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齐云在太行

 

 

 

 

 

  太行山,中国革命的传奇之地。193711月,不足万人的八路军129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挺进太行山,创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19381月,一个出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一个心怀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一个生性泼辣年轻貌美的姑娘来到了这块热土,她就是齐云。

    齐云,19185月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爱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齐厚之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兼文学院院长的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曾任山西省政府科长,黎城、长治县县长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部参议等职务。母亲邓耀珍是一位思想开明的女性。齐云受其父母爱国思想和优良品德的熏陶,早在抗战前,她从太原平民中学初中毕业,进入北平师大附中读高中后,就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师大附中中共地下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并担任学生会主席。

    19381月,齐云作为爱国知识青年,受中共冀豫晋省委和中共晋城中心县委的派遣,同魏健一道,以牺盟会会员的身份来到阳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5月,齐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年仅20岁。1939年初,因蒋介石、阎锡山不断制造摩擦,破坏统一战线,齐云的身份暴露,遂转入长治区,辗转于潞城、壶关、平顺一带坚持抗日斗争,直到抗战取得最后胜利。19459月,齐云与魏健执行中央决定,奔赴东北迎接新的任务。

    齐云来到山西时只有20岁,离开山西时28岁。在近八年的时间里,齐云在太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与她共同奋战过的战友,她教过的学生、接触过的妇女和乡亲,每每谈到她都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思念。她的不凡事迹,她的飒爽英姿,在经历了近七十年的沉淀,已如丰泽的雨露,润物无声地浸润在人们的心中。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齐云同志表现得非常出色,被群众誉为女中豪杰。”

    19381月,齐云与魏健初到阳城时,都在阳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中当干事。随着党的各地方武装的建立以及抗日斗争的广泛开展,担负抗日工作的军事政治干部稀缺的问题愈加突显。为此,中共晋豫特委和晋豫边游击队在阳城县委的配合下,在县政府临时驻地吉德村创办了晋豫边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魏健和齐云被党组织安排从事培养抗日干部的重要工作。魏健担任军政干校的教务长,齐云担任军政干校的辅导员。与此同时,齐云还兼任阳城县第一民族革命小学政治教师。3月中旬,在中共晋豫特委的领导下,中共阳城工作委员会成立。魏健担任阳城工委的宣传委员。5月,中共阳城县委成立,魏健担任阳城县委秘书兼管宣传部工作,齐云任阳城县委妇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从19381月至5月,齐云在短短几个月中身兼数职,几乎同时担任着阳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干事、军政干校辅导员、教师和妇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她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紧紧围绕抗战工作的重心,全身心地投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齐云天性活泼、多才多艺,亲自给学生们编排文艺节目,并带领学生们在城乡巡回演出。她和牺盟会的其他同志一道,发动全县各机关团体和爱国青年组成宣传队伍,深入周围农村,走到群众中间进行抗日演讲和演出,教唱革命歌曲。她编排了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艺节目,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她教唱的《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等抗日歌曲,在全县到处传唱。

    当时,晋豫边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在齐云的影响下,学员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激情。得到过朱德、彭德怀等首长的多次表扬。曾在晋豫边抗日军政干校学习的卫祖青老人回忆道:齐老师当时只有20岁,高高的个子,慈善的眼神,身材匀称结实,面容和蔼可亲。齐老师几乎每天都在教我们唱歌,《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抗日救亡歌曲常常在学校响起。在我们干校,每期学员大概有七八十人,为给部队和机关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干校还在学员中挑选一批先进分子组成“少年抗日先锋队”,这个组织就是由齐老师负责领导和组织活动的。她经常带我们去附近搞宣传、贴标语、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干校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老师、学员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师生们毫无高低贵贱之分,皆为同志关系,情同手足、互敬互爱,个个精神饱满、紧张活泼。齐老师更是平易近人、令人尊敬,我们的粮食仓库在距干校几里路的西峪村和南坡村,学员有挑粮任务,但齐老师每次都和我们学员一样肩扛担挑,从不以老师自居。同学们也把她当成知心朋友,不懂就问,无话不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在齐老师的教导下,学员们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思想进步极快。每期学员结业后,干校就将一些优秀的学员介绍到县里的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等救亡团体去工作、去锻炼。在我们的学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工作中加入了党组织,成为领导人民抗日救亡、翻身革命的中坚力量。

