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沧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bt.jpg (7343 字节)

走遍山西 第18章:徒步大朝台

  公元67年,汉明帝刘庄梦见了释迦牟尼,于是,白马西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佛门弟子说: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年,五台山就有了赦建大孚灵鹫寺,但历史学家又说,五台山有史可考的最早寺庙建于北魏年间。始建年代无论是东汉还是北魏,这都不影响五台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不影响佛教信徒们趋之若鹜的朝拜。

  一、佛国台怀

  五台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顶平缓有如垒土之台而得名,而深藏于五台怀抱之中的小镇,也就被形象地称为台怀镇。人们通常把五峰之内称为台内,五峰之外称为台外,台内集中了五台山一半以上的佛教寺庙,而台怀镇,则是五台佛国的中心。

  台怀镇不大,青山之下,一条沿着清水河延伸的公路,几条古朴的小街,各种销售旅游、佛教用品的小店,还有是就是一座座香火缭绕的寺庙和隐藏在他们身后的民居。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来五台山旅游,其实就是前往台怀镇拜佛、避暑,我的几次五台山也都最终要到台怀镇落脚。2003年6月,五台山“非典”解禁的第二天,徒步朝完三个台顶之后,我又一次来到了台怀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清静的台怀镇,一人没有外人打扰的台怀镇,眼前走过的,只有僧尼和当地居民,坐在杨林街的石阶上,梵音入耳,尽洗心尘。那一天,我一直坐到天黑才回到旅馆。

  现在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恐怕要数万佛阁,万佛阁的文殊殿,木制方格里排放着万余尊泥塑小佛像,所以,文殊殿又名万佛阁,这座寺也就以万佛阁来命名。万佛阁俗称五爷庙,寺内五龙王殿供奉着金脸五龙王,这个五台山特有的神像在当地被称为五爷。而事实上,五爷其实就文殊菩萨在台怀镇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愿望。也许是因为五爷比起各大寺院里的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具亲和力、更具实际意义的缘故,小小的五爷庙,承受着比别处多更多的香火,在善男信女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为有求必应的象征。

  很多人去五台山,其实就是去五爷庙上香。2001年农历九月初一,我曾陪朋友专程前往五爷庙许愿,当我们早晨八点来到五爷庙门外的停车场上时,丝毫感觉不到此时已是五台山旅游的淡季,很多汽车挂着北京、天津、河北的牌照。万佛阁内的大香炉前和文殊殿内,无数善男信女正在虔诚的烧香祈祷,其中不乏轻施粉黛衣、着入时的现代都市女孩。在万佛阁的献殿内,我看到四周挂满了还愿的铜匾,送匾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不少是以公司、单位的名义敬献的。而这些铜匾通常悬挂不了几个月,因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被其它还愿信徒的铜匾取代。信徒们最体面的还愿方式有两种,除了送匾外,还有就是唱戏,那天就有一个小戏班在庙门外为五爷唱戏以感谢神灵的护佑。

  事实上,万佛阁在历史上只是塔院寺的属庙,而塔院寺,过去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万历年间从显通寺分离出来后被称为塔院寺。传说中国有十九座舍利塔,其中一座慈寿塔就藏在75米高的大白塔腹内,大白塔自明代永乐年间建成之后,就成为五台山的标志。1948年4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在向西柏坡转移途中,因为大雪路阻,经鸿门岩来到台怀镇,下榻于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第二天,在菩萨顶留下了抽取“上上大吉”签的故事。

五台冬晨--大白塔与台怀镇

  显通寺的前身,就是传说中五台山最早的寺庙大孚灵鹫寺,如果它的始建年代属实的话,那么它将是洛阳白马寺之外的另一个中国佛教的释源。与五台山一些历经沉浮、几经兴废的寺院不同,从昔日的五台山十大青庙和青黄二庙五大禅处之首,到今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显通寺尊贵的地位始终就不曾改变。

  显通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保存完好,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被誉为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进入山门,便是气势非凡的一连七进的殿宇,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这其中,最富特色的是无量殿,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因此称为无量殿。无量殿为砖石结构,上下两层,明七暗三,造型奇特,宏伟壮观,内部砖券而成,因为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

