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黄埔军校前后的徐向前

   一、平凡的身世
  
   徐向前出身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永安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在徐向前曾祖父以前,家庭状况还好,在村子中心建起一座四合院,正房3间为二层楼,是当时村中唯一的楼阁式建筑,所以村里人都称为“楼院徐家”。门楼上砖刻横匾大书“礼门也”3个字,显示着主人一家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追求。但到他祖父时,家业衰败了。爷爷徐鹤林想重振家业,从务农转为经商。不想生意赔本,债台高筑,在他父亲徐懋淮13岁时便忧郁而死。奶奶为了抚育幼子,只好典卖了房屋、土地,带着儿子住到上金山村娘家。徐懋淮跟着舅舅念了几年书,考上了秀才。但因家境不济,他并没有参加乡试考举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先在东冶镇教书,后又到内蒙古一带教书,为有钱人家当私塾先生,一年工钱50两白银。有一年回家,怀揣的元宝被“棒子队”抢劫,还差点丢了性命,从此,他再不去口外教书了。
   徐向前的父亲与他母亲赵金銮大约在1870年成婚。出生在五台县槐荫村的一中农家庭的母亲,为了祈求全家平安,常去离永安村不远的前堡村福船寺拜佛,成为虔诚的佛教徒,并专门从五台山请回一尊木雕菩萨和石雕观音像,供奉在顶楼上。她按着佛门教规,坚持积德行善做好事,怜贫惜老,扶危济困。村里人都称徐向前的母亲是大善人,老好人。
   徐向前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即公历1901年11月8日,在家中排行老三,奶奶为新生的孙子取名银存。在入家谱时,需要有个官名,他父亲费尽心思,拿出《易经》,据谦卦象取名象谦,希望他成为谦谦君子,取得伟大成就。从此,徐向前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直到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象谦,为了表示对共产党主义信念的追求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根据象谦的谐音,改名为向前。
  
  二、私塾中的启蒙
  
   徐向前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读《百家姓》、《千字文》、《庄农杂字》之类的书,同时以徐家的敦厚家风,言传身教。
   在徐向前1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本村私塾里读书学习,私塾老师是徐向前的本家爷爷徐劳。照旧教《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书。以后,又学了《四书》、《五经》。一次,先生让他领读课文,不知怎么走了神,读错了字,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停下来。老师虽没有打他手板,也没说什么,但把徐向前羞坏了。从此,他读书更认真,更用功。老师徐劳讲课时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山西省的督都是阎锡山,本县河边村人氏。还说离他们村不远的东冶镇成立了保安社,五级地村的日本留学生康佩衍带头剪了辫子,人们叫他“康秃子”,还叫女人们放缠脚。这就是辛亥革命。徐向前虽然不大懂革命的意义,但还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剃掉了头上了辫子,感到说不出的愉快。后来,又听说,在东冶槐荫等村里,保安社的同盟会员把庙里的神像扳倒了,办起了新式学堂。徐向前在朦胧中意识到,这革命是好事情。一天,他把这事向伙伴们说:“我们也革命,把家里的土地爷搬掉吧。”有的小朋友说怕土地爷怪罪不敢搬,徐向前说:“大庙里的大爷爷全搬了还不怪罪,小小的土地爷还怕什么?”说完各自回家把土地爷搬到家庙院子里,堆在一起打烂了。有的娃娃还在土地爷上撒了尿。徐向前的母亲知道这事后,气得直跺脚。以后,徐向前回忆说:“母亲信佛,拜神灵,父亲、哥哥、妹妹和我,都是不信那一套。”以后徐向前参加革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三、沱阳学堂的熏陶
  
