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怀念力群先生系列

 

 

 

 

 

  我与力群先生

  力群先生说话很“绵”,这个“绵”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在山西,这个“绵”字是温和,是好听,语速也不那么快。

    力群先生总戴个帽子,我去他家,他也总是戴着帽子,不戴帽子的时候很少。我没见过力群先生穿西装,好像是,力群先生总是穿中山装。我知道力群先生年轻的时候,应该是西装革履,但我认识他的时候没见他穿过西装,中山装,帽子,布鞋子,手边总是带着一本书。

    老先生把他的散文集送我,上边的签字是一笔一划,老先生给我画画儿,十多朵山茶,不加一点点颜色,朵朵用笔有力,是,木刻的味道。老先生送我字,一笔一划,是,颜体的味道。老先生送我书签字既不称兄也不道弟,都是两个字:同志。

    力群先生的家,院门总是关着,有客人来,力群先生要亲自来开院门,院子不大,却是种满了花草,凤仙、雏菊、大丽菊还有别的什么,我喜欢看那些花花草草。力群先生也知道我从小画画儿,我和力群先生说这种花应该怎么画,那种花应该怎么用笔,力群先生也不反对,总是说对,总是笑着。小院里有一笼鸟,还有一个笼子里是松鼠,这只松鼠,总是在跳来跳去。

    力群先生待客,一般都在楼下,请你坐下,他也坐下,他坐在靠东墙的椅子上,他的身后,有一个粉彩花盆,应该说是套盆,上边的那几笔海棠画得真是好,我说好,画得好,力群先生回头看看,指指海棠的老秆,说海棠的枝子就是像竹竿嘛。我去的时候,给先生带两桶雀巢咖啡,力群先生很高兴,说给我带的?我说是。力群先生就又笑了起来。好像是,老先生那一阵子还喝咖啡。所以,我每去就带一两桶咖啡。那一次天热,老先生脱了外衣,里边穿着吊带西裤,我觉着这才像是搞版画的先生,我说好看,力群先生看看自己的衣服,忽然又笑了起来,像是孩子。

    在我的心里,力群先生应该是个洋派人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学版画的青年都应该比较洋派。但老先生一穿上中山装便更像是老干部,但我更喜欢老先生是艺术家。再有一次去,我在路上买了两只蝈蝈,一只铁蝈蝈,一只绿蝈蝈,我要送力群先生一只,力群先生高兴起来,非要那只绿的,力群先生说他就是要看颜色,叫得好听不好听在其次。

    再一次去力群先生家,老先生正在忙,已经快九十岁了吧,他说他这几天正在给上海博物馆刻板子。我听了吓一跳,这么大岁数还刻什么板子。力群先生拉我上楼,楼上是力群先生的工作室,一般人很少上去。工作室的那张大桌子上都是大大小小刻好或没有刻的枣木板。从小看版画,但我从来没想到版画的原板会这么小。力群先生又笑了起来,力群先生说当年这些版画是要在报纸上发表的,大了哪里成?上海博物馆那边请力群先生把他过去刻的版画作品都重刻一回以收做馆藏。

    力群先生的家里总是那么安静。有阳光从窗外照进来。

    和力群先生坐着,有一次,力群先生无端端又笑了起来,说起我的小说《永不回归的姑母》,说那东西还能割?割了还不死掉?我窘迫了,不知说什么好。力群先生说“吃水果吃水果,洞庭的桔子。”

    在北京,大家都去看力群先生,我想我是应该自己去的。我不愿意一大群人地去,没法说话。想不到力群先生忽然离开了我们。在照片上看,力群先生笑着,但那笑声,却永远不会让人再听到。

    我还想,这次去的时候还要给力群先生买两只蝈蝈,一只绿的,一只黑的。

    北京的冬天,十里河那边有蝈蝈卖。但力群先生不在了,永远不在了。(本文作者:王祥夫)

 

