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清代三杰武来雨、阎广居与折遇兰 |
||
|
古交地区在清代有很多名人,其中武来雨、阎广居、折遇兰堪称杰出代表。他们的英雄业绩至今仍熠熠生辉,感召后人。重温这些事迹,对于净化当今人们的思想灵魂,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武来雨武来雨,号听涛,古交市武家庄村人。道光辛己(1821年)科举人,大挑一等。历任平武、绵竹、庆符知县。他生性明敏,精于听断,所至之处,政绩斐然。在绵竹任职时,土匪肆意横行,民不聊生,来雨亲督团练,佩刀跨马,直捣贼巢,擒其贼首,散其余党,境内局势好转,民众过上了“道路兴歌”的安稳生活,他受到了人民的忠心拥戴。有一年,他奉命外出,绵民竟有“如失父母”之感。 咸丰八年,武来雨调任庆符知县。庚申(1860年)9月,滇匪叛乱,攻打庆符。该县无城可守,武来雨自知城池难保,乃打定舍身救民的主意。他先与妻张氏诀别,然后提笔写下一道遗书,揣于怀内。随后遣散县衙一应人员去保护城中百姓。而他独自身穿官服,先朝北方拜了几拜,拜毕,端坐于县衙大堂之上,服毒以待。他那妻子张氏知其夫已决死志,来雨前脚刚走,她便穿戴整齐,焚香庭院,哭道:“老爷,贱妾母子先行一步,在阴间等你。”边哭边发狠心将一岁儿子符官用棉被致死,她亦悬梁自尽。 倾刻,贼匪冲入县衙,为首者素闻其清名,不忍杀他,劝他归降。武来雨镇定自若,轻蔑地笑道:“我乃皇家七品命官,只跪天地君亲师,你等鼠辈,竟敢出此狂言,倒是此刻放下屠刀,尚不为晚,如若执迷不悟,恐你等祸及九族。”众贼民哪能听进此忠言,未等首领发话,便挥刀舞剑向来雨刺去,武来雨身负重伤,对贼匪大声斥道:“你们杀死我可以,杀死我的家人也可以,但是千万不可伤害城中的父老百姓。”骂毕,因剑伤、毒药发作,口吐鲜血卒于案桌之上。贼民见状,无不为之动情。搜出遗书看罢,众人纷纷跪倒拜叩。遗书写道:“不肖知县武来雨顿首庆符县士民:雨虽叨科名,毫无韬略。上负国家委任之恩,下惭抚育百姓之义。无城无兵,众当共晾。今日死节,分所当然,但无儿女,两袖清风,尸柩还乡,所费不少。本县水秀山清,雨甚羡慕,偿士民垂怜,择一善地,环植梅花,穴葬其间,夫妇相倚,建一牌坊,题曰:死节县令武来雨之墓,则生生世世图报无穷。” 为感念武来雨大义忠节,贼首命手下人购置棺木,将武来雨全家入殓,又押来僧侣数十人,为其诵经念佛,追荐亡人,同时遵其遗嘱,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打点妥当,率众撤离,以后再未侵扰。 庆符百姓闻听武来雨殉节,全城吊孝哀声四起,富户捐地,贫民送丧,为之厚葬,并建忠节坊,修武公祠,刻其手书于祠壁,以示永念。同时将他比作康熙年间武昌兵变中的监司叶映榴一样的英雄而大加颂扬。后任知县得其遗笔,百感交集,上奏咸丰皇帝。武来雨的事迹感动了咸丰,遂颁诏:“嗣子武凤威,世袭云骑尉,永袭勿替。”并恩赐半副銮架。武来雨的事迹在当地和家乡广为传颂。《山西通志·人物志》有传。 二、阎广居阎广居,字子仁,号安亭,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举人,历任湖南省常宁、慈利、耒阳、芷江、麻阳知县。他所至之地,以清理积案、杜绝贿赂、维持治安、振兴文化教育为重。当时耒阳社会上刁蛮欺诈成风,歹徒结伙闹事。阎广居绳之以法,并以诚心驯服感化了歹徒,前后历经五年时间,使耒阳的社会秩序井然稳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耒阳民众十分感激广居,自发合伙筹集财物以代广居接济军饷。阎广居调离后,耒阳民众还经常去看望拜访他。 乙卯年间(1795年),三厅苗人发生变乱,他奉命调任辰沅协助办理军务,一应事宜,无不经理尽善,受到大宪的赞许。 在芷江任职时,贵州小竹山的教匪闹事。他部署兵卒在晃州驿站将他们一举擒获,经审讯,当场释放了许多无辜的受蒙蔽者,从而平息了教匪的变乱。 嘉庆二年,补授麻阳知县,其地为边陲要镇,苗匪出没无常,民众纷纷出逃,田业荒芜。阎广居采取有效措施,修建石碉,构筑城堡,招抚流民,募集丁壮,训练乡勇,清剿匪夷,致使苗匪不敢再犯,民众渐渐归乡务业。形势安稳之后,他又编集条谕,修造义学,亲为训课,深得百姓的拥戴。大中丞姜公对他十分赏识,特作檄文号召湖南、湖北二省的官员都要学习仿效阎广居的为官之道。 在麻阳任职的第三年,西晃山贼匪张方兴作乱,阎广居单骑深入虎穴感化了匪首,散其余党,遂以功荣升乾州直隶州同知,官居正五品。当时乾州经兵乱后,城廓坛庙悉成瓦砾,百废待兴。阎广居到任伊始,即筹划修复,相继设义学、实仓储,教民开采煤矿,种植二麦。同时他还从家乡调去了铁匠、木匠等艺人,改造了当地的生产工具,使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他因地制宜,利用湾溪双塘建起石碉14处,石堡13处等兵防工事,防患于未然。后来阎广居亲率兵马清剿散匪,先后擒获了匪首石大贵等人。