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苏氏琉璃的传承者们

 

 

 

 

 

  山西是琉璃艺术之乡,“苏氏琉璃”是其重要代表。今年,太原市文化局授予“苏氏琉璃”“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牌匾,葛原生、苏永军师徒在文博会期间将该基地免费开放,让更多爱好者了解“苏氏琉璃”——

山西的琉璃烧制技艺始于魏晋南北朝,早在盛唐时期,就有“碧瓦朱甍照城郭”之说,这项技术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在山西的几大琉璃作坊中,尤以太原东山马庄山头苏家最有影响,包括北京和平门外的琉璃厂及后来搬迁至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中国皇家琉璃之乡),都有苏氏匠人参与宫廷琉璃的生产。20086月,太原“苏氏琉璃”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匾额,对我省琉璃烧制技艺做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也是对有着数百年琉璃烧制技艺传承的太原“苏氏琉璃”的充分肯定。为了响应国家环保形势,针对市场前景和自身优势的盘点,“苏氏琉璃”大胆转型,由专门生产琉璃建筑材料转向制作琉璃牌匾、琉璃文房用品等文化产品的路子上来。今年6月,太原市文化局授予“苏氏琉璃”一块“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琉璃烧制技艺)”牌匾,其传人葛原生、苏永军师徒决定在文博会期间将该传习基地免费开放,让更多的琉璃爱好者了解“苏氏琉璃”。他们为我省第二届文博会制作的一套由元代赵孟頫书写280个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琉璃书法艺术品也在文博会期间精彩亮相。   

“苏氏琉璃”的始祖   

热爱旅游的人,无不为名胜古迹和深宫大院里金碧辉煌、庄严圣洁的琉璃制品赞叹不已。我省的地上文物全国第一,诸如蜚声全球的大同九龙壁、洪洞广胜寺飞虹塔都是琉璃建筑,芮城永乐宫、介休后土庙以及太原的晋祠、关帝庙、迎泽公园等不胜枚举的或古迹或仿古建筑都有琉璃制品作为其主体建筑的主要装饰材料,五脊、六兽、四灵和各色琉璃构件,诉说不尽其无穷的历史韵味……

山西是我国琉璃艺术之乡,其琉璃生产的历史有千年之久,相承不衰,匠师之多,全国罕见。

那么,“苏氏琉璃”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因为“破四旧”的时候苏家的家谱、账本、记事本和成堆的模具毁于一旦,现在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说法是明朝洪武年间人口大迁徙时,有部分苏姓庄稼人迁到了太原马庄,他们定居的地方因之命名为苏家湾。当时这里十分贫瘠,有限的资源养活不了人丁兴旺的苏姓家族,若干年后就有一部分苏姓人口迁往了朔州定居,另一部分则去邻近马庄的太原东山孟家井打工。宋朝时,孟家井就是举国闻名的“瓷都”,俨然现在的景德镇,当时孟家井的窑炉足有几十座之多,足见其规模之大和发展之盛。孟家井有个窑主家没儿子,就把在他们家窑上打工的一个从苏家湾“孟漂”过来的苏姓小伙招赘了。若干年后,这个勤劳又有头脑的苏姓汉子就带着琉璃烧制技术回到了矿土资源丰富且质量更好的马庄山头(村名)……其应为“苏氏琉璃”的始祖。

 苏家唯一一位外姓弟子   

“故宫的琉璃有我家做的!”“苏氏琉璃”第六代传人苏杰的长子苏富根自豪地说。“2007年邱耿钰教授来太原考察山西的琉璃烧制技艺时说,在故宫翻修时,发现过背后写有‘马庄山头苏氏’的琉璃瓦。”一提起琉璃来,这位“苏氏琉璃”的后人就有说道不完的故事。

对于“苏氏琉璃”的这些辉煌历史,苏富根的独子苏永军在小时候同样听爷爷苏杰说过。最早的记录是1522年,当时,琉璃是在马庄做好后用骆驼运往北京的。苏家出来的琉璃,色泽饱黄纯正,历久弥新,只有马庄的原料才能做出如此品质的琉璃。到后来,故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苏家人就带上马庄的原料去北京做。几年前,苏富根还在家里找到过当年给故宫制作琉璃瓦使用的五爪龙瓦模子和两片黄色的样品瓦(因是皇家用品,制式要比民间用的大很多)

曾辉煌一时的“苏氏琉璃”到19世纪中期,因战乱等原因陷入了低迷,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苏氏琉璃”才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9年,太原准备在郝庄公社开办琉璃厂,便让大学毕业分配至郝庄公社工业办公室的葛原生负责筹建并任厂长。葛原生有幸邀请到太原“苏氏琉璃”第六代传人苏杰到厂传授技术,办起了当时太原市第一家琉璃制品厂。其间,葛原生拜苏杰为师,苏杰毫无保留地将琉璃的核心技术——绝秘的制釉技艺传授给他。而时年39岁的葛原生,也成了苏家琉璃的唯一一位外姓弟子,也是关门弟子。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看到商机的人雨后春笋般地办起了多家琉璃厂。十多年的无序发展和激烈竞争,到21世纪初,包括太原在内的山西琉璃步入低谷。

