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呼吁秉公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翻案

【南昌】王雄文   2012年4月18日撰

 

 

 

 

 

  

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模拟像

一、王全斌征战后蜀所起的重大作用

    我国四川省面积56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四川盆地稻米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包括当今的四川全部及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它的东面是陡壁悬崖、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旳长江三峡。北面是地势险要,不少路段必须通过栈道行军。尤其号称一夫荷戈万人莫前的剑门关。自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靑天”。

    此时用兵奇妙,骁勇善战的王全斌首先亲率三万宋军主力,巧打强攻,硬是攻破了剑门天险。大破蜀军于剑州城下,歼敌万余人,活捉蜀军最高统帅、并陈兵魏州城下,迫使蜀君投降。王全斌总共仅统率五万将士、用66天时间,消灭了建国四十年、拥有二十万军队的后蜀。得46州、240县、534029户。创造了以少胜多,神速歼敌的罕见战例。

    后蜀国土纵深,便于长久周旋、而易守难攻。尤其它是当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这对刚拿下荆南、湖南和淮南十几州不久的、建国初期的北宋来说,如同猛虎添翼!得到它,势必变得兵强粮足而无敌于天下。王全斌为继而扫灭南汉、南唐、北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赵宋王朝统一中国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王全斌果真罪该大辟吗?

奇文共欣赏,现将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有这样几段记述摘录如下:1昶馈遗廷让等及犒师,同全斌之至……。由是两路兵相嫉,蜀人亦构,主帅遂不协。2、全斌等先受诏,每制置必须诸将佥议,至是,虽小事不能即决。3、俄诏发蜀兵赴阙,人给钱十千,末行者,加两月廪食。全斌等不即奉命,由是蜀军愤怨,人人思乱。4、师雄分兵绵、汉间,断阁道缘江置寨,声言欲攻成都。自是,邛、蜀、陵十七州,并随师雄为乱。邮传不通者月余,全斌等甚惧。时城中蜀兵尚余二万,全斌虑其应贼,与诸将谋、诱致夹城中尽杀之。5、会有诉全斌及彦进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不法等事,与诸将同时召还……。诏曰:……。应孟昶宗族、官吏、将卒、士民悉令安存,无或惊扰;而乃违戾约束,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其令御史台于朝堂集文武百官议其罪。于是百官定议,全斌等罪当大辟,请准律处分。

以上五点宋史摘录其核心大意是:王全斌等一伙进入成都后,日欢夜饮置军政大事于不顾。抢劫民财,激起民怨。目无国法军纪、贪汅国家钱财,无视中央指示、擅自克扣蜀军钱粮,激起师雄等纠集十余万旧军人的“兴国军”卷土重来。面对师雄的进攻吓得要死,残酷杀害了两万降兵。如此一番描绘,把北宋统一战争中的王全斌这支无敌雄师,说成了强盗土匪的乌合之众,简直就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鬼部队。“土匪”头子的王全斌更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果真如此吗?!

该史记通篇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以其之矛,戳其之盾,就露出了马脚,泄露出真情。请看同一宋史是这样记述的:“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记得《宰相刘罗锅》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此话放到这里,确系再好不过的讽刺了。

1罪状设计精巧,案情扑朔迷离

    此编造的罪状最毒辣!最成功之处就是错误叠加集中表现,故意把各负其责、互不关联的错误罪责搅和在一起,把滥杀师雄全家、纳其女为妾,纳歌妓,擅开丰德库等其它几个人干的坏事错事统统模糊地加到王全斌一人头上。若除去别人干的,剩下王全斌干的、不就是生活上的吃玩小事吗!

2诉状来路及案审错综复杂

原后蜀国臣民组团赴京告御状以及审理前奏曲的大致经过:“全斌差信使田钦祚送捷书到京城,这个曾在先锋官高彦晖部下做副将临阵脱逃的、阴险狡猾的小人对王全斌及其部下老是派他做信使这等苦差事极为不满,乘机发泄添酱加醋地向宋太祖反映了全斌等人的问题”。自此太祖关注这件事,思索如何处置肇事将领。如此绝密的事,怎会让后来才组团的原蜀国臣民赴京告状团知道,并成功地告倒了全斌等一批将领。负责调查此案并执笔成状的人,恰好又遇上后来成为大宋叛徒的闾丘仲卿,这个叛徒的正直感、道德水准和那样一大批对王全斌灭国恨得要死的孟昶宗族及其军政人员诉状材料的真实性,又有多大的信任度和合法性。为什么诏令只议罪不论功。更为奇怪的是:智商特别高、深深懂得国法的大宋宰相赵普竟在王全斌等人的案子还未经御史台复审定案前,就当众大喊大叫,欲立即斩首而后快,此重重疑团说明了什么?!

