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千里单骑走太行的“愚公”于功

 

 

 

 

 

  巍巍太行山,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豫北黄河北崖,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绵延400余公里。灵丘、繁峙、盂县、寿阳、壶关、泽州、唐县、曲阳……于功,一位太原老人,从2000年开始,背着相机,骑着摩托车,只身深入太行山区。他的足迹踏遍山西32个市县,河北17个市县,跋山涉水走访过的山村不计其数——这位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如此“拼命”,只为用镜头 “挖掘”雄伟绵延的太行山脉所蕴藏着的瑰丽。

    在于功眼里,黄河是母亲河,太行山则是父亲山,“太行山像父亲一样伟大,它默默地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怀揣着对太行山的景仰,他在心中描绘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中国梦,“我想拍摄出版一本图文并茂,从远古到当今的新农村建设,较全面反映太行山脉的书籍,全书分为四部分——北京篇、山西篇、河北篇、河南篇,当作史料留给后人。”

    “虽然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太行山上,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太行山究竟有多大,在这里都曾发生过怎样的事情。”“一旦你这本书印出来,千万别忘了给我留10本,我要了解太行山,我的学生们更需要了解太行山。”崎岖的山路,尽管令于功遍体鳞伤,但却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因为太行山区村民和教师的殷切期望成为他为之坚持的不竭动力,“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太行山,让山区父老乡亲过上富裕的生活!”

险象环生:巨石、冰雹、车祸……

    1996年,患有心脏病的于功,就此依靠心脏起搏器来维持生命。2007年,他不幸患上心肌梗死,不得不在体内植入两根心脏支架。随着病情的加重,本应在家里安度晚年,但他一心向往着太行山。陡峭的山路,潜藏着无数未知的风险,但他未曾因此停下脚步。

    时隔数年,于功仍然清晰记得在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拍摄时发生的惊险一幕,“那天刚好下着蒙蒙细雨,正当我在盘山路上骑着摩托车看路标时,突然四五块巨石从高处接连滚落到了山涧,那些滚落的巨石离我只有三五米远,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

    于功在和顺姑崖山进行拍摄时,碗大的冰雹突然从天而降。冰雹齐刷刷地砸在他的身上,但他第一反应却是将相机揽入怀中,以防拍好的照片被毁掉。当晚,浑身湿透的他,虽然发起了烧,还是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向海眼寺的和尚了解着寺庙的历史起源。

    骑着摩托车,独行在蜿蜒的盘山路上,危险无处不在。20125月,于功骑行在黄榆岭关附近的一条年久失修的公路上,为躲避前方运煤车不断掉落着的煤灰,他决定超车。不料,危险突至:摩托车前胎撞到了坑坑洼洼的路面,致使整辆车瞬间失控飞了出去。于功被甩出去摔得昏迷不醒,所幸当时戴着头盔,没有使头颅受伤。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过路大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吵醒。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躺在公路中间,摩托车则倒在离自己七八米远的路边上。他踉跄地走过去,心疼地发现,不仅汽油洒了一地,仪表盘、后视镜和后备箱也被摔坏了。他检查自己身上并无血迹,立刻扶起摩托车,继续前往小董坪关继续拍摄。当天夜晚,于功浑身疼痛难忍,胳膊、腿、脚……身体多处肿起,膝盖软组织损伤。即便如此,伤痕累累的他仍计划继续上山拍摄,在当地人再三劝阻下,方才恋恋不舍回家休养。“平时你都要出去一个月,这次咋这么早就回来了?”经不住朋友的再三询问,于功这才道出实情。彼时,淤青已从他的胸口扩散到了脚心。然而,没好好休养几日,他再次整装待发,“如果不能投入太行山的怀抱,对我而言,活着就像行尸走肉,没有任何的乐趣。”

意志磨练:干渴、饥饿、毒蛇……

    采访从早晨持续到当天傍晚,其间,于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拍摄太行山的各种经历,他始终没喝一口水,只是不断地抽着烟。记者几度想要给他倒水,可他却总是用焦黄的手指上前制止,“进山拍摄时,我白天几乎不喝水,但要靠抽烟来提神,不过我抽的都是3元一包的烟,现在我节省每一个铜板都是为了太行山。”

    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尽管负重七八公斤,消耗着巨大的体力,但于功每天只吃一顿饭。看到记者露出吃惊的表情,他总笑着调侃,“这算什么,我曾经在山里一边喝着雪水,一边大口吃着长满绿毛的馒头,因为太饿了,当时连绿毛都一并吃掉了,就当补充青霉素了。”

