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怀念我的父亲马烽

 

 

 

 

 

  小时候受父母的宠爱,他们每年都记着给我过生日,我自己很受用,早早就惦着这一天。长大了,生日渐渐被自己,也被别人淡忘。父母上了年纪,记在心头的总是他们的生日。2003年的94日这天,正逢我42岁生日。因为前一天加班写稿件到深夜,吃罢中午饭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就想着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权当是犒劳自己一下。在酣睡中的我,被二嫂轻轻推醒,她紧张地说,爸爸犯病了,像是心衰。二哥、二嫂都是医生,二嫂紧张的表情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冲下狭窄的楼梯,看见二哥站在那里,就慌慌地问咋办?二哥故作镇定地说,爸爸在卫生间,一会儿车来了,先到医院看看再说。我向卫生间奔去,二哥在我身后低声严厉说,别慌!我没有理会他的警告,破门而入。只见围着围巾戴着口罩、一副出门装扮的老爸,坐在马桶上,面色青紫,喘作一团。见我进来,吃力地抬起眼皮,狠狠地看了我一眼,示意我出去。

    父亲的司机兼秘书小吴,已经将车开来,半个轮子悬在排水沟上,正小心翼翼地将车倒到家门口。大家伙儿连扶带抬地把父亲弄到车上。还穿着拖鞋、睡衣的我,自然无法跟去,站在家门口怔怔地看着车子缓缓离去。父亲这一走,再也没能回来。

    父亲的肺气肿最怕天凉,经过一秋一冬的挣扎,五九都过了,眼瞅着春天就快到了,他却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在2004131日的夜晚,永远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后事可谓极尽哀荣。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等送来了花篮,许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写了挽联和情深意切的纪念文章,甚至有位小学生用她积攒的压岁钱,买了几枝白色的百合花,插在花瓶里供奉到父亲的灵前。可是当初这一切,我都不愿接受,心中的悲伤变成一种恨恨的情绪,甚至不愿意戴上那块黑纱。其实,父亲的离去,遭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母亲。身体一向很好的母亲,在父亲走后一下就垮了。年轻时就有的静脉曲张,突然急性发作,左腿肿起个大包,痛得整夜睡不着觉;高血压、心脏病也一起袭来。好在随着时间渐长,母亲努力从伤痛中走出来。在父亲离开的最初几年,每个与父亲有关的纪念日,我总是带上一束鲜花,悄悄地去看他,不愿撩起母亲的伤心。渐渐地在他面前我已不再泪水涟涟,站在那儿心中默默地与他交谈一会儿,感到温暖而平静。

    人,都会死的。我们虽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在亲人真得离去时,却难以接受。父亲的离去,曾经让我和母亲都觉得人生好无趣,到头来都是个死。在他离去以后,为了默默地纪念他,我又翻出他留下的作品认真看了起来。年轻时我有时也看看他写的东西,却没有太深刻的感触。我虽然喜欢读小说,却只把这当作一种消遣。他似乎也从来没有刻意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任由我挑拣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后来我才明白,他是于无形中时时刻刻关注着我的成长。他给了我无忧而快乐的童年,即使在“文革”那样动荡、他备受屈辱的日子里,也没有让自己的厄运,给我的成长留下阴影。他希望我过普通人的生活,按时下一些父母的作为来衡量,这个标准太低了,但我现在才懂得,平淡未必不是一种幸福。那是他人生经验所得。他从不刻意去追逐所谓的名利、地位,只是认真而坚持不懈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为农民而写作。他没有做作和矫情,那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是他自己给自己赋予的责任。再读他留下的文字,再看他的电影,也许是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岁月的沉淀拉近了我和他作品的距离。真切地体会到他们那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格魅力。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与同时代农民命运息息相关。后来,从《吕梁英雄传》改编电视剧的过程中,使我更深刻地体会了他们那代作家与生活的贴近性和艺术追求,深刻地体会了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引领性。是文学改变了他们的个人命运,同时他们也改变着文学。他们拉近了文学与普通农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党和国家农村政策与农民之间的距离。

    前些日子我去汾阳贾家庄做电视节目,这里是父亲的一个生活创作基地。当听说我是马烽的女儿,大家伙儿都纷纷围了过来。有人使劲地掰着指头,如数家珍般地告诉我,父亲的哪几部作品就是写咱村的。有个年轻人甚至插话说,“那篇小说里的人物虽然名字对不上号,可写的就是我爷爷”。又有个中年人接过话头说,“咱叫贾家庄,小说里的村名就叫甄家庄,是故意的嘛”。我知道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乡亲们就是乐意对号入座,可见父亲作品的贴近性有多深。乡亲们七嘴八舌地又告诉我,人家那会儿的深入生活,是真的深入。自带行李,吃住在农家炕头,和社员们一道下地干活。嘴上拉着家常,肚子里就写下了东西。我知道,上世纪50年代,父亲兼任汾阳县委副书记,在水利工地上和乡亲们一道住在破庙里,一个锅里吃着粗茶淡饭,一起干着劈山引水的重体力活。写出了反映返乡知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那时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村里新的年轻人,身着代表各自企业的工装,为我们的节目演唱了这部电影里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和《幸福不会从天降》。过去这么多年了,父亲笔下的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贾家庄村里的返乡知青,有些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还在读着父亲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寻找着他们父辈或祖辈的身影。贾家庄之行,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人民作家”,那不仅仅是一级政府授予父亲的称号。

    父亲是位勤奋的作家。年轻时经常下乡,在许多村子里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晚年疾病缠身,嘴上说着不再写了,手里的笔却从未真正停歇,直到去医院那天,桌上还放着写了一半的一篇文章。

    他去世后,对他作品、人品纪念或评论性的文章,粗略计算一下,就有二百多万字。

    如果父亲还活着,今年整整90岁。在他的忌日,我们把鲜花插在那位小学生送的花瓶里。算算年头,那孩子现在应该在读大学。现在我却觉得父亲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从未离开过。我们子女们都是按着他的意愿,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年迈的老母亲,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努力锻炼身体,热衷各种养生方法,还把自己的养生心得,与同辈人分享,甚至为我们的日常起居,提供指导。我们给父亲在陵园里买了块墓地,母亲想在她有生之年看着父亲入土为安,待她百年之后就直接去陪伴父亲。母亲属龙,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催着家人赶紧办这件让她放心不下的事。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是父亲的生日,我们选定了这个日子,安放父亲。

 

本文来源:网络;本文作者:梦妮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