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1.jpg (7707 字节)

    夏初天晴,我们乘车离开了浑源县城,向着北岳恒山进发。

    恒山,人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位于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北部的塞上地区,山脉发脉于管涔山,沿东走向至河北曲阳县境内。恒山,号称一百零八峰,东西绵延五百里。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势如龙腾虎跃,雄踞一方。恒山,东连居庸关、南通倒马关、西临宁武雁门要塞,奇峰夺路,关隘重重,可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历史上舜王北巡至此,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奇峰壁立,遂封之为“北岳”,以恒山为北国千山之首。“北岳”恒山,主峰位于浑源县城南,海拔高达两千多米,比东岳泰山还高出四分之一。

    车过金龙峡,县里的老杨告诉我,历史上,秦始皇曾来此巡游,汉武帝曾来此祭祀,唐代帝王曾著文对恒山加以称颂,宋代皇帝也曾顶礼遥祭。北魏时,太武帝曾亲自登临天峰岭,历史名人李白、贾岛、元好问以及大旅行家徐霞客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了赞誉的篇章。

    在天峰岭和翠屏山之间的峡谷里,我们看到了如同嵌贴在岩壁上的恒山第一景“悬空寺”。

    金龙峡内,两峰突起,岩壁峭立,古栈道还遗露着残破的痕迹。峡谷内,和风萧萧,绿草茵茵,恒山水库的水流从涵道窜出,飞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溅起雪白的浪花,飞流直下,顺着悬空寺前下方的沟渠中流过。峡谷内,一座浮桥飞架,游人过往桥上,络绎不绝。

    老杨告诉我,这金龙峡,就是当年北魏道武帝建都平城时发兵数万凿通的磁窑峡口。这里,可谓是华北平原通往内蒙的要隘之一。当年,北宋名将杨业守三关,也曾在这里构筑堡楼营垒,架设栈道吊桥。如今,却由一道拦河大坝横贯其间。

    车子在作了短暂停留后继续前行,在穿过一条幽暗窄长的隧道后,右侧出现了一个大水库。水库平如明镜,波光潋滟,这正是前面瀑布的水源。

    车子向南行约两公里,来到“接旨岭”。素始皇二十九年曾到恒山,这里是当年恒山道士迎接秦始皇的场所。后来,历代皇帝亲自登临或派遣使臣送祭文,这里都成了固定的接送点。

    过接旨岭,人们弃车步行,沿着山路步步登高。几经曲折,“恒宗”二字映入眼帘。“恒宗”背后,是青岩秀石,苍苍石壁,把“恒宗”二字烘托得气势磅满,古朴中又加上了雄健。老杨告诉我,这两个字是明代成化年间的作品,经过几百年的雨淋、日晒、风吹,仍然雄风犹存,可见是恒山的“恒”字起作用了。

    “恒宗”,是恒岳的门户.由于有了这两个大字,人们便称之为大字岭。从大字岭往上行,突兀间,面前的古松,英姿飒爽,风度翩翩,在和风中挺立。那颀长的树枝,像是伸出手来,在路边迎接着客人。“迎客松”,树冠如伞,典雅古朴,充满着恒山松树特有的气质。

    老杨告诉我,这是恒山又一景,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迎客松”,也有人叫它“四大夫松”。两对青松,挺拔苍劲,根部悬于石外,像长满指头的大手,紧紧地抓住了岩石,经历了严冬夏暑的考验,人们也送它个雅号:“悬根松”。

    入恒山大门,跨石磴,拾阶而上,过“虎风口”,又是一重天地。

    虎风口,左临深涧,右临绝壁,不知是精神作用,还是自然状况,在这“虎风口”内,果然风声加大,冷气逼人,耳旁听到了风声鸣鸣,使人顿时紧张起来。走了一截,老杨指着脚下的石凹和一块块红色岩石告诉我,这就是人们传说中张果老的驴蹄印。我早就听说恒山是道教的要地,但却不知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在此处修炼,这时才恍然大悟。

    我们继续攀登,沿路,沁人心脾的花香一直伴随着我们。绿草丛中,野菊花、马兰花、山丹丹花,各种颜色的野花盛开着,吐着醉人的清香。老杨告诉大家,恒山上草木丛生,药材遍地,黄芪、黄芩、桔梗、枸杞、薄荷、甘草、麻黄……,各种中草药应有尽有,算得上是中药库了。

    “梳妆台”到了,这里,是传说中的北岳大帝的夫人梳洗打扮的地方。一座精巧的亭子,立于峭壁之上,玲珑、别致、精巧,红柱、绿瓦以及亭子所处的位置,使人了解到古代建造者们的一片匠心。

    老杨指着亭子对面的山石告诉我:“亭子对面是‘鹰翅岩’,山石状如鹰飞,呈腾跃之势。岩下,‘寝宫’亭立,左伴‘白云洞’,右傍‘夕阳岩’,这是一处风光秀媚的迷人境地。”我们在这里驻足停留,左顾右盼,浏览观赏,足足有一个时辰。直到老杨喊着,美景还在后头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一风景区。

    边走边行,离开“梳妆台”,再走不到半里路,老杨把我们领到了两眼水井前。

    “你们看,这里便是恒山有名的‘苦甜井’,你们先尝尝两眼井的井水,便知分晓。”

    老杨先抬起井旁的小水桶,汲水到人们面前,人们弄不清楚是苦是甜事先品尝。井水入口,苦涩难忍,纷纷从口中吐出。老杨笑了起来,又从另一眼井中汲了一桶水,让人们品尝。这桶水味道可大不一样,甜凉爽口,润人肺腑。人们一口气喝完了这桶水还不满足,又汲了一桶。人们边喝边议论:这两眼井相隔一米,并列于恒山半腰,水质却截然不同。甜水井深仅数尺,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万人饮用。难怪唐玄宗赐匾“龙泉观”呢!

    我注意地观察井水所在的小亭,只见墙上刻有七言诗:“山腰双涌碧瑶池,甘苦平分别有天”。这两句确是恰当地道出了人们对苦甜井的观感、品评。

    来到了朝殿——北岳庙,这是恒山上最大的一处殿宇。跨进山门,登一百零三级石阶,在正殿门前停了下来。正中神龛内,北岳真君塑像正中端坐。这是一处单檐式的殿宇,建造者别具匠心,巧妙地利用地势,使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灵官府、龙王庙、碧霞宫、疮神庙、十王殿等十多处殿宇坐落在它的两侧。这里,碑碣林立,加上百余级石阶,使北岳庙显得分外庄严巍峨,难怪《徐霞客游记》中描写这里:“上负绝壁,下临宫廨,庶下之阶插天,庶门上下穹碑森立”。

    在朝殿廊前,我们发现了恒山真迹图碑,可惜用木橱罩起,看不太分明。

    老杨告诉我们,对面山上,有飞石窟、还原洞等处景观。僻静清幽,别有情趣。

    天峰岭,是恒山的绝顶,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达到了恒山的最高点。

    站到天峰岭上,极目四望,这才体会到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登临恒山时的词句:“望常山之险峻,登北岳而高游”的含意了。

    天峰岭顶部没有树木,只有野草野花丛生。我们临风鸟瞰,只见山岳腾跃,起伏绵延,云海浮游,山色迷蒙。广阔的天地顿时变得大了许多。一汪碧绿的水库,绕着一座秀丽的山峦,而北侧的桑干河盆地犹如一幅在正绣制的绿色地毯,地毯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村庄、河流、道路、牛马羊群,充满了人间的生机。恒山啊,你将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太原道扫校制作 http://taiyuandao.126.com ( 2000-03-27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