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从村里走出的文化奇人

——访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笔申报人杨宗新

 

 

 

 

 

  淘来的旧物件、自己创作的作品、一摞摞文史资料、一叠叠的手稿,将不到20平方米的工作室堆了个满满当当。一张不大的书桌上,摆着十几件工具,一幅剪纸作品即将完成。“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别人叫作‘奇才’、‘能人’,可能是我永远在创新的缘故吧。”66岁的杨宗新满头白发,搓着一双粗壮的大手,一脸的朴实。为剪纸艺术注入新意

    杨宗新是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农民,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这位“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技艺”、“清徐砖雕技艺”、“猫耳朵、抿尖面制作技艺”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主笔申报人,最拿手的其实是剪纸。

    杨宗新的剪纸作品,既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又不落俗套,颇具新意。可能正因如此,他的剪纸作品颇受欢迎,曾获国家级大奖,多次在太原、成都、北京、香港展出,并亮相德国,200余件作品被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收藏。央视一套、四套、七套,香港凤凰卫视等将其剪纸艺术制作成电视专题片进行报道,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影响。

    他拿出一套新近创作的民间传说彩色剪纸让记者看,一幅《夸父追日》,书本大小,传统图案遍布四周,夸父腾空而跃,大步奔向天际,手欲探到那红红的太阳。作品色彩艳丽,但搭配合理,在一片红、粉、绿等浓烈颜色的衬托下,黑色线条勾勒出的夸父形象,既醒目又突出。构图巧妙,主体在画面的三分之二处斜斜地自下而上,很好地利用了黄金分割率,颇具美感。“远古长夜无灯光,夸父追日破天荒。只身跃入太阳系,无际环宇任飞翔。”旁边配上他自己创作的小诗,拙中见巧,与作品相得益彰。整件作品,造型独特,极具个性,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及美学眼光。“夸父赤身奔日,既符合当时衣不蔽体的实际,又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青少年是未来市场的主人,我们所做出来的东西必须让年轻人喜欢,要针对他们进行创作。”杨宗新如此诠释自己的设计理念。青砖上雕出历史的记忆

    杨宗新是清徐砖雕的传承人,其实,他基本上不进行具体的砖雕操作,而更多地是为砖雕作品设计图样。但因为他对砖雕的制作特别了解与熟悉,使得他设计的作品透着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一幅两米多宽的砖雕作品中,十几处山西美景尽纳其中,一条黄河奔流而过,青砖之上,铺满了三晋大地悠久的历史印记。“这是晋祠,这是五台山,这是云冈石窟,这是应县木塔……”杨宗新自豪地介绍着画面中的每一个亮点,他用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虽然小学还没毕业,但为了自己衷爱的民间艺术,杨宗新博览了历史、文物、科技、文学、书法、美术等多方面的书籍,对清徐砖雕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研究,从地方志书、文史资料中一点

    点挖掘与砖雕有关的历史资料。2007年,杨宗新获邀起草了清徐砖雕申遗申报书,第二年“清徐砖雕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也被评为山西民居砖雕技艺的传承人。

    清徐县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砖雕作品,高明的构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地再现在几块青砖之上,令人叫绝。但如今,从事砖雕技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对此,作为清徐民居砖雕技艺传承人的杨宗新颇感忧虑:“因为又脏又苦、收入微薄等原因,年轻人中很少有对砖雕感兴趣的,清徐砖雕这项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技艺正濒临失传的危险。不过,”他话锋一转,“前段时间太原市表彰文化领军人物,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清徐砖雕的传承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激励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技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把这项祖先传下来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我们山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醋香飘散千万里

    1995年秋,老杨被山西水塔集团公司董事会聘为专职醋文化研究人员,专门从事醋文化资料和实物的收集整理。他四处奔波,马不停蹄地进行醋文化资料的收集,拜访北京大学的专家,与各地的食品研究协会交流,和制醋的老师傅探讨,共搜集民间散失的制醋贩醋器皿600多件、古书籍3000多册,其中200多册涉及到醋文化,对中华醋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主编的30万字的《食醋文化纵横谈》从商代自酿自食的酒醋融合文化、民间自酿自食的醋文化、历史沿革中带有商业性质的醋文化、道教用醋液炼丹的醋文化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华醋文化的产生、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中华醋文化研究专著。2005年,他承担了清徐老陈醋参评国家级“非遗”申报书的撰写任务,第二年,“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顺利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清徐老陈醋国际研讨会”每年在京召开一次,“国际”,杨宗新特别强调了这个词,“我们的老陈醋会越走越远,香飘四溢。”说到这里,他的脸上绽开了花。不会做饭却成了“美食家”

    2006年春,杨宗新被我市晋韵楼餐饮公司聘为文化顾问,主要负责研发推出新菜。“那你的厨艺一定了得喽?”记者打趣道。杨宗新却笑着说:“其实,我不会做饭,平时连稀饭都熬不好。”

    不会做饭的杨宗新在这家知名酒楼却开始了一场做饭的“革命”。他曾看过一些食谱书,又临时恶补了几天功课,根据自己研究醋文化的心得体会,他先后给饭店员工讲课二十余次,在大厨面前居然把做菜讲得头头是道。杨宗新将做饭注入了文化内涵:“比如蒸大米,放多少米、多少水,多高的温度蒸出的大米最好吃,这是一个从感性研发到理性研发的过程,和当下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杨宗新的“学问”让平时靠手艺吃饭的大厨们对他刮目相看、心服口服。

    2007年,市文化局请他负责太原面食“非遗”的申报工作,杨宗新第三次承担起了这项重任,2008年,“猫耳朵、抿尖面制作技艺”成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杨宗新被命名为“太原市民间艺术名人”、“太原市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还同时被四家公司聘为文化顾问。回顾自己的艺术道路,杨宗新感慨道:“我是一个农民,只是比较熟悉与了解产生于民间的技艺。我的成功可能是得益于文化概念较为独特、文化思维比较超前,我认为不论干什么,都必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而我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一个只读了五年小学的放羊娃,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我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文化一直做下去。”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邢晓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太原市文化领军人物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