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作家许大雷和他的长篇小说《夏》

 

 

 

 

 

  2014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山西作家许大雷90万字的长篇小说《夏》。《夏》写的是河东人,反映的是华夏魂,酝酿的是伟大的中国梦,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小说一出版便引发文学界的关注。许大雷则被誉为“中国的米兰·昆德拉”。

  记者在某图书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评论——该书堪称华夏文明经典名著,是比《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更具价值的传世小说。

  也许您会觉得好奇,评价何以如此之高?

  那么,就来听听评论家们是怎样品评这部小说的吧!

  1129日,首都北京,冬意盎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山西省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了许大雷长篇小说《夏》研讨会,有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大家不约而同,纷纷赞扬这部作品的创意、魅力及深远意义。

  “小说的主题是反映中华民族根祖精神,但写作上选取的是当代题材,与时代联系紧密。”专家们表示,长篇小说《夏》题目取自“华夏”和夏朝的“夏”,象征着华夏文化中“夏天”般的核心性格,同时小说的主体故事也发生在夏天。

  从表面上看,《夏》写的是山西晋南“河东人”,但它并不是一部反映地域人生的地域小说,而是在精心塑造和挖掘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河东”是作者心目中“中国”的一个“切片”,“河东人”则是他心目中“中国人”的鲜活“标本”。

 

他是在“思考”故事

 

  许大雷喜欢著名捷克裔法国作家、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作品,曾奠定了这位当代大师的地位。

  米兰·昆德拉把小说分为三类,即讲述一个故事,描述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有人说过,昆德拉的小说很明显已经不满足于第一二个层面,“思考”贯穿了小说始终,他的小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并引人思考。

  思考什么呢?人类的存在。

  乍听起来,这好像是哲学家的任务,小说家怎么在一个故事中讨论人的存在呢?

  研讨会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说,长篇小说《夏》非常厚重,内容也极其复杂,“作者对当下的感触,通过几个主要人物让人看到了官场、商场和社会复杂交织的关系。作者是一位有追求的作家,与米兰·昆德拉一样,不是纯粹讲故事,是在思考故事。而当今大部分作家只是在讲述故事。”

  长篇小说《夏》,正是作者多年思考的文学表达。

  许大雷,中国“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生长在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晋南地区,几十年一直从事期刊编采出版工作。创作出版小说《农历七月》《倾盆大雨》《疼痛》《干燥》《最后一场大雪》《面瘫》《解救》《清晨的闹钟为什么不响》《打开门,家里坐着一个人》(公寓系列)、《女儿的三种表情》多部,并创作出版报告文学及其他类型著作多种,文字数百万字。

  他主张“文以载道”,坚持“为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天地大道书写大故事”。这样的文学观促使他写下了这部90万字的长篇小说。

  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明旺说,许大雷能以一个作家的敏锐眼光和现代人的思维,审视河东文化的长处与局限,进行理性的分析和事实的印证,评判河东文化的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由此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

  记者注意到,许大雷性格直爽,说话干脆利落,思考时爱皱起眉头。而且,在言谈间,他的话语中总会包含着一丝哲学意味。他喜欢将自己的小说定位于“思想小说”。

  “从情感上讲我是热爱故乡的,但从理性角度讲,并不喜欢故乡,我认为故乡主要是指人而非土地。为什么说不喜欢呢?因为常年在外学习求知,让我看清了故乡人及自身的劣根性。情感虽可贵温暖,但也是自私的,而只有理性是公正的,比如说‘爱’分为小爱和大爱,前者属于情感,后者便属理性,理性是可以产生思想的。”他坦承,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思考、发现与创造,喜欢体会那份为读者和社会提供第一感知与智慧的幸福感。

  许大雷认为,《夏》是一部典型的中国社会人文小说,写的是中国精神和文化的内在力量,“其他两部也已谋划好,等合适的时候动笔。”

  他还透露,已有多位著名导演愿将该小说改编、摄制成电影、电视剧,目前正在沟通洽谈中。

 

他写活了“活着的祖先”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赞叹道:“许大雷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部具有很高美学抱负的作品,非常不易,值得肯定。他将生于斯、长于斯的根祖文化进行了彻底充分的表达,且有着很强的当代感,写作思维缜密,语言细腻。”

  “写根祖一般是写历史和寻根,但他是通过现实写历史,溶解于当代人物的身上,写出‘活着的祖先’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理念。我觉得《夏》是一部社会小说、世情小说、人文小说,作品涵盖面相当大,涉及政治、经济、乡土、文化等众多层面,各色人物皆有。核心人物即裴黄、马卫东、郭笑这三位高中同学,其关系具有复杂性,而作者将真实性放至第一位,并未特意区分正面或反面人物。”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先生谈了他的感想。