   1914年,徐向前被送到东冶镇沱阳学堂高等小学去读书。这座学堂是1905年由东冶学界同仁赵长庚、朱应龙、赵三成、张侗等发起赞助创办的新式学堂,地址在东冶镇西街灵应寺,是五台县第一座地区性学校。辛亥革命后,由小学改成高等小学校,开始设立高小班,不再学四书五经,而以语文、算术、英语为主课,还设有历史、地理、格致、修身等课程,每日上体操,进行军事体育训练。进入这个学校,徐向前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也刺激了他旺盛的求知欲。
   永安村离东冶只有3里路,父亲为了培养儿子,同意徐向前住校。徐向前家庭困难,交不起菜金伙食费,母亲就给他带上家里腌的咸菜,玉茭窝窝头,另外每月带一升小米,由学校负责代馏窝窝、熬稀粥。他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学习很用功,尤其注重算术、英语等课程。第一年算术成绩比较差,第二年就赶上来了。
   在沱阳学校里,可以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国家大事的演讲和讨论,孙中山呀、辛亥革命呀、民主共和呀、反袁斗争呀,等等。徐向前感到当时社会很混乱,朦胧中觉得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赶跑皇帝是对的。他虽然在头脑里还理不出个头绪来,但却渐渐培养起关心国家大事的浓厚兴趣。第二个寒假,徐向前的父亲从内蒙古回到家里。他要检查儿子的学习成绩,看作文。由于他的父亲仍习惯于八股文的规范要求看文章,便对徐向前说:"你的文章越来越差了,看来不能再叫你到东冶上学了,再在那里学下去,作文成法就要忘光了。"徐向前只好又回到本村私塾念《四书》、《五经》。从此,他感到父亲的思想太旧,不合潮流,对私塾也产生了更多的反感,便偷偷地自学沱阳学校的课本。在私塾又念了一年,由于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难,供不起两个学生,父亲决定让徐向前的哥哥继续念书,让徐向前回家种地劳动。这时徐向前还不满15岁,他理解家庭的处境,也理解父亲的决定。
   徐向前失学后,就在家里帮助母亲经常做些家务事,挑水、割草、挖野菜、拾粪等,最重的活是去离永安村50多里路的窑头背炭。艰苦的劳动,锻炼了他的体质和意志。
   徐向前虽然失学了,但他经常找一些旧书看。有一次,同学告他说,东冶镇书店来了好书,他很想去买,可是没有钱,于是,就东翻西找,在一个小匣子里翻出一对耳环和一对手镯,背着母亲到东冶当铺里想当钱。当铺掌柜知道他是秀才徐懋淮的儿子,怎么来当钱?到家里一问,露了馅,母亲很生气。徐向前也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流着眼泪对母亲说:"我以后再也不干对不起您的事了。"
  
  四、学徒生活的磨炼
  
   徐向前长高了,母亲想让儿子学木匠,但父亲不同意,决心让儿子到买卖家当学徒,学点经商的本领。徐向前不愿学木匠,也不想当学徒,只想到外面闯一闯。后来经大姐夫帮忙,在河北省阜平县城找到一家书店,掌柜是大姐夫的表兄。徐向前一听是到书店当学徒,很高兴,起码看书不用发愁了。
   阜平县与五台县以山为界,离东冶有200多里路。当地人说"阜平不富,平山不平",这里和五台一样,穷山恶水,人们生活很困难。徐向前到了"书店",才知道这是一个小杂货铺,叫"福兴源",经营点心、红白糖、香油、烧饼,还卖自磨的面粉,只是有一个货架上摆着一些书,所以就叫书店了。
   徐向前新来乍到,处处受到店主一家和大伙计的约束。说是当学徒,其实是干杂活,做苦力,他天不亮就起床,为店主倒尿壶、挑水、扫院子,然后上工磨面。店主有两头骡子,一天磨六斗麦子,那时磨面是"脚打箩",六斗麦子的面全由他一箩一箩筛出来。两头骡子换班干,徐向前一人顶到底。那时徐向前才17岁,力气不够,一天干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夜间还得起来两次给骡子添草加料。虽然累得很,但生性倔强的徐向前从不偷懒。东家见他本分机灵又勤快,能写会算,就让他站了柜台。
   学徒生活虽然艰苦,但使徐向前满意的是,他能看到书。书店里的小说,他差不多都看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荡寇志》、《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等,还有《史记》、《汉书》、《孙子兵法》等也都津津有味地读过。这些书中豪侠英烈忠贞报国、为民除害的凛然正气、劫富济贫的品德行为,都对徐向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徒期间的第一个冬天,东家安排他去讨债。徐向前实在不想干,他知道,欠债的都是穷苦人家,讨债就是逼迫穷苦人。但是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一个冬天,他跑了不少腿,结果没有讨上几个。东家骂他没本事,还威胁他"再讨不来就扣工钱",徐向前壮着胆子说:"扣工钱我也讨不来,你爱找谁找谁,我不干!"东家没办法,再也不用他讨债了。
   这年冬天年关结算时,东家给了徐向前3元大洋,算是一年的工钱。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凭自己的劳动挣来的,尽管比他付出的劳动少得多,他还是高兴,不知该怎样开销。他想来想去,给母亲买了一斤糖姜片,用来孝敬母亲,又买了点年货。剩下的两块钱,则交给了父亲,他自己没动一个铜板。
   徐向前在阜平书店受到了磨炼,他后来回忆说:"学徒生活,使我亲身感受到店员徒工的生活困难。应该说,这也是上学,我在这个学校里受的教育,比正规学校要深刻、实际得多。"
  