    每次上山时,于功总会随身携带一把匕首,因为除了忍受饥饿,还要时刻面临蝎子和毒蛇的威胁。“坐在石头上休息,蝎子会突然从石缝中爬出来;走在山路上,甚至还会迎面撞见毒蛇,这个时候我就会慢慢退回去,绕道走。一开始肯定害怕,慢慢也就适应了。”

    虽已很好地适应了太行山区艰苦的环境,但在攀爬位于左权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峻极关时,于功还是因缺水过度导致虚脱,险些发生意外。201271日,天刚微亮,于功就从左权下庄村出发赶往峻极关,爬上山顶已是午时,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当他站在山顶上环顾四周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眼前,“到处都是荒山野岭,根本找不到关口,很显然是走错路了”。于功顿感心灰意冷,唯有原路返回。途中,偶遇当地村民,获取了峻极关的正确方位,“之前我是一直往南走,但峻极关却是在东面”。

    当时于功已感到口渴,但他还是毫不犹豫重新攀爬赶路。快爬到关口时,他突然感到干渴难耐,正当欲找寻野草、树叶解渴时,他欣喜地看到卖水的村民从山上走了下来,“100元一瓶水,我买你3瓶,1000元一瓶水,我买你2瓶!”“你出10000元,我也没有水卖给你,今天是大晴天,水很快就卖光了!”那个村民无奈地摆了摆手。尽管体力不支,但于功还是艰难地爬上了地势险峻的峻极关,直至夕阳西下,他才完成了拍摄任务。

    下山路上,在严重虚脱的状态下,于功已无法站稳,东倒西歪,“我明明是想往这边走,但双脚不听大脑指挥,好几次都险些踩空坠入万丈深渊。”“太行山需要我,我不能在这儿倒下!”在强大信念的支撑下,于功不断地鼓励着濒临昏厥的自己,“我告诉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你们再坚持十几分钟!”当在山上看到一条漂满羊粪蛋的小河时,于功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双手捧起河水喝了几口后,便瘫倒在了地上。

别样风景:藏匿于山区的那些遗迹

    太行山脉雄奇俊秀的自然风光令于功流连忘返,其所蕴藏着的一颗颗明珠——古代遗迹,也使于功魂牵梦绕。

    对于功而言,有幸观赏到建于唐代的曲回寺石佛冢,是个意外的收获。2002年,于功来到灵丘县,原本想拍摄太行山上的稀有树种,但一番苦寻后一无所获。沮丧之际,曲回寺村的村民向他透露,“我们村山根底下有个像坟头一样的古墓,墓里有石人和石马。”“数量多不多?”“多了,300多个。”“这是做什么用的?”“我们也不清楚。”

    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于功找到了曲回寺村村民口口相传的“古墓”。他欣喜地发现,这座古墓有一个约半米宽的洞口,将头探入其中,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惊,“顺着射入洞内的光线,我看到三个戴着头盔、手持长矛的武士。每一个武士的身旁都立着一匹战马,武士和战马都是用白色石头雕刻而成的,大小几乎和真人真马一般大。”于功当时用的是胶片相机,没带闪光灯,无法将洞内的奇观拍摄下来,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左权芹泉镇禅房村拍摄明代石拱桥时,于功发现这个村庄无处不散发着浓重的古韵,“禅房村至今都留存着古代的庙宇和戏台,只是鲜有人烟。”于功在村里遇到了两位老太太,她们不无凄凉地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已经搬走了,但我们舍不得离开,死也要死在这里。”

    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20127月,在左权羊角乡村民指引下,于功找到了沙金桥,据当地村民介绍,赵匡胤护送京娘回家时曾途经此桥。光阴如梭,而今,沙金桥四周杂草丛生,一片凄凉,“这座古桥的两侧栏杆都已坍塌,前后路也已不复存在,只是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无人问津。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在杂草中找到它。”看到距沙金桥只有六七米远的新修公路上车辆如织,于功不禁感慨万千。

心灵震撼:女英雄尹灵芝从未照过相

    在太行山区这片热土上,长眠着一名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1947年秋,为保护寿阳县太平乡赵家垴村的村民和公粮,年仅十七岁的她英勇就义。“英雄亲属的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20125月,于功在寿阳县尹灵芝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时,看到一幅尹灵变控诉阎锡山匪军杀害姐姐尹灵芝罪行的照片,由此萌生了拜访尹灵芝妹妹的念头。尽管当地人好心透露,尹灵变居住在寿阳县城牌楼附近,但这仍然如大海捞针,于功只好逐个询问此处的商铺店主。经过四处打探,终于找到了尹灵变所在的社区。还没来得及高兴,尹灵变的邻居便告诉于功,“她刚刚出去了,不在家。”

