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太原道,非常道,厚积薄发、源远流长的三晋文化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平遥的梦想与现实

  5月2日,早早的醒了过来,到宾馆前台Check out之后便去了晋祠。把背包都寄存在了宾馆里,我们则带着摄影包轻装上路。

  太阳好大。宾馆出门左拐不远处就是去晋祠的公交车站,308路。由于离起点站火车站很近,所以人还不多,2元的票价,非常便宜。

  接下来的站台都挤满了人群,公车大约走了五、六站时,就再也不能塞人了,因为基本是只上不下,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是去终点站晋祠的。

  车很快驶离了市区,三十分钟后,停在了晋祠门口。刚下车便被人包围,原来是拖人去附近的景点游览的,各式小面的、破中巴拥挤在停车场内,向每一个经过的游客询问是否要车走。我从心底很抗拒这种拉客,看着这僧多粥少的局面,中巴车上稀稀拉拉的游人,不知什么时候才开车,那些当地人的热情就好像一个陷阱,布好了等你去跳。

  晋祠里先是晋祠公园,然后是晋祠博物馆,也是整个晋祠的精华部分。踏入园内,扑面而来的清爽的空气让人为之一振。太原干燥的空气弄得我和啤啤苦头吃尽,两人衣服稍稍相碰就会有静电产生,经常是针扎般的让我倆跳开。而这里很湿润,有宽阔的石板路,有大片的林子,让我们直叫好。

  也许是久未出游的缘故,我和啤啤都挺兴奋的,所以我们眼中的晋祠此时此刻变得分外可爱起来。晋祠是个历史的沉积,要真正读懂它,绝非半日的走马观花可以达到。为了游得更有名堂一些,我们雇了个导游,20元,她的胸卡上除了导游证,还有景区摄影证,我暗喜:还能让她帮我倆照相!我们随身携带了Olympus uII,专用请人照我们的合影,傻瓜机,方便嘛。

  跟着导游一路走进晋祠悠远的历史中,在一处戏台前我站立良久。时是正午,太阳从头顶上辣辣的射下来,唯独戏台上静幽幽的,凉嗖嗖的,张开的屋檐完全遮住了阳光,还昏沉沉的,我有种感觉,空荡荡的戏台上仿佛正有许多戏子在表演,那一米多高的戏台里在千年前就被古人装入了几十口大的水缸,这样一来声音就像经过扩音器一样传至数里之外,望着戏台顶上的残旧的牌匾,想象着古时这里人山人海的喧嚣,艺人在台山的投入,百姓与官宦在台下的享乐,时光交织在一起,人不禁呆了。

  晋祠的很多地方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巧,像很多中国的人文景点一样,晋祠也拥有自己的“三绝”,“X大”,这是导游给我们介绍的重点,因为晋祠很大,所以她不会沿着地图一一带我们走完,但听君一席话,总算没白来一躺,虽然绝大多数会很快在我们的记忆中淡出,但至少可以“骄傲”的说,我曾经听过的!

  每次在中国浩如烟云的人文景观中,我都觉得在精神上疲惫不堪,不融入历史,你将一无所获,即便用心去解读,在数天的失忆之后,也会让人陷入恍惚的困境:除了依稀记得这是个庙子,是座古桥之外,什么都忘了,那些美好的典故,凄丽的传说,除了瞬间给游览的我们带来享受,原来是留不下任何的东西的。

  在离开晋祠一个月后的今天,要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闭上了眼睛,首先我想到了宽阔、整齐的茵茵绿草,绝佳的绿化环境;然后,我想起了博物馆门口右侧的厕所,那是一座灰砖青瓦的建筑,门口依旧是鸟语花香,还有一颗极具个性的参天大树矗立在旁,正是这座公厕,诱使啤啤费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前前后后构图拍摄了数张照片;最后,我想起了晋祠大门的入口处,为了拍照的需要,乱七八糟的横了几只骆驼,高耸的驼峰让行人们望而却步,而这群畜生让整个空间弥漫着臭味,实在是有扰游客的兴致。

  看来我的游览的确很肤浅,走过了晋祠,记得的仅仅是它的表面,它背后的故事,曾经在导游口中滔滔不绝的引述,而现在,却一干二净。不过还好,还有相机里不多的几张胶片,它帮我凝住了晋祠的片段。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如此的迷恋西部高原,在那里,我根本不用思考历史、文化,我只需要被我眼中绚烂的美景震撼,然后按下快门疯狂的记录它们,再用底片串起我对旅行的全部记忆。