3后蜀灭亡初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北宋推翻后蜀地方割据政权,正面临一个政权被推翻、另一个政权尚在建设完善的过程之中,社会秩序混乱这很自然,加上旧政权中的部分军政人员存在反抗情绪而暗中捣乱,甚至搞复辟。就是一般平民也有一个理解、适应的过程,出现怨言甚至骚乱也不足为奇。这时,宋朝进驻军的将士们就被推到风头浪尖上去了。一个几万人的军队处在颠覆性的特大动荡之中,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就要给予体谅,大多给予教肓。对于大的原则问题,也应该是各负其责。

首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宋军主帅的王全斌本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最高统帅宋太祖的中央命令;擅自克扣起解蜀军的钱粮,肯定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但是,当宋军埋怨待遇不如被俘蜀军影响士气而自作主张将克扣部份补给宋军将士时,就要体谅前线总指挥的苦楚。他也不可能像宋太祖那样高瞻远瞩。远在天边,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级都应该予以宽容。况且,宋军出发前,宋太祖没给阵图,仗该怎么打明令王全斌自己看着办。

另外,宋太祖为了鼓励将士打赢这场战争,除对王全斌面授机宜外,还公开对出征将土说:“朕只要西蜀土地,其它什么都不要,你们入川之后除所得军械粮食充公外,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将士”。此举造就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功效。其目的无非要将士们多杀敌人。战争胜利了,就大多将士来说,分了钱物叫贪脏,打仗死了人,又说杀人太多了。若要追究战地指挥官的责任,作战前鼓动的宋太祖,作为最高统帅应负最大的首要责任。

4无限放大缺点错误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王全斌缺点错误是有的,由于他单纯军事观点,只要能打胜仗就行,不太喜欢约束部下,也是造成部下军纪涣散的原因之一。对于迁就部下,客观上助长违纪,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但不能肆意上升到纵容、支持而无限上纲,凡事要看主流、看大方向,不能故意抹黑、栽赃。

孟昶扑捉到宋朝中央与征蜀部队之间、新任知府与部队之间、宋军的兄弟部队之间都存在微妙的分岐。于是就用同标准犒师的手段在刘廷让和王全斌之间制造矛盾。进一步造成各自为政、各自为军,无法形成统一指挥。这样就削弱了新生地方政权的权威和部队战斗力及威慑力。一时,使宋军面对后蜀叛军的进攻,显得软弱无力。

另外,如果确认王全斌个人私吞后蜀府库十六万贯钱以备日后所需之用,此贪脏枉法行为,那道是一个大事大非的问题!必须严肃认真核实情况、分清历史背景和原委,查实宋太祖有无单独许愿或私下约定,或当朝有无利益分配贯例。宋太祖战前动员就许诺过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将士。据说私吞战利品在历代将师中极为普遍,如:李世民攻取洛阳后就私藏了大量珍宝。宋将曹瀚后来在平定南唐的战斗中,私吞的金帛数以亿计,调用了百余艘战舰才运送完。这比起王全斌的数额如同小巫见大巫,怎不见追究!是否也有个约定。按战前宋太祖面授机宜、指示王全斌,战利品中的钱帛一律用来赏赐将土。谈到赏赐将士,自然也包括王全斌,宋太祖是否按功劳、军阶进行奖赏,他曾许给这位主帅多少?以超过多少属于贪脏枉法。

北宋和前几朝大将军所辖部队有大量留存钱财、战利品的先例,以本朝允许金额限量界定合法留存或非法贪脏。还要看是在军中(小金库)还是在王全斌私人家里查抄的来区别性质。笔者暂时未见到抄家时收缴的脏物。这些都是需要资深专家调查研究甄别的。

关于贪脏枉法也好,滥杀无辜也好,豪夺妇女抢劫也好,是指王全斌团伙就要落实到人。不要遇事都扣到主帅头上。涉嫌所说擅开丰德库攫取金珠宝贝,纳蜀将李廷珪家歌妓的是王仁赡。违犯主帅招安指令,滥杀师雄全家,纳其女为妾,逼反乱世的是米光绪。直接纵容部下违法乱纪的是崔彦进。至于提到部将王彦升、呼延赞都是宋太祖的旧时爱将,性情急躁,凶狠残忍,以前还有吃人耳之传说,为何要与征蜀战争扯到一起。还有基层士兵抢劫扰民的违纪违法行为等等,凡此种种作为主帅王全斌都只能负有连带责任。他本人无非不喜欢约束部下和喜欢花天酒地罢了,除此还能找出其它直接犯罪的事实证据吗?!

5关于王全斌专杀降兵之说

宋太祖诏命全斌为征战后蜀的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即宋军主帅。他负有全面指挥这场战争,并为其承担首要责任。他的最大使命就是要打赢这场战争。为了消灭后蜀,在战争中他可以自主采取各种战略战术而不择手段,以大量歼灭敢于反抗的敌人。尤其对疯狂搞复辟企图致宋军于死地的后蜀叛军更应毫不手软。在两军对阵的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如果杀人被看作残忍,仗就沒法打了,那是伪善骗人的空谈理论。但是,当敌军放下武器投降做了俘虏,就应受到善待。故意杀害俘虏是不人道、是要受到强烈谴责、还应受到法律惩处。

同时,还应认识到,没有一个旧政权是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后蜀也是一样,当它面临灭亡,肯定要作垂死挣扎的。就是灭亡了,一些旧时政权里的军政官员也会暗地里捣乱,企图复辟。后蜀虽然接受了投降,但其军队仍然保持原来组织结构,没有改编或解散,这也是兵变原因之一,此成就了后蜀旧军阀全师雄乘势号称“兴蜀大王”组织起“兴国军”,首先在成都十个县起兵,后得到邛、蜀等十七州的响应,聚众十余万人,声言要攻下成都、推翻北宋刚刚建立的现政权。

坐镇成都帅府的王全斌与中央联系中断了一个多月、请求救兵迟迟未到,连个有信息也没有。此时,派出镇压叛乱的宋军,除高彦晖等随从逃回外,所部几乎全军覆灭。再派去迎战的部将一个人败回。全师雄下辖(刘泽所部三万叛军)已到郊县即将兵临成都。此时,王全斌只有亲率大军前去征讨,有部将突然想到还有两万降兵在城里,担心他们到时内应外合。众将建议杀掉这些人,以除后患。为了宋军的生存,王全斌想不岀更好的办法,出于万般无奈也就答应了杀害了这些虽放下武器,但存在实际威胁的无辜降兵。

