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薄一波的传奇人生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1931年6月,他在北平再次被捕,不久,便被送进“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并在那里度过5年的铁窗生活。后来,薄一波在回忆录中写道:

  狱中5年,是我们经历人生和革命征程中的特殊考验、特殊锻炼与特殊斗争的5年。这5年中草岚子监狱中被关押的共产党员,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党支部干事会为核心的坚强的战斗集体。 党支部干事会带领大家粉碎了敌人的三期“审查”,使他们的“反省政策”遭到破产。同时,我们结合狱中的实际,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监狱变成了学校。

  1935年底,二万五千里长征刚刚结束,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前往平津指导北方局的工作。当时,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急需干部领导,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危害,白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时任北方局组织部长的柯庆施建议:可以让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的同志履行“签字”手续出狱,以解燃眉之急。刘少奇认为:如果日寇打进来,这批同志必遭杀害;这些同志经受了长期考验,是好同志,登《反共启事》出狱够格。于是他们代表北方局向中央报告,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即可以用假自首的方式,按国民党的规定履行出狱手续,在《反共启事》上签字后出狱,以尽快营救这批同志。

  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异乎寻常的建议。

  薄一波等出狱后,立即分赴抗日的各条战线,并担负重要的领导工作。

  194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准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薄一波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副团长来到了延安,第二天,就见到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他向毛泽东汇报了被党营救出狱的经过以及狱中斗争的情况,毛泽东说:“你们把监狱变成了学校,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保存、锻炼和教育了一批革命同志,这就是胜利。”

  随后,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也与薄一波谈了话。在谈到出狱一事时,任弼时说:“中央完全知道,是刘少奇和北方局建议,中央同意后让你们出来的。”

  苍天可鉴,薄一波等同志在出狱问题上是清白的。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0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件事被康生之流诬陷为“叛变”。他们炮制了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借此打倒刘少奇,同时残酷迫害一批老干部。这样,这批革命同志沉冤莫白,遭到了长期的监禁。薄一波更因此被关押、管制长达12年之久。

  与阎锡山在山西斗智斗勇

  1936年10月,薄一波、杨献珍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派到达山西,同阎锡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图为牺盟总会工作人员在山西太原晋祠的合影。

  1936年8月下旬,薄一波即将出狱之际,阎锡山派人见他,邀他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华北事变后,阎锡山经营的山西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他看到降日、迎蒋都会危及他的存在,抗日、拒蒋又没有力量,不得不另外寻找新的暂时的同盟者,企图借助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来扩充实力,应付危机,度过难关。

  薄一波过去一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做过上层的统战工作,更不愿意同阎锡山打交道,所以就婉言谢绝了。 不久,薄一波出狱,随即与徐冰接头、联系,在谈完正事后,顺便讲起阎锡山曾派人邀他回晋一事。第二天,徐冰告诉他:“胡服(刘少奇)同志说,机会难得,要去,一定要去!”

  1936年11月3日,薄一波返回太原,翌日,与阎锡山进行正式会谈。薄一波提出“约法三章”:第一,我参加共产党多年,可以说是定型了,说话行事总离不开共产党的主张,希望得到理解;第二,我只做抗日救亡工作,对抗日有利的事情都做,不利的事情都不做;第三,在用人方面要给予方便,对我用的人要保障安全,其中会有不少是共产党人。同时,他也答应了阎锡山方面提出的“在山西省政府、军队里不发展共产党组织”的要求。

  薄一波开始工作后,征得阎同意,对牺盟会进行了改组,成立了新的工作班子。改组后的牺盟会,7名常委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22名执委中,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但阎锡山仍是会长,梁化之仍是总干事。薄一波叫负责人,实际主持工作。牺盟会实际上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薄一波把这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叫作“用阎锡山的面袋完全装我们的面”。

  牺盟会改组之后,薄一波等充分利用这一公开的组织形式,训练和派遣特派员到各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到1938年初,山西全省105个县中就有70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特派员和决死队的干部担任,其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牺盟会极大地推动了三晋大地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对全国的抗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然后集结主力准备西犯山西,阎锡山慌了手脚,找薄一波帮忙。

  薄一波说:看来仅仅依靠旧军是不行了,有必要赶快组织一支新军。

  阎锡山说:你说的正合我意,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先搞一个青年抗敌决死队(团),试试看。

  薄一波随即向刘少奇报告。

  刘少奇说:要去!不要说一个团,就是一个营、一个连也要去。你赶紧回去,把牺盟会的日常工作委托给合适的人,除了重大问题你过问一下外,全部的精力都要投在组建新军的工作上。

  薄一波全力以赴地抓新军的组建工作。此前,牺盟会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使全省牺盟会员发展到七八十万人。在此基础上,于1937年8月,组建了第一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薄一波任政委。

