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邓小平情洒三晋路

 

 

 

 

 

  编者按: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特推出专题《三晋路,尽洒小平情》 ,回顾邓小平同志在山西革命 和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以此表达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他曾经多次踏上山西这块历史悠久的热土,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地出谋划策,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

    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的时候。邓小平当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动员形式,如张贴告示、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表演节目等,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到红军中,把共产党的革命、抗日主张广泛传播到山西民众当中。

    作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邓小平经常教育部下们说:我们宣传部的作用,行军打仗时,要保证部队吃饱走好,保证不要生病,保证战士不要掉队,保证不要减少战斗员。我们主要是进行宣传,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宣传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理想,宣传北上抗日的思想。”“宣传部和政治部其他的干部,还要经常去师、团传达重要精神,研究工作。此外,还要教育干部战士,讲形势,讲英雄事迹。

    邓小平亲自编写宣传提纲和教材。他十分注意宣传队的管理指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灵活运用各种载体,使宣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经常强调指出:宣传队不只是做宣传工作,还是准备干部、培养干部的地方。据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队队长梁必业回忆,邓小平总是说:宣传队是培养干部最好的地方。

    19363月,红军到达洪洞县的第二天,家住赵城镇双昌村的樊文烈,来到部队找到军团司令部教育参谋王秉璋要求参加红军。王秉璋把樊的大概情况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根据此人有点文化,还在国民党军当过宣传员的情况,答应收留。可是,宣传队队长梁必业见新来者一副胡子拉碴、又黑又瘦的老头儿模样,便摇摇头说:带回去,我们宣传队不要胡子兵。这样,樊文烈愁眉苦脸地又被警卫员带到邓小平身边。过了一会儿,警卫员又把他带了回来,并交给梁必业一张纸条,一脸严肃地传达首长指示说: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梁必业只好从命收下了樊文烈。后来的事实证明,樊文烈是位很不错的同志。他工作积极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尤其是在宣传演出时扮演的老太太形象逼真、生动感人。他还把宣传队里的那一帮娃娃兵照顾、管理得井井有条。抗日:横刀立马战太行

    邓小平与山西的深厚情缘之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9月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到19458月抗战胜利,前后在山西待了8年。从晋东北到晋西,从晋西到晋南,从晋南到晋东南,到处留下了他与山西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印记。

    一进入山西抗日战场,邓小平就以八路军政治部领导人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八路军代表的双重身份,先后在太原、五台和汾孝地区,为动员战区民众,创建晋东北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8年初,邓小平调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同刘伯承师长等一道担负起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任。

    初上太行,邓小平与刘伯承、徐向前就机智果敢地指挥所部一举夺得了长生口战役、神头岭战役和响堂铺战役三战三捷的胜利,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紧接着,又奋战26天,经过以八路军为主的反围攻作战,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第一次9路围攻,打破了敌人企图用分进合击战术驱逐或消灭晋东南八路军的计划,歼敌4000余人,收复晋东南18座县城,终将日军全部赶出晋东南,造成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威势。同时,邓小平等积极组建游击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部署主力部队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193812月下旬,刘邓率129师师部、386旅和先遣支队进到平汉路以东冀南平原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从19391月至3月进行较大战斗1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7月开展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到8月底共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歼敌2000余人。1939年底,又率部发动邯()()战役,毙伤日伪军700余人,收复黎城、涉县两座县城,攻占一部分敌据点,打破了敌人的分割企图,使太南、太北两区又连成一片。至此,晋冀豫根据地发展到北接晋察冀地区、东北至津浦路、西至同蒲路、南至黄河的广大地区。1940年夏,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区的抗日工作。1940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利用雨季和青纱帐的优势,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的百团大战。刘邓率38个团(未包括地方武装)参战,大小战斗529次,痛击了日伪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41年以后,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邓小平极具针对性地发表《反对麻木,打开太行区的严重局面》一文,号召根据地军民以武装斗争为核心,正视困难,克服右倾情绪,展开全面的对敌斗争,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同刘伯承携手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使晋冀鲁豫边区的精兵简政工作走在前面。从1942年起,晋冀鲁豫边区军民连续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他身体力行,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开荒种地,而且在百忙中总结实践经验发表了《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同时,领导所属地区党组织广泛发动农民,减租减息,以此推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开展。

    1942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统一领导晋冀豫、冀南、太岳和晋豫等四个区党委工作。19431月,他在涉县温村主持召开了中共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并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

    194310月开始,邓小平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本着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敌进我进的方针,紧紧抓好对敌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这三项中心任务。

    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129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等,提出了对敌斗争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策略。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当作坚持根据地的重要保障,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建设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任务。刘邓领导太行抗日根据地坚持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既抓军队的生产节约,又抓群众的生产救灾;既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又进行解放区的经济建设,而且通过持续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更加有效地带动了互助合作和大生产运动。1944年的太行区,蝗虫灾情前所未有。邓小平率领根据地军民用军事歼灭战的方式,打了一场剿灭蝗虫的人民战争。与抗灾灭蝗和互助合作事业相辅相成,大生产运动则更加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助推下,从1944年起,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率领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并且对一切可能夺取的敌占城镇和据点,发动攻势作战。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也都主动出击,连续向敌伪发动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大规模扩大了解放区。

