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孟母仉氏是榆次人

 

 

 

 

 

  “母并人也,生于并,归于邹,或往来于榆,其贞淑端静之德,教子义方之名,芬芳於榆之人心”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则经典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在华夏大地传颂了20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而故事的主人公孟母仉氏是什么地方人却非人所共知。 

榆次老城的孟母庙与断机堂 

  在榆次老城里曾经有过孟母庙、断机堂,上世纪50年代尚存。《永乐大典》辑《太原府志》与清乾隆《榆次县志》县城图里都有孟母庙和孟母祠的身影,而且在清代以前榆次就有人们拜谒孟母祠的诗歌流传。清康熙廿年(1681),来自樊与(今河北清苑县)的刘统曾在拜谒孟母祠后留墨。

  谒孟母祠:史传子舆起于邹,学成帝业与王猷。浩然正气关邪说,世道人心重隐忧。说仁说义岂空谭,为客为卿自不甘。驰驱反覆齐梁道,经天纬地可同参。多因堂上有慈亲,三迁择术复择邻。名世适逢五百载,勤劬期作第一人。贤哉闺范千秋恩,涂源毓秀抑何地。太行晋水舆白云,并州蘋藻独崇祠。金被霞袖仰高风,白发慈颜眉黛融。母仪师表浑无与,百代一朝歌颂中。噫嘻,我过涂水岁华更,我来拜母晓烟生。七篇经纶逢战国,母兮,母兮,徒教令子成圣名。

  为何榆次城内会有孟母庙、孟母祠、断机堂等与孟母有关的遗迹?清康熙年间,榆次县令刘星曾经对此关注,其写过一篇《孟母祠辩》,专门考证孟母祠的来历,或可解惑。《孟母祠辩》开文中曰:“县南门外有孟母祠,巍然三楹,庄严慈像左右列,小庑及门庭规模爽垲。岁时祭祀,载于旧志久矣。”从中可看出孟母祠的准确位置及气势宏伟的规模,以及每年都要在固定的日子祭祀孟母。文章还提出疑问:“子舆游诸侯史不及赵,谅未居榆。何以祠母于榆也?意者母氏三迁不惮跋涉前曾移居此乎?何以不祠子舆而独祠其母也?”

  史证孟子是邹国人,其从未到过榆次,为何榆次会有孟母祠堂?孟母三迁之前是否移居过榆次?为何不给孟子建祠堂而单独给其母建祠堂?

  刘星考证:母并人也,生于并,归于邹,或往来于榆,其贞淑端静之德,教子义方之名,芬芳於榆之人心。故于母氏归故里也,相舆牵帷推车,挹籣蕙之风而接金玉之容者争前恐后。逮其返也,念之毋谖,思之弗置,不得已,谋所,以祠之祝之。

  由此可见刘星考证孟母为并州榆次人,后移居山东邹城,孟母老年时曾经回过榆次娘家,看望榆次父老乡亲而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其走后,榆次人非常敬仰她,思念她,选址为其修了祠堂。 

三徙乡里的孟母故宅 

  明万历《榆次县志》记载:“孟母庙在县古城西南隅,相传此地为孟母故宅,弘治年间乡官孙昌建庙以祀。”明万历《太原府志》记载:“孟母故宅,在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争邹人,其母并人,其地有三徙乡。”明代学者谈迁《枣林杂俎》一书中也有,“孟母故宅: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榆次现有64乡,并无“三徙乡”,但历史上榆次确有三徙乡。据明万历《榆次县志》记载,榆次古上曾经分为11个乡,其中就有三徙乡。《太原府志》《枣林杂俎》等古书上记载的三徙乡,都与孟母三迁有关,古三徙乡在今榆次城区的南部。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战国孟子成名之后就广为流传,榆次作为孟母故里更显荣耀,在城内为她修建祠堂,并将其出生地命名为“三徙乡”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孟母故宅应在今太谷县范村镇的东仉村、西仉村一带。

  明万历《太原府志》《枣林杂俎》记载的孟母故宅在古城西南或南关西南隅。明万历《榆次县志·古迹》记载:中都城在县东一十五里。左传昭公二年晋侯执陈无宇于中都即此。由此可推断春秋时期榆次(春秋时称魏榆)的治所在中都城,位置在今榆次城区以东15里外,即今榆次长凝镇南合流村冷孤崖一带,如果以此地定位太谷县范村镇的西仉村恰好在西南方向。由此可推断县志上记载的榆次县古城或南关所指是春秋时榆次的治所中都城。

  孟子的母亲仉氏是何因、何时从榆次迁居到山东邹城的?清康熙《榆次县志》记载:“孟母故宅在南关西南隅,相传孟母生此后适邹。”“适”是古代女子出嫁的意思,“适邹”即是嫁到邹城。孟母仉氏生于周安王十年(前392),农历四月初十,是魏公子仉启的女儿。周烈王喜三年(前373)仉氏嫁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后裔孟激为妻,次年农历四月初二生孟轲(前372-289)。由此,可推断孟母仉氏离开榆次的原因是嫁人,离开时间是周烈王喜三年(前373),孟母彼时20岁。

  孟母故宅后来为何会隶属太谷县管辖呢?这源于榆次历史上一次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明万历《榆次县志》记载: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割榆次南部3750户入太谷,就在这次割地过程中,孟母的娘家随被划到了太谷县。 

孟子著作中有榆次方言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是榆次人常用方言,《榆次市志·方言》(中华书局出版19963月第一版)将“觳觫”收入,只是榆次市志用“忽嗦”记录,音同义同。而且在榆次方言中除有基本词义:“因恐惧而发抖”外,还衍生出:哆嗦、缩手缩脚、抖动、颤抖、不稳定等词义。比如鬼地(蹄)觳觫:形容某人鬼鬼祟祟、贼头贼脑、缩手缩脚,猥琐、没有教养、吝啬等等;比如觳地觳觫:形容某人做事不稳当;比如三叩九拜就差这一觳觫。比喻办事特别费时、费劲、不容易,前面办的差不多了,到了最后关键时刻,就用“三叩九拜就差这一觳觫”表达。

  榆次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晋语并州片,地域特征明显。“觳”字一般在榆次方言中本身不具实际意义(但有时作“少许、稍微”之意),当作语气助词,只有后缀动词时才有实际词意。如:觳塌:形容生活或生产用具部分损坏有散架的可能;觳摆:摇晃;觳绕:环绕;觳宣:怂恿;觳歇:休息;觳耽:耽误;觳拉:划拉;等等。

  孟母生在榆次,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榆次,其知书达理、通晓诗文,深受晋国及榆次地域文化和良风美德影响,继而影响了孟子,在孟子著作中出现榆次方言也就在情在理了。(完)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0708;本文作者:高雄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9-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