  五、在国民师范的思考
  
   1919年春天,徐向前突然接到哥哥徐受谦从太原寄来的一封信,告诉他省立国民师范招生,是官费,并说已经给他报了名。徐向前高兴极了。向东家实说,怕惹出麻烦,便决定隐去真情,告假时说:"家里捎来信,有事要我回去。"东家先是不准,说找不到替工,后来看他执意要走,也就答应了。
   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国民师范是阎锡山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创办的。当时阎锡山推行"用民政治",想通过广造师资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在中国实现军阀主义。因此,国民师范是一所由阎锡山直接控制的准军事化学校。校长是东冶镇人赵戴文,不仅是山西最早的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时,担任过第四混成旅旅长,还担任过将校研究所所长。他能文能武,是阎锡山的军师和得力助手。徐向前在家里时,就知道东冶有个赵戴文。
   徐向前到太原找到哥哥,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国民师范创办后的第一期学员,叫国民师范速成班,学制为2年。徐向前一入校,就发了军衣、皮鞋、绑腿等,完全是军人装束。吃饭不花钱,还发补助金。从农村来的青年,感到十分高兴。当时,速成班招了20个班、1206名学生。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地理、军事、音乐、美术、体育,还有武术课,教各路拳术,太极拳成了徐向前坚持60多年的健身方法。
   开学后过了三个月,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他回忆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我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逼着我想一些问题。闲暇时间,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读小说了,而是注意看一些与政治形势有关的书刊。"正课之外,他用一半以上的时间翻阅报纸,阅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和刊物,知道了"苏维埃"、"劳农政府"、"十月革命"、"列宁"等一些新名词,逐渐接受革命的思想。他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如"民众何以贫穷?""国家何以危亡?""中国的出路何在?"这些题目的答案,在课堂上找不到,一些名流学者经常到学校讲学,如胡适讲过哲学,朝鲜流亡人士也来讲过学,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启发,他开始自我探索,寻找着、追求着革命的道路。
  
  六、教书岁月的革命追求
  
   1921年5月初,徐向前在国民师范学习满两年,正式毕业,被分配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当教员。学校规模不大,徐向前教一年级,有30几个学生,每月薪俸20块大洋。从学生到先生,徐向前在生活道路上发生了转折,开始承担一个启蒙者的社会责任。他努力教好每一堂课,想方设法引导这些孩子走出愚昧的迷宫,踏进知识的宝库。
   徐向前刚刚工作一学期,寒假在家中休假时,突然接到学校寄来的"辞退书",信中措辞委婉,看不出辞退的原因。失业不久,河边村阎锡山的老家川至中学附属小学缺教师,徐向前的父亲托在川至中学教书的朱应龙先生联系保荐,徐向前被雇用。因他是太原国民师范毕业生,让他教六年级的课程,月薪仍是20块白洋。
   川至中学和附属小学,都是阎锡山为自己的家乡培养人才兴办的,实际上是阎锡山的私立学校。校长段保芳是由阎锡山直接委派的,学校管制很严,每周一次"自省会"对学生进行劝导训话,学生稍有不轨,即被斥责给予严惩。
   徐向前在此工作了两年,打倒军阀、改造中国的愿望更强烈了。在课堂教学或开会时,他经常找机会向学生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南京条约、义和团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引导孩子们认识中国、认识社会,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徐向前讲的这些,传到了校长的耳朵里,认为不合阎锡山办学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出面干涉。徐向前不服气,质问校长:"为什么不许讲这些?"校长说不出理由,两人却发生了争吵。不久,徐向前被辞退了,这更加坚定了他寻找一条救国救民道路的决心。
  


