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河汾旧影未消磨——艺术大家林凡回望山西

  1123日和30日,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栏目以《著名书画家林凡的堂堂世界》和《艺术大家林凡的瑰丽人生》为题,向观众介绍被誉为“艺术界的全才”的林凡先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美术院副院长、已届八旬的林先生,28岁到49岁的20年是在山西度过的。他说:“山西对我影响太大了。山西人对我的影响太深。”

    80岁的林凡先生被身边人笑称“80后”,不仅知道周杰伦,还知道 Lady Ga? ga。他个性简单,具有孩童般的想象力。三女儿林天放这样讲述父亲的趣事:“有一年冬天,我们家买的大白菜搁在楼道走廊,不见了。我爸回家在宣纸上写下‘同志,请您不要偷我家的白菜。’还有一次,父亲下课回来,见我们没有做饭,他说‘你们再不做饭,我就要朝生气的道路上走去。’”他多愁善感,有一图章,印有“我是人间惆怅客”。对于成就,他自谦地说:“我是瞎闯出来的。我骨子里是个文人书画家。”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从艺60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水墨、工笔画作品。工笔画作品《微雨引飞泉》获全国工笔画展一等奖,《谷音》获全国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出版有《林凡画集》、《林凡书画集》、《林凡书艺》及《林凡风景画选》、《林凡集林》等专著。1931年,林凡出生于湖南益阳的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喜欢建筑,高中毕业后想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然而他偏科厉害,全县17个中学,文科统考第一名,可是数学不及格。林凡17岁参军,由于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超众的艺术才华,很快崭露头角,先后担任过从军记者,美术编辑。正当他在部队大有作为的时候,不幸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山西待了整整20年。那20年,因为还有一份温暖朴厚的人情,使林老时常在记忆里重温。他写道:“大劫醍醐每兀傲,小春沉静怎消磨。”

 

认识山西

    林凡先生清楚地记得,是1958429日离开北京下放到山西的。他剃光了头发,只带了换洗的衣服,到医院隔着窗户,看了一眼刚刚出生一天的大女儿丹诗就出发了。

    戴着“右派”的帽子到一个新环境该怎么办?想到了母亲常常告诫自己的话:“猴子坐在板凳上,也要像个人模样。”

    林凡与其他320余位来自军委直属单位和各个军事院校的“右派”,被派往太谷县郭堡水库劳动。当时的郭堡水库工地只有很少的机械,但要完成“当年开工、当年受益”的计划,只有靠人力拼搏。第一次评奖,林凡就当上了劳动模范。

    由于有艺术专长,林凡被抽调到太原参加青年跃进展览。在七天七夜加班工作取得展览的成功后,他却被逮捕了,罪名是私自逃避劳动改造,因为他的调动只是领导人之间的口头承诺,没有调令可凭。当时任省团委书记、展览主任的仝云同志,主动出面澄清,他才得以重获自由。

    随后,他又参加了山西献宝展览,负责收宝和布展。在展览中,收藏家、时任山西省博物馆副馆长高寿田先生,并没有把他当成“右派”,而是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辨别青铜器、玉器和书画,林凡开始对古文物有了入门的粗浅知识,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山西真是文化的沃土。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林凡被选中参与山西厅的装饰和陈设。为汇集有关陈设文物和描绘能代表山西风光的素材,林凡跟随负责陈设的山西省美协主席苏光和一些画家走遍了山西。林凡越看越激动,越走越感慨:“山西,风景美,文物丰厚”,并很快撰写了陈设方案和彩色的陈设效果图。

    在人民大会堂工作的8个月当中,林凡设计了沙发、地毯、陶瓷用物、屏风,其中,由他摹画的永乐宫八音图作为陈设小品画挂在了山西厅。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极具时代特色的事情,令林凡记忆深刻。那是4封介绍信的故事:

    介绍信是由省里开到山西省驻京办事处的,信是这样介绍的:“我省右派分子林凡去人民大会堂搞设计和装饰陈设”。但到了北京,“右派分子”怎么能进入人民大会堂呢?于是,转写的介绍信就改成“兹介绍我省青年画家林凡同志去人民大会堂工作。”8个月后,完成了任务,大会堂把他介绍回山西省驻京办事处,介绍信又是这样写的:“贵省青年画家林凡,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八个月,积极主动,成绩卓著……”可是山西省驻京办事处怎么往回介绍呢?往回的介绍信写道:“我省右派分子林凡,已完成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装饰任务,著其回省继续改造。”

 

