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太原道,非常道,厚积薄发、源远流长的三晋文化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壬午新春走晋中

  一、常家庄园

  也许是命里注定,网上几幅照片让我在壬午新春再到山西,踏上晋中大地。
  那是绿色朵朵贴在新浪的常家庄园砖雕图,我见之游兴顿生。春节单位放假12天,我在鼓动不停组织活动的同时,也盘算着回京后要利用剩下的假期去探访这座晋商巨宅。东行穿越归来,因些琐事缠身,直到初9下午才得空买票。来不及邀集同伴,当晚便马不停蹄奔向西客站。
  有时候命运似乎在故意捉弄人,我急匆匆进站,却被检票员发现车票应该是第二天的,天晓得买票时我怎么没看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二话不说就去改签。改签的票没有座号,可是这趟车乘客不多,我不但顺利地找到座位,还得以占用3人大座,一路卧铺到了山西榆次。辗转换车,将近3小时后到达常家庄园。
  公交车上居然有人给我让座,也许是他见我背个大包有些不便吧,可我还不是老幼病残。婉拒他的好意,坚持自己找到座位。买门票时见他和售票员打着招呼,很熟悉的样子,并带着人进了庄园。售票员只卖给我庄园的说明书,我说还要买票,售票员说还以为我是那人带来的,不需买票呢。原来他是庄园办公室的赵主任,早知如此,我就当真跟他走了,还能省去不少银子。
  常家庄园现在的正门东北向,题匾“敦艮吉”。门楼重檐歇山,造型气势雄伟。南北城墙上,有砖雕欧阳修撰文苏轼书的双绝帖。未入庄园,先观农乐。门前广场一支20多人的农民锣鼓队在鸣金击鼓,表演中伴有各种舞蹈动作,舞姿优美,金鼓之声震天动地。我看着,听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个时间来常家庄园,游人不多,空旷的庄园显得颇为安静。进得大门,迎面是一条长长的石街,这便是常家9世万达一支经营近200年筑成的“后街”。车辋常氏的始祖自明弘治年间由太谷迁来此地,由最初的放羊娃历经其后数代子孙惨淡经营,终成一方富商巨贾,常家庄园鼎盛时曾将4个自然村连成一体,以致有“乔家一座院,常家两条街”之说。今天恢复开放的庄园,只有不到原面积4分之1的半条残街,可就是这半条残街也相当可观。徐行漫步,流连于“1山1阁、2轩、4园、5院、6水、9堂、8帖、13亭、25廊、27宅院”之间,体味着当年庄园那种“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思,可赏观,可游览,可悦心,可咏叹”的意境,还有当地民俗“天棍”表演的队伍穿街过府,自身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画中。读《红楼》,曾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与曹氏畅游大观园,今日方才悟到:有什么必要非去追随古人?这里,不就是晋中一座大观园么。
  据说,今天的常家庄园与皇城相府一样,已经完全成为旅游景点。常家的后人很多都已旅居海外,祖先的辉煌怕是要更多地存在于记忆当中。就象人可以用双手建起这样规模宏大的庄园,人也可以用双手把它拆个一干二净。不破不立,可是当真破了又能否再立得起来?在庄园那一扇扇精雕细琢的门窗背后,是采光并不算好的房屋。“虽为居室亦翰墨香”,这深具儒商风骨的庄园,同样也令我感到沉重和压抑。
  出得庄园,再次观赏农家鼓乐。也许这样的表演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我看不够。

