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名人与山西:毛泽东过山西故事拾遗

 

 

 

 

 

  20008月中旬,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山西岢岚邂逅了一位从隰县来岢岚的同志,听其讲述了几则毛泽东主席爱民的故事。 

“要为天下穷苦人服务” 

  这位同志说,这些故事是他的爷爷给他们讲的,爷爷要求他们家的人要把这些故事一代一代往下传——

  1936年冬天,从黄河西边开来一队身穿灰军装的兵。与阎锡山的兵不一样,这队兵人人和颜悦色,和蔼可亲,低声细语,打有兵以来从没见过。老人们以前说:村子里来了兵,鸡犬不安宁。这队兵进了村,见人就笑着问好,进了院子就扫地担水,寂静的小山村,突然就热闹欢腾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这队兵的领头人。这位领头人高个、圆脸、长发,嘴唇下有颗黑痣。他见人就问好,见小孩就逗着笑。他进了我家,一见爷爷就问长问短,问热问寒,问了收成又问邻里,亲热得如同走亲戚,把爷爷怕兵的心理驱逐得无踪无影。

  爷爷对奶奶说:“把咱的正房腾出来,让给那位大个子兵住。”两人正收拾被褥往出搬,大个子兵看见了,急忙拦住爷爷:“使不得,使不得,你一搬我就成了大逆不道之人。大逆不道是要折寿的。如果你们住了偏房,那我就睡露天地。”爷爷听了这一席话,泪唰唰地往下流,自言自语说:“这样的兵,是要坐天下的。”

  大个子兵在我家住了十多天。黑夜他屋子里灯熄得最迟,早晨他起得最早,一见爷爷不是问安便是问好。爷爷说,那些日子他心里就像揣着一团火,“暖烘烘的”。听说大个子兵要走了,爷爷真诚地挽留他再多住些日子,大个子兵说:“别的地方也有穷苦人,我要为天下穷苦人服务。”

  爷爷后来才知道,那位大个子兵就是毛主席。爷爷说:“世道变了,连主席都和老百姓没有两样。” 

“胡宗南再也回不来了” 

  1948323日,毛主席洞察全局,决定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河北西柏坡安营扎寨,指挥新战役,开辟新开端。一位家住兰州的老首长给我讲了他跟随毛主席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的亲身经历。他说——

  我们是从吴堡县川口村离开陕北的。那天天气晴朗,毛主席起得早,村里群众也起得早,群众都知道要“送毛主席过黄河”。主席漫步在人群中,他走到哪里,群众就跟在哪里。主席的行装很简单,头上是褪了色的灰帽,身上是灰棉衣外面披着灰大衣,脚上是灰鞋子。行李有主席晚上枕的白枕头、白枕巾,铺的白褥子、白布单和盖的白被子。这些行头,我们称它“睡时摊,走时包”。为了知晓敌我战局情况,主席还随身带着一部老掉牙的收音机。老人们问主席:“胡宗南反攻倒算怎么办?”主席说:“不会了,胡宗南再也回不来了,你们安心种地过平安日子吧!”

  毛主席双手抱拳,向群众告别。群众依依不舍,紧跟其后面,问:“你们啥时候再回来呀?”主席说:“快,快,很快。”出了村,主席、周恩来、任弼时跃马扬鞭,并辔腾飞,主席口诵《楚辞》:“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今天就要麻烦你们了!” 

  接毛主席过河的船到了岸边,主席轻盈地走上了船。12名水手齐声问:“首长们好!”主席双手紧握水手们的手,说:“今天就要麻烦你们了!”说完,向船头走去,在船头席地而坐。

  船离开了岸,上下颠簸。有位叫高树桐的水手对主席说:“首长坐稳,浪花太大。”主席笑着说:“不打紧,有你们给我护航,我还怕什么?我一生啥都不怕,还怕水?再说,我还能在冷天游黄河呢!”主席的话说得满船人哈哈大笑。

  迎接毛主席过黄河的船工是山西临县高家塔人,年龄都在20岁出头,都是驭船能手。不论船上的工夫,还是水下的工夫,在黄河里都堪称一流。他们心里想,只要把主席送过黄河,搭上性命也情愿。船靠东岸,水手扶主席下船。主席拨开他们手,大步流星地下了船,走上河岸。 

“这玩艺我见多了” 

  蔡家崖,在山西兴县算不得大村庄,但它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它是晋绥边区远近有名的抗日司令部,毛主席去西柏坡时路居蔡家崖的时间最长。我有个同学是贺龙司令员的炊事员,主席路居蔡家崖的时日里,顿顿饭是他做。他给我讲了很多毛主席的故事。

  194648日,我党多名领导人由重庆乘飞机返延安,途径黑茶山时,因飞机失事,不幸全部壮烈牺牲。所以,这次主席一到兴县,就问贺龙:“这里离黑茶山有多远?”贺龙司令明白主席想问什么,立即回答:“远着哩!”主席说:“我想亲自看一看黑茶山有多高有多险,能把飞机顶翻。”贺龙司令说:“运烈士遗体时,因山路狭窄又深不见底,双人并排不能成行,是人们爬在灵柩下面,一步一跪地顶下来的。”周恩来接着说:“8位同志遇难后,附近的百姓知道了,老人们争着把自己的寿棺献了出来。”主席说:“恩来记住,全国解放了,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烈士纪念塔,让后人知道,好日子是无数烈士用鲜血灌溉出来的,是烈士们的骨架、脊梁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呀!”