   徐向前在河边教书时,1922年,已经21岁了。这一年,由父母作主,徐向前结了婚。女方是东冶镇南街菜农朱全福的女儿,名叫朱香婵。徐向前在河边教书,每周回家一次,徐向前不在家里,香婵就回娘家住。徐向前回家时,就从东冶把媳妇接回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第二年,香婵生下一个女儿,爷爷、奶奶都喜欢。徐懋淮希望孙女能像苍松的幼枝一样耐寒霜,因此,取名松枝。
   1924年秋天,徐向前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她很想念已赴黄埔军校的丈夫,哀求公婆写信叫徐向前回来,希望在临死前再见上一面。此时,徐向前远在广东,军校纪律严格,使他无法脱身,只好写信安慰妻子不要着急,安心养病,等有机会一定回来看她。怎奈病入膏肓,香婵在不断地呼喊着"银存"的名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也给徐向前留下了一生的内疚和歉意。
   香婵死后,女儿小松枝靠奶奶、姑姑用西葫芦、小米熬成粥喂养,身体消瘦,在困苦中一天天长大。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9月,徐向前离开家乡12年后,回到家中见到女儿松枝,享受到父女团聚的天伦之乐。1941年,聂荣臻派人把松枝接到延安,改名徐志明,参加了革命,以后一直在解放军某医院工作。
  
  七、跨入黄埔军校
  
   1924年1月,徐向前为谋求生路,身穿一件长袍,每天徘徊在太原街头巷尾。一天突然遇到国民师范的一个同学,告诉他广州国民政府军官学校在上海招生,问他愿不愿意去上海?在谋生无路、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徐向前听此消息,甚为高兴。当然愿意去。徐向前的哥哥在阎锡山军队中工作,认识一个姓郭的军官,愿意保举徐向前去应考。2月间,徐向前约了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棫等乘车奔赴上海。
   从黄埔军校招生简章得知,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的,名称是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所以叫黄埔军校。军校要求考生政治上要"了解国民革命要旨完成之必要等",徐向前朦朦胧胧地知道孙中山是伟大人物,投笔从戎,以身许国,走革命道路,徐向前十分高兴。
   经过笔试、口试、身体检查等,徐向前和山西几个学生初考合格,于是从上海乘火轮去广州,他们住在兴湖旅馆,准备复试。通过考试,徐向前等被录取了。1924年5月初,徐向前踏上黄埔岛,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第一期招收学员470人,编为4个队。徐向前记得,在第一期学员中,有陈赓、蔡申熙、许继慎、左权、王尔琢、周士第等。从此,徐向前开始了戎马生涯。
  
  八、聆听孙中山教诲
  
   徐向前到广州后,在准备报考黄埔军校时,一天听说孙中山在一个学校演讲,就自动去听,接连听了三次,徐向前头一次看到这个伟大人物,听到孙中山讲三民主义,决心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要以俄为师,唤起民众,扶助工农。徐向前对这位革命领袖十分钦佩,更坚定了他投考黄埔军校的决心。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上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号军舰到黄埔,在大礼堂作了演讲,孙中山说,开办黄埔军校,就是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把革命的事业来创造。孙中山要求黄埔同学:"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理想,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还说革命党的精神,秘诀就是不怕死。孙中山的讲话,使徐向前更加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内心受到很大的鼓舞。
   这年8月,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相呼应,亲自率兵到韶关,准备北伐,平叛曹馄、吴佩孚。徐向前所在的第一队,被选定为孙中山大元帅的卫队,随他到韶关,担任放哨、警戒的任务。此时,又发生了陈炯明叛乱,妄图推翻国民政府,胁迫孙中山下台。黄埔军校师生又奉命回师广州,参加平叛,徐向前第一次上战场,勇敢作战,受到了锻炼。
  
  九、在周恩来领导下前进
  
   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是蒋介石的谋士。他每次向学生训话,总是大讲礼义廉耻,忠孝节义,许多同学很不满意。徐向前跟大伙一起高声质问他:"何为忠?何为孝?何为节义?"戴季陶被轰得狼狈不堪,张口结合。不久戴季陶下台,先由邵元冲接任,后又换上周恩来接任政治部任,从此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大大开展起来。在他主持下,军校政治工作非常活跃,革命性、战斗性都很强,有力地激发了师生的革命热情。
   徐向前积极参加了政治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周末演讲会上发表讲话,参加学生歌咏队等,他渐渐成了一名活跃分子。特别是周恩来每次讲话,他都认真听,他对周恩来这位共产党人从心里非常佩服。在周恩来的支持和组织领导下,黄埔军校进步学生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徐向前与军人联合会的负责人蒋先云在同一队,同一宿舍,两人相处甚洽,经常交谈,成为徐向前的良师益友,在蒋先云影响下,徐向前也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并积极参加了与国民党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反共分子的斗争。当时,聂荣臻同志到政治部任秘书,主管宣传和组织工作,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恽代英、肖楚女等担任军校教官,徐向前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引导下,共产主义觉悟逐步提高。
  