试问:宋军面临如此灭顶之灾,宋太祖若御驾亲征他能放过成都城里的这两万战俘吗?不妨请宋太祖等古今军事家和我们大家都来轮流当回战地总指挥官,以倾城出击、以不杀害这些无辜的降兵为前提进行沙盘推演,面对此情此景还有那些起死回生的军事高招奉献于世。笔者以为所说杀俘和杀俘罪是两个概念。杀俘罪的界定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敌方已经全部放下武器。2、战场总趋势,敌人没有构成对我方威胁,战争主动权完全操控在我方手里。所说杀俘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叛军兵临城下,宋军不仅面临着征蜀战果毁于一旦,而且到了死亡威胁的危急关头,此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次特别情况下的杀人行动,不能界定为“专杀降兵。”

如果说王全斌部杀人那是事实,而且杀了很多人。战争就是这样残忍!尤其在冷兵器时代,不是你杀死敌人,就是敌人杀死你。要保存自己,就必须尽量多地杀死敌人。同一个宋史记述宋军杀人,描写刘光义部杀人,一笔带过:“全做了宋军的刀下鬼”。当形容王全斌部杀人就不一样,他是这样写的:“可怜那些蜀兵被宋军像砍瓜切菜一般杀得倒下一大片,被砍头颅到处乱滚,惨不忍睹”!这种连傻瓜都能看得出来的文字游戏和“专杀降兵”的无限放大措词,不正好说明其中隐蔵着歹毒的阴谋吗?!针对这场征蜀战争,若要追究战争罪、灭绝人类罪,宋太袓当属头号战争罪犯,但未见有人这样认定,因为他开拓疆土,客观上统一了中国,时局的稳定相对给人民带来了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战前宋太祖以战利品中的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岀征将土,鼓励宋军官兵勇猛杀敌。后蜀刚灭亡,社会秩序尚在混乱之中,不甘失败的敌对势力乘机捣乱。此时,本该军事管制的关键时刻,宋太祖却迫不急待地要收回王全斌的兵权,为此,他做了这样几件不该做的事情:

1、免去了王全斌的民政权,令其但典军旅。

2、诏令军中议事,必须众将共同决定,实际上免去了王全斌的主帅职务

3、自己错下诏还任凭孟昶搞同标准犒军,制造副帅与主帅的不和。

4、命吕余庆任成都知府兼西川十八州政事(实际上还干预军事),当众追究惩处王全斌部所谓肇事官兵。

5、故意泄露宋太祖欲惩处肇事将领绝密,鼓励集体组团到京城告御状。把征战将帅搞得灰溜溜的。发动蜀民揭发王全斌罪行,致使由王全斌率领的威震敌胆攻无不克的宋军统一指挥被削弱而各自为政,造成这里要打仗,那里还要遭受指控。如果要追究引起民怨、激起兵变,造成二年的战争反复,导致杀死了更多的人,首要责任同样也要落实到宋太祖头上,因为是他客观上给全师雄为首的兴国叛军提供了气候和土壤,再一次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结束,一万多本该惩办的叛军罪犯竟被置之法外,而王全斌部的大批所谓负有责任的将士却受到了严励的惩处。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为他换来了执法如山、奖惩严明、爱民如子、一代明君。至今还有人为他歌功颂德而大书特书,这太不公平啦!

三、造成对王全斌不公平的内幕

    要知道造成对王全斌不公平的最核心原因,就必须先行剖析宋太袓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后来成为祖传家法、防范、打压武将的亡国国策。有人从赵匡胤戎马生涯,臆猜他脸色黝黑,黑里透红,身体强壮。也有人从一代明君方面去想象他,大腹便便、雍容华贵,身材高大魁悟。还有人说他原是一个好斗争胜的游民;他嗜酒好赌;见酒必醉,有赌必赢,赵匡胤的赌那是百战百胜的。赵匡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然年少懒学,但他后来吃苦耐劳奋力拼搏。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很有心机,亦城府极深,非常善于动脑筋耍手腕。办事精明能干,武艺高强。是个既善于用人,又善于制人的人。一句话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大目标的人。

同时,赵匡胤还是个贪得无厌、权力欲望登峰造极的人。他是个极权的大独裁者,但他霸道而不残暴、阴险而不歹毒、心狠手辣而不置战友们于死地。大多情况下,有他仁慈的一面,生活物资上够哥们义气。需要你带兵打仗,把你抱在怀里。打完仗即刻收回兵权一脚踢开或给个没有兵权的闲差。如此反复循环。他要你交出兵权,但不会要你的命。要末找借口或强加罪名,迫使你交出兵权,要末用经济赎买政策,给你钱财、给你土地、房产或调你到地方当没有实权的高奉禄的闲官,甚至给你儿孙们补荫袭官特权。但就是不让你长期呆在中央禁军里,武将这块饼不让你做大,更不允许武将闲时握有重兵。枢密使多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担任,只要他乖乖听话好操控就行。

