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之四

常乾坤将军故里

 

 

 

 

 

  他是从汤王都城垣曲县走出去的共产党将领,也是赫赫有名的飞将军,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他曾担任军委航空局局长,开国大典上他领导的空军在天安门实弹受阅飞行,这在世界上是创举;抗美援朝中,他指挥、训练的人民空军部队打落美军的“王牌”、“双料王牌”飞行员,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425架的成绩,就连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都惊呼: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他,将毕生献给飞行事业,辞世前还挂念着“歼-8”飞机的定型试飞。

    他,就是开国将领常乾坤。在垣曲,这片曾哺育过他的土地上,他的事迹不会被遗忘,他的精神不会被遗忘。

一片厚土出将才少小离乡鸿鹄志

    史志记载,常乾坤为亳城村人,即现在的移民村下亳村。亳城村一直延名至1998年,后因小浪底移民工程,亳城村迁移至距原址向北1公里处,旧称“古城坪”的高地,称为下亳村。

    这一带2001年曾发掘出165座东周、汉时期墓葬,其文化层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早期一直延续到汉代。

    据下亳村老年村民讲,原来的亳城村有一条宽阔的十字路,自古称之为“官道”,疑为汤王必走之路。长辈口中流传,当年的“亳都”,商家云集,城墙雄立,宫殿遍布,着实辉煌。

    原古城坪,散落着许多残垣断瓦,上面雕刻着盘丝花纹,瓦砾延绵至山顶之上。今天的古城坪已经摇身变为移民新村,村门楼上谱就的“汤都亳城移民新村”几个字,依稀可嗅出几分昔日汤都气息。“常乾坤是谁啊?不是这个村子的。”因为迁移,下亳村村民们失去部分土地,余下每人均摊的几分地播种有玉米和土豆等农作物,这些连基本口粮都不够,于是,他们奔波于打工和打渔的路途中,而无暇顾及古村历史。

    几位青年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大多在县里或者运城市里打工,一月赚不到2000元,妻儿留在村里,也勉强能过活。而另外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青年农民,则在小浪底水库放水泄洪或者暴雨天气时前往黄河打渔,然后带到集市上售卖。“赚不多,好的时候一次能赚个上百元,一个月打捞个七八次。”有青年正修理着自制的渔网装置,一连几日有雨,战果不错。前一天,他刚将鱼全部卖掉。

    820日,经多方查问,记者找到了常乾坤的侄子常高民,他今年64岁,对于常乾坤,他依稀有些记忆。“1958年,我10岁,父母带着我前往北京看病,叔叔住在空军司令部的将军楼上,我们也住在那里。叔叔很热情,让警卫员带着我们看病,还去故宫、颐和园等地看了看。后来,我二十多岁时又去了一次,打算在北京找工作,但母亲不同意。回家时,叔叔送给我几十枚毛主席徽章和一摞子印着红色语录的镜框,我从北京一路背了回来。”

    常高民见过常乾坤5次,在他的印象中,常乾坤随和热情,“但每次他都很忙,常常是刚回家,一个电话打来,就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每次常高民去了,常乾坤都要将垣曲家里的人一一问过,毫不掩饰对家乡的眷恋。他说叔叔曾经送给他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要听党的话,好好做人,好好干事情,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90493日,常乾坤出生于亳城村(今下亳村)。他自幼聪明好学,父母将其送与私塾就读。2012821日,常乾坤的堂弟常林仆介绍:“大哥常乾坤上学很吃苦用功。15岁时,他考进县城高等小学。毕业后,家人希望他能学更多的学问回来教书,一致赞同他去太原考师范学校,全家人凑了几块大洋,他就走了。”

    这一走,常乾坤就再也没有回过垣曲。

一回三叹终落憾后人两归慰先人

    17岁那年,常乾坤背着干粮,带着父辈们的众望踏上征程。这是一段艰难的路程,走过垣曲的沟沟壑壑,走出运城。一个月后,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太原街头。

    “父亲本来是要到师范学校考试,可去了一问,对方只能免除学费,吃住都得自理。父亲一看,手里的钱根本不够生活。他沮丧地往回走,拐了一个弯之后,他看到一个学校敲锣打鼓地在招生,这个学校就是当时阎锡山成立的‘晋军太原学兵团’。”常砢,常乾坤二儿子,原空军装备部研究员,大校军衔,父亲曾和他说过这么一段故事。

    晋军太原学兵团也就是后来的太原斌业中学。19256月,常乾坤考入黄埔军校,在第三期步科炮兵队学习。同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常乾坤成为了我国空军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人物。

    黄埔军校的一位家境富裕的同学打听到广东航空学校招收飞行员,就让学习好的常乾坤去替考,没想到考中后,该学生担心飞行员有危险退缩了。周恩来当时是常乾坤在黄埔军校的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找他谈话,并表示组织上会帮助他。这样,常乾坤踏进了航空的门槛。

    常砢介绍:“1926年春,父亲进入了广东航空学校学习。这年的6月,又到苏联学习飞行。共产党安排他在苏联航空部队服役12年。先后担任飞行、领航、射击教官、飞行大队长、领航主任等职。1932年,他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深造。”