  我喜欢形而上的美,那是不动脑子就能欣赏的,而且留在心中恒久不变。

  从晋祠坐车回到市区,已是下午。去平遥的车在剑南门车站始发,车上大多是旅游的人,旁边有对从北京赶过来的恋人,他们是早上才从北京出发的,五个多小时的大巴到太原,然后马不停蹄转车去平遥,真的很方便的交通。

  山西给我的感觉始终有些浑浊,从空气到地面,包括车行在在乡间,放眼望去很难见到那种熟悉的翠绿色,城里的街道飞扬着尘土,在阳光下乱舞,乡间的黄土一望无垠,包围着孤零零的柳树。不过,这确实是种远离都市的气息。

  十天前通过电话我们在平遥订好了房间,光绪客栈。大名鼎鼎的天元奎客栈已经满了,条件最好的昌兴隆也满了号,当时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大批民风客栈的电话,在经过仔细的图片比较之后选择了光绪客栈,因为它的名字容易让我信赖:准是民风客栈无疑!而且还是一个票号,住宿之余顺便参观。

  旁边的那对从北京来的恋人问我们订好了房间没有,我很得意的说十天前就订好了,还吹嘘的一番该客栈的服务,因为电话那头的服务员在我订房的时候一再强调:您来了平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派车过来接您!多温馨的话语,当时就把我击垮了。

  车颠簸着,我睡着了,一觉醒来,眼边晃过了一群红灯笼高挂着的院落,哦,乔家大院过了。。。。。。第二次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停在了平遥车站,古城墙就在眼前,我甚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激动的掏出电话,给光绪客栈打电话,那边说人马上就来接。于是我们拒绝了很多三轮车夫的美意,将背包卸在了尘土飞扬的马路边,等待着。

  眼前突了停下了一辆丰田跑车,鲜红色,后座的玻璃上醒目的贴着:╳╳客栈接待专用车。可惜不是接我们的。我和啤啤的眼都快直了,不停的念叨着:这儿人的服务真不错。。。。。。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我满怀希望的看着一辆辆帕萨特、佳美从眼皮底下溜过却未曾做短暂的停留,因为与我们无关,受第一辆红色跑车影响,我们都习惯性的把目光投向了中高档车中,仿佛一定会有玻璃上写着“光绪客栈接待专用”的牛车径直开到我们身边,嘎然而止。然而,我们的信心被时间逐渐的磨去,我又向客栈通了电话,被告之接我们的人很早就出发了,要我们再耐心的等等,也许很快就到了。再等等?很早就出发了?我们的心被重重的泼了冷水,这么久,该不是骑个三轮车来接我们吧?

  我和啤啤决定放弃等待,哪怕是已经付出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们跳上了一辆人力三轮,朝古城里去。

  我们经过了平遥完全陌生的街道,看着高大的古城墙离我们越来越进,我很贪婪的看着一切,想立刻从中发掘出历史的味道,但却牢牢的被嘈杂的现代气息所掩盖,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唯有眼前的古城墙昭示着它的悠远的历史。

  三轮车不紧不慢的进入了古城,几分钟前的平遥还很神秘,而现在就在脚下,在身边,这是种很向往的感觉。古城不仅古老,而且破旧,沿街的房屋建筑都散发着残旧的气息,大概就是文革时期的模样,仿佛走进了解放初的城市。街边的理发店的窗户上还贴着八十年代港台明星的贴画,里面的的转椅是最老式的,看着它,我想起了很小的时候每次爬到椅子上去剪发的场景。

  北方的城市很多平房,大致是一个大的院落,里面有片小小的空地,四周分布着很多的独立房间,可能类似于四合院吧,平遥也不例外,从三轮车上朝街两旁看去,大多数屋子都是这样的结构。

  随着我们逐渐的深入古城,仿明清的建筑一座座跳入眼帘,餐厅、客栈、商铺,大都深漆朱门,顶悬一副雄伟的金字招牌,从大门到窗格,无不散发着几百年前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在一步步走进平遥的心脏。

  从地图上来看,古城平遥的主街大致为“工”字形,其中的一竖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清街,另有很多小巷狭径纤陌纵横,贯穿其中,我们将要入住的“光绪”便位明清街的入口处。大概是看到主街上人车拥挤,三轮车顺势钻进了一个小巷,抄近道前行。巷子很窄,仅容两辆三轮并行,抬头一望,两面灰墙耸立。

  终于我们在三轮车的带领下,来到了光绪客栈,果然是一所古老的地方,走上几级石阶,再迈过门槛,服务员带我们来到楼上,仅有的四个标准间只剩下一间了,楼下的则是睡土炕,硬硬的。不过上楼的楼梯实在是惊险无比,这是自己担建的木梯,几乎垂直朝上,两边连扶手都没有,只有摸索着靠墙的水管当作支撑,每次上下,都小心之极,我们背着巨大的背包,更感不便。