  显通寺同时也是五台山保存文物最丰富的寺庙,如千钵文殊铜像、华严经字塔、大铜钟、铜塔、五郎铁棍等,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绝无仅有的铜殿。显通寺铜殿是高僧妙峰于明万历年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十万斤铜铸造而成。铜殿高八米,宽深各5米,造型优美,布局精巧,隔扇外壁饰以雕缕精细华丽的图案,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显通寺铜殿,无疑是五台山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品。被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赞誉为“法门砥柱”的高僧妙峰可以称得上是五台山最杰出的建筑学家,相对于太原双塔寺、永济万固寺、宁武万佛洞以及近在咫尺的塔院寺,显通寺铜殿,是他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显通寺山门两侧,各立一块巨大的石碑,分别镌刻着草书的“龙”、“虎”二字,均为唐代遗物。传说,民间建筑讲究风水,除了靠山之外,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显通寺山门两侧无此二山,所以立此二碑以补。由此看来,佛门虽为净地,但也不能完全超脱于尘世,对于这一点,显通寺大照壁更能说明问题。清代初年,显通寺不远的黄庙菩萨顶将门面修成龙头形状,直对显通寺全庙,有破坏显通寺风水之嫌,显通寺于是不惜重金从广宗寺买下一片土地建起一座大照壁,以阻挡龙头的去向。从这面照壁,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五台山青黄二庙竞争的激烈程度。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中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五台山的寺庙分为青庙和黄庙两大类。青庙是汉传佛教寺庙,僧尼一般身穿青、灰色僧衣,前面介绍的几座寺庙,包括建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大白塔的塔院寺,都是青庙;黄庙则是藏传佛教寺庙,均为格鲁派,僧尼穿著黄色僧衣。青黄两庙除了教义与穿着之外,黄庙僧人可以食肉也是重要区别之一。五台山的喇嘛教兴起于元代,鼎盛于清代,现在,五台山著名的黄庙还有菩萨顶、镇海寺、罗睺寺、广仁寺、寿宁寺、观音洞、善财洞等。

  菩萨顶原来是一座青庙,满清入主中原后,对于随时可能飙起于塞外的蒙古铁骑,他们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朱明王朝的策略,也就是民间所谓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正是在此期间,清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菩萨顶成为黄庙之首。菩萨顶位于台怀镇灵鹫峰顶端,更名菩萨顶,取意峰顶住有菩萨,喻其身份高贵。十座黄庙尤其是菩萨顶是清廷精心选择的结果,它们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地位与殊荣,菩萨顶的主要殿宇被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菩萨顶此后几乎成为满清皇室的家庙,康熙皇帝朝拜五次,乾隆皇帝朝拜六次,菩萨顶山门牌楼上的“灵峰胜境”就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

  罗睺寺是五台山另一座著名的黄庙。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妻子怀孕七年,在释迦牟尼成道之夜生下一子,取名罗睺罗,据说是覆障的意思。罗睺罗十五岁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用他的名字作为庙名,意指此处为普渡众生之地。罗睺寺最有特色的是藏经殿里的“开花现佛”,在一朵高达三米的木制出水莲花中,隐藏着阿弥陀佛,当莲台转动时,莲苞绽放,花开佛现。这一精巧的设计,不论对普通游客还是佛教信徒,都在庄严肃穆之中平添了几分情趣。

  五台山的寺庙,除了青黄之分外,过去还有子孙庙和十方庙的区别。由本寺僧人掌管的寺庙俗称子孙庙,供游方僧人修行并由他们轮流管理的寺庙俗称十方庙,碧山寺,过去就是五台山著名的十方庙。碧山寺戒坛殿里,供奉着一尊堪称五台山一绝的缅甸玉佛,玉佛大小如真人,通体洁白,细腻逼真,造型为释迦牟尼说法。这尊玉佛的来历,据说是民国初年,由修行者从缅甸请回。