  不久,薄一波率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到五台山地区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行军到盂县时,遇到朱德。朱总司令对他说:晋东北地区已有八路军115师,你就不要去了,我建议你到晋东南去。朱德还说:毛主席说,我们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战,要有根据地,而且必须是多块根据地。和下围棋一样,只有一个“眼”不行,那还是死棋,要做几个“活眼”。晋东南地区也是毛主席选定的一个“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遵照朱德的指示,薄一波命令部队向晋东南上党地区转移,自己则到太和岭口(阎前线指挥所驻地)去见阎锡山。他向阎提出:“上党地区是军事重地,我要求率部队到那里去,建立一个抗战的立脚点。”

  阎锡山马上同意了薄一波的要求,并任命薄为地处晋东南的山西省第三行政区政治主任(后改为山西第三区专员公署专员)。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阎锡山的旧军在日本人的进攻面前,除少数进行了较顽强的抵抗外,大部分是一触即溃,闻风而逃,一败涂地,10多万军队损失将近五分之一。沦陷区的政权全部瓦解,尚未沦陷的地区也是一幅溃败混乱的场面。“十月山西人人忙,富人搬家忙,穷人心惶惶,军官扔部属,小兵扔大枪”,就是时局的真实写照。

  中共中央敏锐地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那时,在华北广大的地区,到处是要求抗日的民众,到处是溃兵扔下的枪支,人与枪结合起来,加上共产党的领导,立刻就变成抗击日寇的武装力量。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山西新军不断发展壮大,有正式番号、列入正式编制的有50个团,主力部队约5万人。加上地方党委领导的分布于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的地方武装,总数达到近10万,实际兵力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山西旧军,成为山西土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宣传、贯彻共产党抗日救国纲领主张,坚决抗日、反对内战的武装力量。

  对此,毛泽东赞扬有加。在延安,他在同薄一波的谈话中说:“你们几个人搞了个大局面”,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例证”。

  1945年,薄一波在延安参加了中共七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从襄助刘邓到主持华北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担任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区政委,薄一波是中央局副书记和军区副政委。为此,任弼时曾找薄一波谈话。他说:中央决定调动你的工作,毛主席要我来跟你谈谈。毛主席和中央对你的要求是协助刘邓做好工作,重要的是协助刘邓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

  薄一波表示:我在小平、伯承同志直接和间接领导下工作已经多年了,据我了解,刘邓历来十分注意团结工作并且做得很好。 决死一纵队归129师建制后,我就倍感亲切。有中央的方针政策,又有刘邓的领导,团结一定能搞得更好。

  薄一波十分尊重刘伯承、邓小平,凡是由中央局决策的重要问题都请示刘邓,由刘邓最后拍板定夺;对不搞团结的人坚决批评处理。邓小平也大力支持薄一波。安阳有一个大恶霸叫吴守珍,民愤极大,土改中几万群众要求斗争他。但是,有的干部却为他辩护,说他在抗战中掩护过我们的人,甚至有的高级干部也跑来为他说情。薄一波没有答应,他们就去找邓小平。邓小平回答很干脆:“你们去找一波同志商量嘛!”

  1945年8月25日,薄一波与刘伯承、邓小平等搭乘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飞机返回太行解放区。随后组织了著名的上党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毛泽东同志在重庆的谈判。刘伯承、邓小平高超的韬略,使薄一波钦佩之余,也从中获益良多。上党战役结束后,刘邓随即组织了平汉战役。争取高树勋起义,是其中的一个杰作。薄一波也参与了此事的一些筹划。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部队向豫东、鲁西南方面作战,连续打了陇海、定陶、旦晨等一系列战役。薄一波则在后方,一边支持前线,一边领导土改工作。7月,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兼司令员,邓小平兼政委;野战军与军区的工作分开,军区工作由薄一波与滕代远负责。

  1947年6月30日,刘邓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壮举。遵照中央的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努力完成新兵补充、干部配备、后勤供应等项工作。为支持刘邓大军南下,薄一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1948年2月,主持中央工委(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刘少奇向中央提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北局,两个军区也合并,并推荐薄一波担任华北局书记。薄一波提出,由少奇同志挂名,自己来做具体工作。刘少奇说“挂个名”可以,工作还是你来做。不久,中央来电批准了这个意见。刘少奇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主持华北局工作。

  同年11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又决定把接管平津的任务交给华北局。接管平津,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华北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研究和解决接管中遇到的诸如军事管制、经济建设、对外贸易等问题,为解放战争中的城市接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天后,薄一波进入北平,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也搬到北平办公。

  薄一波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接管平津的任务。

  协助陈云主持中央财经工作

  1954年9月9日,薄一波(二排左二)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新中国创立前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指挥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的同时,抓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建立经济工作的


  领导机构,统一全国财经管理,努力制止持续多年的通货膨胀,实现全国经济的稳定。毛泽东决定调陈云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薄一波协助之。为此,毛泽东曾找薄一波谈话。薄一波说:“中央要我到财委协助陈云同志工作,从内心讲是很愿意的,可以多学习一些东西,但我还有华北局的工作,那一头也很重要,一身二任要误事的。 ”

  毛泽东说:“那你就把华北局搬到财委去办公嘛!”