    当时正逢中午,一番苦寻过后,于功早已饥肠辘辘,可他始终一动不动站在尹灵变家楼下,直至黄昏时分,终于等到了姗姗归家的尹灵变。“我是专门从太原赶来的,想要深入了解下您姐姐生前的事迹,可以吗?”年近八旬的尹灵变被于功的真诚打动,热情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当于功提出瞻仰烈士遗像的请求时,尹灵变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情绪也激动起来,“姐姐一辈子也没照过一张相片!”这句简短的话,令于功既震惊又心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身处偏僻的山区,虽然英雄尹灵芝的一生是那么壮烈伟大,但生前却没有机会拍照留念供后人追思,身为一名摄影者,我深感歉疚。”“又有多少太行山区的老百姓,像英雄尹灵芝一样,一辈子没能照过相?”随后,于功举起相机,无比诚挚地为白发苍苍的尹灵变拍着照,以弥补心中的那份遗憾。这一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强烈冲击着于功的内心,他因此更加坚定了深入太行山区拍摄的信念。

不朽影像:找寻白求恩大夫的足迹

    1938年,正值日军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国难当头之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籍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主动深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全力以赴抢救受伤战士。193911月,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他最终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009年,在白求恩逝世70周年之际,于功开始在太行山区找寻白求恩留下的光辉足迹,“白求恩在太行山呆了14个月,我要把他去过的地方都拍摄下来,以此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追寻白求恩的足迹,当然绕不开河北唐县牛眼沟村。19399月,白求恩在这里一手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牛眼沟村,于功有幸寻访到了曾被白求恩医治好的崔桂英老人。21岁时,崔桂英犯了胃病,疼得汗珠子直往下掉,情急之下,她被家人扶着去找白求恩。经过细致检查,白求恩为她开了药。服下药后,她的胃痛才得以缓解。次日,白求恩还专程带着药来崔桂英家探望,这让她深受感动。

    痊愈后,崔桂英拿着鸡蛋和苹果感谢白求恩,但被他谢绝了。那以后,崔桂英再未犯过胃病。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已是九旬高龄的崔桂英仍激动不已,“要说白大夫,那可真是大好人啊。你们年轻人还记得他,太好了,千万不要把他忘了!”

    在河北易县甘河净村赵桂珍老人的心中,白求恩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4岁时,我的脖子被狼咬伤,多亏白大夫急忙赶来抢救,我才活了过来,我的命就是白大夫给的!”

    为拍摄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于功在忻州五台县耿镇留宿了一周时间。一个夜晚,在记录所收集到的资料时,笔芯用光了,他便走进耿镇的一家文具店。文具店的老板是当地的一位中年妇女,她了解到于功拍摄太行山的事情后,豪爽地递给于功五根笔芯,执意不收钱,“您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在为我们太行山区人民做事情,我送您五根笔芯算什么?”质朴的话语,让于功的心变得暖暖的,“太行山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一路上,我感受着太行山区人民的淳朴善良,这种淳朴善良也支撑着我一直走下去。”

    采访中,于功特意拿出一张摄有唐河的照片,“这看似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白求恩却曾奋不顾身跳进这条河里捞取掉入河中的医疗设备,听村民讲了这个故事后,我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按下了快门。”

执着“愚公”:独行山路献身太行

    沿着白求恩在太行山区走过的足迹,于功共拍摄整理出七八百张记录着其不朽印记的照片,他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将其展出,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白求恩的感人事迹,弘扬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因执着拍摄太行山脉十余载,朋友们都叫于功“愚公”。如今,于功已67周岁,随着年岁增高,身体每况愈下,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已拍摄整理出近万张不同角度的太行山照片,但面对绵延400余公里的太行山脉,他深感势单力薄,“太行山脉所及之处,包括近100个市县、1000多个乡,要想独自完成如此规模宏大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纵然感到希望渺茫,但他仍在默默坚持。于功曾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我也没有什么家产可留下来的,一旦有一天我出去回不来了,务必将这些照片和文字资料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等到国家需要它们时,再拿出来奉献社会。”

    记者在于功的书桌看到一本翻开着的《风雅大太行》,一本自制的《太行山(南段)拍摄计划》,而他的书架上则摆满了与太行山相关的各类书籍资料。因为心脏病,于功冬季无法外出拍摄,他便每日忙碌地整理着照片、查阅着资料。今年5月,他将再次背起相机,骑着摩托车,深入太行山区,“时间不多了,我必须争分夺秒,我不想死在家中,也不想死在医院里,我已经做好了献身太行山的准备!”“直到拍到不能动为止”,怀揣着自己的中国梦,发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这位老者继续独行在漫漫山路上……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20140207;本文作者:宫雪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1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