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徐沟的背棍爱煞人

——访徐沟背铁棍“非遗”传承人庞春柱

 

 

 

 

 

  一推开庞春柱家的大门,就知道背棍已经占据了这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首先你要小心被客厅正中那口油漆斑驳的木箱绊倒,那是装道具用的;还要当心凳子上的别针和黑色的发夹,那是用来串鬓花的;从茶几上端起水杯时一定注意不要把水洒到黑丝绒的发饰上,正是它把孩子们变成了古代的美女;电视里似乎不间断地播放着徐沟背棍到全国各地表演时的录像……我们站在纷乱之中不知所措,庞春柱却没有丝毫的不自在,他把沙发上装饰铁棍用的红布挪开,把刚从苏州进回来的演出服摞在一边,从容地坐下,拿出了厚厚的一摞红本子,这些都是表演团历年来的获奖证书:国家级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省市民间艺术展演“金鼓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服饰奖”……欣赏完厚厚一摞证书,我们才注意到他身后那面墙的内容更是丰富:徐沟镇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的简介、演出的照片。

    正是在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纷乱中,庞春柱带着他的清徐县徐沟镇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走出了徐沟,走到太原,走到北京,走到深圳,走到上海世博园……一年举办几十场演出,向山西、向全国、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了徐沟背棍和山西民间文化的魅力。

    说到背棍,庞春柱一点儿不含糊地说:“我们不仅仅是太原第一、山西第一,我们还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人家代县说他们的挠阁才是天下第一。”我们用了激将法。“不行咱们就比试一场,让大家评一评,看看我们徐沟的到底是不是天下第一!”

    若是有一天真能举办一场这样的“武林大会”,那可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了。

    民间艺术的抢救者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民俗活动,由抬神求雨活动演化而来,已盛行四百余年。它内容上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及现实生活,一根棍反映一出戏。它兼具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及民间高跷“凌空”的特点,热闹、优美、玄妙,所以徐沟人正月里闹红火、婚嫁仪式、老人寿诞都离不开背棍。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和电视在家家户户的普及,背棍这一传统民俗在徐沟人生活里的重要性减弱了。

    这可把庞春柱急坏了,“我爷爷就是背棍的,我爹也是背棍的,我就是小时候跟爹学的,背棍要是到我们这代断了,那可是罪过。”当时老庞家里条件并不宽裕,但凭着对背棍艺术的执着爱好,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东挪西借凑钱购置了一根铁棍、十根背棍,组织了清徐县徐沟镇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拥有3根铁棍、30根背棍、近200人的固定队伍,身边聚集着一大批热爱背铁棍的民间艺人,发展出了游行行进表演、广场庆典表演、舞台艺术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他本人也于2010年被命名为徐沟背铁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让背棍世代传承下去亮相上海世博会是庞春柱这些年最得意的成就。2010年,徐沟背棍与太重锣鼓、壶口唢呐、翼城花鼓、孝义木偶、吕梁鼓舞飞翎等入选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巡演节目,庞春柱带着他的背铁棍民间艺术表演团到了上海,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背棍的魅力。“背棍主要是个爱好,我们都是耍了,主要靠临场发挥。这次不一样,先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排练。平时都是巡游表演,那次还有舞台表演,所以在灯光、动作方面作了改进,最后选出了《凤仪亭》《穆桂英挂帅》《听琴》《蟠桃会》《狸猫换太子》《刘姥姥探亲》《许仙借伞》《刘三跑马》8根棍。”

    “好多外国游客以为我们背的孩子是假的,机械控制的,翻译跟我一说,我赶紧让棍上的孩子跟观众挥挥手,表演结束以后,我还专门让小孩子走到四周,跟人们握手致谢,他们更惊讶了。”

    世博会表演的成功,解决了庞春柱最大的心病。“咱们团里背铁棍年纪最小的35岁,最大的71岁,主力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再这么下去,怕是背铁棍有后继无人的危险。世博会让年轻人看到背棍的影响力,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背棍的价值。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培养了七八个年轻人,都是二三十岁,年富力强,为表演团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气,人们愈发欢迎了。”

    庞春柱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自己的儿子,“他做矿粉生意,肯定比背铁棍挣得多,开头咋也说不通。四年前我生了一场病,自己再不能上场背棍了,儿子看了心里挺难受。借着世博会上的风光,我又跟他说,他就有点儿动摇了,去年终于答应了,我特别兴奋。”

    现在,女儿也加入到庞春柱的队伍里,“她小时候上了背棍,现在大了,帮我做了个网站,平时做些维护工作,还要在 QQ 上和大家沟通联络。他们年轻,文化水平比我高,背棍在他们手里才有前途。”

    面对商业化的挑战就在上周五,庞春柱刚带团到晋祠参加了一场表演,他跟我们算了一笔账:“当团长的就得考虑挣钱。一场演出,演员有表演费,还有场地费、路费,道具更新也要花钱,好点的衣服一套至少三千多,表演要是少了维持不住。团里还得发展,这都得花钱。”

    “以前村民表演背棍,主要是个爱好,现在不一样了,人都得生活,都得挣钱,所以你叫人家来背棍也得考虑让人家能挣上钱。我们现在还是坐在家里等人家上门来请,双方谈价格。我们不能上门找人家,上门就是去求人了,就不值钱了。”

    庞春柱和团里的年轻人商量之后,最近开始积极联络演出经纪人和演艺公司,“山西是个旅游大省,演出必须要和旅游联系起来,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演出公司懂市场,让他们去给我们找演出、谈价格,我们

    操心演出就行了。演出机会多了,挣的钱也就多了,到时候就不愁吸引不到年轻人了。”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黄海波吴凡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太原市文化领军人物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