  楼上有了类似于客厅的小厅,厅的四个角上分布着四个房间,厅正对着楼下的院子,此时正是下午时分,来参观票号的游客络绎不绝,从楼上看去,整个光绪客栈是四方结构,中间有一片空地,四周则都为客房,据说平遥的这些民风客栈以前都是当地人自己的屋舍,在平遥大热之后纷纷改头换面,做起了旅馆的行当,这在平遥,绝对是赚钱的买卖,尤其是在明清街,这条游客的必经之路。

  120元一晚的标间,原本不能想象它太好,但进了房间,糟糕的条件还是让我们很不习惯。之所以提前订房,就是想略略“腐败”一下,可是仔细一检查,仅容一人的卫生间连水都冲不了,而且抽风机还坏了,不知是不是平遥常年低温,这房间竟没有可开启的窗户,只挂着一个没有遥控器的空调和还在丝丝冒着热气暖气管道!!要知道,这可是白天穿短袖的温度啊!由于封闭,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还有那不能抽风的卫生间,让这个收费不菲的标准间,变得名不副实。

  无奈之下,我三番五次的爬下那个危险的楼梯,请人上来维修马桶,修理抽风机,但旅馆的小工来了几次,每次都告诉我们已经修好了,但一试仍然不行,抽风机就更不用说了,拉了几下,便告之昨天还是好的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不行了。没有效率的维修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却毫无结果,我们的心情真是沮丧到了极点,兴致勃勃的电话订房,满怀期望的平遥之旅,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

  我开始后悔怎么没有选择楼下的土炕房间,至少现在看来,那些房间通风透气会好得多。

  抛开心中的失望,我和啤啤有些饥肠漉漉了,走出了光绪客栈,沿着明清街慢慢的散步下去。

  此时的平遥已经华灯初上,天虽未黑尽,家家户户都点了红灯笼。五一的平遥充满了旅游经济的身影,各个票号,镖局,书馆还在扯破了嗓子在门口用高音喇叭招揽着游客,从4元到12的门票的广告密布着整个街道两侧;电瓶车在下班前的最后时间里还来来往往的穿梭,能坐下十几个人的车厢只载着稀稀拉拉的几位游客;还有人力三轮、机动三轮,很奇怪为什么平遥没有禁止机动车进入古城区,本来就狭窄的明清街道,在承载了高流量的游客的同时,还不时穿行着各类机动车、人力车、电瓶车,嘈杂得让人心烦意乱。

  现在正是晚餐时间,所有的餐厅都有促销小姐站在门口,说着千篇一律的话:请到我们这里来品尝平遥的特色小吃。。。。。。而所有餐厅的门口也都千篇一律的挂着招牌,告诉游客这里有什么特色菜,好些还贴了照片在板上在餐厅外展览。这让我想起了城市里餐饮的竞争,想不到在这样偏僻的方寸之地更为激烈。像我们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游人,选择在哪里用餐完全带有偶然性,餐厅的口味质量我们无从知晓,也许靓丽的外表、干净的用餐环境、古朴的气氛就足以吸引我们了。

  于是,就这样,我们走到了天元奎。这是在网上很有名的客栈,来平遥之前有很多朋友向我吐血推荐,只可惜我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从1号到7号的房间都客满了,现在慕名而来尝尝这里的美食,也算是弥补没能住这儿的遗憾吧。

  确实挺遗憾的,走进天元奎,外堂首先是餐厅,走进去便到了客房,也是一个小的院落,四周都是房间,瞟了两眼房门大开的一个房间,条件真不错,干净明亮之外,啤啤眼尖的看到了房客穿的一次性拖鞋,这个细节让我们想起了光绪连个拖鞋都没有,枉称标准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想象着住在天元奎享受着良好流通的空气,地道的民风土炕,我不知道该嫉妒还是该崩溃。

  吃饭的时候我们试图向老板要房间住,回答我们的只有抱歉与摇头。

  翻开平遥的菜谱,真吓了我一跳。绝对昂贵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很普通的炒荤菜要近20元,一个素汤要10多块,更别说当地的特色小吃了,两个人,在50元以内很难吃上一顿饭,这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难以想象的!!

  坦白说,我对平遥、乃至山西的特色菜都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啤啤不能吃地道的汾醋,我们的每顿饭都会告诉厨师不要放醋。即便如此,菜肴也只能算平平,我想起了在周庄吃过万三蹄之后的回味,在兰州的马兰拉面的流连,在甘南烤肉串的痛快,甚至在西藏我不爱喝的酥油茶的在我口中残留的感觉,都比平遥的著名小吃要好得多。

  走出天元奎,天基本黑尽,明清街上灯火通明,喧嚣声还在继续,摩托车,甚至汽车都钻进了狭小的石板路上,明晃晃的大灯经常照得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来躲闪车辆。机车马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啤啤无奈的叹了口气:平遥怎么会这么乱!