    曾在晋豫边抗日军政干校学习的秦友三老人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政治辅导员齐云非常活泼,和我们同甘共苦。她经常教我们唱革命歌曲,用歌声唤起人们的斗志。在唱《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学员们在她声泪俱下的极度悲痛中,受到了感染,激发起保家卫国的抗日热情;在唱《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时,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学员们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马上走上战场。

    曾在阳城民族革命小学读书的韩国臣老人回忆道:齐云老师是我的政治老师,大家都叫齐云为齐同志。齐老师知识渊博,特别是在音乐方面是个奇才,再生疏的歌曲,她拿着歌谱就能唱。在我们眼里,就没有她不会唱的歌。在那个外强侵略、国难当头的年代,我们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抗日救亡。齐老师向我们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大东亚共荣的阴谋;给我们讲八路军抗日的故事,中国将亡国灭种的政治形势。还教我们以唱抗日歌曲、戏曲表演等形式去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唱歌成了学生当时最重要的宣传武器。她常常教育我们要从小树立独立自强的精神,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誓死不做亡国奴。我记得时任阳城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陈发贵编写了阳城秧歌剧《小能干定计杀倭奴》,齐云组织我们进行排练,我主动报名,扮演一个老太婆。排练好后,趁着正月十五或庙会期间,齐老师带我们去巡回演出,每场演出都有上百上千群众观看。后来,我们的宣传队发展成为阳城惟一的宣传大队,在当时影响很大,齐老师功不可没。

    曾任阳城县委书记的胡晓琴回忆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齐云同志表现得非常出色,被群众誉为女中豪杰。她生性泼辣,能文能武,工作积极热情,在发动妇女动员丈夫参军参战、给部队做军鞋、缝洗衣服、组织妇女儿童站岗放哨、教唱歌曲以及组织妇女照顾伤病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她还在农村和县行政干部学校发展牺盟会员,也发展了一些党员。她和当时在地委妇委会工作的聂元梓由于妇救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上级和群众的赞扬。”1939年,蒋介石和阎锡山首先在山西掀起了反共高潮。121日,国民党驻阳城九十三军一部顽军以军事演习为名,纠集军队地方工作队和土豪劣绅、流氓无赖等乌合之众,导演了一场反共闹剧。他们荷枪实弹直闯牺盟会驻地奎星阁院内,将牺盟会、《奋斗报》社以及抗日团体的所有办公、生活用品抄砸洗劫一空。事件发生后,中共阳城县委、县牺盟会在中共晋豫地委书记聂真的直接指示下,进行了严正的抗议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鉴于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晋豫地委通过组织,对已经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进行立即转移。齐云等几位干部被党组织安排撤离到长治,同时撤走的还有赵树理、王良等数人。

“我的妹妹是一张白纸,你把她染成什么颜色,她就是什么颜色。”

    齐云有个妹妹叫齐心,192311月出生,比她小5岁。齐云奔赴太行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时候,正值妹妹齐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齐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妹妹。在七七事变前,齐心考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728日北平沦陷后,齐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带着妹妹,跟随平津流亡学生疏散队伍撤离北平,经天津、烟台、青岛、济南,到达太原。她和妹妹先在太原平民中学读书,11月太原沦陷后,父亲便把她们接回阳城家中。在此期间,齐心在姐姐的影响下,阅读了《毛泽东印象记》《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革命书籍。1938年初,日军向晋东南发起了九路围攻,3万日军肆意践踏着阳城。齐云身着戎装向亲人辞行,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抗日队伍。姐姐飒爽英姿的形象深深刻在小妹齐心的脑海中。姐姐齐云用歌声、用行动,一步步引导着齐心紧随其后。看到姐姐上了前线,小妹齐心怎能在家里呆得住,年幼的齐心两次偷偷跑去寻找姐姐,坚定地要像姐姐那样参加革命,为陷于苦难的祖国抛洒热血,但都被父亲追回,只因她年纪太小,父亲真的很不放心。1939318日,齐云将妹妹齐心接出来,把妹妹送到屯留县东故县村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齐云对校部的负责人说:“我的妹妹是一张白纸,你把她染成什么颜色,她就是什么颜色。”齐云把齐心送到抗大一分校,希望齐心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在她这张白纸上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齐心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那时齐心年仅15岁。