  神笔·青松 

    一支神奇的画笔,搅动了一个世纪的风云依然激情四射,健硕丰润;一棵常青的松树,经历了百年风霜依然英姿勃发,充满青春活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力群老师。在我的眼里,他接近百岁,仍然像一个孩子般天真纯净;他历尽沧桑,却仍有着一颗不老的诗心。

    最初认识力群老师,是在一次会议上,听他讲关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亲身经历。他是名人,我认识他;而我是无名小卒,他不认识我。直到1996年的某日,他到出版社来找我,谈出版他的自传《我的艺术生涯》之事,我们才算正式认识了。编书的过程中,他的细致认真,让我叹服。在我印象中,画家们都比较细致,力群老师犹甚。他一点儿也没有名人的架子,当时以他84岁的高龄,我对他说有事我去家中找您,您就不必来出版社了。但他说不行,一定要亲自来。更让我感动得是,后来他说要送我一幅他的木刻代表作,问我要《百合花》还是要《瓜叶菊》,我选了《百合花》,没过几天,他竟然亲自送来,而且装了漂亮的美术镜框,这真让我又惊又喜。

    只要出版社有他的书在编,他隔段时间就要拄着拐杖亲自来出版社。记得有一次我陪他到美术设计室在电脑上修改封面,当他看到美编在瞬间将画面变幻各种不同的颜色,能将各种图案拖来拽去时,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连惊呼,“太神奇了,太方便了,没想到,没想到。”那手舞足蹈的样子,像是个老顽童。后来我因为稿子的事,又几次去过他家,都看到他坚持坐在那里用毛笔写字。那种好学、勤勉,常常成为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他搬到北京以后,还数次邀请我去,但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如今力群老师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但力老的画作、力老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本文作者:珍尔)


  夕照桑榆叶更红 

    今年是力群先生百岁寿诞。力老灵石故乡和北京的住地皆举行了盛大的寿庆活动。我因故未能前往,实感遗憾。我题书“夕照桑榆叶更红”两幅,作为拜寿之礼,一幅捎往灵石,一幅由女儿带去北京。

    元旦前,女儿为我带回了力老新出版的《力群百岁画集》和《力群国画集》。这两本集子均收录了我写的《妙笔丹青任挥洒,清风豪气尽如人——浅谈力群先生的中国画艺术》一文,其中《力群百岁画集》还以此文作序。我甚感欣慰。

    力群先生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早年创作版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画中国画。在力老的国画作品上角,常印个“学到老”的闲章,力老多年来就是以这样的精神,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创作。

    两本新画集主要收录了力老近年在京的新作和在太原时的作品。我反复品读,其中不乏传世佳作,我特别喜欢。

    力老晚年开始画中国画,取得如此艺术成就,除得益于早年就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时受过国画大师潘天寿和李苦禅的教导,主要是源自力老的勤奋、谦逊与好学。他不仅研习传统绘画,而且向大自然学习,向古今中外名家学习。

    他非常珍惜时间,把每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从不浪费一时一刻,就连外出赴宴,在人未到齐之前,还要看看书或记记提纲。他喜欢外出观景。多年前,我俩一道去太原迎泽公园赏菊,力老观察满园艳丽多姿菊花时的那种专注神情,我至今难以忘怀。他喜欢画竹,不只研究诸多名家的画竹方法,还要到有竹子的地方观察竹子静风而立和临风摇曳时的多种姿态。

    记得一次力老到古交为我的巨幅国画《煤城之春》题写画题,看到墙上挂着我的另一幅山水画时,力老问我,这山上的肌理是怎样画出的?我说,皴擦的次数多了,斑斑驳驳的效果就自然形成了……作为名家的力老,仍是这样时时处处不忘观察、研学与思考、创作。

    力老的一生坚持“学到老”精神,不畏世俗歪风之干扰,崇尚艺术为人民的魅力人格,不懈地完善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审美追求。所有这些,使力群先生艺术之树常青成为必然。(本文作者:王步超)

 

本文来源:网络;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2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