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之十三

李懋之将军故里——扬将军精神,建美丽襄垣

 

 

 

 

 

  李懋之(1907——2009年):山西省襄垣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副营长、旅参谋主任、团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教育长等职,参加了耿壁奇袭战、百团大战、围困沁源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豫陕鄂军区参谋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同蒲、临浮、吕梁、晋南、保卫延安、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兵团副参谋长,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将军故居已成烈士亭

    从襄垣县城出发,不到5公里,就是五阳村。开国将军李懋之就出生在这个村庄。

    这个有着3000人口,曾被誉为“上党第一村”的村庄早已辉煌不再。但村民们还能记得他们所创造的多项纪录:长治市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村,全国第一个户户通煤气、通自来水村,全省第一个向县城供应煤气村,全省农村最早住上单元楼的村,村民福利最高的村。

    凭借资源和交通优势,五阳村早在1987年就建起年产15万吨焦炭的村办焦化厂,随后又以焦化厂的气源为资源,先后办起煤气发电、灰砖厂、石墨厂、炭黑厂、铁厂等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党第一村”。和大多数的资源富集地区一样,资源禀赋并没有带给这个村庄持续的发展动力,而是更大的转型压力。

    190711月,李懋之出生于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他立志从军报国,1927年进入西北军士官教育团学习,毕业后随冯玉祥部参加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五阳人大多并不知道“李懋之”,几番周折后,终于有一位老者给记者指出曾经的李家院落。李懋之出生的院落如今已被改建为“烈士亭”,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院落三间古式建筑显得有点破败,正中一间竖立一块石碑,字迹已显模糊,但仍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烈士亭创建的一些点滴。两侧的房间墙壁上是介绍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宣传画。

    根据看门人的指引,记者在村头的一家粮油店见到了李懋之的侄孙女李翠红、李香红姐妹。李翠红是这家粮油店的老板。李翠红告诉记者,李懋之在家中排行老四,其爷爷排行老五。

    李翠红对四爷爷李懋之的记忆,更多的是每年同家族中的长辈到北京看望老人的情景。“老人家一直到一百岁,身体仍然很好,思维也很敏捷。到八十多岁还动笔写回忆录。”

    李懋之将军在世时,和同在长治的五弟六弟来往较多。李家兄弟几人均是当地有名的百岁老人,五弟六弟在一年前相继去世。“将军生活非常有规律,重视饮食上粗细搭配,重视身体的锻炼,是个长寿老人。”

    戎马生涯转战南北

    1931年,24岁的李懋之参加了吉鸿昌将军的抗日武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李懋之随傅作义部在长城一线抗击日寇。19382月,李懋之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由于组织训练部队有方,李懋之被薄一波称为“决死队总教官”。

    在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这个影视剧中的战斗故事,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

    李懋之将军在他的《回忆沁源围困战》中记载了这个战例。

    19431017日,冈村宁次发明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滚进”到临屯公路。“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长刘桂衡半夜收到临汾传来的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百余人,还有军官学校学员共180余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由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率领,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次的军事杰作。情报科刘桂衡科长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报告给陈赓司令员。陈赓当机立断,用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在临汾附近的386旅旅长王近山带领16团秘密转进到临屯公路西端设伏,一定要彻底消灭这个‘观战团’,不能让他跑掉一个,并指示要速战、速决、速撤。”

    韩略村战斗后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案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王近山正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他指挥的这场战斗在一个半小时内,全歼180多名日军将校军官。这场胜利给沁源的李懋之解了围。

    彼时的李懋之将军是太岳纵队三十八团参谋长兼沁源围困战总指挥,他正在领导军民粉碎日军的剿共阴谋。沁源最终成了八路军抵抗日军的模范“标本”。延安《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解放战争时期,李懋之先后参加了同蒲、闻夏、洪赵、临浮、汾孝、吕梁、晋南、汾西等战役和保卫延安的战斗。1947年随陈谢兵团渡黄河,挺进中原,创建豫陕鄂解放区。1949年任河南军区副参谋长,负责军区司令部工作,参与组织剿匪反霸,发展生产,动员地方武装,支援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懋之赴朝作战,并出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哈军工的山西“管家”

    “我在哈军工先后呆了十四个年头,参与了军事工程学院的领导工作,在这不算短的先后十四年中经历了军工学院50年代蒸蒸日上的‘黄金时代’,也目睹了军工学院60年代体制改革后的‘每况愈下’的情况,直到林彪下令把军工学院肢解、破坏、消灭(取消了军工学院番号)的悲惨景象。我和全体校友一样,对军工学院是有深厚感情的。”