    抗大一分校是抗日战争时期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193913日,校长何长工率领师生3000余人,东渡黄河,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于121日到达屯留县东故县(今郊区故县村)。223日,抗大一分校在二仙庙前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德、左权到会祝贺。抗大一分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编为三个大队,其中二大队约300余人,全为女生,驻故县镇南3华里岗上村。齐心当时就在驻扎在岗上村的女生队学习。1939年,日寇以5万之众的兵力,对太行、太岳地区进行疯狂的扫荡。7月,校长何长工又带领抗大一分校师生从上党地区盆地经潞城、平顺辗转来到壶关。女生队就住在神郊村的真泽宫里。不久,日军对八路军再次发起围攻,抗大一分校被迫离开故县,在转往长治县西火镇的突围中,齐心表现得非常勇敢。814日,上级党委特别批准还不到入党年龄的齐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

    齐心学成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治县干校妇干队任队长、指导员,向姐姐齐云那样,投身于抗日斗争中,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1940年秋季,齐心在“反扫荡”中转为正式党员。1940年冬,抗大总校决定她赴延安学习,从此离开晋东南。19412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齐心与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习仲勋相识、相爱,结为革命伴侣。

    “你要是再无理取闹,无端跟你媳妇生气,不用到区政府,我在这儿就能给你解除了这个婚姻。”

    阳城“一·二一”事件发生以后,中共晋豫地委经过周密研究,把齐云、魏健等部分暴露了身份的干部迅速调离阳城,齐云与爱人魏健随即转战长治区开展抗战工作。齐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走进百姓家中,深入浅出地向群众传达党的抗战方针政策,组织妇女纺花织布做军鞋,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19397月,随着日军第二次攻陷晋东南,潞城抗战形势日趋恶化。日军在县城和交通要道相继扎下据点,收买、网罗一小撮汉奸,拼凑起县、区、村伪政权。1939年底,潞城县有124个村建立了维持会。抗日根据地被压缩在浊漳河沿岸和潞城、平顺、襄垣的毗连地带。由日军豢养的密侦队即汉奸特务到处搜寻抗日领导机关的行踪,妄图把抗日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以彻底摧垮我抗日根据地。19405月,中共平顺地委为了便于对敌斗争,将潞城县分成潞东县和潞西县,同时建立了潞东和潞西两个县委。潞城县政府以邯长公路为界,建立了潞东抗日民主政府和潞西县佐公署。这一时期,即19405月至10月,齐云担任潞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长。19415月,潞东县和潞西县合并,恢复潞城县建制,组成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齐云担任潞城县民教(民政、教育)科科长。

    在那个年代,政府机关驻地是最高机密。为了安全,政府机关驻地经常搬迁。潞城县政府机关曾在潞东的排珩、西赛、留村、土脚、南山岭村驻扎。曾任潞城县一区区党委秘书的郭太平老人回忆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潞城县政府机关要立即转移到南山岭。他接到上级指示,负责将齐云护送到南山岭。转移地点在山的背后,他们需要翻过山梁才能到达南山岭。那天晚上,他和齐云趁着夜色悄悄走上了崎岖的山路。那条山路相当危险,两边都是悬崖。齐云是一个女同志,走这样的路十分艰难,走到阎王鼻子那儿,几乎没路可走了,齐云的脚也已经肿得走不动了,加上是下山路,齐云只敢蹲下走,可路两边满是带刺的灌木,扎得人也不能蹲,他就一路搀扶着齐云,忍着痛咬着牙走,走了整整一晚上,好不容易翻过山,安全到达南山岭。

    抗日政府机关一直是敌人要袭击的目标。1940年和1941年,潞城政府机关因汉奸告密,两次被日伪军包围袭击而被迫转移。一次是土脚村事件,一次是南山岭事件。至今,在南山岭村民中,还广为流传着当年日军包围南山岭、村民掩护政府机关安全转移的故事。

    同潞城险恶的战争环境一样,平顺县的抗战形势也处于艰难时期。19397月,日军第二次围攻并侵陷晋东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整个晋东南的抗战局面变得极端残酷复杂。平顺县邻近各县均被日军占领,从北、西、南三面对平顺县形成战略包围,日军不断对平顺西部地区进行“蚕食”“扫荡”。在抗战的紧要关头,阎锡山在山西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加紧反共摩擦活动。平顺县党组织遭受挫折,组织瘫痪,党员掉队,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因此,平顺县委的工作更加隐蔽。1941年平南县委《组织工作报告》中这样记载:“‘十二月事变’后,全部组织生活停止,区委和县委召集一个完整的会是很困难的,只有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根据平顺县的形势与条件,中共太南地委决定于1940113日,正式宣布成立平顺县抗日民主政府,魏健担任县长,政府机关驻城关。除国民党平顺县政府(驻花园)控制县之东南边沿少数村庄外,全县为民主政府所统辖。