  在台怀镇北端,还有一处目前中国最大的比丘尼道场——普寿寺,它既是学修养重的尼众寺庙,又是制度完善、课程齐备的佛教学校。普寿寺设有预科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和研究班,课程有佛教经、律、论、戒,以及政策法规、古代汉语、书法、英语和电脑等辅助课,在此参加过修行的尼众近千人。

  五台山鼎盛时期,全山寺庙多达三百余座,今天,台内台外仍有四十余座寺庙,它们散布在五台山的各个角落里,它们大小不一却各具特色,无怪许多人说:五台归来不看庙。

南台顶灵塔

  二、五台故事

  五台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佛教故事、神话故事、稗官野史、民间传奇以及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奇闻异事流传于此,说者乐于渲染,听者也兴致盎然,有人说,在五台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而我的五台之夜,大多是在故事中度过的。

  塔院寺大白塔东侧,还有一座小巧的文殊发塔,俗称小白塔。传说,塔院寺过去每年春天都要设立“无遮斋”济贫,某年,一贫女带着两个孩子一条黄狗将自己头发布施后领斋,掌管分斋的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斋饭后,贫女为黄狗索斋,和尚勉强又给了一份,贫女又说,我的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也应该有一份斋饭,库头和尚非常生气地斥责了贫女,贫女听后,留下四句谒语腾空而起,还原为文殊菩萨,带着坐骑青毛狮子和两位侍童隐云而去。这个传说反应的是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文殊发塔内,据说埋藏着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下的金发。

  塔院寺大白塔底坐南侧的碹洞里,立有一块佛足碑,传说释迦牟尼涅槃之时,向弟子阿难留下了足印,玄奘法师从印度拓回足印后刻碑立于长安,五台山僧人又按图刻石供养于此。

  五台山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尊贵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朝皇帝们的重视与钟情,清初的几个帝王都曾屡次朝拜五台山,他们在五台山留下故事也最多。这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莫过顺治出家五台山的故事。尽管历史学家们早有定论,但顺治有过出家的意图并且接受了茚溪大师的剃度,而他又偏偏在宠妃董鄂妃去世不久就英年早逝,这一切都使许多对顺治出家的故事深信不疑,五台山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康熙寻父、顺治、康熙父子五台相遇却最终失之交臂的故事,金庸的《鹿鼎记》中甚至有韦小宝奉康熙之命赴五台山保护顺治的情节。

  显通寺文殊殿前的碑亭里,立有两通汉白玉石碑,左侧为康熙御笔,右侧为无字碑。传说,康熙朝台来到显通寺时,发现菩萨顶是一条呼之欲出的龙,于是下令将被称为“龙眼”的两盏水池填平,池上竖碑做为镇物,但是,康熙只题写了一块碑文,此后没有人敢题写碑文与康熙并列,于是,显通寺出现了这块无字碑。关于康熙与菩萨顶,还有另外一个流传更广的传说。当年康熙朝拜五台山时,巧遇民女梅枝,一见钟情。梅枝后来为康熙生下一子,出家于菩萨顶,后来被康熙册封为大喇嘛。山西电视台曾根据这一传说拍摄了长达25集的电视连续剧《康熙遗妃五台山》。

  在台怀镇南侧边缘,有一座因“般若泉”而闻名的殊像寺,般若,是梵语增加智慧的意思,般若泉被称为五台圣水,当年康熙朝拜五台山时,非般若泉水不饮,最虔诚的信徒们来到五台山,不仅要用泉水洗目灌顶,还要将圣水带给家乡的亲友。殊像寺内有一尊文殊菩萨骑狮塑像,造型逼真,气势磅礴,为五台山诸庙中最大最精的文殊塑像,殊像寺即由此得名。传说顺治皇帝为安抚降将吴三桂,将三公证也就是建宁公主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后来,吴三桂反叛,吴应熊被杀,建宁公主出家于殊像寺,居住在名为“善静室”的客堂。殊像寺内有位年青文雅的僧人,他的恋人因为父亲的门第观念被迫嫁给了别人,他因此而出家为僧。建宁公主经常与这位僧人在“善静室”研讨禅理,久而久之,外界传出他们产生私情的谣言,康熙听说后龙颜大怒,认为有损皇室声誉,下令火烧殊像寺。奇怪的是,火烧后的殊像寺一片焦土,唯有“善静室”丝毫无损,康熙认为这是佛祖在昭示世人,建宁公主与青年僧人是清白的,于是,康熙皇帝又下令重建殊像寺。

