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孔子门生子夏与山西文水

 

 

 

 

 

  子夏,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擅长文学,才气过人,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44岁,春秋末晋国温人。子夏的一生,除短期从政、为父母守丧外,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儒学思想的学习和传授之上。《论语》中记述了子夏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

    文水曾是子夏讲学的地方。孔子去世后,子夏就在西河即现在的文水、汾阳一带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相传《诗经》《春秋》等著作都是由他传授下来。著有《诗序》《易传》。唐开元十七年(729),唐玄宗追封他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河东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进封为“魏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卜子”。

    子夏当年在文水是如何设教传授他的言论和思想的,我们无从考证、不得而知,但至今文水县仍有很多与子夏有关的遗存——

    一是子夏山。子夏山位于文水县城西南12.5公里处神堂村北,东起羊沟,西临旋风楼,南到洞沟,北至石堂沟,周长12公里,主峰海拔1690米,此山最早名“隐泉山”,后又称“大陵山”。因子夏晚年退隐设教于此,故唐朝时玄宗改称此山为“子夏山”,自然也就有人称为“卜山”和“商山”了。

    二是隐堂洞。传说是子夏隐居之所,位于子夏山一陡峭崖壁之上,距地约100米,是一天然石灰岩洞,高10米,深20米。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记载:“隐泉山在文水西南二十五里,汾州西北四十里。山壁峭立,有泉隐没不恒流,因以名山,一名陶山,一名汤泉山。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地,又名子夏山,一名商山。山有石窟号隐堂洞,亦子夏室,其东有马跑泉。”洞旁凿有两孔石室,石室前壁留有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虞世南的手迹:“石门宕雪”。

    三是孝子渠。孝子渠现在为文水一村名。子夏设教于隐泉山后,“其子思父心切,素知该父好山,遂沿山寻访,时值寒冬,风雪交加,其子冻死一山村沟渠。”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村子叫作孝子渠村。《史记》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后,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

    四是神堂村。因当年子夏设教,后来便成为历代文人朝拜之地。元大德十一年(1307),建子夏庙设堂供奉,故大庙底下的村子便叫做了神堂村。听神堂村的老人说,就在村子岔口的山脚下,有几棵双人不可合抱的柏树,那就是“子夏庙”。原先还有几间庙宇,后被拆毁了,只剩下那几棵上千年的柏树。

    五是信贤村。因子夏来此设堂讲学,吸引了很多信徒迁此求学,因此人们把这个村子叫作“夏迁村”,后来村名改为“信贤村”,意在表达对子夏贤人的信仰和崇拜;就是到现在,文水人面对“信贤”两个字的时候,也不读为“信贤”的本字读音,仍然读音为“夏迁”。

    六是子夏祠。很早前文水子夏山山上和山下有数不清的“子夏祠”,现在健在的老人们见过并记得的子夏祠有:孝义村子夏祠、南贤村子夏祠、南武村子夏祠、神堂村子夏祠等,更多的子夏祠人们都传说有过,但可惜这些都随着沧桑岁月成为历史的记忆了。不过,文水现在还有三个村子因子夏祠而名,分别是:东夏祠村、西夏祠村、北夏祠村。听老人说原来也有南夏祠村,因为和孝义村的房舍连在了一起,后来就被吞并了。因为村名能够口口相传,所以现在它也成为了唤起我们对于子夏记忆的重要符号和载体。

    山上有洞,山周有村,村旁有庙,庙祠相连……这在当年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就凭这些,我们就能想象到当年子夏在文水设坛讲学门徒若市的红火,想象到文水民众对子夏香火朝拜的虔诚,想象到后来人在庙祠里诵学《论语》和子夏言论的旺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子夏山雄奇秀丽的风光因子夏的缘故引得无数骚人墨客前来朝拜和吟诵。宋汾州通判赵瞻《子夏山》诗云:“山因贤师成令名,人心仰止悬青冥。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犹南倾。”又如,清代的王毓秀的诗《卜山叠翠》:“层峦一片绿云浓,子夏祠堂在北墉。东接晓光凝翡翠,西衔晚照长芙蓉。漫看虢虢苍溪水,乍见竦竦碧献松。我欲采芝旬日住,恨无角里可相从。”清代王益爵的诗《隐泉春水》:“商山高出五云中,一水潺注自此通。地脉有灵留隐见,天心不禁任西东。三春带雨浮新绿,十里澄霞涌夕红。更向涧边深处觅,半崖花发鸟啼风。”子夏山就是这样神奇而又充满诗意。(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50324;本文作者:王学礼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4-07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