再细细品味赵匡胤,他强调别人要循规蹈距,而自己却以剑走边锋、常常不按规距出牌的人,说到底他是个极其特殊的人。沙月先生在网上有篇文章:《敢打一群的赵匡胤》大意是:“会打的打一个,不会打的打一群。”为什么敢打一群的反而是不会打的呢?那叫“冒天下之大不韪”大都认可一群是打不得的!否则,触犯众怒、一人一口唾沫,也要淹死你!通常的执政者,一般是不会打一群的。可赵匡胤就经常创造例外,他“杯酒释兵权”,凭一杯酒就释了主要将帅的兵权,紧接着实行兵将分离,内外互相钳制等措施,把所有军政大臣搞的服服贴贴。他终于集皇权、相权、军权于一身,建立起超越中央集权的个人专制统治,以此杜绝他人重演“陈桥驿兵变“。我很赞赏这个精辟的分析。这反映赵匡胤不同寻常的为人处事和独特的施政道法。

在剖析赵匡胤为人处世的同时,还要摸透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所制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赵普虽小史出身,寡于学术,但他在乱世之中摸爬滚打,见多识广,尔虞我诈,功底深厚。结识赵匡胤如鱼得水,为了实现自已的政治抱负,他不择手段帮助整合了各种军政力量,成功地谋划了陈桥兵变。他的一生就是在阴谋中度过的,在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方面,他出过很多金点子,是个非凡的谋略家,但他在排斥异已,打击同僚方面,却出了不少馊点子,他是个阴险奸诈、毒辣凶残的阴谋家。他的一生无时不刻都在算计别人。这里还要提及一位特别老练的大阴谋家,他的手腕远高于赵普,否则,他怎能自导自演“烛光斧影”的惊世杰作。这个人就是皇弟赵光义。

他们的极权馊点子,过余防范、猜忌、打压高级将领的错误作法,把军队搞得没有战斗力,为两宋的亡国埋下了祸根。宋太祖和以宰相赵普、皇弟赵光义为核心的智囊团,超高智商叠加,最佳金牌组合,打尽天下无敌手。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绞尽脑汁创作了很多罕见杰作,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点检作天子”、“陈桥驿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诸位欣赏过后,所要追索的答案也就摆在你的面前了。

1点检作天子

赵匡胤在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上遇上两个人;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张永德是郭威的驸马,他们都手握重权,成为最主要的威胁。张永德原本是赵匡胤的上级且待赵匡胤不薄,可是,赵匡胤等却利用周世宗(959年)北征时“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有“点检作天子”几个字,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硬是被赵氏仨巧妙地赶出了权力中心。赵匡胤设计一块木牌叫周世宗疑心自己的女婿,而继任殿前都检点的正是赵匡胤。从此,军队基本上在赵匡胤的掌控之中。

2陈桥驿兵变

    公元960年的春节,后周朝庭突接镇、定两州报吿,说辽和北汉联合南下入侵边境。宰相范质、王溥等急忙商议,决定派赵匡胤北上御敌。赵匡胤的大军慢慢吞吞地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安营扎寨。据说睌上士兵们不睡觉,狂呼乱叫,要求立点检为天子。还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谋土赵普在军中“劝阻”。大家硬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绣龙黄袍披在刚从梦中推醒、“毫不知情”的赵匡胤身上,然后一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坚决”拒绝。“被迫”调转马头回师开封。赵匡胤在朝中声称被六军所逼,走到这步田地。直到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的禅位诏书已下达,赵匡胤几乎不情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对此,宋史上记得清清楚楚。太精彩了!你信吗?!

3杯酒释兵权

为了防止类似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重演,建隆二年(961)赵匡胤首先免除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韩令坤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禁军高级将领军职。是年七月,继任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张令铎等都被免除了禁军职务,出任地方节度使去了。对于赵匡胤剥夺禁军高级将领兵权一事,宋人有段颇具戏剧性的演绎,说有一天,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一批老战友围猎加酒宴聊天叙情。酒酣之际,赵匡胤说:“当皇帝好心烦、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别人也黄袍加身”。一番软硬兼施之后,石守信等人终于听懂了,第二天就呈上了辞职报告。凭一杯酒就扒了众将领的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精典故事。

接下来赵匡胤将军权一分为三,掌管军政的枢密院改由文人担任长官。禁军只管训练,调兵作战由文官指挥,打仗时,由皇帝临时决定统帅,以相互钳制。所有权力都在皇帝一人的掌控之中。由围绕此既定朝纲,皇帝巧妙地利用各种矛盾,轮换地拉一派打一派,一打一摸。打了你、你还会感激他,这一手可谓高明至极。以上由赵匡胤、赵普、赵光义精心构思巧妙策划的一部比一部精采的三部惊世之作,犹如三桌满汉全席,如此顶级的美味佳肴都能烹饪,泡制区区的王全斌罪该大辟的连罪案只不过小菜一碟。甚至无须大师亲自动手,使一个眼色菜就上桌了。

郭威领兵北上抗御契丹,到了澶州,突然有人撕下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口呼万岁!赵匡胤亲身征历了这一次兵变。接下来,自己又策划了陈桥驿兵变,他太熟悉兵变,对兵变特别敏感,所以也就最害怕兵变,无时不刻牵挂着。宋太祖为了剿灭后蜀,发给五万兵力说是由王全斌统率,一开始就不放心留了一手。划两万给副帅刘廷让,还派了两个都监。后蜀已灭,仍让王全斌手握重兵,坐镇西蜀那样一大块地方,必然担心其会搞兵变。故强加“违戾约束侵侮宪章”的罪名,先把你搞臭、再名正言顺收回你的兵权。宋太祖贯用的一着棋,当你完成了战争使命,不会给你加官进爵掌大权,而会马上借故把你踢出中央禁军。此类立功不给赏反遭贬职的事例比比皆是;慕容延钊立了大功被贬到了襄州。李处耘立了大功被贬到了淄州。王全斌六十六天灭了后蜀,立了头等大功,理当升任枢密使或副使。但是,他能让你一名武将当国防部长吗!为了达到收回兵权的目的,非但不能给你赏赐,而且必须让你背上杀俘、激起兵变的千秋罪名。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四、王全斌连罪案是宋代最大的冤假错案