    就此,常乾坤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飞行员之一。1938年,他回国后尽管从事俄文教学和军事编译工作,但一直希冀能办一所航空学校,为中国培养航空人才。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人攻打运城等地,兵荒马乱中,常乾坤的父亲患病去世。而常乾坤正身处硝烟战场,不能回家乡。这成为他心中的一块疙瘩。

    常林仆年轻时曾在北京航校上学,每逢星期六日都去常乾坤家中小住。常乾坤鼓励他:“这个学校很苦,要努力学习,不学习,就不能给国家做事情。”常林仆部队转业回到了垣曲后,常乾坤还常来电话向他询问家乡的消息。

    1964年,父亲特意从北京赶往临汾市,打算回故乡垣曲一趟。刚到临汾市空军十二航校驻脚,北京方面就打来紧急电话通知开会,他只好立即返京。”常砢说,正是由于这样的遗憾,父亲去世后,1978年,母亲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回到了垣曲,以偿父亲心愿。

    上世纪80年代,常乾坤大儿子常磊等人再次回到垣曲,他们没有惊动政府,住在叔叔常林仆家中,到黄河边上走走,到王屋山上看看,感受着父亲曾生活过的故乡,那份厚重和温馨。没有故居,没有纪念碑,常乾坤的名字,只在几位垣曲亲人口中偶尔出现。对此,将军的儿女们曾颇多感慨。

农业唱戏项目丰而今现代小都城

    1921年,常乾坤辞别垣曲时,垣曲街道窄小,偏僻封闭,百业待兴。垣曲的穷,家庭的苦,曾深深地烙在他的少年记忆中。

    垣曲县有23万人口,目前仍然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也是小浪底水库重点淹没县。但植被茂盛,具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垣曲经济曾经出现过一次“喷薄”,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涌现,工业项目也纷纷上马。小浪底淹没工程中,该县是淹没损失和移民任务较大的县份,沿岸大小136家企业遭受重创。近几年,垣曲的工业开始复苏,并成为县财政主要收入。

    20世纪初期因蚕桑的价格上涨,垣曲的蚕桑养殖户增加,范围扩大至十几个乡镇,蚕农增收约1460万元,泉鑫茧丝绸厂也因而一跃为该县龙头企业。2006年开始,国际丝绸价格走低,蚕农们损失惨重,纷纷砍树种地。为使缫丝业走出困境,避免市场性覆没,垣曲县政府对蚕茧实行每公斤10元的保护价收购,这项政策带动了9200户农民植桑养蚕,总面积超过2.1万亩。“垣曲一直以农业为主,比如我县山里红公司,就是将杏和圣女番茄做成果脯,从事果品、蔬菜、天然野果、无公害农产品的深加工。县里巩固发展果、菜、桑、烟、菌、椒、畜、蜂8个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了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产业,截至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1亿余元。扶持发展了干果经济林15万亩,实现了全县人均1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垣曲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邰雷介绍。

    康源蜂业也是本地新秀,总经理贾龙龙思维活跃,他利用垣曲山区县的优势,全县97%的植被就是他庞大的免费蜜源,将蜂蜜包装后销往全国,目前年销售可达上千万元之多。看到各种品牌的蜂蜜茶,他也动起了脑筋,正在申报蜂蜜茶的项目,计划创建一个全国知名的垣曲有机食品品牌。

    常砢提供了父亲常乾坤的一些资料:1949330日,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军委航空局局长兼东北老航校副校长。815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飞行中队正式组建;91日,正式决定组织机群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19621月,成立了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常乾坤担任副主任委员。到19665月,常乾坤先后组织参与了对国产“初教-5”、“歼-5”、“运-5”、“直-5”、“初教-6”、“歼-6”、“歼-7”等型飞机的试制和研讨工作,均获得成功。19714月,积劳成疾的常乾坤感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工作。1973年初,他准备出差去研究“歼-8”飞机定型时,患重病。1973520日,常乾坤不幸逝世,终年69岁。他见证了中国空军发展初期的艰辛,为中国空军的建设鞠躬尽瘁,操劳到生命的尽头。

    一位作家曾用饱满的热情形容这段历史:“每当我读到中国空军初创期的那段历史,都会对那些写下这段历史的人们充满敬意。我试图找到一个能够代表那段岁月的词汇,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喷薄’。那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一个还处于工业化蒙昧期,饱受蹂躏与灾难刚刚站立起来的国家,迅速跨越了人类航空百年的发展历史,建立起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

    一个城镇,缺乏奋斗的精神,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显然不会有凝聚力。邰雷认为:“常乾坤同志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创建者之一,他和裴丽生、文敏生、车敏瞧等一大批老一辈垣曲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同时,也给垣曲人民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去年开始,垣曲人发现,街道宽了,园林绿化多了,文化品牌的宣传多了。有垣曲文化界人士品论:“垣曲比较闭塞,今天的转变足以让人欣慰,多给它一点时间,它会变得更好更美。”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