  二、唐槐、太原道和戾太子

  去年岁末的山西之行,两过太原,也留下两个遗憾,一是过狄村而未见唐槐,二是没能与戾太子见面。这次离开常家庄园,辗转到了太原,下车出站后直奔唐槐园而去。
  唐槐园位于太原市狄村街81号。我在网上盗用狄仁杰的名字四处招摇,总想能有机会拜谒狄公故里。本以为这里会是个干净整洁的去处,到了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模样。园外是沿马路两侧形成的农贸市场,喧闹嘈杂。进得园门,见有入园收费的告示却无人收费。前院立有“狄梁公故里碑”,为太原市人民政 府所立,刘祥正、张烈兵撰写的碑文由袁旭临书。后院有回廊,草木枯黄。院子正中是一株唐槐,据传说为狄母亲手栽种。树干倒是颇为粗壮,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老态龙钟,毫无生气。也许这唐槐已经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在这里了,树下有摞起的砖头和后人补栽的小树帮助它支撑着那摇摇欲坠的身躯。干枯的树干上,缠绕着褪了色的红布。树前有与狄公故里碑出处相同的“唐槐”碑,香炉中有香灰,供桌上有干瘪的供品。不知从什么地方,隐隐传来一股腐臭之气。后来我在拍照时发现,离此不远的草地上,躺着一具老鼠的尸体,那股臭气就是从这腐尸身上发出来的。这鼠辈倒真是很会挑选安身之所啊,难道它也仰慕狄公盛名,欲长伴其左右吗?想那狄公生前,也是一代英杰,身后故里却是如此凄凉衰败,实在令我伤心。
  记不住是怎么找到太原道的,印象中这里似乎并没有多少功略,但文化色彩非常浓厚。我已成为太原道的常客,从中受益匪浅。去年的皇城相府之行,版主戾太子等人的游记是我重要的参考资料。总觉得戾太子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我和他通过几次电话,平时都是用QQ进行交流。照片上的他似乎过于严肃,我总怕见面后双方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导致冷场。
  去年在太原与戾太子缘失一面,这次住下后就与他联系,终于在招待所大门前见到他本人。戾太子个子不高,比照片上略显胖些。戴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苟言笑。到了太原就要讨扰,戾太子在迎泽大街的餐馆里为我接风。席间戾太子谈到,他的确是要把太原道办成一个文化网站。北京的背包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也常有驴友来太原。山西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戾太子每每觉得自己背着大包在太原的街道上行走很引人注目。山西的文化底蕴深厚,我本以为在这里只可看人文古迹,除了走长城之外就不适合搞野外宿营。但是戾太子说,晋东南也有几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景,未经开发,很值得一游,他这话说得我已经有点坐不住了。
  餐后告别戾太子,独自回到住处,洗过澡躺在床上看书。出门在外,常会想起北京的朋友,这天正好是周3,小站的例行聚会大概刚刚结束吧。

