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东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上艹下修)(河北景县东)人。北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欢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西晋玄菟太守(辽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为北魏政权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迁居北部边境怀朔镇(内蒙古固阳南)。高次即出生于怀朔镇。

  高欢幼年丧母,寄养之家家境贫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马,参加了镇军,并担任镇军的队主,负责保卫边境和当地治安。后转任函使,往返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负责投递中央与地方间的信函。到此时,高欢的生活才开始有转机。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后天的贫困生活,使高欢逐渐养成了深沉大度、轻财喜士的豪侠品格。担任镇军后,高欢的视野扩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阳,逐渐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况。当他目睹羽林军烧主张排抑代来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领军张彝住宅,并殴伤张彝,杀其子张始均,而朝廷却不闻不问,认识到北魏政治的腐败,遂产生了推翻北魏统治的念头。为此,他与司马子如、刘贵、贾显、孙腾、侯景等结为好友,相机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区(怀来东南)爆发起义,高欢即与司马子如等先后参加了河北杜洛周、葛荣的起义队伍。不久,高欢离开葛荣,投奔了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部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契胡族酋长尔朱荣。起初,尔朱荣对高欢并不十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高欢有雄才大略,遂与之谈论政治。高欢认为当时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乱,宠臣专权,朝政大乱,建议尔朱荣乘势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议正中尔朱荣下怀,因而更加信任高欢,任命他为亲信都督(卫队长)。

  此时,北魏朝廷内讧不已。明帝元诩一面受太后的专制,不敢擅作行动,另方面又对大臣郑俨、徐纥擅弄朝政不满,谋划铲除之。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诏请尔朱荣率兵入洛阳清君侧,替他除掉心头之患。尔朱荣乘机应诏派军进发洛队,途中得到明帝被灵太后杀害的消息,遂以此为借口,急速领军攻入洛队,杀灵太后及由她所立三岁小皇帝元钊,以及北魏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同时立孝庄帝为傀儡。在此事件中,高欢因参谋有功被尔朱荣赐爵位为铜(革是)伯。

  尔朱荣在控制洛阳政权后,大规模镇压农民起义。高欢则一面利用他与起义军昔日的关系,离间起义军;一面则与尔朱荣的将领一起直接镇压起义军。不久即被尔朱荣提升为第三镇人酋长,常常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实际已成为尔朱荣的副手。

  高欢的雄才大略和权力日重,又使尔朱荣忧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欢篡权。为此,他一面告诫其子尔朱兆不可轻视高欢,否则“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防止高欢篡权,一方面开始着手削弱高欢的权力,将高欢调往晋州任制史(今山西临汾市),使其远离政治中心洛阳。高欢与尔朱荣遂产生矛盾。不久,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尔朱兆起兵攻洛阳,并命高欢出兵。高欢借口晋州绛蜀、汾胡人要谋反拒不出兵,认为尔朱兆的行为系“举兵犯上,此大贼也,吾不能久事之。”从此,起杀尔朱氏之念。

  河北杜洛周、葛荣大起义失败后,葛部余众20多万人流落到并、肆二州,倍受契胡族人压迫,先后起义20多次。针对这种状况,高次向尔朱兆建议,选派心腹将领统领之。尔朱兆采纳高次的建议,任其为统领,建牙于阳曲川。后又命高欢率众东出山东养众。高欢掌握这20万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争雄奠定了基础。

  高欢离开晋阳,东出山东,逐渐摆脱尔朱氏的控制,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向河北进军途中,高欢注意约束部将,制定严格军纪,秋毫不犯。过麦地时,他本人带头下马穿行,得到河北人的支持。山东人民闻此事,认为高欢带军有方,整军严整,也心向高欢。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欢带军进驻信都(河北邢台西南)。当时,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下,他们手握重兵,占据重镇,并不支持高欢,拒绝向高欢提供粮食。只有当地的汉族大族高乾、封隆之等想借高欢势力控制河北,拥护高欢。高欢一到滏口,高乾就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赶去迎接,高欢因此进驻信都。时值尔朱度律废元晔而立节闵帝,为寻求高欢的支持,他说服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高欢因此在河北、山东立住脚,开始准备与尔朱氏决裂。他假造书信,说尔朱兆要把六镇人分配给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镇人对尔朱氏的不满;接着又假造兵符要征占六镇人当兵,并亲自到郊外为征发的万余人送行,并进一步煽动说:他与六镇人皆为背井离乡的游子,形同一家,没想到而今会让官府征召为兵。如若西进,必定会死于战场;如误军期,必被处死于刑场;而被配作部曲同样也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一条路。六镇人表示拥戴高欢为主。这样,高次将六镇20万人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缓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力量,高欢严整军纪。他说。“尔乡里难治,……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今,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这样,高欢使这支军队成为战胜尔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欢部将李元忠与高乾合力平殷州,斩尔朱羽生后,高欢开始公开反对尔朱氏。他首先上表节闵帝,陈述尔朱氏挟天子以令众人的欺君之罪,此表因被尔朱氏隆秘密扣压不能上达。于是,高欢便以朝廷被权臣把持、表奏不得上达为由,拥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史称后废帝,年号中兴。

