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仰望和顺明代清官王云凤

 

 

 

 

 

   明户部尚书王云凤,号虎谷,史称“王青天”。眼下,以他为人物原型的晋剧《王虎谷》已通过审定,正在彩排,即将搬上舞台。近500年前“王青天”的形象,将“回”到人间——

  前些时,和顺县领导深入清官王云凤故里和顺虎峪村调研,并对如何学习古代先贤的廉政事迹、廉政品格和廉政风范,深入挖掘借鉴其历史价值、意义,充分发挥优秀廉政文化教育的警示作用做出了具体部署。王云凤到底是何许人也?据了解,王云凤一生从政30多年,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时人评价:“治世以树品为上、治家以树人为要、治学以明理为先,治军以肃士为本。”明史评价其“性耿介、廉静、刚方。无事不登公卿之门,不赴无名之宴。犯颜直谏,屡疏弊政,触权要而气不挠。忠心国事,政绩卓著。”1992年版的《和顺县志》与1993年重印的《和顺县志》,对王云凤的历史功绩作了翔实记载。让我们回望500多年前的历史,追溯王云凤的一生,体味他为什么会流芳千古? 

廉静刚方,“有高亢拔俗之操” 

  笔者作为和顺人,“举头望明月”,上网思故乡,自然是常事。对和顺县历史上的清官王云凤,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的研读,了解到他清廉的为政之道。

  据史料记载,王云凤“生而神气清澈,举止端庄异群儿。年11岁与乡人立,适妓女过拜而不答。同舍生或借其扇,潜与妓女赴人宴,先生知之后,以扇掷之地下,至或截其袖。同舍生惭,取他扇偿之。少年趋向之正,即异流俗若此。”看来王云凤在年少时就怕自己被玷污,一生“无事不登公卿之门,不赴无名之宴。”

  正德四年(1509)八月,王云凤“丁忧”(服丧)母假期已满,吏部尚书张彩让他复岀,升任国子监祭酒,主管教育。王上书坚辞不岀。这时友人劝道:“士夫不为君用者,当杀身灭家”,其父也说:“吾老矣,汝置我何处死乎?”王云凤不得已泣而上任。寿宁侯刘瑾见他升职,又没送他礼物,想借故说事,但无把柄可抓而作罢。时国学教废,王云凤朝夕讲述,制定了不少规定,使约束有矩。在教学上他提倡:主敬、穷理、修身、修道。教诸生读小学以上达。

  当时刘瑾专权,王以道不行,怏怏求去,改任南京通政使右通政。七年(1512)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地方,号令严明,法度整肃,练习军士,率有纪律。每日戒谕防卫,操练军士,如敌在眼前,故边敌不敢进犯。被誉为“北门锁钥,时论归之”。礼部侍郎吕楠在《虎谷王公行实录》讲了一个故事,弘治十五年进士何粹夫是他的晚辈,他竭力举荐何先生先期上朝,“当其志固欲使天下贤者皆尽其用也,”被时人称为“古睿圣之徒”。在一次朝会上,南京科道官上疏,说王云风“经术气节,抚字锄强,政绩不凡”,建议“赐衣服楮币,宴于礼部”;后太监李广因王列罪告发,李惧诛饮毒而死,众官上疏表扬奖励王云凤,他再三推辞不受。

  他“博学力行,以圣贤为标的。居无惰容,自少至老如一日。”他常说:“一息不敬,便与天道不相似。” 

忠心国事 ,“弗避雷霆之怒” 

  近几年,晋中与和顺出现了研究王云凤热。2011年,民间文学《王虎谷传说》被列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和顺文化》刊登焦志东的文章《千秋虎谷》;今年4月,晋中市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了晋中廉政名人王云凤的信息。不少游客开始造访王云凤的故居和顺县虎峪村。由此,笔者联想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明朝尚书“王青天”身上,我们应该知道一些怎样做人之道,为官之本,流芳千古,而不会遗臭万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警示!

