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太原道,非常道,厚积薄发、源远流长的三晋文化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初 叩 晋 祠

  取道山西省会太原,去晋祠饱览一番完全是让我出乎意料却又难以忘怀的事。
  那天,原打算不作逗留,住上一宿就径续归途的。不想主人热情好客,执意挽留说:"既是初来太原,其他景观不看也罢,但晋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世间有孤陋寡闻者如我,竟对晋祠一无所闻,更惶论它是什么去处。太原人说晋祠听起来与"金寺"很相似,所以仅凭话音,只当它是一处寺庙,心想有什么好看的。然而,及至到得跟前,又及至观览下来,此时对主人则唯有心存感激了。
  晋祠当然不是寺庙。
  晋祠是一所宗祠,一所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国宝"级宗祠。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晋祠就名列其中了。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 离市区约20多公里。与山西省大部分地方黄土高原那种多山少水,一会儿天高云淡,一会儿又尘雾迷眼的景色不同,晋祠"际山枕水","值景而造",殿宇、楼阁、亭台、桥榭等交相衬映,真可谓山环水绕,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一派江南园林景象。南来北往的游人也莫不把她称为山西的"小江南"。
  然而,晋祠最为人所称道的似乎还不是她的自然风光,而是她那极其辉煌悠久的历史,极其珍贵丰富的文物。
  晋祠的创建年代,经史家据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关记载推算,应在北魏时期或更前一些,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为纪念西周第一任晋侯,晋国的开山鼻祖,武王次子、成王之弟叔虞而建。叔虞的这个封地,本为故唐国之地。《水经注》中说:"时唐灭,及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因此,史家也称他为唐叔虞。晋祠实际就是唐叔虞祠,是祭祀晋国的宗宇,是千余年来一代又一代晋人后裔的精神家园,是维系了3000年之久的三晋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华夏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老的晋祠,历经沧桑,得到了北魏以降历朝历代上自封建统治者下至文人墨客乃至于普通游人的共同珍视和保护,留下了上下千余年的文物遗存遗迹。祠内可圈可点胜景颇多,难以尽述,一般都把"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看作全祠的上乘与精华之所在。"侍女像"、"难老泉"连同阅世3000余年的"齐年周柏",还同被誉为"晋祠三绝"。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圣母殿"修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无柱,四周围廊,装饰绚丽,设计多样,表现了宋代在建筑营造法式上的新创造,被视为宋式殿堂建筑的代表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其中尤以12尊宫女像最为生动传神。她们身份殊异,神态多端,举手投足,顾盼生姿。有的机智伶俐,有的天真娇憨,有的庄重矜持,有的神情落寞,观者尽可以驰骋想象,借题发挥,哪怕对号入座也无妨。这种深刻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个性刻划,逼真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这一个",不得不令人惊羡和叹赏。同时,这组精彩雕塑也让我们得以对唐宋雕塑艺术和宫廷服饰礼仪制度等一饱眼福。殿前的"鱼沼飞梁"亦为国内所仅见。这里的"沼"就是方形水池。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水中又多鱼,故称作"鱼沼"。沼中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说到晋祠,不得不提及一下唐太宗及其"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或称《晋祠铭》)。史载,唐代李氏父子举兵捣长安、取天下,建立大唐王朝基业,正是从晋阳即今太原发迹起的家。因此就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来说,对晋阳这块人杰地灵的"龙城"宝地自然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的。他在贞观廿年,即他去世前的第三年,特意来到晋祠举行庄严的祭祀活动,酬谢叔虞神恩,亲自撰文并书写了《晋祠铭》这篇千古绝唱,借歌颂宗周政治和叔虞建国的史迹,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更期唐室皇权能得以长久地巩固延续下去。整篇铭文1203字,充满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治国谋略,被学者们视为唐朝的治国政纲。《晋祠铭》碑在晋祠东南隅"贞观宝翰"亭内,有左右两块,大小相同。右碑为清乾隆时期的复制碑,左碑才是唐太宗亲自撰写的原石,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此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唐太宗自己对它就十分喜爱,曾拓片作为礼品馈赠外来使节。读此碑可以看出,唐太宗既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艺术家。传说,他雅爱王羲之的墨宝,尤其珍爱王的行书《兰亭序》真迹。除了自己每日临摹,还令身边大臣临写。故史家就有了"南有《兰亭序》,北有《晋祠铭》"一说。有人作过这样的比较:《兰亭序》里20多个"之"字无一雷同,而以它为法帖的《晋祠铭》中30余个"之"字,也是一字一样,很少重复。
  对晋祠的观览,让我最为惊喜不过的还在于,她开启了我心中尘封多年的一扇门扉。身处人事苍茫之海,早就将一颗侍弄古文的心丢了。好在"思古之幽情"尚未完全冷去,当年所熟读过的《春秋左氏传》里的经典篇章也还依稀记得一些。晋祠重又勾起了我对早年曾经憧憬过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美好记忆。
  依我陋见,《左传》里许多生动有趣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其实大都是和晋国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楚归晋知罃"、"晋灵公不君"以及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等等,莫不与晋有关。其中特别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写重耳"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事件,中间穿插寺人披告密、竖头须请见等情节,都是极具戏剧意味,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成长为春秋时期的一个有志气、有胆识、有机智、有度量的霸主人物也即后来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最终使晋国成就称霸大业,成为西周接齐国之后最强大的诸侯国,将晋国带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这样的人和事,曾经激起了我怎样的崇敬与景仰啊!
  但那时虽为这些离奇变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心惊神移,却也或许是因为这几千年的风雨烟尘在时空上离我们太过遥远的缘故吧,以至于竟未曾去深入地考究过、追踪过晋文公们这一个个千古风云人物,是在怎样的一个纵横捭阖的历史大舞台上上演那一幕幕千秋风流故事的!
  所幸的是,来到晋祠,也只有当我置身于这融周礼、儒学及佛、道文化于一炉,古色古香,透发着浓浓古老文化气息的殿堂之后,我似乎才迷茫顿开,似乎一下子弄明白了以前从未明白过的许多许多。原来,这晋祠所依托的三晋大地不正是曾经谱写了一曲曲壮丽战歌的那个历史大舞台吗?从强晋时期的"秦晋之好"、"赵氏孤儿"、"铁鼓刑鼎"、"侯马盟书"、"黄池之会"、"晋卿争权"等著名史实,到晋分三家后的"围魏救赵"、"五国相王"、"胡服骑射"、"孙庞斗智"、"负荆请罪"、"长平大战"、"窃符救赵"等战斗华章,三晋大地充满着多么诱人的神奇魅力呵!
  难怪晋祠文研所的郭永安先生作如是评说:"参观晋祠,也就等于叩开三晋文化的大门。"
  我希望,有机会我还要再叩此"三晋文化的大门"——晋祠。
(作于2002年9月26日)

本文作者:吴步根
邮联: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邮编:224001)
电话:0515-8365666-8464
E-mail: wubugen@pub.yc.jsinfo.net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最后更新时间:2001-07-01 )
169镜像(湖南信息港):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永久域名:http://taiyuandao.126.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