在剿灭麻里湾的苗匪时,身先士卒,亲临上阵,斩获无数,使境内的局势焕然一新。他的功绩除受到大宪的褒奖外,还通报了家乡的晋知府。 在职4年后,阎广居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终年57岁。乾民痛哭罢市以示哀悼,并纷纷请愿。遂以国朝“名宦祠”和乡间“乡贤祠”设立了祭祀广居的祭坛,以示永念。后奏请朝廷,被追封为朝议大夫,官居从四品,并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功德牌坊”,以表彰其功迹。与此同时,敕封其祖父阎汝祐为文林郎,例贝也赠奉政大夫;敕封其父阎文宝为文林郎,例赠奉政大夫。 三、折遇兰折遇兰,字佩湘,号霁山,古交市邢家社乡南沟村人。少而天资颖异,才敏学博。乾隆乙卯、庚辰联捷进士。初任甘肃正宁知县,在其任内,修缮城池,构筑石堤,捐廉赈民,撰修县志。后调任会宁知县,旋署静宁州,时值朝廷远征准噶尔,兵差络绎,遇兰部署井然,毫无贻误,受到大宪的器重,遂派他到河州辑捕盗贼。那时盘踞于河州境内的盗贼活动猖獗,民怨载道。他愤然命笔“稂莠不除,嘉禾之害”。于是采取悬赏、缉捕并重等措施,依法惩治了一批惯匪,使得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誉。 在正宁、会宁、河州任职期间,折遇兰目睹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深有感触地写下了长诗《拟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玉关迢迢不得入,来时百马今存十。杀气晚作天山云,雪花乱落无冬春”,表现出忧国忧民、渴望和平安定的情怀。 在河州任职时,因母亲病逝,折遇兰去职回乡守孝。家居时,写有《山居杂咏》五道,其中有句云:“一从疏世事,终岁把犁锄。村色牛羊外,秋砧水石余”,在描写田园生活惬意自在的同时,流露出几分归隐的心情。 守制毕,折遇兰补授湖南浏阳知县。上任后,即捐建义学,振兴书院,政绩斐然。此际与湖南著名诗人李调元等组成“冷香亭诗社”,邮简往来,颇为频繁。大宪素念其才,量调长沙,委审积案。期间,湖广总督孙补山甚为赏识,曾向大诗人袁子才(袁牧)赞扬说:“折治狱事,有古循吏风”,尝以“山右风流第一人”称誉之。 不久,因父亲、祖母相继亡故,折遇兰再次去职回乡守孝,足见其孝悌之心。家居之日,设馆受徒,成就多人。起复后,任广东普宁知县。缺简事少,弹琴自理,袁子才游粤,折遇兰与之过从甚密,有诗唱和。他很敬仰袁子才的风流潇洒、弃官遨游的风度,在奉和袁诗中有句云:“安得从公脱尘鞅,题诗直到阆风岭”,袁归去后,曾对人说:“吾此行得山西一人,诗有风格,学有根底,乃风尘中麟凤”,给折以很高的评价。 之后不久,他又调揭阳任职。这里地处海疆,公务繁冗,折遇兰不惮勤劳,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后终因积劳成疾,病殁任所,终年50岁。 折遇兰生平廉惠明敏,所至俱著政声;诗文书法,各自成家。著有《霁山文集》《看云山房诗草选》,辑诗200余首,选有《古文集宜》,均刊印行世。他的生平事迹,在《山西通志·人物卷》有传。 折遇兰的为人与才识,还受到当朝名流纪晓岚的赏识,据清《折氏家谱》记载,遇兰为纪晓岚的三大门徒之一。他一生先后在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当了八任知县,县县留下了他的伟大诗篇,处处流传着他的光辉业绩。 “古交三杰”有多处共同点:一是均为古交本地人;二是均任过县令;三是均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四是勤政为民,政绩斐然;五是均卒于任所,年龄在50岁开外;六是在《山西人物志》中有传。 他们的精神可归纳为:一是忠于社稷,甘于奉献;二是勤政廉洁,政绩斐然;三是爱民如子,两袖清风;四是孝悌凤范,忠节楷模;五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就是“三杰文化”的重要内涵,它是古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交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我们应重新塑起这面历史明镜,告诉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如何做官,而对于那些仍沉迷于“奢、贪、贿、腐、庸”的为官者们,照一照这面镜子,自当悬崖勒马、幡然悔悟。 ■ |
|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313;本文作者:郝天昌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2-09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