  在台怀南路的车沟公路边,座落着龙泉寺。龙泉寺山门前的石牌楼是五台山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石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二层,精雕细刻,工艺精湛,为定襄匠人胡明珠及其弟子耗时六年完成。龙泉寺传说为杨家将家庙,寺内令公塔,据称是杨五郎为杨业选择的葬骨处。民间传说,金沙滩之战后,杨五郎出家于五台山太平兴国寺,后人曾在附近又兴建了五郎庙,今天,这两座寺庙都已经废毁,只有半截五郎铁棍依然保存在显通寺内。

  无论顺治,还是建宁公主、杨五郎,他们出家五台山只是传说而已,但确实有许多名人将五台山做为了他们半路出家的归隐地。民国年间,为父报仇的侠女施剑翘刺杀军阀孙传芳之后,就曾静修于五台山碧山寺。当年的“沈崇事件”后,沈崇为躲避舆论和世人,遂出家于五台山,直到八十年代末,很多人传说某寺的某位尼姑就是当年的沈崇。著名歌星李娜出家后,也曾一度出现在五台山,很多人都在五台山见过她。

  如果有时间与当地人聊天,往往会听到更多只能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许多故事让我难以置信,深不可测的高僧,上可通天的尼姑,日进斗金的主持,洞察天机的相士,以及某些人涉黑、金屋藏娇的传言,都是这些民间故事的主题。

  三、从南禅寺到佛光寺

  人们把台怀镇及其周边寺庙称为台内寺庙,五峰之外的寺庙称为台外寺庙,台外寺庙虽然远离佛国台怀,但不乏巨刹名寺,如秘魔岩、尊胜寺等,尊胜寺的面积,在五台山仅次于显通寺,香火也极为旺盛,与其它台外寺庙一样,因为路途的遥远和交通的便,尊胜寺比起怀内寺庙少了不少喧闹,更象是一个清静修行之地。

  由五台名镇东冶镇北行约六公里,有一座南禅寺。之所以要去南禅寺,是因为那里座落着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南禅寺大殿又名大佛殿,重建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佛坛上,供有十七尊珍贵的唐代彩塑。南禅寺大殿与唐代彩塑所蕴含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国家无可替代的瑰宝,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躲过了唐武宗“会昌法难”的南禅寺却在二十世纪末遭受了一场浩劫,1999年11月24日晚,三名歹徒闯入南禅寺,将保管员夫妇二人捆绑,凿开迦牟尼佛像和文殊菩萨佛像的腹腔,掠走内藏文物,并盗走了三尊艺术价值最高的供养菩萨塑像。南禅寺的案件,当时影响很大,除了悲愤之外,还是对文物保护的关切与呼吁,更有学者通过这一事件反思整个民族在精神与道德层面上的退步。时隔四年之久,当我来到南禅寺小心翼翼地向保管员夫妇询问当时的情况时,老太太依然心有余悸,嘴唇颤抖许多终究没有说出一句话。

  五台县豆村镇以北五公里,座落着另一座唐代寺庙佛光寺,之所以一定要去佛光寺,与其说是为了看一座古寺,不如说是追寻一个人的足迹,就象山西作家韩石山一篇文章的题目:朝圣,沿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路,虽然我并不是那个逐林而居的金岳霖。