  一想着要回到“条件恶劣”的光绪客栈,我们的心情都很低落,那封闭的难受的房间,几乎断送了我们游玩平遥的一切兴致。我们还必须去县城里买拖鞋。。。。。。

  平遥的三轮车一律四元/两人,在城内外随便走。在明清街上根本不要想坐到车,因为这时候的人实在太多了。加之平遥的规定:晚上六点以后机车可以通行,试想窄窄的小街车水马龙,自然挤得一塌糊涂。我们很艰难的避开各种车辆,沿着西大街朝城外走去,此时的人力车夫不仅在人流中减速,反而吆喝着狂奔,他们通常是到了行人背后再一把将其推开,粗鲁之极,所以三轮所过之处,都会响起游客的抱怨声。我非常的惊呀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之城的管理混乱,眼望着熙熙攘攘的黄昏中的街道,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心中暗暗叹气。

  终于走出了最拥挤的一段路,随手招了辆三轮,朝古城外的一家超市行去。穿过城墙,县城里也是万家灯火,游人虽远少于古城内,但还不时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旅行团姗姗来迟,或是一些单独行动的游客在和当地的“托儿”谈住宿的价格。的确,五一黄金周啊,这是难得的商机,连车夫都告诉我们这七八天的收入能抵平时一个月!我感受着夜幕中的平遥古城,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金矿,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围绕在它周围,有人进去掘金,有人在外打擦边球,平遥,也许早已忘记自己出身于产煤大省山西,抱着“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的它早已不需要其它的产业,我想,单单旅游就能支持起整个县城吧!

  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所有的人都垂涎欲滴,当年丽江的一场地震,震出了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默默无闻的云南边境小城在以开发旅游资源著称的云南人手中,很快名扬四海,人流带来商机,看着光怪陆离的丽江古城,我们一面感叹着商业气息的浓厚,一面又享受着物质给我们旅行带来的便利的交通、舒适的住宿、安全的饮食。。。。。。

  当看到周庄去年的总收入比几年前翻了十几倍时,我相信旅游就能养活一个城市的民众;当徜详于中国酒吧密度最高的街道:阳朔西街时,任何人都会被商机敲得砰然心动;当在报纸上读到又一个古城“隆重面世”时,心道:从此开始又有那么一群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投入到旅游经济的大潮中去随波逐流。。。。。。

  思绪飞驰间,到了超市门口,付过钱后师傅表示愿意等到我们出来,再把我们送回去。超市的规模在县城里还算可以,品类较齐,但营业员的素质与经营理念仍有待提高,比如最后我们结帐的时候,收银员不分青红皂白,把本应该分装的拖鞋、食品统统装到一个塑料袋中,看得我直摇头。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艰难的与师傅交流着,问他去王家大院在哪里坐车,这时候发现纯正的山西话听起来真是费劲儿,往往要重复好多遍我才听得懂,我的普通话也不太灵光,两人对话时让我想起了那年在西藏与藏民们交流的场景,完全听不懂的藏语,完全依靠手势的沟通,在这儿的困难程度与西藏相当。不过不同的是,藏民会英语,而平遥人不会。

  再进古城时人已大大少于刚刚出城的时候,到了光绪客栈门口,我掏出5元让找钱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师傅嘟囔着说不找我钱了,因为他等了我们好一会儿。我顿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此前所有的好印象均灰飞烟灭,不过还是试图与他讲道理。我们的争吵很快引来了旁人的注意,那车夫猛地推上车便想走,我怒从心气,拽住车子,喊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对方也很强横,嘴里不停的冒着我听不懂的鸟语,看样子绝没有让步的意思。我低头想看他的车牌号,但发现车尾没有车牌,这傢伙看我注意力分散又使劲想跑,本来还想继续跟丫死磕到底,有理走遍天下,怕啥。但心中略一犹豫,1块钱,犯不着吧,就这么个间隙,被他跑了好远。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平遥啊,不仅因为它是著名的古城,更因为它是一个窗口,平遥人向其他省的游客展现自己风貌的窗口,中国人向外国人展示国粹、历史文化的窗口,居然有这样的过街老鼠,实在是破坏了游玩的一番心致!旁边光绪客栈的MM不停的对我说,这样的人在平遥绝对是少数,但于事无补啊,这番经历虽微不足道,但却也许会永远夹杂在古城留在我的记忆中。