  三、固关

  固关长城地处晋冀要道,与娘子关和旧关共成鼎足。离了太原,我乘车到阳泉,再换车前往固关。
  下车的地方,在太旧高速公路上的一座高架桥北端。这可不是个安全的地方,指南针显示,长城在桥南向东西两侧山坡上展开(这里及其后我对固关长城各种方向的描述可能有误)。我从路边被当地人扒开的防护网的缺口走出,向农家大嫂询问怎么能到桥的那一头上长城。大嫂说就是直接从桥上走,我不敢这么冒险,大嫂随即带我上了桥。我跟着大嫂,战战兢兢地过了桥走上山坡小路,她还站在桥上给我指点。我真怕她有个三长两短,道过谢就请她赶紧回去。看着大嫂悠闲地回到家,我才放心扭头向山上走去。
  登上长城,首先看到的是修复后的虎皮城墙。资料记载,这里守关将士的后代不愿看着隐身在荒山野岭中的固关要隘任风雨剥蚀而满目疮痍,于是群众自发集资修复了关城。现在的固关城墙用各色块石砌筑,马道宽过3米,厚实的垛口几乎与我等高。也许是因为没有做旧,修复后的城墙让我感觉太新太花哨,缺乏古长城应有的那种亘古苍凉的味道。
  沿路向上,喘嘘嘘地到了第一座敌楼。这是座内部呈回字型结构的楼子,3乘3的门窗,楼中空间高大宽敞足可宿营。保存得比较完整,看样子基本是明朝的原物。底层回廊一侧靠窗户的地方有棵古树,一架木梯靠在树上。2层地面铺着木板,暂充原有的木地板,十分简陋。四周有垛口和射孔。这边山上的长城在此楼下基本爬升到最高点,之后逐渐转向南,看上去有点类似北京箭扣的牛角边。
  出楼慢行,间或停步观察山下的关城。这一路长城的女墙很低,抬腿就可以跨过去。山坡上栽种有松树,立有电视发射塔。高压线凌空越过长城,电线杆顶部是太阳能反射板。不多时来到这段长城的终点,一座圆形的炮台建在此处,高约5、6米,看上去有点象日军的炮楼。
  回头原路下坡,穿转角楼,过公路跨桥,进入关城。城台上立有数尊古代戍边官兵的石雕像,龟趺石碑上书“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关楼重檐歇山,梁柱彩绘,匾题“锁燕蔽赵”。楼内有名人书法,楼外靠近垛口墙的地方有旗杆石。长城在楼前转而向西,登上一座小山包,进入第2座敌楼。此楼名曰“药楼”,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火药和军械仓库。内部宽大平整,有狭窄的石阶可上2层。2层楼橹恢复完整,外部4角攒尖,内部是圆形穹顶。药楼前还有不长的一段残墙,在山下为高速公路所断。
  看罢药楼返回关城,发现下城门已经关闭,少数几个游人都不知了去向。转来转去找不到出口,又不愿再爬坡到药楼前的小路下去。见紧靠城墙有一排房屋正在修建中,刚刚用砖砌起四周的围墙,我就从关城垛口上翻出,紧贴山脚,抓着草木从墙头上走过去。此时我既怕失足跌落,又怕不小心踩坏了人家的还没有盖好的房子,再被捉住纠缠不休,所以格外小心。还好能够平安无事,顺利地走了出来。
  下城后从高架桥下穿过,去往对面的长城。路边“游客须知”的告示牌上,固关长城旅游开发管理处提醒大家“由于地势险要,游览中要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据说,黄山每年都会发生伤亡事故,管理部门因此也是这样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拾级而上,穿过大小两座牌楼。发现路边的房舍都是寺庙,一律铁将军把门。从门窗望进去,可知其中“圣武大殿”是关帝庙,关公金身王服,左右有童子和文武官员侍立。回头望去,见对面山上修复过的城墙之后还有一道老墙,沿着山脊大致向东南方向延伸。刚才从那边城墙上走过,只顾俯瞰关城和这边的城墙,没注意到城外这道老墙。
  继续上行,不久进入一座敌楼,是为这部分长城上唯一的敌楼。该楼建在长城外侧,结构大体与对面山上的那几个楼子相同。2层恢复了木地板,有木制阶梯可登临,楼橹同药楼。长城在距敌楼百来米的地方到达已修复部分的终点,只有垛口而无女墙。其后便成一溜碎石堆,沿山脊大致向西缓慢爬升,附近山坡上码放的青砖大概是为继续修复长城之用。山谷里有大片的梯田,西北一山头上建有石砌烽火台。
  下山途中顺访“御碑亭”,见碑文是今人刻写康熙西巡过固关时所做诗句。为了多保存些资料,我耐着性子坐下来抄录了《固关概况》,见其中提到罗哲文教授称固关长城“有小八达岭之风韵”,颇有些不服。下山回头从高架桥下穿过,睬着凹凸不平的关城甬道出了关门,用最后一张胶卷拍下已经相当模糊的“固关”门匾。在往公路走时回眸一望,忽见对面我刚刚走过的长城确实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十分相似,关楼如同居庸关关楼的翻版,就象是按比例缩小的一般,不由赞叹罗老之言确实有理。
  走出关城的时候,刚好有辆中巴经过,我因忙于拍照而没理会。游览完毕已近下午4点,公路上再也见不到回阳泉的长途车。路边一户人家门前两个汉子招呼我过去,我以为他们能有车送我回去,结果一聊才知道他们只是想问我是何许人。我如实告诉他们,说觉得固关长城修得有点过于花哨。口渴难耐,厚着脸皮向人家讨水喝。这二人倒是挺热情,带我进屋倒上热茶。我见墙上贴有家族世系表,得知这家姓王,是古时从河北定州到此戍边的将士后裔,想必修复固关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借用王家的电话联系上火箭,告诉他我正在固关。
  天色渐晚,我不敢再多耽搁,谢过王家人出来等车。王家人说,这时候普通公路上恐怕已经没有回阳泉的车了,要我去高速路上拦车。看来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我虽不愿冒险,可也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再次从桥下穿过,到对面长城下桥头拦车。在高速路上拦车可不是闹着玩的,违反交规,弄不好还会丢了小命。我等了10几分钟,眼看几辆回程中巴在我面前飞驰而过,却因前后车多而不敢拦。好容易见一辆依维柯驶来,前后没车,我早早地伸出手打招呼,司机得以有足够的时间减速停车,我再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冲过去,车子基本上是在我上来的同时就开动了。司机说我这么跑危险,岂不知我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汽车开出很久,我还有点惊魂未定。
  到阳泉得知回北京的火车票要到次日下午才开始发售,长途汽车也要在第二天早晨开车。权衡之后决定住下,明天乘火车回京。于是乎找住处,吃饭、上网吧、回房休息,第二天下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上百人的疯狂拥挤中上了火车。车过娘子关,我透过窗户望见去年过而未入的五龙亭。因为地势阻挡,我只能望一眼桃河,见不到关城和瀑布。过路车没有座位,我怀念起小虎的三角马扎。听见有人要在石家庄下车,就慢慢地蹭过去赖在他身边不走,从而得以在站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坦然落座。
  一到家就忙不迭给领导们报平安。本以为小别几日,会受到那什么一般的热烈欢迎,没想到接电话的女匪首以极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你怎么回来了。

本文作者:北京网友狄仁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07-07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最后更新时间:2001-07-01 )
169镜像(湖南信息港):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永久域名:http://taiyuandao.126.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