1案犯简历

王全斌十二岁时入后唐庄宗帐下初任侍卫。从此,仕唐、仕晋、仕周,后效宋。从勤务兵到将军,几十年如一日。他忠肝义胆、光明磊落,从不独断专行、办事民主,遇事必和部将商议。为人谦和、视所部将士如兄弟。他忠义智勇、骁勇善战,忠于职守。同光四年(926)三月,郭从谦策反兵困皇宫,文臣武将纷纷开溜,唯王全斌率十余名士卒拼命护驾,冒死将唐庄宗背上绛霄殿,见君主已死才大哭离去。

特别是乾德二年(964)冬,宋太祖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率禁军两万、诸州兵一万远征后蜀。由于指挥巧妙、士气高昂、强攻硬打,仅用66天,灭亡了拥有20万军队的后蜀,创造了以少胜多、神速灭敌的罕见战例。为统一中国大业立下了丰功伟绩。然而,非但有功无赏,反遭“违戾约束,侵侮宪章”罪名下狱。在解除兵权前,有部将预感回京定遭迫害。建议主帅就地立国称王,王全斌不为其所动,坚持率众部将回到汴京接受问责。直到官复武宁军节度使,站完了最后一班岗。

2好一个“有过者薄惩,有功者重奖”

王全斌在征战后蜀中立了大功,非但未得到奖赏,反遭贬罚且差点丟了性命。王全斌被黜隋州(今湖北)后,宋太祖一直都在惦记他,征战南汉需要主帅想到过他,攻打南唐需要主帅也想到过他。距贬职八年后。要铲除多年未了夙愿的硬骨头-北汉,特别需要总帅时又想到了他。可这一次不仅仅是想,而是把王全斌及同案犯崔彦进、王彦升都从地方调回了中央禁军。高规格的款待,由晋王赵光义,宰相沈义伦、卢多逊等作陪,宋太祖亲自召见并说:“你们几位将军破蜀的功劳朕永生、永世也不会忘记,大宋的史册上也会重重地涂抹,请你们谅解朕的苦心”云云。像是在说、你们破蜀立下了大功劳,没给奖反遭贬,我也是万般无奈啊!(而史册上实际重重涂抹的是罪大恶极,以上全是骗人的鬼话)。这就是宋太祖的精明之处。

不多日,宋太祖便在大明殿举行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庆功会。大殿两侧一边是已归顺宋廷的前后蜀、南汉、南唐等十几位已受封爵的君臣。一边是赵光义等大宋皇亲,宰相、枢密使、还有宋军高级军事将领等十几位。其中王全斌被安排在仅次于潘美、皇室正统一侧的重要位置。算是给尽了面子,看来这一次王全斌又要被宋太祖抱在怀里了。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一阵阵山呼万岁,君臣欢聚一堂,一开始,宋太祖大讲:“有过者薄惩,有功者重奖”,展现皇恩浩荡。鼓动大家再为赵宋王朝卖命。这次皇帝办公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战争动员会,是调兵遣将、组织战争领导班子、尤其是拜帅,是为攻打北汉,继而收获燕云十六州公推主帅。部分宋将主动请战时,宋太祖特唤王全斌将军。

没想到当年豪言壮语征蜀的王全斌却跪禀道:“臣是个不堪重用的废人,请陛下许臣归田吧!”全场一片惊愕之后,宋太祖显得有些尴尬地说:“王将军为宋朝立下累累战功众目所见。朕本想征讨(北汉)太原让你做总帅,真舍不得你归田啊!”会后经过一番动员组织,最后,宋太祖不得以御驾亲征败回,留下了终生遗憾。皇帝亲征被打败可以掐鼻子消灾。上次征蜀大获全胜,有功者重奖没领到,有过者薄惩险些丢了性命。这次若当了总帅打败仗而归则必死无疑!

宋太祖的奖惩标准是双轨制且目无朝纲随心所欲。难道不是吗?!请看以下结果:王全斌在征战后蜀中立了头功,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但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交御史台治罪下场最惨!连王全斌的部将也遭贬罚。担当主战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王全斌亲率的三万将士没有人受奖,其中还有被责罚处决的。后蜀都己经投降,比王全斌晚十多天才进成都的、担任次战场的副帅刘廷让(又名刘光义)曹彬部却多位部将加官进爵(这些人说起来当时也算是王全斌的所辖部下)。