  一个哪怕很优秀的景点,可能会因为一点点细节的问题,毁灭他付出诸多努力换来的良好口碑。

  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微微有些发汗,密不透风的房间在寒冬是宝贝,但现在无异于恶魔。楼下的心情带到了楼上,我的旅途很少像今天这样不开心。我必须在房间里不停的走动,一坐下来汗水就汩汩而出,又洗不了澡,谁也不想一身粘乎乎的睡觉,更要命的是厕所也不敢多去,马桶罢工、排气扇罢工,我很怕在这罐子里再添些异味。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的房间,只要开扇窗户,我看都比现在强。

  我决定重新去找旅店,尽管现在已近晚上9点,希望渺茫。

  走出光绪,我开始地毯式的搜索,见店就进,逢灯便钻,平遥古城内大大小小几十个客栈,几乎被我踏了个遍,足迹遍布东、西、南、北大街,衙门街,城煌庙街,得到的大多数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们已经客满了”,少数的地方还有些条件较差的铺位,不过仍有几位老板告诉我明天早上会有客人退房,我们如一早搬过来会有房间。

  我仍然心有不甘,索性快步走到了城外,县城里也是大小宾馆林立,又走了差不多1公里多,失望的进出于各个宾馆,门口黑压压的车辆,大堂里三三两两等待的游人,昭示着我会一无所获。夜里的平遥几乎是不可能有房间的,这点我心里非常清楚,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县城大街边的人行道上,才发觉狠命狂奔了一个多小时,腿肚子在隐隐做疼。

  坐上三轮回了光绪,没好气的想,明天一定离开这里。啤啤很理解的看着我,我们相互安慰着打算和衣而睡,这时发觉被子裹着一股脚臭,绝望之余,我们翻出了背包里的衣服,胡乱叠在身上,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了。

  手机的闹铃在六点准时把我们叫醒,很久没这么早起过床了,强忍着倦意,想到很快逃离这里,心情不禁为之一振。

  推开房门,外面已然大亮,从二楼看下面整个院落,静悄悄的,看来我们是最先起床的游客。和啤啤背好相机,走在街上,清晨的平遥似有一层薄薄的雾纱笼罩,街道上干干净净,今晨更早的时候一定有清洁工人来打扫过。除了餐厅开始卖早点,几乎所有的铺子都还没开门,人稀稀拉拉的在街上晃悠,心情大好,古城,本来就是要人少,清静,自然。总如昨夜般喧哗,非把人吓走不可。

  阳光因为有雾,没有洒到我们身上,不过可以感觉到她透过雾气带来的和煦,那种淡淡的暖色,无声息的落在古城的各个角落,当地的老人在晨练,孩子们准备上学,大妈们推着包子馒头守候在路口,公务员骑着自行车上班,古稀老人们三两成群的聊着家常。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平遥,与此时相比,昨天的平遥让我很怀疑。

  一个古城作为景点,如果没有了当地人的参与,我认为这个景点从人文上来将是残缺不全的,就好似修砌了一个诺大的专门盛装外来人口的容器,没有太大的意思,也很难保持自己长久的吸引力。就象那些千里迢迢去阳朔只是为了到酒吧一条街去吃吃法国菜的人一样让我感到难以理解。真正的旅行,在与当地人,当地风情和文化的接触中才能体会到,我很怕到那种空无一人的类似与塔啊,庙啊,石头啊,泉啊之类的地方,望着刻在石碑上或者匾木上的文字,我只会读出关于这个景点枯燥的历史,而这一切,如果在于一位当地的老者的闲谈中,由他娓娓道出,将是多好的另一幅风景!人与人的沟通才是最有魅力的卖点。

  臆想之间,我们已走到了太阳露出了小脸的时候,游客陆续多起来了,很多开放的诸如镖局,票号已开始售票了。我们一直在东大街和北大街转悠,这里不像南大街(明清街)全是接踵磨肩的店铺,更多的是当地的机构,像医院,图书馆,银行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在清朝的老房子上挂牌而成,灰砖砌墙,很多地方已经斑驳不堪,但仍掩不住先代遗风。走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是银行,整一个拆迁建筑,一扇很老式的栅栏铁门立在门口,没有全国各地银行的烫金大字,只在一个木牌上很工整的漆着“中国人民银行”,因为还没有上班,这里显得庭院深深,分外寂静。