林徽因与佛殿主宁公遇塑像的合影

  推开厚重的木门,穿过荒芜的庭院,高大台基上,宏伟壮阔的佛殿座落在两株翠柏身后,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正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与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佛光寺大殿何其相似,推开尘封已久的殿门,一线阳光穿透尘埃照射进来,殿里彩塑依旧鲜艳如昨,安祥如旧,大殿的横梁上,隐约可以看到一段题记,“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佛坛南侧静立着一尊供养人彩塑,不用说,她就是当年捐资修建大殿的女施主宁公遇,似曾相识的面容,同样的高贵,同样的优雅,不同的只是一个丰腴,一个清瘦。来到大殿外的石幢前,架起一座木梯,以轻盈的脚步上到梯顶,垂下一根卷尺,石幢的高度是二米八四,石幢上的石刻经文末尾,镌刻着“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建造”,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唐武宗“会昌法难”十三年后,佛光寺,无疑是一座罕见地保存至今的唐代建筑,从此以后,不会再有日本人敢说中国人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能去奈良的招提寺了。

  整整六十六年后,追寻着一个人的足迹,我也来到了佛光寺,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寂寥宁静的庭院,看不到她的身影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但我知道她曾经来过,就在那座石幢前,她曾以轻盈的脚步攀上木梯去测量石幢的高度,在宁公遇的彩塑前,她曾留下三十一岁的记忆。人们说,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是佛光寺四绝,是它们将许许多多的人从遥远的地方吸引到这座偏僻的寺庙,我想,很多人或许也和我一样,是梁思成林徽因把我们引导到了这里,虽然我并不是那个逐林而居的金岳霖。

林徽因在测量石幢的高度

  四、徒步大朝台

  根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有左右两大胁侍,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本是贵族公子,投师于释迦牟尼门下学习佛教,功德圆满后修成正果,被尊为菩萨之首,专司智慧。中国佛教信徒们认为,五台山即是文殊菩萨的演教之区,正因为如此,五台山的每一座寺庙中,都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塑像。

  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又称五方文殊。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有寺名曰望海,主供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明。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有寺名曰灵应,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纯净、一尘不染。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遍布龙翻石,有寺名曰演教,主供儒童文殊,他是西方宗教中国本土化的典型产物,拜之可促人忠孝。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狮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有寺名曰普济,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获得无穷智慧。

  最虔诚的佛教信徒们朝拜五台山,除了遍礼台怀寺庙外,还要登临台顶朝拜五顶文殊,俗称“大朝台”。佛教信徒们“大朝台”通常徒步从台怀镇出发,经佛母洞、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再回到台怀镇,全程约150华里,一般需要四天。过去五台山行路艰难,途中气侯多变,几乎每年都有人冻死、病死在朝台路上,因此,在台怀镇黛螺顶上,集文殊菩萨的五种法身供于一寺,年老体弱者可在黛螺顶了却朝拜五顶文殊的心愿,俗称“小朝台”。

  在徒步大朝台的队伍中,除了佛教信徒外,还有一群神采飞扬的年青人,他们就是以“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为目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们。2003年6月,太原任我行户外运动俱乐部曾组织了“徒步大朝台”,我有幸参与其中。

  2003年6月21日凌晨四点,北京开往太原的列车抵达五台山火车站,至此,11名太原队员、2名大同队员和4名北京队员胜利会师,同车还遇到两位北京驴友,他们的计划是今天穿越除南台外的其它四个台,明天经台怀镇返回北京。

  徒步步大朝台的起点在鸿门岩,位于五台山火车站至台怀镇公路的垭口上,坐接站的中巴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公路正南方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东台望海峰”,清晨五点,我们顺着石碑边的土路开始攀登东台。清晨的雾很大,初升的太阳隐藏在浓雾后只显现出一个淡淡的轮廓,晨雾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些耕牛散布在高山草甸的山坡上悠闲地吃着草。鸿门岩至东台大约二公里,四十分钟后我们就登上了台顶,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身披毛毯的南方游客在看完日出后哆哆嗦嗦地迅速上车远遁。望海寺不大,院中正大兴土木兴建一座佛殿,台基上竖立起十余根石柱,柱上的石雕颇为精美,据说都是专程从浙江采购回来的。