  十、东征中的青年军官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三派军阀联合成立临时政府,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盘踞惠州、汕头一带的广东军阀陈炯明企图进攻广州。黄埔军校学生在周恩来等领导下,参加了第一次东征。这时,徐向前已毕业,留军校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任副排长,东征路上,升任排长。这个营在以周恩来为主任的政治部的组织领导下,负责后方的勤务,东征军人人奋战,个个争先,大显军威。学生军的口号是:"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他们高唱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东征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所到之处,战必胜,攻必克,经过两个月作战,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徐向前领导的这个排不打人骂人,晚上睡在露天地下,深受群众欢迎和拥护,士兵们也很热爱这个年轻的军官。徐向前深切体会到,革命军的本色和风格就是爱百姓、爱同志。徐向前初当基层军官,也显露了他领兵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才华。
  
  十一、第一次回家乡
  
   黄埔学生军东征胜利回师广州后,1925年夏天,徐向前离开黄埔,被分配到河南安阳冯玉祥领导的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同去的还有五台人白龙亭、孔昭林等。当时,二军军长是岳维峻,第六混成旅是崞县人弓富魁。徐向前在这里先后担任教官、参谋和第二团团副。他继承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每到一处,都宣传革命道理,为黄埔军校招收学生20多名。他还在安阳参加了纪念"五卅"运动的群众大会。
   1925年下半年,张作霖、吴佩孚联合向冯玉祥的国民军进攻。岳维峻领导的第二军在进攻山东、山西时失利,岳维峻被晋军俘虏。徐向前所在的第六混成旅二团,从山东德州撤至河北保定一带,又转战于山西广灵、原平等地。因敌人跟踪追击,又无人指挥,部队四散溃逃。徐向前厌恶军阀部队,痛恨军阀混战,于是联络几个同学,从原平离开部队,回到五台永安村老家。看到父母逐渐年老力衰,妻子病亡,女儿松枝骨瘦如柴,心中一阵阵难过。父母看到儿子已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革命军人,喜欢的热泪满眶。徐向前围坐在父母身旁,怀里抱着年幼的女儿,讲述着上海、广州的所见所闻,也向父母宣传为穷人打天下的道理,尽情享受着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后告别了亲人,从表兄赵兰生那里借了一些盘缠,匆匆离开永安,乘火车到了北京。
  
  十二、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向前到北京后,住在一个同乡家里。一天,听说国民革命军已经出师北伐,徐向前于1926年11月底毅然离开北京,辗转天津、上海,来到北伐军占领的武汉,见到黄浦同学,十分高兴。经同学介绍,徐向前先去湖南学兵团当指导员,不久又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整天忙于训练、操课、军事勤务。晚上便集中精力,阅读有关共产主义的书。他还与学校中的一些共产党员和倾向共产党的进步分子经常来往,如樊炳星、杨德魁、吴殿、李楚白、贺昌、程子华。经过深入的交谈,徐向前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产生了飞跃,决心走共产党道路。
   1927年3月,正是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猖獗,国共合作面临分裂的严重时刻,徐向前提出入党申请,经樊炳星和杨德魁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樊炳星给他看了党章,印象最深的就是"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徐向前入党后才知道,武汉军校中共组织的负责人是陈毅。一天,他接到通知,到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参加会议,又一次听取了周恩来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徐向前为自己能够成为共产主义队伍中的一名战士,感到自豪和光荣。为了表示革命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徐象谦",根据谐音,改成徐向前。
  
  十三、找毛泽东找党中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撕下了"革命"的假面具,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逮捕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黑暗代替了光明。徐向前在白色恐怖的严峻关头,坚定地站在革命的行列,带领全队人员,在武汉卫戍司令、北伐名将叶挺的指挥下,紧急动员起来,共同编为中央独立师,星夜开出武昌城,攻打敌川军范绍增一部,取得胜利,叶挺指挥二十四师打垮夏斗寅,从而粉碎了蒋介石唆使夏斗寅、杨森偷袭武汉的阴谋。这是徐向前入党后第一次领兵作战。他以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赢得了党的信任。
  