  从那以后,薄一波的精力都倾注在经济工作方面。在中财委中,抓大政方针的自然是陈云,辅助决策和做具体工作的则是薄一波。其时,全国的财经形势很严峻,很复杂。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是盼望共产党失败,说“共产党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一些朋友也怀疑共产党的治国能力。薄一波曾记得,针对这些说法,毛泽东乐观地回答,打天下也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果然,陈云、薄一波等不负重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通货膨胀基本上制止住了,经济也初步稳定下来。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毛泽东十分高兴,高度评价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1年底,在取得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党中央、毛泽东又发动了“三反”运动,并授命薄一波为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主持“三反”工作。

  对于运动中揭发出来的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案,毛泽东极为关注,亲自过问,并下决心坚决予以严惩。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找到薄一波,为刘、张求情。薄回答:中央已经决定了,恐怕不宜再提了。黄敬仍坚持要薄将自己的意见转告毛主席。薄一波只好如实反映。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在“三反”运动的高潮中,经毛泽东提议,党中央又决定在大、中城市,发动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上海是我国民族资本家最集中的城市。从揭露出来的情况看,上海的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也相当严重。上海的“五反”斗争搞得如何,直接关系着这一运动乃至全国经济工作的全局。党中央、毛泽东十分关注,决定派薄一波去上海,在华东局的主持下,悉心考察和推动上海的“五反”工作。

  “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毛泽东的鼓励关怀令他终生难忘

  1953年夏季,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薄一波因新税制问题受到严厉的批判。

  事情需要从头说起。1952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告》,同时配发题为《努力推行修正了的税制》和《全国工商联筹委会拥护修正税制》的报道。“社论”在说明修改税制必要性和目的时,使用了“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提法。

  修正税制通告发布之后,山东、北京等地纷纷向中共反映执行新税制引起物价波动等问题。

  新税制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在听取了有关汇报后尖锐地批评说:“公私一律平等纳税”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修正税制事先没有报告中央,可是找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得比党中央还重。

  毛泽东的尖锐批评,使当事人薄一波等人感到非常震惊。在1953年夏季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上,薄一波就新税制问题进行了检讨。而一直窥测风向的高岗、饶漱石借机发难,大搞“批薄射刘”,使会议偏离方向。会上批判的调子一直居高不下。看到会议偏离了方向,毛泽东采用“搬兵”的办法,把陈云、邓小平从外地请回来参会。他们分别发言,既批评了薄一波的错误,但又不赞同说薄犯了路线错误。这样才把会议的气氛扭了过来。

  受到批评,薄一波开始感到很委屈,产生了到下面工作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跟中央领导同志谈了。8月2日,毛泽东找薄一波谈话。毛泽东说,中央还需要你在中央工作,不能下去。毛泽东还说:中财委的工作,陈云同志在,你做百分之九十,陈云同志不在,你做百分之百。有了错误,不批评你批评谁?

  毛泽东还说,受了批评,是不是有些想不通啊,想不通的还可以再想。你现在可去找一些同志谈一谈,找朱德、彭德怀还有其他一些同志都可以谈谈嘛!

  薄一波说,两位老总那里,我一定去谈谈。

  毛泽东最后鼓励说,你不要以为天塌下来了,你现在应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换换空气,看看光明前景。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薄一波到河北、山西进行了40天调查研究,并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汇报了关于解放后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以及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情况,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分析、认识自己在财经工作方面发生的错误。毛泽东仔细地阅读了这个报告,几乎每行都划了线,并指示:“印发中央同志及有关财经部门党组阅看。”11月间,毛泽东派人转达他的意思,认为薄的报告内容可取,要他在中央正在召开的第三次农村互助合作会议上讲一讲。薄一波照办了。几天后,毛泽东对薄说:我是让你到祖国各地跑一跑,你只记得一个华北!

