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忆艺术教育家力群 |
||
|
今年七月,我来到延安。在杨家岭礼堂陈列的一帧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人员合影照片中,看到了力群。后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又在两张照片上看到了力群,一张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时与文艺工作者的合影”,一张是“鲁艺的教员们”。当时我想,力群不只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教育家。 早在1939年,力群就担任了民族革命艺术院美术系主任,1940年1月到延安后,又被分配到鲁迅文学艺术院担任美术系教员。当时,“鲁艺”的院长是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副院长是周扬,文学部部长由周扬兼任,音乐部部长是冼星海,美术部部长是江丰,戏剧部部长是张庚。力群与李焕之、吕骥、贺绿汀、塞克、周立波、何其芳、严文井、马达、王式廓、蔡若虹、张仃等二十多位著名作家、艺术家承担各部的教学工作,用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培养了大批抗战急需的艺术干部,为建立新中国的新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杨家岭礼堂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力群参会并聆听了讲话。他曾说:“毛泽东讲话中提到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直是我多年来艺术行动的指南。” 日本投降后,延安的同志们有组织地分赴各地。力群也恋恋不舍地离开生活了六年的革命圣地,来到晋绥边区,先后担任了晋绥文联美术部部长和《晋绥人民画报》主编。当时画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配以简洁的歌谣,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好人好事,对教育农民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晋绥边区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力群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全国美协常委。同年,力群参与筹建山西省文联。力群先后担任过山西省文联副主任,山西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这期间,他始终注重发现和培养美术作者和艺术人才,在多地开办各种训练班、讲习班,并多次应邀到各地参会、评画、讲学,每到一处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一次,我陪力老到山西大学美院附中讲课,力老从为什么要学美术讲起,讲了“作画与做人”、“艺术的美与丑”、“东西方艺术的对比”等,给学生以文艺创作的正确引导。讲座几个小时,掌声经久不息。 力群倡导“集中创作”的工作方法。每逢举行全省大型美术展览,力老都要把省城及各地区有基础的美术创作者集中到太原,一起观摩、讨论、修改、创作。这种方法,使不少美术干部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创作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许多人后来都成了省内、国内知名画家。 1951年,山西省创办了第一所艺术教育机构——山西艺术学校。作为首任校长,力群为学校的组织创办、确定办学方向、建立教学秩序、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中国山西艺术教育的先河,成为山西艺术教育的源头。在学校发展的60年间,力群始终关心、关注学校发展,亲临指导讲授,题词寄语嘱托。去年10月,校庆60周年之际,年届百岁的力群又为学院欣然题词:“六十年风雨兼程与时俱进,一甲子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充分表达了老校长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教育的殷切期望。 力群很重视全省两年一度的艺术院校美术作品展,力争每届亲临指导,并撰文作评。记得1999年盛夏,省第六届艺术院校美术作品展在省文联大厦展厅举办,力群应邀为作品展撰写一篇综合性的评介文章。时年87岁高龄的力老头戴草帽,手拄木杖,在家人的陪同下拎着水瓶和马扎走进展厅,一待就是一整天。他驻足于参展作品前,凝视思考,仔细揣摩,认真写下每幅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和评审意见,写累了就坐在马扎上休息片刻……从力老对数百幅作品的评价中,我看到了他对青年学生的关爱和希望。 今年年初,力群走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他那和蔼、热情、态度鲜明的讲话声了,但却能永久地感受到他留下的宝贵的力群艺术思想、艺术教育理念和丰硕的艺术实践成果。 ■ |
|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20914;本文作者:王步超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0 )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