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5.jpg (9038 字节)

    十月的大同,已是初霜染地时,在这辽、金时代的都城里,云冈石窟,再现她那青春的年华,并不断博得中外游人的赞叹,这些,都使大同大地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荣耀。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处的武周山北崖。它,早已与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结为兄弟,久已显赫于世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这样描绘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壮观已极。

    云冈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当年,北魏鲜卑族拓跋圭建都平城,这里便成为我国北方封建统治中心。从公元398年至公元494年的近百年中,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诞生了。这规模浩大的,历时五十年的巨大工程,这雄伟富丽的石雕群,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这些斑斑石刻上,遗留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勤劳、艰辛。

    我们走在通往云冈的路上,远望云冈,山峦绵延起伏,武周川曲折如带,在连绵一公里的石壁上,大窟、小窟、佛龛密布,蜂窝似地嵌贴在武周山前的半腰中。

    车到云冈石窟,门前两尊石狮端坐。登上台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牌匾跳入眼帘。入院,紧贴石窟前的四合院刹时把我们吸引了。继而,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石佛便扑面迎来了。

    我们沿着这“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石窟往下浏览。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达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长方形石孔。第三窟内,分为前后两室。后室,雕有一佛二菩萨像。这些佛像面部圆润、体态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形态自然,风格独特。导游告诉我们,这些佛像的雕造手法,从造像风格和衣冠服饰看,有别于云冈石窟的其它佛像。据说,是北魏以后加刻的,可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五窟中央,有石雕座佛一尊,佛像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这尊佛很大,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这尊石佛,表情较为威严,身体比例适中。留给游人的印象是雄伟、壮观。

    沿着石窟往下看,第六窟内雕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这里雕工娴熟、精巧、主题突出、形象鲜明,为云冈诸窟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七窟、八窟、九窟,直到十一窟,石雕作品题材新颖、雕造技巧富于变化,各有特色。十二窟,正面上方刻有乐伎天人,他(她)们手执弦、管、打击乐器,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神情自然,感染力强。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飞天乐伎手中的排萧、箜篌、篥等古典乐器早已失传。现存于云冈的飞天乐伎手中的乐器,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中,交脚弥勒佛像端然正坐,这尊石雕高达12米多,右臂与腿之间雕有一个托臂力士像,在云冈石窟的众多石雕中,是绝无仅有的孤例。在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姿容飘逸,雕饰精美,引人入胜。

    第十八窟中,正中佛像高达15米,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衣纹线条流畅逼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综观群佛,在这东西连绵一公里,存于53个洞窟中的五万一千多躯雕像中,虽然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但绝无雷同,各种石雕佛像形态、表情、衣纹、线条各有特色。有的居中正坐,慧眼圆睁;有的盘膝打坐,闭目养神;有的飞天飘舞,栩栩如生;有的神采飞越,跃跃欲动;有的击鼓,有的敲钟,有的手捧短笛,载歌载舞;有的怀抱琵琶,面向游人。在石窟中,人们仿佛听到了短笛的飞鸣和琵琶的激越弹奏声。这些佛龛中,佛像、飞天、供养人,上下、前后、左右满布窟内,各不相同。他们的面目、身段、衣纹上,留着我们祖先别具匠心的劳动。斑斑斧痕,刻画得是何等深刻、鲜明。有些石佛,透过他们身着的薄薄的罗纱,可以看出其优美的身段线条。有些飞天、乐伎,明显地流露出波斯色彩。这,正是体现在云冈石窟中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外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北魏时,狮子国(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界僧人带着佛经来到当时的京都平城,进行佛学与文化艺术交流。如今的云冈石窟,就是在我国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云冈石窟,真实地反映着当年与波斯进行文化交流的情景……。

    看完群佛,我静静地坐在路边石凳上凝望着这气势磅礴、巍峨壮丽、蔚为大观的群窟,凝望着面前成排挺立、苍翠抖动的“宝塔松”,凝望着过往的成群的游人,顿时感到,青翠的松柏、众多的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游人,既陪衬了云冈石窟的美,同时又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与旅游业的繁荣。

    返回时,我漫步在阳光倾泻的砖石通道上。头顶,湛蓝色的天空,几丝白云悠悠浮动。远望云冈,刹时觉得,它真像是镶嵌在蓝色天幕上的一幅巨大的石塑。随着人流,我信步登上了紧贴五、六窟前,清代顺治八年修建,外观奇伟、壮丽的五间四层木构楼顶,越过眼前交错的屋脊,挑起的飞檐,闪着蓝光的琉璃瓦屋面和风中摆动的树丛,一缕情思不由得飞回了遥远的古代——北魏曾经崇信佛教的太武帝,听信了大臣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杀崔浩。文成帝即位,首先恢复佛法,立命当时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遂“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四万人用五十年的巨大劳动集体创作的伟大作品啊!当时是多么浩瀚壮阔的场面,多么震撼人心的劳动。当年的血泪,已凝聚成今日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艺术珍品,这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正放射着她那璀璨的光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加诱人……

太原道扫校制作 http://taiyuandao.126.com ( 2000-03-27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