  休息片刻后,望海寺主持济源大师为我们安排了早饭,出发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在庙里蹭饭的规矩:男女分桌而坐,自取碗筷,吃多少盛多少,不能剩饭,不得喧哗,饭后自己收拾碗筷,有些寺庙吃过斋饭后需要布施。许多寺庙的斋堂通常都是由居士来义务打理的,望海寺就是这样,除了居士外,还有几名在这里挂单的尼姑,她们计划朝拜佛教四大名山,但因为非典而被困五台山。

  八点,我们回到了鸿门岩,晨雾已经散尽,我们沿公路西北方的土路向北台进发。北台距鸿门岩13公里,沿途都是起伏不平略似丘陵地区的高山草甸,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土路就在开满无名小花的草甸上向天边延伸。朝拜北台的前半段强度并不大,但漫长的行程还是使我们拉开了距离,走到“华北屋脊”石牌坊时,眼之所及,前不见去者,后不见来人,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独自在行走。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从“华北屋脊”石牌坊开始,平缓的起伏变成了一路攀升。就在这个时候,太阳躲到了云层后面,浠浠沥沥的小雨下了起来,身上很快湿透,冷风吹来,两只手被冻得冰凉。淋过雨后,背包也变得异常沉重,几次产生拿出帐篷、睡袋扔下山去轻装前进的冲动,这一段路我走得极为艰苦。 

  大约12点,我来到了北台顶,整个台顶完全陷入雨雾的笼罩之中,风很大,雨雾却始终吹之不散,台顶的能见度不过十来米,我很容易就找到了灵应寺主殿,却用了二十分钟才找到僧舍。进入斋房,脱下被雨水和汗水湿透的冲锋衣,身上竟然散发出阵阵雾气,有如升仙。吃过午饭,队员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裹着棉被昏昏睡去。

  同行的队员中,壁虎、山羊等人曾两度在严冬登上北台顶,说起当时的艰险,有甚于此百倍。当时的天气是风雪交加,大风搅起地上的积雪漫天飞舞,能见度不足十米,阵风吹来,人几乎站立不住,只能伏在地上或抱住巨石,他们亲眼看到碗口大的石头竟然如同轻飘的柳絮一样瞬间被风吹跑。登上台顶之后,却发现大殿紧锁,积雪几乎封住了窗户,找遍全寺,不见人迹,就在绝望之际,一名头戴着摩托车全盔的僧人出来将他们接进了僧舍,他们回忆进入僧舍时,一股热浪袭面而来,仿佛一步跨越了两个世界,又象被人从地狱拉回了人间,泪水几乎喷涌而出。

  北台顶的自然条件是五台地区最为恶劣的,尤其是多变的天气,未能登临北台的人是很难想象的。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能够达到零下四十余度,夏季夜晚睡觉也需要盖棉被。全年时常刮风,风大时僧人出门需要身披沙袋匍匐前进,否则就有可能被会吹倒。北台顶路况较差,运送物资很不方便,食物、煤炭一般都由居士捐赠。冬季台顶缺水,僧人免不了要煮化雪水饮用,壁虎他们曾喝过这种雪水,苦涩难咽。

  下午两点半走出僧舍,雨停风住,云雾也悄悄散云,站在北台顶,已经能够隐约看到中台和西台,远远望去,它们就象崛起于云雾之中的海外仙山。

  中台距北台约6公里,途中经过一座山丘,山顶建有寺庙,一些队员一度以为这里就是中台,经过询问才知道,此地名曰澡浴池,昔日有圣泉涌出,古人蓄水为池,传说是文殊菩萨沐浴之处。

  经过一段陡峭的攀升后,我们登山了中台。中台是五座台顶中面积最大的一处,约有二百余亩。中台顶的高山草甸上,散布着许多巨石,名曰龙翻石,传说当年五台山气侯极为炎热,文殊菩萨从东海龙宫借回清凉石将五台山变成了清凉圣境,但却一直没有归还清凉石,东海小龙王于是跑来寻宝,漫山乱翻,将翻起的石头都堆在中台顶上,后人于是将这些石头称为龙翻石。小龙王后来被文殊收伏,皈依佛教,归隐于北台顶上的天然小湖泊黑龙池。

