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py1.jpg (7665 字节)

  1987年12月 8日,晋中地区的平遥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隔10年,1997年12月 3日,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它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这座南连介休,北望太原,东邻上党,西面黄河,有2700余年建置历史的古城,再也不仅仅是占全国地上文物70%以上的山西所独有。它已是跻身于世界的灿烂耀眼的中华明珠,成为海内外所瞩目的胜地。同样地,它也吸引着我对它的向往,今年六月,我有幸应邀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平遥旅游文化节,从容地瞻仰了足使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古城姿容。

  平遥之有城墙,相传始于西周,而重建于明洪武初。城高十米,周长6000余米。古城近于方方正正,但不同的是一般城池只有四个门,而平遥则是六个城门,东西各有上下两座门,六门都有专名。据说这是取一头一尾四只爪的龟形为城,可能是建造者以龟寿来祝福古城的永存,果然不负所望,龟城至今屹立。龟尾偏甩,所以南北二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下东门是直通式城门,与远处一塔相对,传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系住龟足,以免龟城走动。其余东西城三门都弯过来出入侧门,既为便于防御,也以示龟足的弯曲。南门前有对称的一对井(正待发掘),象征龟的两只眼睛。南城墙不是直线,而作水波流动状,似乎龟在划动。整个古城自明清以来完整无缺。直至1938年2月,日军进占平遥,毁城建堡,古城遭到惨重破坏,东城墙南段至今尚有多处弹痕。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犯中华的见证,也是古城捍卫民族生存的光荣疤痕,让中华儿女永志不忘。城墙上有敌楼71座,合城南隅奎星楼共72座,垛口有3000个,据说象征孔子3000弟子72贤人。这无疑是一种附会,但也反映了平遥人民对文化的向往。五六十年代平遥曾受到关注与保护,不幸,“文化大革命”时期,拆墙盗砖,乱挖乱建,使千年古城面目全非。八十年代以来,始逐年维修复建,直至1993年底,古城墙体终于复原。华夏文物,于是重放光彩。

  我和同伴在李副县长的亲自陪同下,登上了北城,首先映现在眼前的是经过整修的北城城楼,巍峨宏伟,雄镇北关,远望可见铁路公路的蜿蜒走势,使朝朝夕夕的匆匆过客,或可远眺古城风貌。俯身下视瓮城,若敌兵被困,诚如瓮中捉鳖,加以悬挂城头周围的钉板和滚筒,与直立的城墙联成一气,在短兵器战争的时代,无疑当得起固若金汤的赞誉。回头展望,横竖交错的街道,庭宽院深的民居,为古城平添无数幽雅景色。遥想当年,晋商取利四方,捆载而归,营之造之,美轮美奂,旧影至今犹存。我们为更便于详窥全貌,乃乘城上游览三轮缓绕全城,车夫熟于方位掌故,边行边讲,城内寺院殿阁,尽收眼底。敌楼垛口,修整完好,可惜为附会72贤之说,每一敌楼辄塑一贤,此或为吸引游客所强加,但实难称其为艺术品,人为的丑陋徒有损于敌楼之本意。北城二角楼,正在复建,整旧如旧,颇合古意。城内居民泰然安居,恪遵功令,无有拆旧建新或自建高层者,盖所谓保存传统文化之旧,为后世留前代故物。这些居民爱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值得尊敬!我国地上文物古迹之多,为世界所艳羡,若能处处如平遥,存旧建新,则中国必将无愧于文化大国之称。至于现代文明之兴建设施,何不另辟新城,新旧毗邻,相映成趣,亦足称一大景观。

本文作者:来新夏

太原道制作 http://taiyuandao.126.com ( 2000-08-16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山西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