  笔者在《和顺县志》中,看到关于王云凤的记载更为令人敬佩: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宪宗朱见深“弗豫”(患病),礼部沿旧例“举斋醮”即设坛祭神,为宪宗祈福增寿。王云凤上谏认为,病需医治,设坛祭神,既要占郊外土地,又要大量臣属三日祈祷,治不了疾病,又浪费时间和钱财,难免铺张,获皇帝恩准。

  弘治三年(1490),吐鲁番向明廷贡献狮子,王云凤与司郎中(主客司司长)商议受阻,郎中拿不定主意,遂进谒尚书耿裕、侍郎周经,终获支持,上疏得准。此举在当朝传为盛举。弘治八年(1495),尚书倪岳因灾害频发,倡导府部院官议疏弊政。祠祭员外郎王云凤上疏四条政议:力陈惩邪慝、禁给度、停减斋醮、议处宗室毎条奏疏,言甚剀切,有理有据,皇帝听后十分高兴,终在全国得实施。弘治九年王云凤升任郎中。一天,尚书倪岳告诉王:“朝庭必欲度僧,奈何?”王说:“当力争之。”倪说:“势已成,难。”度僧,以发放度牒为标志,是封建国家承认和确定合乎条件出家者为僧资格和身分的仪式。王云凤再次上疏,列举千余言,经三次极力谏阻。最后帝旨下,度僧果然减少,受到官员百姓共同称赞,说:“王云凤‘回天有力’”。

  弘治年间,太监专横,太监李广“以斋醮烧炼”(炼丹药)受宠与寿宁侯刘瑾狼狈为奸,表里通恶,把持朝政,怨彻中外,人莫敢言。王云凤独不畏惧,毅然上疏,列数太监李广“烧炼而进不经之药”等八条大奸罪状,恳求斩除李广。李广怒,下令道士设坛做法事,咒王云凤死,结果并不灵验。又下令校尉窥探,伺机寻衅滋事。弘治十年十二月初一,皇帝祭天归来,李广诬陷王云凤驾后骑马惊驾,被罪下锦衣卫狱。王云凤虽然被贬官失势,但他忠贞自矢,在狱壁题诗明志:“成败付天难逆睹,忠贞在我自须坚。”这样更加受到百姓的敬重。 

问民疾苦 ,“ 以尧舜君民为心” 

  弘治十一年(1498),经群臣申救,王云凤出狱后被贬职到河南陕州任知州,命下欣然就道。他来到这里,深入民间,问民疾苦,兴利除弊,决断如流,事无壅滞。陕州城高缺水,打井二百尺,也难见到水,他劝说富人僧侣集资引广济渠水入城,解决了州城的吃水困难,受到民众好评。王云凤任知州以来,日受百状,应对如流。平民百姓,都说知州平易近人。

  有沈姓兄弟,因一口大瓮打开官司,王云凤便花钱买来一口大瓮赠于沈姓兄弟,兄弟和好如初,一再道谢。尚书许进之侄犯法,也按律治罪,从不徇私情。

  当时,暴雨冰雹伤了庄稼,他单骑遍访勘察受灾村庄,穿林入谷,夜宿民舍,自带菜粮为食。催征钱粮时,下令严格禁止飲酒,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从不敢向百姓吃拿卡要。豪门大户也不准谋私利而害民,铁腕治吏,以戒众官吏。

  他经常表扬乡闾之贤者,到处宣讲程朱理学。下令拆毁僧尼寺观,以正风俗。拆泰山庙,以给学田。受到百姓称赞怀念信服。后提学陕西之间,他教民先学德行,后学文艺,锄刁恶,拔信善,崇正学,毁淫词。学政肃清,三秦风动。豪杰之士,层岀不穷。在王云凤离别陕州时“父老拥舆号泣,如别慈母。自夘至巳始获出郭。”足见王云凤深受百姓爱戴。