  作为中国票号业发源地的山西平遥,在今天也许已经落后了。

  说起票号,这可是平遥人津津乐道,也是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在明清时候,晋商名贯天下,富甲一方,中国最早的票号在平遥应运而生,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日升昌票号”,它的创始人雷履泰可谓是中国银行业的开山鼻祖,在鼎盛时期,日升昌在全国开有60多个分铺,大约相当于现在银行的分行,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代理存款放款业务。后来,雷氏当初的合伙人之一因为与其发生矛盾,出走之后在平遥另立门户,一时间,平遥票号四起,小小弹丸之地,竟有占全国超过60%的票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如今站在平遥古街上,一个个票号,一家家鳞次栉比的商铺,遥想当年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城市,看着如今的古城,岁月洗尽了它的铅华,却永远抹不掉它光荣的历史。

  我们走进了同兴公镖局,对“镖局”,“镖头”的概念,我全部来自金庸的小说,最出名的,当然是《笑傲江湖》中的福建福威镖局,林平之的老家。印象中镖局中的镖头定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内力深厚,武功盖世,而其子——少镖头又定是风流倜谠,年青有为。想想看,当年的镖局就如今天的递送公司一样,只不过更多时候镖局还扮演着银行钞票押运车的角色,这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随时可能引爆。就正如今天的抢劫押车一样,相信古时的绿林强道们一定没少打镖车的主意,每每在小说里看到有关镖局的恶斗,心中便阵阵发紧,暗想,几十车银子,值多少钱啊。

  也许古时并非小说中描写的那般恐怖,所谓内力伤人,弹指神功,也不过是金大侠的玩笑罢了,没有枪支弹药的帮助,古代劫匪的日子肯定过得要比现在艰难。

  走进大门,停在院子里的镖车首先映入了眼帘,一个黑黑的半圆柱或者长方形的箱子放于板车上,车的四角上插着绣着镖局名号的小旗;一旁的石头行堆放着押运时的兵器,大刀,长枪,都很典型。再进入内堂,便是镖局内部的一些物件,各房间的分配大致按照局中事务来办,有会客厅、书房、卧室等。不过这个镖局规模不大,从票价上就能看出,仅4元,是古城内的最低价。

  离开同兴公,我们想起了朋友推荐的“浑漆斋”,他说是一个未完全开发的古宅,挺有看头,但连问了好几个当地人,竟然都不知浑漆斋在何处,翻开地图也瞧不出个端倪。急中生智截住了一辆可能刚刚上班的电瓶游览车,一人10元,七拐八拐,总算把我们送到了这个神秘的宅院。

  这个深藏闺中的宅子正大兴土木,迎上来的主人告诉我们不久就会作为正式的景点开放了。站在浑漆斋的外面,我们需要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屋顶,它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堡,有高达六七米的城墙,中央开一道拱门,门口威严的矗立着两只石狮。推开深红色的大门,垮过半腿高的门槛,迈入浑漆斋的大院。此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小伙子善意的提醒我们需要买票,我楞了一下,不是还没正式开放吗?敢情是个“黑宅”。票价也不菲,12元,赶上天下第一票号日升昌的门票了。

  浑漆斋当年的主人在平遥一定家拥万财,因为在明清的平遥城里,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修大宅,能够修的规模大抵和这户人家在当地的势力、影响力、财富有关。一般的民宅也就是一个院落,也就是呈四合院之势,少数官绅财主能够修两个院落,前后相连。而这浑漆斋,居然里里外外有三个独立的院落!由此可见主人当时显贵的地位。走在其中,不禁被这宏伟的气势所倾倒。登上屋顶,几乎可以一览群屋矮,除了远处的绵延不绝的城墙,似乎没有可与之争高的建筑,小伙子不无得意的告诉我们,他的先人当年在平遥是如何如何了得。

  浑漆斋里外三层,其间更有大小厢房数以十计,如果没有人带路,很容易迷路。这里尚未开发,游客来的自然也就少,外面街道上喧闹沸腾,而这里却静悄悄的。跟着主人来到了一间屋子里,屋内摆满了推光漆的工艺品,原来这户人家还兼做漆器。主人告诉我们当年在平遥他们家族的漆器可算一绝,面前有一幅“八仙过海”的作品,色彩艳丽,人物神态惟妙惟肖,描绘非常细致,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再看看悬在墙上的巨幅作品,宽约1米,长3米,我问了问漆器的价钱,他们告诉我大的一般都是别人订做的,价格2到3万元不等,小的漆器则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来到了主人的现在的卧室和书房参观,我们看到了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关于漆工艺的读本,随便拿了本《推光漆工艺手册》翻看,想到要获得如此精湛的技艺,必经过艰苦的学习与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几间卧房的天花板都是拱形的,类似于窑洞的结构,这在平遥似乎并不多见。

