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初识墨遗萍

  能够认识墨遗萍先生,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1972年冬天的一个下雪天,大约是县文化馆的王学文先生通知我,到县中学去听一个讲座。我那时在纺织厂当工人,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学爱好者。通知说,不许告诉其他人,不许带笔和纸。我满怀狐疑赶到县中学的一间教室,所有的窗户都已经被报纸糊得严严实实。人到齐以后,门便被人从外边给锁上了。主持人是郑怀礼,一个视蒲剧如生命的14级老干部。“今天请墨遗萍同志讲一讲关于戏曲的一些问题,只能带耳朵,不许记笔记。”

    一个清瘦的老人蹒跚地走上讲台,缓慢地掏出一摞烟盒纸。他的讲义就写在烟盒的背面。第一部分讲戏曲的结构,“戏曲的结构嘛,无非四句话:一江春水向东流,大雨催来浪奔流,怒涛狂卷江心处,余波未已船到头。也就是起承转合。中国的戏曲在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风格。”讲着讲着,墨先生话锋一转,拿样板戏说事。“什么三突出?老戏就是三突出。皇上未出台,太监宫女先出来热闹一阵。皇上这才出来亮相。让李玉和唱一大段,就是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徐策跑城,边唱边舞,比杨子荣演得精彩多了。所以,从结构上说,三突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是老套子。”说实话,墨先生的话颠覆了当时的神圣。在1972年的那个年代,神圣的样板戏的三突出是金科玉律,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难怪要锁门、不让记笔记。墨遗萍何许人?如此大胆。

    墨先生,河津原村人,原名李毓泉,1909年生人。因爱墨子学说,改名墨遗萍。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中央党校第一期学员。1937年陕甘宁边区秘书科长,《函友周刊》主编。毛主席曾经当面对墨先生说,函友好啊,我很爱看。新中国成立后在山西大学当过教授,终因为喜爱蒲剧,1958年回晋南蒲剧院当院长。墨先生著作等身,一生写了近百部剧本,在晋南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次讲座让我忽然明白了许多东西,也对戏曲艺术有了兴趣。在研读了许多蒲剧传统剧目后,确实觉得墨先生说样板戏的结构是传统老套子不假。后来我曾经几次去拜访墨先生,先生的思索就写在烟盒背后。先生说,万一有事,这些东西好销毁。先生还说,八亿人,八部戏,千古奇闻。我对“文革”的反思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1979年,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马文瑞对延安时代的墨先生记忆犹深,在他的安排下,墨先生被调到陕西戏曲研究院。我再也没有能够与墨先生见面。

    我与墨先生的相识对我后半生的思想影响极大,我学会了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用墨先生的话来说,是用过程的眼光看待现实。墨先生在烟盒的背面曾经给我写了几句话,“嗣同祭刀,太后弃骨,项城画饼,季新刺王,浊世扬清,青史鞭浊。”谭嗣同变法被斩,西太后死后被孙殿英掘墓扬尸,袁世凯皇帝梦一枕黄粱,曾经的革命英雄汪精卫沦为汉奸。我明白先生的心意。眼前的一切都会过去,历史会记住这一切。

    我必须提到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人就是郑怀礼。在那样一个年代,在那样一个环境,在他自身尚且难以保全的境况下,竟然有胆量组织这样一次讲座,让“黑帮”在讲台上“大放厥词”,“攻击”样板戏。郑怀礼被人称道的事情很多,上世纪70年代,他收留保护落难的著名右派作家从维熙,在中国文坛传为美谈。这个在1944年就曾经被阎锡山下令通缉捕杀的老共产党员,一身傲骨铮铮作响。1988年郑怀礼去世时,留给家人的遗产是“一副铺盖卷,两块八毛钱”,令前来吊唁的几千百姓潸然泪下。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01103,本文作者:竹马(晋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2-14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