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梅,字鹤峰,1885年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市)中泥河村的一个耕读之家。1904年,19岁的张培梅得中秀才。后因痛感清廷腐败,投笔从戎,1905年入山西陆军小学,1907年被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随即加入同盟会。1910年,学业期满回晋,任阎锡山第86标2营前队3排排长。时值阎锡山等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策划挑选优秀士兵成立模范队(连),“表面上作训练的表率,实际上作起义的骨干”,张培梅被推为第86标模范队排长,遂利用职务之便结纳下级士兵,宣传反清革命。
太原起义前夜,张培梅受命代队官职,率队攻抚署后门。起义成功,阎锡山任都督,张培梅奉命往龙泉关部署军事,再率队随张瑜北上,及至在保德与阎锡山率领的北上部队会合,任营长职。1912年3月,随阎锡山南返太原时已升任团长。接着参加阻止外蒙独立之役,麻忽兔一战歼敌千余,使归绥得保。旋因战功卓著,擢升旅长。1914年,袁世凯政府在沙俄威逼利诱下签订的中俄协定生效,征蒙军撤退,张培梅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以少将参谋解甲归里。
1917年,阎锡山出于收回旁落的军权,统一政令的需要,撤换南北两镇守使,张培梅应召出山,就任晋南镇守使,驻节平阳(今临汾)长达八年之久。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晋军出兵石家庄,张培梅以左翼军总司令前往全权指挥。回师之后,再次归隐。全面抗战爆发后,平津陷落,山西岌岌可危,时刻不忘军人职责的张培梅一跃而起,主动请缨,被阎锡山委为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治军有方,执法如山,有口皆碑,故闻其出山,人人相互告勉。在其位,谋其政,身为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甫一上任,即随司令长官阎锡山到抗日前线代县太和岭口督战。
在张培梅看来,敌我兵器优劣悬殊,若要胜敌,将士必须殊死效力。因而,他组织执法队,派赴战场督饬官兵用命;同时,严肃军纪,明确宣布:私自撤退者就地正法。力图通过严正军法,扭转颓势。但是,形势的发展却越来越令人悲观——茹越口失陷,铁甲岭不守,晋绥军后撤,繁(峙)代(县)危急。张培梅不得不随阎锡山绕道五台,返回太原。此时,前线紧张,后方恐慌,阎锡山为在忻口部署与日军的决战,下令各相关部队“死守崞县、原平、忻口镇、忻县各要点,迟滞敌人前进,以待后续部队到达”。王靖国及其所部第19军,抵抗不住日军的猛烈炮火,擅自突围,崞县陷落。崞县失守,危及原平,姜玉贞及其所部官兵殊死抗敌,终因众寡悬殊,死伤殆尽,原平不守。在阎锡山下达死守原、崞的命令时,张培梅作为执法总监,即亲函王靖国,说明:“放弃雁门,你就该死。守住崞县,犹为侥天之幸。再失此城,国法岂能容你。”结果,崞县还是失守了。崞县、原平失守后,战事转到忻口。没等张培梅对王靖国执行军法,省城太原即告陷落。
太原失陷后,张培梅随第二战区长官部撤至晋西隰县大麦郊,后长官部移驻晋南重镇临汾,张培梅与省主席赵戴文留驻隰县,坐镇督师。1938年2月,日军大举进犯晋西,为解隰县之危,阎锡山命第19军军长王靖国占据隰县城东30公里的石口镇堵击。王靖国判断敌情失误,致石口腹背受敌。危急之下,阎锡山令第61军军长陈长捷率部增援。然而,陈长捷部未到,石口便被日军所占,王靖国不顾隰县安危,径向永和方向撤退。根据当时形势,张培梅曾交待王靖国在石口坚守三天。王靖国亦表示:三天以内可守,三天以外不保。不料,不到两天时间,王靖国就重蹈覆辙,丢失石口。张培梅气愤至极,坚决要求将一再贻误战机的王靖国就地正法,而阎锡山却不予表态。不数日,各要隘相继沦陷,隰县危殆。撤退之前,张培梅自视身为执法总监,却罚不严、赏不明,不能执法于辱命之士。遂借故支走左右随员,留下致阎锡山遗书一封,从容服毒,以死为谏。1938年2月26日,于大宁辞世(在隰县吞食鸦片,当晚乘车至大宁后亡),终年53岁。
得知张培梅的死讯,阎锡山不禁伤感,撰文致祭:“你很爱国,你很壮烈,你以为晋民苦矣,国家危矣,不忍睹,不堪睹,君乃自了,遗其妻子,别其朋友,君其自了矣!我则不做如是感。我国有二千年大一统之光荣,亦遂有二千年大一统之遗毒,使维新革命均无大效。经此疯狂自损之日本军阀一大打击,必能去旧鼎新而成现代化的国家,我不悲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