A、曹彬时任都监,初升徽南院使兼领义成军节度使。再擢枢密使。B、沈义伦时任随军转运使。初升枢密副使,再擢宰相。C、时任副帅的刘廷让,竟功升镇安军(大区)节度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几位当了相当于现在的首相、总理、副总理、国防部长、副部长、大军区司令员。其中的被《宋史》称之“良将第一”的曹彬忠厚诚实谦虚谨慎从不与人争功好斗,的确是个好人。同时也是个身经百战多有贡献的将军。如果以此种守法度、听话、好使唤、靠得住作为提干唯一标准的话,多少还有点道理。像王全斌这样运筹帷幄、骁勇善战、善于打巧仗、敢于打硬仗,无往而不甠、无坚而不摧的杰出指挥员,不谈论功行赏,就是功大于过也该给个枢密副使当当。反而要罪该大辟!把曹彬却说成“勋业最隆、功冠群雄”的宋代第一良将显然是说过了头的。但是,曹彬决不是草包。说他是庸将也同样是过头的。至于沈义伦,暂未注意到先前和后来有何特别大的贡献。在征蜀战争中也不见有立大功的特殊战绩,而为什么就从一个随军转运使一跃成为枢密副使,继而再任宰相。光凭曹彬推举此人,若没有宋太祖这位伯乐的慧眼是决不可能升迁如此高位的。这样的奖惩能说公平吗?!这种作法对宋军的战斗力是加强还是削弱,不就一目了然吗!

3触及宋太祖抑武底线王全斌罹难

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冤案,外国有冤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都有冤案。由于特定条件所造就,宋代的冤案多、尤其迫害武将的冤案特别多,堪称历代之最。有位网友击中了要害,他说:“宋朝皇帝的御将之道,不是求其善战,而是求其忠诚,以为能巩固赵氏江山。对能征善战,多有才干的将帅,反而常常猜忌,防范,以尽力减除对最高统治者的威胁。因此,用将但求忠诚循谨,不求有勇有谋,崇文抑武、压抑武将地位,这些都是大宋王朝的祖传家法。皇帝惧怕武将威胁自已的统治,因此宋朝的名将往往不得善终,如北宋狄青,遭猜忌而致死;南宋岳飞,蒙构遭遇陷害;又南宋余玠,被中伤后暴卒。”

“王全斌连罪案”同时株连其部将以及所率三万官兵之清白,是宋太祖和宰相赵普等人阴谋策划的宋代最大的一起冤假錯案。关于罗织专杀降俘、祸害蜀民、贪脏枉法等罪名,我在前面相关章节己经一一作过驳斥,这里不再具体赘述。此仅在原则问题上提出以下质疑;A、王全斌率兵灭了后蜀,被推翻的旧政权部分皇亲国戚、文臣武将恨死了王全斌,他们控诉王全斌的罪状能有多大的真实性?若以此作为治罪依据,足以暴露其蓄意诬陷的罪恶勾档。B、王全斌所率五万将士朝夕相处、同操干戈,为什么就不见反映所说罪行,难道一个对立面也没有?!王全斌己沦为阶下囚,难道还不敢反映吗?单凭宋太祖的行政资源,赵普的精心算计,鸡蛋里都能找出骨头,挖地三尺什么问题都能找出来。C、一向办事周密谨慎的赵普,一听说原后蜀臣民反映王全斌杀人时不问清情况,是亲手杀的、部将杀的、士兵杀的,还是两军对阵杀的,此时宋军将士生命受到威胁否?就迫不急待地找到宋太祖,说:“王全斌使命己完成,让他也要尝尝杀头的味道。”乘机建议把王全斌杀掉。宋太祖指示要落实材料再说。派去了后来成为宋朝叛徒的闾丘仲卿,后来材料刚到、还未经御史台审理,赵普又急忙定调王全斌罪该大辟,催促马上杀掉。这不正好暴露了赵普一伙陷害忠良的丑恶嘴脸吗?

宋太祖和赵普一伙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心理,避开不谈王全斌是在全师雄叛军十余万人团团围困成都,是在与朝庭失去联系一个多月亦得不到援兵,是在与兵临郊县的叛军交战连连失利的情况下,说透些是在两军交战状态下,说到底是在宋军将士面临生命威胁特定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战争的胜利,才不得以而为之的。这些事实在宋史的字里行间都能找得出来。战争之所以残酷,因为他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战斗,尤其在冷兵器时代,你要保存自己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大量杀死敌人,一个要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另一个要保卫或者复辟自己的国家,两军交战!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反而追究起前线主帅杀人的责任,难道要让自己的将士放下武器、伸出脖子让叛军去宰杀?!若要不死人最好的办法那只有一个,皇帝不要派大军去攻打别人的国家。一杯酒可以释兵权的高手,泡制一个“杀俘罪状”那是闭眼着都能办到的事情。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有人一手拿着打印好的“总统辞职书”一手握着枪、枪口顶住你的背,强迫你签字。这能说明是自愿要求辞职吗?同理,王全斌在所谓罪状上签字画押,就能信以为真吗?!

也许有人会说,宋太祖对王全斌非常器重,决不会加害于他!你这席话就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话题,由此就能揭开冤案的内幕;的确宋太祖对王全斌器重待他不薄。大家都知道要打仗把王全斌叫来,打完仗安上几条罪状,贬职到地方上去。再要打仗又从冷宫里叫出来照此循环,决不会让王全斌进入枢密院。这是由防范、牵制、打压高级将领的抑武国策所决定死的。至于宋太祖器重王全斌,那是看中王全斌是位智勇善战亦有卓越指挥才能的将领。要他为自己打天下。就因为知道他是个可以打天下的人,又害怕他去夺自已的天下。宋太祖给王全斌五万军队让他当主帅,是要他攻打后蜀。后蜀灭亡了,仍然让王全斌手握重兵掌控后蜀这样一块大地方,肯定担心他立国称王。于是就强加罪名,收回王全斌的兵权。难得要来了后蜀旧臣的控诉状,乘机罢了王全斌的官。宋太祖如果总现诺言,就该给王全斌记头功进爵枢密使,而枢密使是给不会打仗的文官或者像曹彬那样唯命是从的武官当的。王全斌在宋太祖的眼里是需要时刻防范严格管控对象,故不能给赏而只能加罪于他。