  中台顶的演教寺供奉的是儒童文殊,儒童之儒,指的是中国儒家理论,这是外来宗教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儒教相互影响的结果。演教寺正在大兴土木,从刚刚完成的颇具皇家风范的主体结构来看,它将成为五峰之上规模最大的寺庙。

  在中台稍事休整之后,天黑的时候,我们赶到了6公里外的西台。西台名叫挂月峰,西台赏月据说是一大幸事,所以我们出发时全副武装地背上了帐篷、睡袋等装备,计划露天扎营赏明月数星星,但这一夜朔风凛冽,黑云密布,只好寄居僧舍。

  凌晨四点,就被早起的居士和僧人们吵醒,有的队员继续蒙头大睡,有的队员则索性爬起帮着做早斋的尼姑摘豆角。

  上午七点半,我们继续出发,向南台挺进。随着海拔高度的一路下降,山上的植被也由高山草甸变成了茂密的针叶林,在林间穿行不久,一条清凉的山涧从路上穿过,山涧边是一座雅致的小寺--吉祥寺,吉祥寺又名清凉桥,清凉,被佛家喻作理想境界,也是文殊菩萨说法圣地的美称,取名清凉桥,喻意越过此桥即进入文殊菩萨的美好境界。

  由吉祥寺继续南行,途经一座破旧的寺庙,名曰狮子窝,翻阅资料得知,这是五台山非常著名的一座十方庙,只是目前已经香火沉寂,取此名号,估计与文殊菩萨的座骑是狮子有关。狮子窝的标志是一座残破的佛塔,塔顶居然顽强地生长着一株遒劲的小松树。

  由狮子窝下山,我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水泥公路,走惯了山间小路,再走上公路,心境也为之开阔爽朗起来。沿公路行不多久,我们来到了金阁寺。金阁寺是唐代根据“金阁浮空”的佛教神话传说而建立的一所寺庙,当初建寺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名。金阁寺内有一尊千手观音像,高约十七、八米,是五台山最大的佛像。

  继续前行,出收费站,过进山石牌坊,离开公路,转上土路,我们开始向南台进发。南台距西台近三十公里,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其它四个台顶之间距离的总和,许多队员对此并没有心理准备,直到下午三点,队员们才陆续拖着疲惫的身体胜利到达南台顶。南台号称锦绣峰,山花烂漫,绿野如茵,错落有致的灵骨塔仿佛将人带到了西藏。

  连穿五座台顶之后,徒步大朝台并没有结束,下一个目的地是五台山的另一个圣地佛母洞。佛母洞位于南台与台怀镇之间,距南台十五华里,一些的队员的体力至此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濒临崩溃,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之下,队员们又再度出发。

  佛母洞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天然山洞,但由于它特殊的宗教意义,因而成为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

  佛母洞位于一座正在修缮的寺庙内,门票不过三元而已。佛母洞外还有一个外洞,如同被一扇小门分隔的内外套间。佛母洞的外洞由外至内,逐步紧缩,深度不过数米,外洞尽头,就是进入佛母洞的入口,一个仅有一肩宽的略带椭圆型的长条状小洞。佛母洞的入口竖直地位于离地面近一米的石灰岩壁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漆黑幽深的洞口不能不使人产生一些联想,而这种联想绝没有任何冒犯与亵渎的意思。亲历广东韶关丹霞山少阴石与江西龙虎山仙女岩或看过它们图片的朋友一定都会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惊叹,佛母洞,则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因为游客不仅仅是看到了洞口这个平面,更能从洞口深入到洞口内的佛母洞中。

  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肩的宽度,人的整个身体就应该能够通过,但如果从视觉角度来看,如果不是知道体态正常的人都能钻入佛母洞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尝试的,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脑袋会不会卡在洞口。好在洞外悬挂有入洞姿式的要领图示,一位僧人也做了示范,我们脱掉外衣,除去腰间的手机、传呼、钥匙串依次一试身手。