    这一时期,即19401月至6月,齐云担任中共平顺县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平顺县工委委员。19406月,中共平顺地委为加强平顺地区的工作,克服“面广、分散”的弱点,将平顺县分为平南、平北两县。在平顺县南、北分建的同时,由中共平顺地委组建成立平南、平北两个县委。平顺县实行南北分治后,19406月至7月,齐云担任中共平南县委组织部长。

    齐云到平顺县工作后,把家安置在平顺县青羊镇刘家村。齐云在刘家村一共搬过两次家。第一个房东叫刘来福,第二个房东叫曹来虎。那时齐云生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叫魏西平,乳名西西。老二是儿子,叫魏庄子,乳名西文。齐云因工作忙碌,无力照顾孩子,就把母亲邓耀珍从北平接到刘家村帮她照看两个孩子。她的母亲也因此被誉为骑着毛驴上太行的革命老妈妈。

    越是环境恶劣,越要与群众密切联系。齐云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积极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她深入到各村老百姓家中访贫问寒,以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向当地老百姓宣传抗日时事和有关政策法令。还在各村组织妇女参加识字班学习,教唱革命歌曲,鼓励广大妇女放足,上山开荒种粮,走出家庭参加革命。齐云在平顺工作期间,常常是一个人往来奔波于刘家村所辖的坂上、何家、石片上、圪堆沟、牲角上、北岺6个自然村及莫流行政村开展工作,走到哪儿,住到哪儿。当地老百姓总能隔三岔五地见到她的身影,因只知道她姓齐,都亲切地叫她大齐。

    刘家村刘金凤大娘与齐云非常熟悉,她丈夫当年是刘家村党支部书记,齐云经常与其丈夫一起开会,还曾在她家吃饭、住宿。刘金凤回忆道:大齐来我家找我男人谈工作,只要有时间,就在堂屋里教我识字,开始啥也不会,她就耐心地教我念字,并且写出来,一句一句给我讲。那时大齐每逢三、六、九都到何家庄教妇女们识字。直到现在,我还稀巴拉叽认得几个字。大齐还经常教我们唱歌,教育我们把脚放开,不要缠脚。她还教我们唱“中国山西省,贵在有精神,反帝反蒋民情高涨,太行山已是黎明前”。大齐还教我们跳舞、踩高跷。学会踩高跷后,我们还踩着高跷上县政府表演,去县政府的路是石坡路,大齐还搀扶住我们上坡表演。

    曾任刘家村妇救会主任的曹东俏大娘,小时候经常跟着齐云到老百姓家访贫问寒,开展妇女工作。她回忆道:大齐经常一个人到刘家村这一道沟的几个自然村(包括坂上、何家、石片上、圪堆沟、牲角上、北岺、莫流等)开展工作。那时妇女都缠脚,大齐就动员妇女放脚。大齐常召集妇女开会,鼓励妇女要解放自己,从放脚开始。在召集的会上,大齐具体讲放脚的方法,告诉大家先用花椒水泡脚,再用棉花支在脚趾间。让妇女们明白,妇女只有放开脚,才能获得解放。由此,齐云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那时刘家村的妇女们都住得很分散,只要听说大齐要在刘家村开会,都积极参加。不管住得多远都要来,大家都愿意听大齐宣传抗日、讲革命道理、安排工作。大齐讲旧社会穷人受压迫,给地主当长工就是受剥削,现在咱自己有了权力,以后就不受地主压迫了。穷人要减租减息、分土地。那时正值困难时期,大齐号召妇女上山开荒,种土豆、种粮食,自己养活自己。

    除了开会,齐云常深入到老百姓家访贫问寒,指导工作。她到北岺村的王果果家,鼓励她把接产工作做好。王果果听从了齐云的话,专心学习接产技术,还到县里参加过培训。王果果以后就在村里从事专门接产工作了。齐云在工作期间什么事都管。谁家夫妻不和了,她去劝和;谁家男人欺负女人了,她出面为妇女做主。刘家村的牛喜堂老人回忆说:“我爸爸年轻时喜欢到外头串门,回家来经常跟我母亲生气吵架,我母亲就找大齐寻求帮助。大齐就对我爸爸进行了批评教育,说:‘你要是再无理取闹,无端跟你媳妇生气,不用到区政府,我在这儿就能给你解除了这个婚姻。’我爸爸后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认真改正了错误,再也不和我妈生气了,他们两人就这样和和气气过了一辈子。我妈一直惦记着大齐,心里十分感谢大齐对她的帮助。”

