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gudu.jpg (7265 字节)

  风陵渡,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地,滔滔黄河由此东转,直奔大海。古渡素有“鸡叫一声听三省”的美誉,连南通北,去西往东的枢纽地带,就像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许是缘份吧,我有幸成为古渡的客人,古渡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1984年的秋天,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省重点中学古渡中学任教。报到那天恰逢古镇集会,南北大街披红挂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立刻高兴起来,认为到此工作真乃三生有幸,送我的母亲也放心了,觉得大开眼界,不虚此行。我拿好行李,兴致勃勃地问火车站门口的汽车司机:“师傅,去古渡中学坐几路车?”司机有点不屑一顾,用手随意一指:“不用坐车,往前走拐弯就到。”我和母亲只好扛箱提包,边走边问,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学校大门,我的心也慢慢沉了下来。原来,古镇并不大,南北大街不过五六百米长,县城距此还有40多公里路程,车站门口的汽车是发往县城的唯一一辆公共汽车,并无几路车之分。学校处在古镇旁边一个村子的后边,离古镇大约一公里左右,规模也不大,完全是一幅农村学校的朴素形象。我立即有一种被发配边关的感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报到、安排食宿全由母亲一人料理,我就像木偶一样被母亲牵到了宿舍。推窗一望,窗后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碧绿的玉米像方阵一样为我站岗放哨,黄河的涛声依稀可闻,西岳华山的峰影直入眼帘,我的心才稍稍舒坦一些。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第二天才回家去了。我自己安慰自己:广阔天地炼红心吧!

  过了两三天,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又来了七个,有山大的,有农大的,我们师大的占到2/3。学校还没有过一次分配八个大学生的历史,为了安抚我们八大金刚,学校新盖了一排10间教师宿舍,专门安排了两位资深教师住在宿舍的东西两边,负责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我们戏称他俩是“宋书记”、“封校长”。宿舍里边的一切用品全部是新购置的。那些农村孩子更是没有见过这么多年轻的大学生。后来当我们晕晕乎乎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学生们也激动地晕乎了,大家热烈地鼓掌,热情地行注目礼,就像欢迎大总统就职一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教师和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校园生活也受到我们的影响活跃起来。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消失,我步入了繁忙的教学生涯,和学生相处,教学相长,培养了很深的师生感情,使我沉闷的心灵得到净化,空虚的精神得到充实。

  三年后,我的七名同事陆续离开了学校,为了照顾父母生活,作为独生子的我也最后一个离开了古渡中学回到家乡工作。屈指数来,已有十几个年头。浮生如梦,古渡、古镇的生活常常让我留连不舍,魂牵梦绕,难以忘怀。风陵古渡,我的第二故乡,你现在还好吗?

摘自《山西日报》,作者:卫星铭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