   不久,长沙发生"马日事变",7月武汉政府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派徐向前到湖南张发奎就任上尉参谋。临行前,党的地下交通转给他一张纸令,写着"找毛泽东"。徐向前早听说过毛泽东的名字,敬仰毛泽东,可毛泽东在哪里?没处找。他只有默默地观察、等待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在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徐向前得到消息,看到了革命前程。在张发奎准备驱散共产党员之际,徐向前一个人返回武汉,找党、找革命队伍。但是原来秘密接头的"交通站"也被破坏了。徐向前在一个小客栈沉思了半夜,最后决定到上海,找党中央。在上海,有一天在街上转来转去,忽然碰到了武汉军校的李楚白。经过李楚白的联系,徐向前找到了党中央。
  
  十四、广州起义的赤卫队长
  
   徐向前在上海找到党中央,很快又秘密接受任务,于1927年9月底一个夜晚,重返羊城广州。中央决定利用汪精卫、张发奎和李济深、黄绍竑武力争夺广东的矛盾,趁广州兵力空虚,以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的指派,在广州工人中秘密工作,在产业工人中培训工人赤卫队。徐向前被广东省委派到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任联队长。至起义前夕,共训练了中队长以上40多名骨干。起义总指挥部原定12月13日举行起义,因泄密,改为11月凌晨起义。广州起义的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由叶挺任总指挥,工人赤卫队总指挥是周文雍。徐向前参加了举行起义的紧急会议,怀着激动的心情,领受了任务。他所领导的第六联队,战斗任务是攻击警察局。起义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羊城,徐向前指挥联队,首先冲进警察局,把睡梦中的一个班全部缴了械。
   广州起义胜利了,起义军改称工农红军,并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蒋介石得悉广州起义的消息,急电广东各派军阀开始反扑,猛烈攻击教导团坚守的观音山。徐向前指挥第六联队,奉命跑步增援教导团作战,运送弹药,坚守阵地,许多战士牺牲,最后徐向前带领近10个人,坚守到黄昏,又一个人跑到公安局起义总指挥部,这里已人去楼空,一个熟人说:指挥部已下令撤退,快到黄花岗集合。徐向前边走边挥手呼叫脖子上系红带的战友,他身后的人越来越多,他成了最后撤出广州城的"收容队长"。
  
  十五、奔向海陆丰
  
   广州起义的失败,使革命军遭到惨重的损失。徐向前率领队伍赶到花县,才找到从广州撤出来的部队。革命军的领导骨干在县城第一小学举行会议,徐向前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将从广州撤出的部队1000余人,整编为红四师,叶镛任师长,师下编十、十一、十二共三个团,徐向前任第十团党代表。会议决定队伍去北江,与红一师会合。部队经常遭到民团的袭击,徐向前奉命去追击民团,路上与程子华相遇,谈到民团,徐向前说:"要用打狗的办法打它。"民团又来进攻,红军战士穷追猛打,终于把民团制服。徐向前的名字,连同"打狗战术"在红四师中传颂着。红四师在向海陆丰进军途中,徐向前升为师参谋长。
   1928年元月,徐向前随着红四师经过长途转战,来到海丰县城,红四师与红二师会合。两个多月,大小战斗20余次,攻下一些县城和据点。国民党反动派急调队伍围剿红军。红四师处境一天天艰难,只好退到深山。没房住,搭草棚,没粮食,挖野菜充饥。天气渐冷,徐向前只穿一条单裤,负责管军需的女干部彭镜秋看见参谋长没有一条换洗的裤子,找到一块黑布,要给徐向前做一条裤子,徐向前摇摇头说:"不用了,你看哪个同学没穿的,给他吧!"下雨天,他裤子湿了没换的,就穿在身上让身体渐渐暖干。徐向前艰苦朴素,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干部战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进军东江的战斗中,叶镛师长不幸牺牲,在极端困难的关头,徐向前继任红四师师长,在山林中与敌人周旋。为保存自己,他改变了斗争方法,决不和敌人硬拼,决不去攻城夺镇,而是依靠山区坚持游击战。中共广东省委特派省委常委陈郁到东江视察,看到徐向前和战士们身体瘦弱生活困难,问他"往后怎么办?"徐向前沉思一会儿,微笑着说:"有山有水有野菜,还有热水洞的温水能洗澡,只要下决心坚持下去,敌人是不可怕的。"徐向前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和乐观的精神。

 

早年徐向前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2004年第01期;本文作者:赵培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1-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Google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