让我们再来到回放一下赵匡胤的武装斗争经历;这样更能弄清冤案的真相: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于是,历史便进入了兵燹四起的五代,此时谁的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而且一个推翻一个。郭威奉命北上抵抗契丹。中途说是有人把黃旗披在郭威身上,于是掉头返回都城登上帝位,建立了后周政权。赵匡胤和他的谋士们亲身经历了这场兵变。不久,赵匡胤等通过陈桥驿兵变又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了政权。他们总结了唐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目睹了五代一个推翻一个的政权的更迭现实,太熟悉兵变并成功发动兵变而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了杜绝他人再搞兵变,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一大批高级将领的兵权。尔后,通过削藩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走向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宋太祖一人手中的极端。由于害怕武将再来夺他的权,武将便成了他猜忌、防范、控制、打击、甚至迫害的对象。尤其是到了王全斌这样具有夺权能力和实力的“国家安危攸关者”等级的武将,当他感到你手里的兵权有可能危及他的政权这条底线时,你就将大祸临头。王全斌之所以遭难,并不是那些子虚乌有骇人听闻的罪该大辟,而是触及了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底线。一言道破天机,所有功过是非全都“雄鸡一唱天下白了”。

4追害王全斌,古今多有反对意见

宋太祖为了收回兵权,阴谋策划了王全斌冤案。对此,自古以来多有反对意见,本文仅举几例就足以证明硧系一桩冤假错案。首先,将古人《容斋随笔·取蜀将帅不利》照抄如下:“自巴蜀通中国之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汉代公孙述、大将岑彭、来歙遭刺客之祸。吴汉几不免,魏伐刘禅、大将邓艾、鈡会皆至族诛。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继岌、大将郭崇韬、康延孝皆死。国朝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皆不赏而受黜十年乃复故官。”尤其古人“取蜀将帅不利”的反对意见载入史书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为含冤的王全斌等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王继祖先生在他的太原名人系列著作中这样说:“史家认为,王全斌作为一员能征善战之武臣,军旅一生,身经百战,名垂汗青,固然可嘉,而尤为可贵的是他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士乐为用之”。至于他在灭后蜀过程中,“违戾约束,侵侮宪章”等被陷之词,乃属招嫌被忌,但却因之而有功无赏,反被太祖降职。虽如此但全斌“黜居山郡十余年,(却)怡然自得,”风度坦然。更是值得称道,倍受后来史家青睐。

张珉先生在他的乱世英雄之四:虎跃晋阳的史学研究的文章中是这样阐述的:“《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学者洪迈博览群书、经世致用四十余年的智慧结晶,在这部据说可以“洞彻天下之理”的著作中,有一篇名为《取蜀将帅不利》,历来割据四川的政权最多只传两代便会灭亡,而攻取四川的将帅结局大多不佳,例如三国的邓艾、钟会死后还被株连九族,后唐的郭崇韬也被李存勖冤杀,现在这一历史的轮回降临到了王全斌头上。”张先生的文章中还提到:“此时我又想起了洪迈的那篇文章:取蜀将帅不利……。造成这一结果不在于取蜀,而是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制度……。在那样一个君王独裁,不讲法制,征战频繁的社会里,中国历代又有几多政治家,军事家得以善终呢?”

(署名)雪域桃源先生在他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南宋学者洪迈就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取蜀将帅不利,”也就是说:历代入川平蜀的指挥员,下场都很惨!……在此,笔者不得不佩服洪迈敏锐的洞察力与总结能力。其实,洪迈所列举的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南宋之前,历代征蜀将帅下场都很惨的举不胜举”。(笔者按: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是地大物博的富庶敏感地区。另外,所列举战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北宋的其它将帅从略)。

还有很多反对意见,这里就不去一一累述。其实王全斌刚进成都、尚处在军管的非常时期,宋太祖就令王全斌把民政权交出给吕余庆,同时规定凡决议必须众将都同意。实际上被免了主帅权的王全斌已预感大难当头并说“我闻古之将帅,多不能保全功名,今西蜀已平,欲称疾东归,庶免悔吝”。

5以铁的事实为王全斌翻案

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是他的;天下财富是他的,人民也是他的儿子,世上最有力量的就是皇权,有了皇权就有了一切。赵匡胤靠造势夺了皇权,他可以指鹿为马,把白的说成黑的!只要他感到你上升到了“国家危亡的攸关者”,感到你具备了兵变的能量,那怕只是他认为你有可能威胁他的皇权,你再竭诚为他卖命,他和赵普都会下狠心铲除你。于是罗列子虚乌有的罪名、制造伪证,如此一棍子打下去,不打死也要把你打昏。至于不打死、那也是考虑将来还需要用你。宋太祖和赵普阴谋策划的“杀害战俘”的这一招非常毒辣、很绝!他们掩盖宋军面临生存威胁的本质。闭口不谈叛军兵临城下,两军处于交战的客观事实。偷梁换柱地故意只说残酷杀害放下武器的战俘,以此激起所有人的愤概。用杀俘的紧箍咒、使王全斌遗臭万年,宋太祖却流芳千古。明知激起兵变的原因很复杂,即有外因、又有内因,却把责任都加到王全斌一人头上。这桩极具欺骗性的冤案,同时株连了为赵宋王朝打天下而出生入死的数万官兵,这是我国宋代最大的一桩冤假错案。宋太祖是君,王全斌是臣,君臣之间的事,其主动权完全操在皇帝手中。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如此这般那有做臣子、尤其做武将的活路。