  离开浑漆斋,已近10点,我们匆匆赶回光绪客栈,收拾行李赶去位于明清街38号的艺苑客栈,这是昨晚老板告诉我今早有空房给我们留起来的。甩掉了让人不爽的光绪,心情都舒畅了很多,哼着小曲跟啤啤在艺苑安顿好,坐在客栈前厅的八仙桌前吃早饭。平遥的早点是稀饭加凉菜,那稀饭清得几乎捞不到一颗米,倒不是吝啬,只是山西人不习惯吃大米,自然煮粥的时候就不会放得太多。因为我不太喜欢吃面食,这样的早餐仅喝几口稀粥,肯定饱不了。

  带着仍然饥肠漉漉的肚子,我们朝位于平遥西南方的王家大院赶去。

  来平遥之前,就听人说王家大院不可不去,看过央视的报道,那是好多片子的外景地。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离平遥50多公里,在北站我们得知平遥并无直达王家大院的班车,如果坐汽车,必须先到位于平遥与灵石之间的介休市,再转车去灵石,所以,我们决定坐火车去。

  路经平遥南下的火车挺多的,我们很快买到了一张几分钟后发车的票,不过没有座位,好在就一个小时的路程,站站也不难熬。上车之后,拥挤不堪,这是一趟普通的快客,条件较差,形形色色的人们挤在狭小的车厢里,闷得慌。

  火车沿途经过了一个个煤矿区,这时,我才感觉到了山西作为全国产煤大省的风采,此前有很多谣传说在山西的某某城市,往大街上走一圈,头顶便会蒙上一层薄薄的煤灰,到了太原和平遥才觉得言过其实。现在的煤矿多在郊区,污染不到市内,而随着列车的不断南下,眼前也冒出了越来越密集的采煤作业区。前阵子看过报道说山西去年GDP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仅高于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与山西长期以来依赖于煤矿业有关,采煤业以及所衍生出来的附属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作为经济支柱,导致了山西经济的整体粗放型。没有强大的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起步缓慢,守着巨大的煤矿资源,却仅仅停留在开采和粗加工上,真是成也煤,败也煤,三联的一篇文章道全国的知名品牌拥有量山西位列倒数第一,轻工业与第三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很简单,所有的人都去挖煤了。山西要摆脱现在的困境,就看如何大力发展其它行业了,当然,旅游是很值得去投资开发的资源。

  一个多小时以后,列车停在了灵石车站,从车站到王家大院还有约20公里,据说车站口有公交车直达,但却没见影子,我们谈了辆小面包,30元。

  小面包颠簸着开着,走出火车站有很长一段路大概是煤区,连路边的土都是黑色的,路边有些很残旧的楼房,外层无一例外的盖着厚厚的黑垢。进入灵石县城后,环境稍好,穿过小小的县城,再走了约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名满天下的“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脚下。

  之所以只能称是“脚下”,是因为王家大院依山而建,极为雄伟。单在景区入口处看平面图,都把我惊得倒抽冷气,这规模足以媲美帝王将相的豪宅。很可惜我并非建筑出身,否则在看这晋商大院的代表时,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号称中国古民居奇葩的王家大院是静升 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1762年至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王家大院除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韵味之外,静升王氏家族的发家历史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静升王氏,源出太原,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至清初,王家有两位老人先后参加过清政府的“千叟宴”,受封典的二品至五品官达42人,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卢沟桥事变之后,举家南迁,人去楼空。

  步入王家大院建筑群的时候,首先迎接我的是大门上的门框装饰,其额枋各有千秋,东院小偏门额杭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初,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进入小偏门是私垫,其院门门框用4块青石雕成,上面刻以松、竹、梅、寿石、喜鹊。东院内的石雕风景照壁,高 2.6米,宽 1.2米,被镶嵌在建筑物山墙内,起萧墙的作用,画面用平面阴线雕成,砂粒圆点做底纹,图纹为松、柳、山、水、楼阁,云气浮游于天空,小舟行驶在水中,煞是一片江南景色。宜安院石雕风景,面积为 1.70米× 1.10米,虽略小于东院,但显示的是北方雄伟壮丽的气势,峰峦峭壁突冗耸立,山麓间点缀亭阁数间,气势磅礴,生意盎然,其底座雕以二龙捧寿,婪譬压足,颇有青铜时代遗韵。