  雷达表示,许大雷写出了人物的灵魂,写出了人物内心与人格,很多情节都非常精彩,会让人情不自禁发出大笑,“书中有一些个人化的经验,也是我以前读小说时从未遇到过的,非常有价值。”

  与许大雷同乡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表示,当他看到这部《夏》时,心里颇为惊讶高兴,并感到欣慰,“家乡在历史上被叫作河东,是华夏民族产生、繁衍、成长的根祖之地,优秀的传世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近现代至今,全国以河东根祖内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常常使我有一种河东这片根祖之地被国人淡忘的悲切感。”

  因此,许大雷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关注思考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使张平感到阵阵温暖与感动。

  “他在作品中精准地抓住了河东人普遍以利他、利家国、利天下为荣的精神特性,生动鲜活地编织了一个河东人为担负这一崇高荣誉以至世世代代为之较劲的精彩故事,力图提示中华人文精神为什么千年不朽的根因,进而以体现和象征‘中国力量’这个重大而宏伟的主题。这既是一种大文学的尝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健康而善良的态度。”

  为此,张平为许大雷这一文化担当叫好,认为该作品的问世“本身就是一次奋力的呼唤”,并“呼唤文坛正气的到来,呼唤以关注人生人性、民族家国和人类命运前途的大文学时代的到来”。

 

河东人有“夏天”般的性格

 

  夏,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夏”字出现,其本意是“人”。今天,我们较多地使用的含义是作为“夏季”来使用的,也常指夏朝。但是,夏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族群的标识,更表示文明程度高的地区。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夏”与“华”共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先祖华夏族及其影响的地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如苏秉琦先生等认为,“华族”应该是发源于汾河流域南部地区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的族群。而夏族则是在同一地区发展起来的。这两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最具有先进意义的文明,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并进一步形成了中华文明。

  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认为,当我们讨论“夏”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讨论我们文明的初始形态,而许大雷在他的小说《夏》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对华夏文明有着深切情感的他,也力图在小说中表现这样一种生长、发展、延续了5000余年的文明在今天有怎样的呈现。可以说,作者企图通过对今天的人与事的描写,来展示华夏文明的某种存在状态。”

  许大雷发现,河东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而且是世界上生产和培育不死之文明和文化的圣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不死标本和奇迹,它埋藏着中国人和人类很多秘密,“要弄清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就一定要解剖河东人这个华夏文化人种的活标本,这是我破解河东之谜的角度。通过当今活着的人写先祖精神和华夏文化,给我提供了充分的猜想、想象、发现、挖掘、整合、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我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同时,反映华夏人文根祖主题的现实题材小说在中国是空白,我想尝试一下。”

 

中国文坛必须关注许大雷

 

  “这部作品如同运载火箭一般,将大雷送抵至应有的地位。可以说,中国文坛必须关注许大雷这个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白烨在研讨会上作出很高评价。

  他认为,《夏》已成为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在近几年看都是比较独特的,其叙事宏大,富有雄心,“从人物层面看也比较独特,令人印象深刻,我对四个人的印象最深,包括郭笑、马卫东、裴黄、小桃,每个人的性格虽不同,但总体来看也是有共性的,每个人都不甘落后,皆为能人。正是通过他们,作者将历史与现实打通了。”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称赞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绝佳“创意”,写出了当代尧舜禹式的人物实现天下为公、为民造福的理想,“马卫东利用金钱实现自己的价值,塑造道德大厦;郭笑作为一位清官,确实有尧舜之风。总之,其人物各有特色,颇具亮点,体现出一种英雄气概。但他在写英雄人物时并无顾忌,也展现出很多真实的阴暗面,这是一种‘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写法,引人深思。”

  《中国作家》主编王山同样表示,《夏》在文学表现上有很好的创意与实践。

  评论家、出版家刘水晶说,许大雷曾讲过他是“最懂人性”的,“最懂人性的他出手不凡,这一长篇小说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很多方面在文学史上都将留下光彩的一笔。但《夏》仅仅是‘大河东三部曲’的第一部,之后是《水》和《中》,待其全部完成后,价值不可估量。”

  刘水晶觉得这部小说有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即人物形象的塑造,“我感觉书中所写的农民人物是我从未见过的,太出人意料了。其人物文学形象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对于我们出版社来说,《夏》是2014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类,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探索性与时代特色都很强,值得大家关注。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讲述了民族性与国民性,在处理大胸怀和小人物的融合方面颇有建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欣喜地表示,“很荣幸能够出版这部作品。”

  面对众多专家、学者的厚爱与赞扬,许大雷深受感动,真诚致谢:“原本没想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这本书,而且从社长管士光到责编付艳霞,其认真程度令我震惊,封面也设计得很经典,让我特别感动,非常感谢!感谢大家为我举办这次研讨会,并给我如此之多的鼓励!”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141203;本文作者:李尚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2-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