大量的事实证明,王全斌不仅足智多谋忠勇善战,而且十分关爱将士善于用兵。在宋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是一位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猛将。在征战后蜀中,他计谋奇巧辟险击瑕,迂回夹击,强攻硬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五万军队,两个月的时间灭了拥有二十万军队建国四十年的后蜀。他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兵力悬殊战例,同时还创造了神速进军的战例。王全斌面临叛军的嚣张气焰,同时在受到钦差大臣丁德裕隐性夺权几乎架空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胸怀开阔,仍然坚守岗位,不计较个人恩怨,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并证明反对错了的部将,创造了新版空城计。率领刘廷让、曹彬等将领倾城出击外出扫荡,新繁一战扭转战局,最终全歼了全师雄叛军。此为历代所罕见!实属叱咤风云战功卓著的杰出军事家,他一生驰骋疆场,为建立北宋、统一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王全斌这样一位忠义智勇熟知兵法的优秀战将,却处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专制年代,尤其处在宋太祖百般防范、严厉打压武将的特殊朝代,只要他担心你有兵变实力或可能,莫说罢官、能逃条命就算万幸。由于他客观上统一了中国,这是主流。还会有多少人去说宋太祖用千万将士的尸骨垫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后,凡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上,他总是有理、一贯正确,错误全是別人的。他发号司令,今天打这国、明天打那国,打死了人却要为他卖命的将士们替他顶罪。他还在那里假腥腥的为死去的人们抹眼泪。让子民感受皇恩浩荡,他却成了一代名君。至今还在并且永远享受人间香火。

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现在是共和体制讲民主,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昔日占尽天下便宜的宋太祖和赵普等,不能让他们再继续欺骗今天的民众,当时统治集团自己写的《宋史》多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水份,这些水份应该把它挤掉。不是全部可以信赖的。必须以历史唯物辩证主义重新审视,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时光延续到今天,甚至再往后千万年,如果继续照搬硬套古代史书,不加分析论证去广泛传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到时黑的被说成白的,坏人变成了好人。白的说成黑的,好人却成了坏人。那是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哀!杭州岳王庙前奸相秦桧下跪丑态,任其遗臭万年。精忠报国的岳飞冤案已昭雪,再说岳飞投敌谋反就没有人会相信。这为纠正史料错误带了个好头。王全斌背了一千多年黑窝,至今我发现还有人在那里说王全斌贪脏枉法胡作非为,甚至以讹传讹把王全斌说成了杀人魔王,如此这般,一位开国功勋还会有洗清冤曲之日吗?

本人用数年时间,翻阅了大量的正史与野史,并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从《宋史》等古笈的字里行间中发现了很多相互矛盾、即不能自圆其说的说事。最终我认为王全斌连罪案,是一起冤假错案。所以笔者呼吁专家、学者,特别是研究宋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的史学爱好者们一起来关注、探讨、研究王全斌的功过是非。让我们以尊重历史为宗旨,以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进行资料的分析对比,关注历史背景,合理把握、注重证据、细辨真伪。无论战功、错误、罪过都要据实下结论。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涉及战争等所有责任都要具体落实到人。对于虚构、臆想、估计、猜忌以讹传讹等莫须有的罪名应予以排除。对于诋毁、无中生有、蓄意诬陷所谓罪状予以推倒。还给王全斌一个清白!给王全斌部下数万官兵一个公正评价!为王全斌等蒙冤将士彻底翻案!为表达对五代杰岀将领、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崇高敬意,特奉上本人以下今音新韵律诗拙作一首:

七律·颂王全斌大将军

后唐救驾舍生护,大战汜水效晋銮。

才事世宗淮境闯,又从宋祖潞州酣。

御赐裘帽千军暖,众壮橫眉万士寒。

两月灭蜀功绩罕,中书追赠见赤肝。

笔者王雄文2010年在“夜梦三槐书屋”励练

笔 者 简 介

王雄文,字文萃、号文庙居士。男性、南昌人氏,一九四零年生。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研究员。曾任江西省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南昌长江物资工贸公司董事长。江西省诗词学会、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南昌市音乐家协会、南昌市楹联家协会、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等。作品主要有:《王雄文诗文选》、《王雄文诗歌记实电视作品汇集》,史学、谱牒(姓氏)文化论文等。

笔者王雄文联系方式:

手机:13907087840  电子邮箱:hzwxw8888@sina.com

 主要参考史料并注释

[1] 中华书局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王全斌>

[2]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传琬琰之集下卷一<王中书传>》

[3] 《太原市志·第一章人物传<王全斌>》

[4] 《钦定四库全书/容斋四笔卷+六<取蜀将帅不利>》

[5] 《太原道/王继袓著山西名人<五代名将王全斌>》

[6] 《太原道/张珉著沧桑阅尽话太原/乱世英雄之二:虎跃晋阳》

[7] 雪域桃源著《天涯——煮酒论史》

[8] 江苏文艺岀版社岀版/李之亮著《赵宋王朝·火德宏基》

[9]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余耀华著《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

 

本文来源:作者投稿;本文作者:王雄文,手机:13907087840  电子邮箱:hzwxw8888@sina.com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9-13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