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之十八

阎捷三将军故里——百岁老将星,故土梦难离

 

 

 

 

 

 

  阎捷三(1905年-2006年):山西晋城市泽州县东常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教导营副营长、彭杨步兵学校军事教员、红军大学教导师副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七师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后勤学院教育长、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作为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参加了红军保卫中央苏区的一至五次反“围剿”,在歼灭国民党军第47师的战斗中,英勇机智,临危不惧,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

    作为杰出的军事教育家,他早在1931年,就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员,是我军军事院校首批教育工作者。

    他就是百岁将星阎捷三。

    弃文从武 投身救亡

    阎捷三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妹5人中他排行第三,父亲给他取名阎润法。小学时,《大学》中“富润屋,德润身”的话让他过目难忘,便自作主张改名为润身,意在勉励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1926年冬,他和儿时的两个同学相邀一起报国投军。在走出自己的村镇之前,他又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捷三。他自己解释:“捷就是捷报频传、胜利凯旋的意思。我在家又排行第三,所以叫捷三。这个名字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我要做到不怕挫折,连续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8岁离家,他先参加了傅作义的晋军。不久,傅作义率晋军北伐张作霖,被陷入围困,后傅率部降张。此时,阎捷三脱身南下,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随抗大一分校挺进山东办学。

    他从战士起步,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副团长、团长。他身经百战,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八年抗日战斗,直至日军投降时,阎捷三升任山东军区任第七师参谋长之职。

    如果说阎老的名字,表明他少怀大志,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话,那么,他为自己的儿女取的名字,则记录了他转战南北、建功立业的战斗足迹。长女阎鲁东、长子阎辽源、次女阎广东,均与其出生地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阎捷三为我军军事教育和后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他奉命到广州筹建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并任校长。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建成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现代化人才。

    1955年,阎捷三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淡泊名利 襟怀坦荡

    有人用“三将”来概括阎老的一生:他数十年耕耘在三尺讲台,是为“儒将”;他率部转战南北,攻城略地,是为“战将”;他走过枪林弹雨,晚年迎来百岁华诞,儿孙满堂,是为“福将”。

    在我国1000多位开国将帅中,活到百岁的仅有十余位,阎捷三便是其中之一。

    进入耄耋之年的阎捷三曾说:“大家都夸我身体好,说我能活到一百岁,我总觉得大家还说少了!记得解放海南岛之后,我提出到军事学院去学习,上级没同意,说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何况你的年纪也大了。我一想,也是呀!当时我已是奔50岁的人了。既然工作岗位上需要我,那我就边学边干吧!谁又曾想到,又一个50年快到了,我还健康地活着呢!可见,我当年健康长寿的‘预算’太保守啦!”

    阎捷三将军将自己的养生之道归结为三条:“一是坚持运动,既包括身体锻炼,也包括脑力锻炼;二是注意营养,多吃些杂粮和蔬菜;三是心情舒畅,这是最重要的,笑一笑,十年少嘛!”

    久经沙场的阎捷三襟怀坦荡,淡泊名利,从不把个人得失、权力和金钱放在心上。他常对身边人说:“在战争年代,有那么多好同志都牺牲了!我是幸存者,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他从未用过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和亲友谋过私利,子女们也从未用父亲的关系办过一件私事。“不该管的事,一概不管;求别人的事,一概不干!”这两个“一概”,是阎老做人、做事、做官的一贯准则。正因为如此,他才赢得了家人和官兵的广泛尊敬与高度爱戴。

    乡音难改 故土难离

    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前行,在一片林木掩映中,东常村就静静地扎在太行山深处。

    东常村是革命老区,1927年晋城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养育过晋城早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常文郁、常子善以及阎捷三等人,以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被载入史册。

    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1983年深秋,阎捷三将军由两个儿子陪同,专程回老家看了一趟。在《阎捷三回忆录》中,他回忆称:我们首先乘火车到达新乡,然后从新乡转乘汽车攀越太行山抵达晋城。自1938年春抗日战争期间回老家一次后,转眼间阔别故乡40多年,乡音隔不断,故土梦难离,感慨万千。时任晋城县委书记的郭绍文和县长阎志先不仅陪同我参观了“全国卫生模范村”——东四义,还陪我观看了家乡的上党梆子戏。我又特意到晋城县当时最繁华的黄华街转了一圈,才驱车回到东常村,在百把户人家的小山村转了一整天,又与村干部及乡亲们合影留念后,才恋恋不舍返程回京。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东常村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只瞄准土地、靠天吃饭的农民放开了眼界、各施其能,利用村办煤矿的优势,搞起了运输、冶炼等副业,农家的日子蒸蒸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常村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使一个只靠种田为生的山中小村变成了富裕山庄。

    阎将军垂暮之年,回家渐成奢望,他更加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发展,他每年都让子女们回老家看看,让他们拍些照片回来,闲时拿出来细细观看以解思乡之情。2002年,他的长女阎鲁东代他在东常村北的半山腰栽下了一株松树,帮他守望家乡,同时,也预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万古常青。

    为缅怀先人的功绩,村委会建起了展览馆,将阎捷三将军生平汇集成展板,供后人瞻仰,这里也成为晋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转型跨越 山乡巨变

    不仅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所在的泽州县也在经历着蜕变。

    煤炭是泽州赖以发展的资源优势。作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在煤炭形势大好时,其煤炭产值占到全县GDP70%以上,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65%以上。

    就是这样一个煤炭大县,面临“煤挖完了怎么办”的困惑,在争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中,如何能持续发展?泽州县摸索出了一条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粗放”转“精尖”的路子。

    地下转地上。在巩固煤炭资源整合成果、稳定煤炭基本面的同时,泽州县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钢铁、铸造、煤化工、电力、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风生水起。昔日的“煤铁之乡”正逐步向钢铁工业基地、铸造加工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商品用电基地阔步迈进。

    黑色转绿色。按照“一矿办一企、百矿兴百业”的转型思路,坚持以煤换资源、换项目、换技术,一大批由黑转绿的地面企业拔地而起。岳南煤矿的“路宝”铝合金轮毂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天户煤矿转产的“坤达”煤化磁材项目,产品四氧化三锰填补了国内空白;锦辰煤业投资4亿元开发的珏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王坡煤矿新上的“彤康”系列食品加工项目,成为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此外,还有多家煤企投资商贸业,大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粗放”转“精尖”。近年来,泽州县充分利用中博会、港洽会、能博会等平台,引进了一大批新型产业落户泽州。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晋煤百万吨合成油、兰花科创己内酰胺、天泽煤化工技改、镇康医疗用品、月星城市广场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实现“十二五”非煤产业再造一个泽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阎捷三将军魂牵梦绕的家乡将会以更美丽的面貌示人。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权力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