    李懋之将军在八十高龄时仍笔耕不辍,他的《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成为第一本全面回顾哈军工建校史的著作。李懋之将军历任哈军工副教育长、物资保障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被称为辅佐陈赓建校的“三驾马车”之一。

    19526月,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奉调回国,出任哈军工院长兼政委。回国后的当天晚上,陈赓便见到了从邢台赶到北京汇报工作的老部下李懋之。李懋之时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参谋长。当李懋之向陈赓汇报打了多少只老虎,还想回到朝鲜前线时,没想到陈赓说“不要再回朝鲜了,另给你安排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帮助陈赓办哈军工。陈赓需要李懋之的理由很清楚,他住过西北军士官教育团,当过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教育长。

    19521218日,哈军工成立校舍建筑委员会,李懋之为主任。陈赓院长曾对李懋之说:“总部给咱们的财权很大,我相信你这个善于理财管家的山西人能管好。”

    在哈军工(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包括现在已被列为二级保护建筑的五座教学大楼和军工大操场在内的哈军工建筑群,都是李懋之将军的杰作。李懋之主持的哈军工校舍建筑的质量和节俭后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证明。

    建院初期,在教学大楼屋顶的建筑风格上,中苏专家曾出现分歧。以李懋之为首的中方专家组“大屋顶”方案最终被认可。但在1956年的全国反浪费运动中,“大屋顶”方案被作为浪费典型举报到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均派出检查组到哈军工检查建筑上的浪费问题。

    经调查核算,5幢教学大楼虽然是有特色的军兵种标志大屋顶,但没有琉璃瓦,造价低,质量好,又显得庄重朴素,拿来项目表、价格表仔细一算,按国家定额标准,还节省了480多万元。

    国务院检查组负责人王世泰回京后对陈赓说:“你们哈军工建院规模大,花钱多,风声大,议论多,本来去军工是要找个浪费典型,想不到你们成了节约典型。”陈赓哈哈大笑:“我要告诉你,我们有个好管家——李懋之,山西人,会管家,不乱花钱。”

    1975年,国家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李懋之将军获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在李懋之积极倡议和努力下,使国防科技大学在军事工程学院基础上得以组建,为这个全军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作为建院初期建筑委员会主任的李懋之协助陈赓大将,克服重重困难,用短短两年多时间,组织建成规模宏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包括陈赓将军和李懋之将军在内的一些高级干部却主动让出有暖气的楼房,住进了简陋的小平房。

    李懋之将军女儿李莉莉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她的弟弟195210月出生,当年12月李懋之将军携妻子和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来到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天寒地冻,小平房年久失修,没有暖气,一家人生活上一时难以适应北方的寒冷,弟弟不幸患上了心脏病。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李莉莉不得不留在北京八一小学幼儿部,寄宿在学校,直到初中毕业才来到哈尔滨,与家人团聚。

    旅游农业引领转型

    李懋之将军的家乡襄垣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县。多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该县经济的强大支柱,创造的价值占全县GDP80%以上。一煤独秀,产业结构严重单一粗放成为其发展瓶颈。

    近年来,襄垣提出坚持以优化工业结构为主线,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走一条“依靠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的转型跨越之路。2011年,襄垣县确定了十大转型发展工程,总投资355亿元。其中农业和旅游成为襄垣转型跨越的亮点。“到2015年,形成‘丘陵干果平川菜、规模养殖龙头带’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村村无闲人、户户达小康’”,这是襄垣农业“十二五”期间的目标。在继续抓好设施蔬菜园区建设的同时,以产业化方式同步推进干果经济林和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大面积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襄垣县将着力构建“3+1”产业发展模式。“3”就是培育设施种植、规模养殖、干果经济林三大产业,“1”就是配套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凡是进入“3+1”模式的农户和企业,都要纳入扶持范围。

    进入襄垣县城,“山、水、玄武、城、桥、人”的宣传随处可见,这七个字是对襄垣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浓缩。“我们要像挖煤一样挖掘历史文化。要用文化提升旅游,用旅游推介文化。”“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这是襄垣提出的发展旅游业的宏伟目标。东部仙堂山佛教文化、西部后湾温泉度假、中部县城文化休闲“三点一线”旅游,襄垣在着力打造旅游文化新名片的战略上,借助境内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大动作实施大项目。

    200711月,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情系太行”大型红色纪念活动中,李懋之之女李锐、李莉莉和其他160多位将帅子女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千里迢迢来到父辈战斗过的地方。面对镜头,将军后代感慨万千:“我们的父辈,他们在战斗、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希望我们的后辈能重温历史,不忘过去,缅怀为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继承他们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襄垣人民,会记住这些英雄前辈,也会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以推进转型跨越、建设美丽襄垣、提高幸福指数的成就慰藉那些离我们远去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人。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姜军旗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