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以字行。山西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生于1893年。1909年入太原一中学读书,1910年转入太原陆军小学,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29日,太原新军起义,续范亭是学生军中的一员。随即,忻代宁公团组建,与同学赵承绶、李生达等赶回原籍,充任卫队队长、镇远队队长。在进占和固守军事重镇大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充当了骨干和中坚。
1914年,续范亭投奔续西峰,参加“华山聚义”,从此弃学从军。先后参加护法讨袁之战、靖国军第四路胡林翼部与陕西督军陈树藩之役及策动“北京政变”等。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续范亭加入新组建的国民军,历任国民军第3军第2混成支队参谋长、国民军第3军第6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等。中原大战后,返回原籍西社村。
1935年11月,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续范亭离兰州,去西安,出潼关,经太原、北平,前往南京,观察时局动向,呼吁团结抗日。12月26日,续范亭愤于国民党政府实行“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策。身为将军,报国无门,于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冀以一死震惊全国”。一年后,续范亭在对“陵园羞洒血一腔”的行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应杨虎城之邀赴陕西“共谋救国大计”,决心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7年3月初,续范亭按照周恩来和南汉宸的意见,以杨虎城代表的身份回太原,专做阎锡山的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续范亭出任第二战区高级参议。1937年9月20日,由各党派、政府、军队及群众团体代表参加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太原市侯家巷的山西大学校园内宣告成立,续范亭以其超然的地位和特殊的身份———
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被推举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战动总会成立不久,太原即告沦陷。续范亭率领总会相关人员由太原转移汾阳,再由汾阳转移离石,在沿途不断进行战地动员中,辗转到达晋西北的岢岚县。随即,开始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2月,阎锡山下令将战动总会组建的14个游击支队,改编为山西保安二区的8个保安支队,任命续范亭为保安二区司令。4月3日,战动总会在岚县邀集各军、各机关、各界代表开会。会议决定动员新战士1.38万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晋西北各县动委会就动员了两万人。此后,战动总会以更大的注意力,积极开展敌区工作,陆续派出干部和游击队,到大青山建立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西部和绥南地区建立晋绥边办事处;到同蒲路以东察南、雁北派出察绥游击队。动委会活动地区,包括晋西北地区及绥远、察哈尔两省共计68县。在1938年间,阎锡山动议解散战动总会。此后一个时期,续范亭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极力维护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不动摇。8月28日,他亲赴驻晋西吉县的第二战区长官部,商谈战动总会问题。11月,经战动总会提议和推动,在岢岚县城召开山西第二、四、八区军政民扩大干部会议,会议讨论了晋西北各界有关抗战以及有关“应兴应革”的方案14项,成为当时和以后一个时期内与会各方共同遵守的规约。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发生。紧要关头,续范亭及时向中共晋西北区党委通报情况。在晋西北地区的八路军和新军分散活动、一时集中不起来的情况下,他指挥所部暂一师抢占战略要地,为反顽斗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受到了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2月30日,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召开军政民干部紧急会议,成立了“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总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1940年1月15日,晋西北军民代表会议召开,决定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公推续范亭为行署主任。
长期的奔波劳累,使续范亭的健康每况愈下。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与世长辞,终年54岁。身后被中共中央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亲笔题挽:“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