    刘家村的曹东俏老人回忆说:“我有个姐姐叫改俏,长得很小,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那男人好吃懒做,还好偷别人的东西,因怕我姐把他做的丑事说出去,每天把我姐关在家里头不让出门,对我姐不是打就是骂。后来政府知道了他的偷窃行为,把他弄到教育所进行批评教育。他认定是我姐向政府告了状,对我姐大打出手,把我姐狠狠地摔到院子里。大齐知道这件事后就出面为我姐做主,帮助我姐离了婚,又给我姐介绍了个对象,是莫流村的民兵队长。我姐改嫁过去后再不受男人压迫了。”

    “老李成立初级社时,老魏就在这儿工作了,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1941年至194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期。严重的自然灾害接踵而来,人祸、天灾,使得根据地的困难越来越大,斗争越来越艰苦。面对这种情况,太行区党政军民领导机关组织干部深入灾区,向村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广大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那时,齐云经常深入到平顺县各村镇向群众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她鼓励根据地军民同心合作,努力生产。指出要解决抗日军民吃饭、穿衣问题,只能走组织起来、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之路。

    齐云在平顺工作期间与李顺达一家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李顺达比齐云大3岁,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5岁时随母亲携带弟妹逃荒到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西沟村,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西沟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培养起来的优秀地方干部。他的母亲郭玉芝也是抗日积极分子,担任西沟村妇救会主任,母亲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地年轻人和到西沟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干娘。抗战时期,李顺达家是党组织在西沟村开展工作的联系点,齐云等党员干部每到西沟村时就住在李顺达家。

    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申纪兰回忆道:“常听老李(李顺达)提到大齐,说大齐、小杨到西沟时经常住在他家,叫老李的娘为干娘……老李还经常向我提起老魏(魏健),他跟老魏很熟悉,老李成立初级社时,老魏就在这儿工作了,给了他很多帮助。”1943年,李顺达28岁,正值青壮年,在与齐云、魏健等党员干部的往来中,深受党的抗战思想熏陶。194326日,在魏健、齐云的启发帮助下,李顺达响应边区政府“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号召,在1940年以来季节性帮工互助的基础上,组织李达才、路文全、王周则、宋金山、桑运河5位贫苦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

    19458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为了实现党的七大作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对外是指抗联组成的自卫军、原东北军将领组成的自治军和冀热辽的八路军)总部,并决定调两万干部、10万大军和100个团架子的军队干部迅速进入东北。齐云与魏健执行中央决定,携全家老小奔赴东北,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齐云自1938年至1945年,在近八年的革命历程中,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不遗余力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她先后担任阳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干事、晋豫边抗日军政干校辅导员、阳城县第一民族革命小学政治教师、阳城县妇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潞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长、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教科科长、平顺县委组织部长、平顺县工委委员、中共平南县委组织部长等职。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宣传抗日,培养军政干部,领导妇女上山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参加生产,发动组织群众与敌人斗争,先后辗转阳城、长治、潞城、屯留、平顺、壶关等县城,足迹踏遍了县城的每个村落。

    齐云,一个年仅20岁的姑娘,一个立志报效祖国的进步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的战火中怒放着光华。她有时是辅导员,有时是宣传员,有时是教师,有时是士兵。她跋山涉水,深入群众,时而用嘹亮的歌声宣传抗战,时而用手中的笔激励民众。艰苦的战争岁月把她锤炼成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坚毅、执着,在不同任务中转换着角色;她果敢、顽强,在完成不同的任务中,表达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她美丽、聪慧,犹如傲霜的红梅,在太行抗日战场上尽显中国革命女性的铁骨芳姿。(完)

本专题图片据《齐云在太行》 

 

 

齐云

 

 

 

 

 

 

齐云幸福的一家。前排左起:齐云、魏媛(次女)、魏健;后排左起:魏北凌(次子)、魏庄子(长子)、魏西平(长女)。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50712;本文作者:王卫香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9-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