给的照相机,说想留个纪念。采访近尾声,手机响了起来,她慌忙摁了一下键,把手机紧紧贴在耳朵上,大声回应着……接完电话,她说女儿怕她在外遇到什么事,非让她拿上手机,可自己只会接,还不会往出拨。

    告别王计汝,夜色已深。

    坦白讲,这是一次沉重的采访,王计汝目前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她的剪纸艺术传承现状令我们心忧,不禁想起上次采访报道中曾经写过的一句话:“王计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我真不知道在清贫之中,王计汝这株民俗剪纸艺术园地的‘奇葩’还能盛开多久。”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6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