  薄一波后来说,毛泽东对他的关怀、鼓励与帮助,令他终生难忘。

  1955年,薄一波被任命为国家建委主任,不久又调任经委主任。

  1956年初,毛泽东从杭州回来,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谈到,为准备八大报告,少奇同志正在听取一些部委的汇报。毛泽东很感兴趣,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给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这样,毛泽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听取了34个部的汇报。薄一波参加了这次汇报的全过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写出《论十大关系》,提出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定薄一波在大会上发言。他讲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问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根据人大常委会决定,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国家经委和工交工作。那一年,薄一波48岁。

  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

  1958年,“大跃进”进入高潮,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钢的指标成为党中央、毛泽东关注的焦点。1959年初,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由于1958年拼命完成了1070万吨(含300万吨不能用的土钢)钢的任务,1959年钢的指标无论如何不能低于1800万吨,然而,这一指标实在难以完成,因此,负责制定计划的薄一波等感到压力很大。

  1959年5月28日,由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薄一波发言:指标落实不容易。 指标落实后,生产日日升,情况也好了。不落实,好像坐喷气式,坐都坐不稳。

  面对生产指标居高不下的情况,邓小平发言:“思想上应从1800万吨钢中解放出来,注意力放在全局上,不仅要搞工业而且要注意整个国民经济,要眼见四面,耳听八方。中央下了决心,退到可靠的阵地,在落实的基础上,积极增产。原来那种作法,只会上不去,最后还得下来。现在的问题是,究竟1800万吨钢完不成事情大,还是国计民生和市场问题大?市场和出口的影响是根本问题,比1800万吨钢问题大得多。从北京、武昌、上海会议始终站在1800万吨钢中突不出来,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方面来个思想解放,1800万吨钢既然办不到,索性来个精神解放。全面安排,解决工农、轻重关系,眼睛只看到1800万吨,就会把全面丢掉,包括丢掉人心。”

  对于邓小平的发言,薄一波感受很深,他说:小平同志这番话讲得鲜明果断,言简意赅,充满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唯物辩证思想。他着重讲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当然离不开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着眼,但同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在全局中是什么地位,对全局有什么影响,小平同志强调“要眼见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有全局观念,而不要只钻在一个局部里面出不来,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去做那种影响全局、即使一时上去了最后还要掉下来的事情。丢掉全面,也就“包括丢掉人心”,这个话是讲得很深刻的。

  5月30日,薄一波在全国煤炭管理局长会议上作了题为《做计划要留有余地,生产指标要落到实处》的讲话,专门讲了降低指标的问题。不久,国家经委党组乘降低钢铁指标的东风,提出调整比例失调和整顿生产秩序的问题。

  60年代初期,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其中,薄一波受命主持起草的《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就得到了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书记处的大力支持。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薄一波的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毛泽东戏称薄一波与其他三位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为“四大名旦”。

  在改革开放中再立新功

  1981年的薄一波

  1978年底,在批判“两个凡是”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平反。1979年1月,薄一波从12年的冤案中走出来,是邓小平首先同他谈话,征求其对工作安排的意见。薄一波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兼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后,邓小平要求他当机械工业的“秦始皇”,期望他在改革上做出成绩来。

  薄一波走马上任,立即投入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领导工作之中。 由于十多年没有工作,为了尽快摸清情况,已经年逾古稀的薄一波几乎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到各地调查,走山西过内蒙、下湖北去苏杭,从内地到沿海,深入厂矿,深入基层,不顾疲劳地考察座谈,听取各种反映和意见。根据了解的情况,他从总结历史经验入手,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的形势,提出调整改革的意见。随后写出了《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回顾》一文,并在长期计划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以后又在中央党校、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教育,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和调整工作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邓小平首倡创办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党内意见并不统一,不少人不理解,甚至怀疑。

  薄一波对办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是满腔热忱,从一开始就给予大力支持,他是最早在特区考察的领导人之一。1981年11月就去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考察,以后又去了几次。薄一波认为办特区的决策是对的,路子也是好的,是有发展前途的,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同时,针对当时的情况,也指出了值得注意和改革的问题。

  1982年,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薄一波又被委以重任,负责体改委的工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改革大计当好参谋,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献计献策。

  中共十二大决定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这是邓小平着力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薄一波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10年,其中前5年是作为主任邓小平的助手,后5年是作为主任陈云的助手,为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以及受命处理党内若干重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薄一波离开领导岗位以后,专心从事回忆录的写作。已经出版的有《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领袖元帅与战友》与《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两册,这些专著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2004年初,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社联合编辑的画册《薄一波》正式出版。这本画册完整地再现了薄一波光辉而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形象地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在画册出版座谈会上,原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这样评价他的老上级:薄一波同志工作的顺利或处于逆境,大体反映出党的路线正确与错误。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参考文献:

  1.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2.薄一波:《领袖元帅与战友》,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4.胡长水:《薄一波素描》,《百年潮》2003年第1、2期。

  5.《刘少奇年谱》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6.《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薄一波遗像

 

 

 

中国邮政发行的薄一波邮票

 

 

 

 

 

 

 

 

1937年,牺盟会成员在晋祠合影,后排右一薄一波

 

 

 

1939年1月薄一波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

本文来源:《党史文汇》2005年第01期;本文作者:刘明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2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