  王家大院建筑中的额、枋、柱、廊部分,是造型装饰的重点。挑肩梁头及坐斗外饰以雀翅两片,镂刻有松树、荷花、仙人、仙兽、花瓶等,形状如凤凰展翅,翱翔于天空。木柱两边的雀替,除装饰之外,还是分担负荷的构件,为了不影响结构的强度,浮雕以博古图,框架内分别雕以鼎、爵、灯(人丁兴旺)、桃、石榴、佛手、水仙(辟邪除祟),古色古香之气十足。与雀替紧相连的额妨,以三个层次的高浮雕刻画出不同形象的祝吉祝寿祝福的吉祥图案。其第一层为平面阳刻花纹作底;第二层高浮雕分别雕以荷叶、芭蕉、佛手、卷轴、盆景等;第三层再在高浮雕上雕以鼎、四艺、如意、葡萄、兰草等,层层相叠,立体感非常强。客厅前的帘架,用楼刻的手法,分别雕以松、竹、梅,芭蕉、菊花、海棠,松、桐、鹿、鹤。这三组主雕周围,又刻有石榴、牡丹、梅、荷、鼎、瓶、麒麟等图纹。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物与器皿,揭示了宇宙万物彼此关联、互相渗透、循环运动、生生不息的有机秩序,并且将人们引向一种审美境界。

  和主体建筑联系紧密的还有柱础石。现存完整的柱础石有鼓形、瓶形、瓜形、六面锤形等,上面杂雕着佛家八宝(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磐、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扇、荷花),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苏武牧羊、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互相穿 插,主次搭配,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置身于王家大院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会身不由己地将天地自然万象纳于胸怀,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对我的陶冶。西院正大门门前的两对柱础石,均雕以瑞云、蝙蝠等,其基础台阶高出地面约2米,走近台阶向上斜视时,一片青云在头顶缭绕,拾阶而上,柱础石逐渐被抛在脚下,顿感心旷神怡,犹如平步青云。进入客厅则门槛下又有青石雕刻的牡丹、玉兰等平面阳刻石雕,有如步入琼楼仙阁。

  记得上午在平遥浑漆斋时曾惊叹于它的宏伟,而现在与王家大院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有时真觉得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潮水般的游人向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院落涌去,我们几乎全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完。

  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远看神似一个巨大的城堡,城墙由下而上逐渐升高,最高处足有百米之高,登高远眺,晋中大地尽收眼底,绵延不绝的院落顺山而上,让人豪情陡生。此行果然不虚!

  即使是走马观花,也足足花了三个钟头,才把王家大院走了个大概,望着很多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参观的院落,心中很是遗憾,毕竟这样气魄的建筑群,华夏大地再无出其右者。

  几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了大院,来到山脚下等车,同样,这里也没有直达平遥的班车,我们只有先到介休。没想到等我们赶到介休,发往平遥的末班车已经开走,而火车要到晚上8点才有,无奈之下,又包了辆小面包,45元回平遥。

  天色渐暗时,我们回到了平遥,跑了一天,此时感到少许疲惫,古城仍然车水马龙,混乱不堪,逃也般的回到艺苑客栈,躲开外面的喧嚣,开始慢慢回味一天的旅途。

  说到这儿,似乎没有提到这次平遥之行的摄影,其实全程相机都陪伴着我,平遥的题材挺丰富的,不过就是人太多,想给街道拍个全景都不可能,晚上直到10点,街上都还人头攒动,很难支起脚架拍照,等人差不多散尽时,平遥的灯笼大概是处于省电的考虑也熄得七七八八了,没有了灯笼的点缀,漆黑的夜景索然无味。惟有早上六点多,才是拍摄的好时机,人少了,心情也会舒畅许多。不过这时太阳朦朦胧胧的,光影效果一般,如果等到九点左右,阳光普照,透影在巷子里,屋檐下,真是很美妙。别在明清街上拍东西,到东大街、北大街去转转,当地人还是挺热情的,可以随便走进他们的院子里去参观,与他们拉家常,问饱暖,顺便掐几张很具有生活气息的片子,还是挺惬意的。平遥的天空不知是否受到山西全省煤矿的污染,一直灰乎乎的,也许蓝天白云在这里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在艺苑吃过晚饭,和啤啤散步到了围绕着平遥城的城墙上,这里是与西安古城墙齐名的全国保存完好的几座城墙之一。城墙周长约6公里,相当宽阔,游人可租自行车环游或者做三轮。朝着城外的垛口前摆着两门铁炮,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城头飘摇的大旗迎风舒展,此时,残阳如血,映衬着古城金戈铁马的历史剪影。。。。。。

  平遥,在我的心里,是独立的平遥,它没有乔家大院,没有双林寺,甚至没有王家大院,它静静的坐落在晋中的故土上,供世人游历,真希望很多年以后,平遥还是现在的平遥。

0707-1.jpg (33325 字节)

明清街店铺夜景

本文作者:laoyama,摘自新浪旅游论坛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07-13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最后更新时间:2001-07-01 )
169镜像(湖南信息港):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永久域名:http://taiyuandao.126.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