    截至1945815日日本投降时,刘邓率部开创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

    邓小平在山西抗日战场叱咤风云8年之久,山西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历程丰富了他的政治思想,山西根据地的斗争实践锻造了他的卓越才干。如果探本究源,完全可以说邓小平的伟大理论是植根于山西抗日根据地沃土之中,萌芽于晋冀鲁豫根据地建设之中的。决战:上党战役歼顽敌

    然而,在全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片欢呼中,却有一股阴险的暗流在涌动。阎锡山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派其19军军长史泽波率19军、61军的5个师约1.7万兵力,从临汾、浮山、翼城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区晋东南上党地区发动进攻。8月下旬,阎军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及被抗日地方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6座县城。

    面对这种危局,为了保卫解放区,党中央决定发动上党战役。825日,刘邓等党政领导干部一行人乘飞机离开延安,返回太行区,立即投入到研究部署发动上党战役的工作中。9月初开始,刘邓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发起了抗击阎锡山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上党战役。整个战役由太行、太岳、冀南3区部队参加,6万余民兵、自卫队助战。主要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战略方针。

    此役歼敌11个师及1个挺进队共3.5万余人,缴获24门山炮、200余挺轻重机枪和1.6万余支长短枪,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代表团进行的重庆谈判,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嚣张气焰,逼迫蒋介石无可奈何地在《双十协定》上签了字。视察:情系建设谋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要位的邓小平依然对他曾经长期战斗生活过的山西情有所系,深切关怀着山西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他曾经先后多次视察山西,指导工作,给予勉励。

    1957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到他西北之行的第一站山西,传达贯彻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邓小平先后给太原市中等以上学校部分师生和厂矿企业、省市机关部分干部作了两场报告。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要面对群众,发现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要天天看到人民群众,努力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教育广大群众要提高觉悟,树立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为原则的社会主义精神。

    在南下途中,邓小平路经太谷时听取了县委书记靳广杰关于太谷作为全省商业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改革做法和成效的汇报后指出:你们的这个经验很好,应该推广到农村搞试点。在洪洞他听取了县委书记王绣锦关于在洪洞如何实施《1956-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的汇报后指示:要充分利用洪洞的水利优势,发展水电站,搞好管理,提高效益。到达临汾时他看到利用龙祠泉水种植的反季节蔬菜黄芽韭长势喜人,禁不住喜上眉梢,鼓励说:要进一步开发龙祠水资源,把绿化搞上去。

    1964年春,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等率同苏共论战的九评写作班子,来到山西大同视察。此时,中苏论战剑拔弩张、硝烟正浓。45日,邓小平建议:这篇文章要费些力气,要有充分的材料,充分的论证,事实上站得住,理论上站得住。我们先观察一个时期,再来最后完成这篇九评九评写作班子的秀才们从去年准备中苏两党会谈起,一直忙到现在,一年到头很辛苦,太紧张了,现在可趁观察一阵的时机,放松一下,索性离开北京休息一些日子。邓小平一行人西行首站即大同,游览了两天。期间,邓小平和彭真视察了装甲兵学院、海军198部队、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机厂,参观了云冈石窟和上、下华严寺,观看了大同市文艺团体的演出,并听取了大同市委的工作汇报。

    19736月,第二次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陪同马里贵宾来到大寨访问。期间,邓小平一行步入大寨村走访村干部和群众家庭,察访民情。

    1975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来到山西,出席在昔阳县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915日晨,他乘火车抵达阳泉车站时,对前来迎接的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王谦说:不要怕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要把领导班子整顿好,关键是用好人!开幕式上,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他一开口讲话,整个会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他的讲话没有讲稿,却胸有成竹,条理分明,长达1个小时。期间,面对江青的多次插话打断和种种无理取闹,邓小平摆事实、讲道理,驳得对农业一窍不通的江青哑口无言。

    一向尊重客观实际和敢于揭露矛盾的邓小平,在讲话中不仅讲到会议的本身,而且讲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讲到了各方面的整顿问题。他还着重强调了搞好农业的重要性: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而更加费劲的也是农业现代化。因此,首先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抓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另外三个现代化的前进。如果农业搞得不好,很可能农业拉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

    在这次会上,邓小平还明确强调各方面工作都要整顿。他明确指出: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在这里,他大讲整顿,明确地提出对各方面工作都要进行整顿的方针,其实质就是要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这是他在全农会上打出的一记响拳、重拳,给期待纠正的错误的亿万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开幕式后,邓小平在大寨进行参观。

    山西人民再次有幸目睹了他刚毅、亲切的音容笑貌,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无疑,邓小平在山西所作的讲话,有强烈的针对性,既实事求是,又高瞻远瞩、发人深省。

    此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虽未亲临山西具体指导工作,但仍关注着山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如,他曾对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办给予了极大支持,先后5次亲自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哈默博士,促成了我国这项最早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拉开了中国利用外资乃至对外开放的序幕。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822;本文作者:孟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8-2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