  据说进入佛母洞,只有唯一的姿式,那就是,先垂直高举双手,然后侧身,面朝右侧,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双手和头部先伸入洞中,然后,右手扶住佛母洞内壁,左脚尽量蹬踏外洞地面,夹在洞口的肩部和腰部先后用力、再用力,费些周折之后,你就进入了佛母洞。

  佛母洞其实只能容纳五、六人的葫芦状小洞,石灰岩洞壁上,山岩经过水质千百年的溶解,形成了遍布四周的乳石和石笋,来有各种色质,在昏暗的灯光下,犹如人体内的五脏六腹。佛母洞正面的岩壁上,立有一尊几寸高的佛母塑像。

  因为洞内比洞外相对较高,所以出洞显得容易一些,姿式与入洞相同,只是双臂出洞之后,只能扶住地面以支撑身体,然后再将整个身体挪出洞口,较之入洞,出洞就狼狈了许多。

  因为佛母洞的特殊构造,因为被人们比喻为母腹。进入佛母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佛母洞就是“佛母重生”,脱胎换骨。佛家认为,经过佛母生养之恩,就能洗掉人生的一切烦恼和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得到无上的欢乐和幸福。

  做为一个男人,一生都无法直接感受女人生育的艰辛与痛苦。然而,佛母洞的一进一出,在你努力完成从“投胎”到“重生”的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男人都能得到最接近于真实的体会,得到了这种体会,你就会感慨于生命的伟大,大自然的伟大。

  从佛母洞到山下的停车场,还有2000余级台阶,在两天徒步60公里之后,再下这2000余级台阶远比徒步几公里要艰辛得多,一位男队员是侧身一步一步挪下台阶的,另一位女队员下完台阶看到停车场的中巴车时,泪水几乎夺眶而出。

  当听说我们用两天时间徒步大朝台后,一些台怀当地人表示难以至信,他们说,走惯山路的当地人也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时又听到另一个消息,曾经有一对夫妇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徒步大朝台,有的队员对此事表示怀疑,60公里山路,如果他们能够保持平均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大约需要12小时,但他们能否达到这个速度呢?我的一个同事说他在部队拉练时,最多时一天行军约50公里,据说,徒步行军的速度纪录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在飞夺卢定桥时创下的,他们一天一夜走了约90公里,因此,在具备体力条件的情况下,一天完成徒步大朝台也是完全可能的。

  徒步大朝台,无论对于佛教信徒还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自虐之旅,北京队员老米非常精辟地概括了他的徒步感受,那就是:刻骨铭心。


  更多徒步大朝台游记,请看:精品推荐——绝色大朝台老米:有一种徒步可以刻骨铭心;柯梦:徒步百华里,虔诚拜五台;老狄:2005夏日大朝台豆腐帐兼攻略;姐夫:第一滴汗——自虐,朝台故事;老李:梦开始的地方;老男孩:那个夏天,我们行走在五台山;饭饭:惊魂大朝台;老K:五台山上任我行;山西煤灰:崩溃之崩溃——元旦大朝台纪行;长发:风雪朝台,我的自我挑战!狗狗:又一个芬彪人的朝台记录;不吃香菜:污秽的我在继续装逼的历程中无地自容任我行第八次徒步大朝台系列:1、戾太子版:风中之旗——任我行第八次徒步大朝台;2、高丹版:任我行第八次徒步大朝摄影师专辑;3、凯撒版:腐败大朝台;4、风筝版:芬彪人大朝台;5、长发版:超越凡尘,超越自我;6、会非的鱼版:大朝台之江湖篇;7、山人版:我的夏季一日朝台完全攻略;8、小田版:艰难、忍耐、极限——记2006一日朝台;9、刺头版:朝台中的女狂人;10、步行者版:极限一日大朝台,44岁新驴也能疯狂;11、队员作业合集(13table、老狼、虽风、佩剑的卡夫卡、随风而去等) 任我行第九次徒步大朝台专辑:1、朝台:可以实现的梦想(婉约一江水);2、2007年元旦血葬朝台全纪录(血葬);3、2007年元旦朝台---再次净化我的心灵(长发);4、我被朝台撞了一下腰!(西子)

徒步大朝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4-04-30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 走遍山西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