直至2007年,山西琉璃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重视,北京的邱耿钰副教授受文化部委托来山西考察。他来山西后首先考察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苏氏琉璃”,对这一传统技艺的现状大为震撼,既有对“苏氏琉璃”过去的高山仰止,更有对“苏氏琉璃”发展状况的忧虑。深有感触的他不久就撰写了《辉煌渐远——山西琉璃考察记》《失落的辉煌之瓦——山西琉璃》两篇文章,发表在杂志上,由此推动了山西琉璃的申遗工作,使得以太原“苏氏琉璃”为代表的山西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苏氏琉璃”传承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葛原生,也于2009年被评为山西琉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2年还被太原市评为非遗优秀传承人。   

把苏家技艺再传回苏家   

从资深专家考察中看到发展前景的苏永军,忍痛割爱,放下了他从事了十几年而且做得顺风顺水的运输事业,正式开始向葛原生学习静寂了多年的“苏氏琉璃”制作技艺,对此,葛原生深感欣慰:“把苏家的技术再传回苏家,这了了我多年的心愿。”苏永军的接受能力很强,或许是由于骨子里流着苏家的血,天生就对琉璃有着超凡的领悟能力。“短短几年,他的手艺就被大家认可了。我儿子的手艺,已超过了我的父亲。”苏永军的父亲苏富根对此十分欣慰。

说到琉璃的制作,苏永军这位“苏氏琉璃”的第八代传人已驾轻就熟。他初步介绍道:“琉璃的制作简单来说要经过备料、成型、素烧、施釉和釉烧等几个阶段,与民间制陶的工艺很接近,只是琉璃大都分两次烧成,第一次高温素烧(1100℃左右),第二次低温釉烧(900℃左右)。”其实,他说的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大有学问的,又可细分出很多的二级工序,犹如树根,几乎无有穷尽。苏永军说,山西琉璃所用泥料是一种低铝坩土,这种土是煤矿的伴生物,可以说出煤的地方就有坩土,这对咱们山西来说得天独厚,对太原来说,东山上有大量优质的坩土,这是“苏氏琉璃”发展的天然优势。由于矿源质量有差异,这就要求选矿者对坩土具有特定的选择常识,可以通过“看”“捏”“舔”“划”“咬”等方式判断泥料的成分和性能。

采回来的矿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照翻晒,促其风化。之后加工成粉状,加水浸泡一段时间。泥料使用前,还要练泥,将泡好的泥堆在地上,反复踩踏成泥饼,再用木质锤子捶打使其延展,然后再铲到一起,反复踩踏捶打。最后将练好的泥堆放在一起,遮盖保湿陈腐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增加泥料的粘性……  

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在笔者请求下,苏永军跳过多道“工序”,奔到孔雀蓝釉的话题。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琉璃釉彩的最高技术是炼制名贵的孔雀蓝釉,而他的爷爷因战乱也没有全面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过去的部分用料也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况。爷爷1982年故去之后,葛原生师傅接过重担,潜心研究孔雀蓝釉的配制技术,用了近30年的时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才彻底破解了孔雀蓝釉的配方,掌握了各种色调的孔雀蓝釉调制方法。苏永军不无自豪地说:“我也参与了孔雀蓝釉的研制,其繁复程度,很难用语言表达。虽然现在看来就是张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可成功之前,费尽了我们师徒的心力。”如今,苏永军对这项技术的使用游刃有余,能烧制出深浅不一的孔雀蓝琉璃制品。他还透露配制孔雀蓝釉需要面粉和醋,更多的他就秘而不宣了。

苏永军是个不做则已,一做非得一鸣惊人的人。几年时间,他也顺应时代发展成功地将煤燃料改为电和煤气,一举解决了琉璃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和其师傅一道,将琉璃只用于建材领域拓展到了文化领域,尤以琉璃匾额艺术为胜。书家只要提供纸质作品,他们就能原汁原味地(也可应书家要求成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将其做成琉璃字,镶嵌在订制的优质木板上,加上云钩,即可悬挂。最令人称道的是,就连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也要一模一样地用琉璃烧制出来。对于琉璃牌匾艺术的研制,苏永军说其中的难度并不比研制孔雀蓝釉省事,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因为琉璃是水与火结合的艺术,一旦出窑成功的东西有些许瑕疵,就都变成废品而算不上作品了。“有一段时间,废品多得都得推着三轮车倒掉!”“那一年多,不但没挣着一分钱,还贴进去十来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今中外的大科学家不都是从无数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吗?”

凭着这种毅力,文房四宝和文玩用品他们也相继试制成功,并实现了产品转型、升级。这一切,苏永军的儿子苏琪——这位“苏氏琉璃”的第九代传人,也参与其中。现在这个90后已全身心地投入到“苏氏琉璃”崭新的事业。

千年窑炉,让我们共同见证。 

附:琉璃简介 

琉璃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以铅为基本助熔剂,以铁、铜、钴等氧化金属为着色剂,与汉代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陶等都属于同一系统。北魏平城(今大同市)首先将琉璃用于皇宫,宋元以后更广泛用于建筑。(完)

 
 

葛原生(右)与苏永军(左)在工作中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0909;本文作者:范利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9-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