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鲁迅与太原的文艺运动

  1933年 5月日本侵略军进一步向华北进攻,平津各校提前放假。北平第四中学应庙毕业班的员宪千、赵键和我一同返回太原度假,商量着假期内如何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以稍补危若覆巢的大局。这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赵宗复,从北平返太原后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我们共同研究后,一致同意在报纸上创办一个文艺刊物,来唤醒更多的民众起来共同抗日救亡。决定后,便请赵宗复出面和《山西日报》联系,划给我们报纸的一角创办文艺刊物。在赵宗复的有力交涉下,该报终于同意划出五分之三的一块版面,每星期一次,供我们编印文学周刊。
  我们的刊物定名为《榴花》,社团就称作榴花艺社。“艺”兼有文学及艺术两种涵义,我们的刊物以文学为主,兼及艺术,包括评论、散文、小说、诗歌、译文等。第一期《榴花》于6月初出刊,这时正好是农历五月,火红的石榴花盛开。有人询问刊名是不是含有“五月榴花照眼明”的意义,这样的解释我们是乐于接受的。
   虽然编印刊物每期都要付出一定的劳动,但是报社并不付给我们稿费或编辑费,仅于每期出刊后给我们加印若干单页作为报酬。
  我们在编印刊物之前,就很想在刊物中加一些艺术内容,特别因为鲁迅先生自己编印及所支持的书刊中,附有不少艺术感染力很强的中外木刻画插图,我们很希望在我们的刊物中也能够有这样的木刻画,但在当时太原却找不到创作木刻画的青年。我们在探索中想起了鲁迅先生,如果大着胆子写信给鲁迅先生请他给我们寄些木刻画来,则这些画的战斗性及艺术性一定很强,会使我们的刊物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提高,因而将起到更有力的社会效果。决定之后,便由我执笔写信。信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请先生为我们征集木刻画;二是请先生给我们写点短文;三是寄去刊物单页第一期,请先生批评指导。
  信大约是6月中上旬之交发出去的,当年邮递没有现在迅速,先生收到后于6月20日晚就给我们写了回信。信中说:“求木刻,恐怕很难,因为木板邮寄,麻烦的很。而且此地盛行白色恐怖,仅仅主张保障民权之杨杏佛先生,且于前日遭了暗杀,闻在计划杀害者尚有十余人。我也不能公然走路,所以和别人极难会面,商量一切。但如作有小品文,则当寄上。”并且针对我们的刊物及给先生信中所提出的顾虑,给了极亲切的中肯的指导。这即是为很多有关鲁迅书刊所引用的下列言词:“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也不要激烈,这是必须察看环境和时候的。别处不明情形,或者要评为灰色也难说,但可以置之不理,万勿贪一种虚名,而反致不能出版。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覆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鲁迅书信集》第328页)这一段极有教育意义的言词。
  我们按照先生回信的意见,对已经出版的刊物及手头的文稿做了检查。其中有些篇幅确有文字晦涩或内容激烈欠妥善的,我们遵照先生的批评作了力所能及的改正。
  这个刊物出了7个星期之后,终因遭到当权者的反对而禁刊了。事后在太原的报纸上有把我们说成是共产党员的,这是当年反动统治阶级迫害进步青年所通用的手法。事后了解到鲁迅先生等所发起并参加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地揭露蒋介石政权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及秘密杀害,通过各种途径营救被关在牢狱中的爱国民主革命人士,引起南京政府的恐慌和憎恶,因而1933年6月18日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了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先生。同时列入暗杀名单的还有宋庆龄、蔡元培、鲁迅先生等。6月20日鲁迅和许寿裳先生以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亲往上海万国殡仪馆为杨杏佛先生送丧。同一天晚上写出《悼杨铨》绝句并给榴花艺社写了回信。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包围、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刻,在紧张而繁忙的战斗中,丝毫没有忘记远在太原的一些文艺青年,向我们伸出了热情而伟大的友谊之手,这种精神,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给予我深刻的激励。
  1934年秋,我和许仑音、金肇野等筹办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时,得到了鲁迅先生更多的指导与支持。所展出的现代中国木刻二百余件,其中约三分之一是鲁迅先生从自己所收藏及征集来的作品中选择提供的。从1935年元旦起,展览会在北平、天津、济南、汉口、太原、上海六地展出,因为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使这一革命艺术活动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压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大的推广。在太原,1934年就有鲁木等青年从事木刻创作并有作品参加1935年的全国木刻展览,韩白罗则复印了《士敏土之图》及《母亲》木刻画供木刻青年学习参考,鲁迅先生还给后一本画集写过序。同时,山西的统治当局在势不可挡的全民抗日救亡运动及进步的文化激流冲击下,也被迫采取各种无害于统治集团根本利益的措施,如在文化艺术方面允许成立以进步青年骨干的西北剧社等组织。力群于1935年春由杭州出狱后,也从上海到了太原参加了西北剧社。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太原的展览,主要是由西北剧社的张季纯、宋之的、力群以及木刻青年鲁木、韩白罗等具体筹划的。报纸宣传报道,大报中以桥头街出版的《太原日报》记述的最为详尽。西北剧社地点在海子边公园北岸的劝业厅。这是一座古典式的五开间建筑,展览面积约百余平方米。
  在太原展出的作品仅占其他各地展出作品的二分之一,约有百余幅,原因是金肇野从汉口回北平时只带回这一部分,其余的尚未邮回。但因为有北平、天津等地的展出及太原当地报刊的宣传报告,兼之展览会场地适中,时间又值盛夏,公园游人众多,因而在一周间的展期中,收到很好的普及推广效果。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继太原之后,于10月中旬在上海展出,以后即告结束。准备收入《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的40幅作品中,有鲁木的《捡煤渣的老婆子》,也收有山西省另一作者段干青的作品。后因金肇野被捕入狱,存放在他寓中的已经收集到的20余幅作品,全数被反动军警没收散失,因之这本画集未曾出书,仅有鲁迅先生所写的序文,收藏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
  1935年我曾翻译德文本《木刻画和胶版画》准备供给我国木刻青年学习借鉴。翻译过程中曾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其时已是1936年9月21日,距先生逝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是我受到先生教益的最后一次。这本书的第一章欧洲木刻史部分,译好后曾在西北剧社编印的期刊中发表过。全译本预定收入中德学会丛书,作为中德两国文化学术交流的书籍出版,也因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而将存放在北平寓所的原书及译文全部遗失了。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2005年第01期;本文作者:田际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1-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Google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