  主席在蔡家崖整天忙碌。有一天,主席正与群众谈得火热,突然一架敌机嘶鸣着从低空飞过。贺司令拉着主席的臂膀就往外跑,叫主席到地洞里躲避。主席死活不走,笑着说:“这玩艺我见多了。胡宗南进攻陕北时,哪一天不遇上十次八次?今天蒋介石‘尽朋友之谊’,他知道我毛泽东过黄河,就用飞机来送我哩!”主席风趣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连飞机啥时飞走了都没人知道。

 

  路居岢岚

  下午4时,毛主席来到岢岚县。在离县城数百米地方,主席要下车,自己用手把灰尘拍打干净,抬头用目四望,自言自语:“岢岚者环山也。”然后向前走去。周恩来逗趣地说:“主席今天是扫除灰尘登门做客的吧。”主席说:“满身灰尘对主人不恭呀!”他们说着笑着向人群最多的地方走去。

  后来人们知道来的是毛主席,互相一见面就问:“见毛主席了吗?”这一问话便成了街头互相见面的口头语。民间艺人编了一首歌,描绘当时欢迎毛主席的盛况,歌词大意是:1948444时整,街上来了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岢岚街头站满了人。欢迎呀,欢迎呀,欢迎我们心中最亲的人。这个亲人有名和有姓,他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爱人民,大手握着我们的手,暖在手上,热在心。问寒又问暖,又问我们过的啥光景。主席对人民群众的真情,不仅见于寻常的陋巷,也常见乡间路边。毛主席接见完群众后,没有去休息,在县委书记丛一平(解放后任过西安市委书记,他离世后,以奖学助学基金献款献书,被广大市民称道)引领下,走了大街小巷,又登上了四个城门。在途中毛主席问丛一平,你这个姓是哪个字呀?丛一平说了。主席说:“中国真有这个姓?我知道丛和薄连在一起成词。丛者草生长的地方,薄者乃深草也。”说完丛一平领毛主席走上城门,登城俯视城市全景。丛一平又逐个介绍了城门,哪一个城门是樊梨花征西进的城门,又从哪个城门出的城,又介绍宋朝杨家将在岢岚的情况。毛主席静静听着丛一平对这个县城的介绍,听得十分入味,十分认真。

  毛主席走完四周环山的岢岚城,回到了下榻处,即现今的小东街,也是当今岢岚最有盛名的旅游点。门口有“毛主席路居馆”几个大字,是前任国防部长迟浩田所写。

  晚饭是由毛主席点的“山芋塔塔,莜面窝窝”,主席吃得很香,连说:“好吃好吃。”周恩来打趣地说:“主席多吃几碗。”主席说:“莜面不好消化,吃得十分饱,今晚就别睡觉了。”

  第二天早饭后,开“三干”会的同志,早就排好队在院子里等着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从屋子里走出来,雷鸣般的掌声连绵不断,主席向同志们握手问好。

  主席说:“岢岚是个好地方,可是人民生活苦。古时候它有个名字叫岚谷县。岚者与杨者谐音,老百姓吃不上粮,吃富人家扬下的边角粮。是个老人把这个不吉利的名字改为岢岚,这个岢岚只有用在山名和地名上,全世界唯一的一个顶山帽的县,一山未过一山迎,从有红军之日起,咱就离不开山。有山就有红军。你们看鬼子打不进来,我们得到了发展。……你们学会土地改革政策不简单,还得学会掌握党的政策和发展生产知识,还得学会管理工商业,这才是一个全能的干部……”

  路居神池县

  毛主席在岢岚“三干”会上讲完话,驱车东进。中午时分到了五寨县,住进驿馆。五寨离神池虽几十里路之遥,可气候相差悬殊。五寨是暖洋洋的春天,可神池寒冷如冬。主席在这里可以休息,但不然。全体同志正要洗落征尘,准备吃午饭时,突然接到贺司令员的一封电报,要毛主席路居神池。

  下午时分,主席一行到了神池。主席的习惯,不进县城先下车,步行进城,表示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主席到了神池,寒风凛冽,揪起的风沙扑打在他们的脸上。主席把大衣一搂顶着特冷特猛的寒风走去。主席扭头向紧跟其后的周副主席说,神池真怪,不知寒风冷气从何处袭来。周副主席说,神池虽冷,月饼麻花出名。今天我让你把麻花尝够。主席笑了,你是后勤部长,都得听你的。凑上前的弼时说,坐汽车比步行还慢,何日才能抵西柏坡呀!主席说:“山西的百姓咱没接触过,咱乘机会多接触老百姓。”

  主席每抵一处,转县城,读县志,了解民情。主席进了路居馆,土改工作团,县委把主席住宿处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擦得明净通亮。吃完饭,县长郑林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摆了摆手说:“把县志拿来我看就行了。”主席住的房子很宽敞,点着一炷麻油灯,认真读着郑县长拿来的县志。

  周、任同住一套房。神池在晋西北是个最冷的县。9月寒风5月雪,无霜期很短。这个县东北方向有个池子存一泓池水,天再冷不结冰,天再热再干旱,一泓水仍存。神池的来历,就在这泓水上。他们俩顶着寒风,认真考察了这个池子,也觉得奇怪。主席起床看他二人不在,在院子里转悠。周副主席回来向主席说,你今天吃亏了,我与弼时考察了“神池”的来龙去脉。主席笑着说:“好么,背着我睡觉搞小动作,这个阴谋不太好吧。”主席说完口诵一诗:“时人草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弼时同志和着主席的诗:“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说完,三人哈哈大笑。(完)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秦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2-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