  尔朱氏眼见高欢势力日盛,于是合兵进攻高欢。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山东莘县),尔朱兆也领军前来汇合。高欢利用尔朱氏内部矛盾,采取反间计使其互相猜测,致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不战而还,高欢则在广阿(河北隆尧东)击败尔朱兆军。并乘势进攻邺城(河北临漳西南)。他采取建土山、挖地道的办法,一举摧毁邺城,生擒驻守邺的相州刺史刘诞。战后,后废帝元朗封高欢为大臣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尔朱氏军再次汇合集结邺城周围。号称20万,准备与高欢决一死战。当时,高欢步兵不到三万,马匹不到二千,双方力量悬殊。但六镇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压迫,人心归一,高次又在韩陵(河南安阳市东北17里)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堵塞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更使兵士斗志旺盛。两军交战,尔朱氏军大败,尔朱天光、尔朱度律被亲信斛斯椿擒获,送到洛阳;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尔朱彦伯也被擒;尔朱兆逃亡晋阳;尔朱仲远逃奔梁州,不久死去。尔朱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韩陵之战后,高欢乘势进据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欢大丞相、世袭定州刺史,北魏大权实际已落入高欢手中。

  控制了北魏王朝后,高欢立即组织兵力进攻尔朱兆。他从釜口攻打尔朱兆,迫使尔朱兆在大掠晋阳后退保北秀容。高欢进据并州(太原市西南),建大丞相府,并州成为其霸业基地。接着高欢采取疲敌战术,多次放出口风要进攻秀容,但每次均按兵不动,有惊无险,使秀容的尔朱兆穷于应付,兵士疲惫不堪而放松警惕。高欢则乘尔朱兆举行年宴时,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进袭尔朱兆,打得尔朱兆军措手不及,尔朱兆自杀。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势力彻底垮台。

  尔朱氏势力垮台后,高欢势力大盛,操纵了北魏大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征召关右军队,并亲率屯于河桥(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准备攻打高欢。高欢也领军驻扎河桥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领军内矛盾重重,无力抵抗高欢军,元修本人只得逃奔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同年,关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北魏始分为东西魏。东魏将都城迁邺,军国政务完全被高欢所控制。

  在控制东魏政权过程中,高欢注意缓和民族矛盾。他要求鲜卑军士不得凌辱汉民,“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疾之。”这有利于巩固高欢的政治权力,也有利于民众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

  整顿吏治也是高欢理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天平二年( 535年),高欢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邺朝见东魏帝时,令百官向他汇报治理地方情况,对不守法的官吏“节级相坐”,对守法勤奋的官吏则大加褒赏。

  与此同时,高欢企图吞并西魏,重新统一北方。东魏建国的第三年( 536年),高欢即利用关中霜旱、灾情严重之机向西魏发动进攻。他亲率20万大军从蒲津(山西永济县)渡黄河出击,另派窦泰统军趋潼关(陕西潼关县境),高昂统军趋蓝田(陕西蓝田)。次年,西魏军大败窦泰军,窦泰自杀,高次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 537年),高欢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军则进据沙苑(陕西大荔县南)迎击。西魏守文泰采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10里,在芦苇中伏兵,等东魏军一到,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损兵折将八万多人。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橐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沙苑战后的第二年,高欢又做了一次进攻西魏的努力。部将侯景与司徒高昂将西魏将独孤信包围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双方展开激战。西魏帝和宇文泰领兵救援,东魏高欢也领兵支援,双方在河阴(河南洛阳市东北)大战,结果东魏军大败,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杀。东西魏在玉壁战斗中,高欢病倒,回到晋阳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终年52岁。死后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高欢子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 565年),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欢当政期间,注重缓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实现东西魏的重新统一,不失为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政治家、军事家。

摘自《三晋历史人物》,书目文献出版社,作者:王霄燕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1-11-27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