  弘治十四年,王云凤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奉旨整治洮河,加強岷州边防。到任后,申孝弟、革宿弊,军法严明,边卒悦畏,西戎远逃。一些赃污官吏也被抓捕法办。所上疏“团乡兵、募边兵、择有司、足军器、惜粮赏、恤贫军、励将领、防后患”等八事和禁约三十条皆可实行,使边防得以整治。无愧于“以尧舜君民为心”之评价。 

颖悟出群,“有焯厉惊人之才”

  王云凤天资聪慧,才华横溢,功德卓著,名满朝野,受到当朝同僚的赞誉。在他6岁那年,一天,他听到父亲和客人谈论易经中“马为行地之物”时,插话问:“何为行天之物?”客人反问:“你说呢?”他即兴答道:“这不是龙吗?!”妙语一出,语惊四座。

  授翰林编修、累官礼部侍郎的吕楠在《虎谷王公行实录》中曰:虎谷先生,“长益刻苦自厉,颖悟出群。六经百家言,一诵辄不忘,文章顷刻立就。二十登进士。先生负经济之学,以尧舜君民为心。天资豪迈,状貌魁异;智识卓越,器度宏远。有父在,一衣不私制,一钱不私蓄”。“于书无所不读,尤邃性理之学,书法真、草、隶、篆,自成一家。端劲如其为人,四方人多求之。诗赋也清奇古雅。所著书有《小学章句》《博趣斋稿》《读四书札记》若干卷”,有《虎谷集》行世。

  总之,王云凤“为学守敬义,事君秉忠诚,功业树中外,声名满朝野。道德、文章、政事,皆可拟古人云”。所以,受到同僚的高度评价。吏部尚书乔宇云:“君有高亢拔俗之操,而不知者或以为矫;君有焯厉惊人之才,而见嫉者谬以为狂。忠摧权奸,弗避雷霆之怒,教敷善类,化均时雨之祥”。户部侍郎邵宝说:“壮哉烈士志,难与俗子谋。”

  就在笔者研读王云凤的相关资料、大致了解到他的人生脉络之时,笔者又通过电话采访和顺县史志办主任魏爱军得知,以王云凤为原型的广播剧《虎谷先生》正在酝酿播出,晋剧《王虎谷》7月上旬已通过审定,正在彩排,即将搬上舞台。近500年前“王青天”的形象,又回到人间!

  笔者不禁心中微微震动:他的故事搬上舞台,该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多大的冲击呢?

  王云凤微档案

  王云凤(公元1465年一1518),字应韶,号虎谷。和顺县虎峪村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元年,成化十九年中举人,成化二十年考取进士。历任礼部主客司主事、礼部祠祭司员外郎、礼部祠祭司郎中、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二十二日病逝于家乡,享年54岁。王云凤生长于官宦之家,世称“三代尚书”。其父亲王佐,字廷辅,和顺虎峪村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王佐去世后,明帝给以很高评价:“海深山高,月白风清,秋水寒潭,快刀利剑。”明正德十年(1515年)皇帝下旨“敕修王尚书坟”。其祖父王义,以子佐贵,曾赠“户部尚书”。 

王家陵园 

  王云凤去世后与父王佐、祖父王义祖孙三代同墓陵园。王家陵园其规模与格式仿皇家陵园而建。据老人们讲,抗战以前,这座陵园占地好几十亩,四周围墙高耸,园内古树参天,从石门处进入,有数百米甬道,两旁有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成对侍立。再往里走是墓地和碑林,记载前人的功绩和皇帝的悼词等。清和顺县令鲁燮光诗《谒王尚书总宪二公墓》曰:“泉壤有灵应匡我,要争气节到先生。”遗憾的是,几百年的陵园,如今只剩下几块残石了。(完)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0715;本文作者:李廷芝 谢占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9-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