结识山西

    1960年,林凡调入山西省晋剧院工作。十几年中,他先后为数十部晋剧、舞剧和话剧、梆子折子戏设计了人物、服装和布景;通过协助完成的山西戏剧调查和《山西戏剧图史》,使得林凡对山西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晋剧院工作的十几年中,林凡和诸多著名演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接触最多的是以院长张一然为首的创作班子的朋友。林凡经常说:“张一然是一位学养深厚、爱才如命的好领导,他从各方面鼓励我从事美术和文学创作。”

    有一年,他偶然看到《罗马大战》和《斯特凡大公》这样的古代战争故事片,受到启发,于是向院长张一然提起,很希望把中国第一位和西方沟通的张骞搬上舞台,张院长高兴地击掌赞成。两年当中,他制作了6000多张卡片,最终写成了剧本《天山明月》。他把剧本寄给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林农导演。林农导演给他回信表示十分赞赏剧本,并提出要拍摄。但后来林农导演因身体欠佳,这个剧本被搁下了。

    剧本没有拍成,但林凡根据搜集到的素材画成了《张骞回京》这幅大画。这幅画是他诸多作品中的一件重要作品。1960年至1978年,林凡先后在山西大学艺术系、山西轻工业学院和山西省艺校担任美术教学工作。他边学边教,在教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从各方面汇集素材,编写了《线画丛谈》和《北派山水研究》。而与学生们的友情也是林凡在山西收获到的“一宝”。和1960年山西省艺校的美术大专班26位学生的深厚感情,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些学生中,有赵力忠、田树苌、郭永安、张行吉、张泽民、牛林森、赵丙政、洪丽云等。

    在山西的20年,林凡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搞个人创作。那时,除了要进行“思想改造”,就是被安排完成一些宣教任务的美术设计和创作。这些任务中包含连环画、年画、布景、服装道具、展览、对联、抄写等等,每个“任务”,林凡都精益求精,用尽心思,花样翻新,创作了《黄河民兵》、《太原的黎明》、《平原游击战》等。可惜的是,原稿都已经遗失了。

    在山西,林凡完成了多部连环画,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南海战歌》,这本连环画已经再版十多次,至今仍在再版。《在一所院落里》是林凡一部较为成熟的短篇连环画。其后的《尹灵芝》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同样也获得很好的评价。

    年画则以《学毛选》、《泅渡黄河》、《爷爷送我上学堂》和《摘葵花》等可以作为林凡那个时期的代表。而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还是《大寨之路》。一个《大寨之路》,一搞好多年,以至于林凡的三女儿小时候觉得爸爸就是专门画大寨的。

 

见识山西

    在山西,最使林凡难忘的有两位学者、艺术家,他们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博大师张颔先生和书法家、作家、著名学者林鹏。他们对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影响十分深刻。

    林凡认为,两位大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他们使智慧与修养成为一种工作精神。“文革”期间,林鹏在学习班中为林凡治印近30方,有的还刻着“班中纪念”。两位大师都曾针对他的书法进行过点拨式的指点。林凡一听到他们谈及某种碑帖,总是到处去搜寻,去临习。长期的磨砺,他感到自己的书法艺术观念是转益多师的成功之点。

    林凡女儿回忆:“父亲有这一管笔,为人家写喜帖、写对子、写春联、写展板、写中堂字、写挽联……常常一站十几个小时地写。有时还能因此获赠一些食物贴补。那时我常给父亲研墨,边研边看他写字。看他摁毕印章,听着客人对父亲的赞誉,我心里特别骄傲。”

    林凡自己也讲过一段趣事:“在山西期间,有一年,要过年了,老婆说,你是个男子汉,总得搞点肉回来。我骑车子出了门。朋友老婆是东北人,我说,今天赊点肉,她说,那你写对联吧,说着,从她家柜顶上拿出一刀红纸,我从早上9点写到晚上9点,100幅,写坏两幅,一共98幅春联。然后我说,赊2斤肉,声音不高,底气不足啊,因为我是右派嘛。没想到她往我自行车上放了一扇子猪肉。我当时真的是心花怒放啊。也是第一次知道,书法能够换肉。”

    上世纪60年代,林凡受命同工笔画家潘絜兹、常沙娜、李亨等人,到永乐宫、岩山寺、佛光寺、青龙寺、应县木塔等许多留有古代壁画的古代建筑进行普查并临摹。这些古建筑中光线幽暗(为了防火不允许用电灯照明),蝙蝠成群,一入秋末,就冷不堪言,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辗转晋南晋北,奔波工作达一年之久。

    在这次临摹活动中,有两件小事值得提及,一是林凡和龚森浩先生,在佛光寺大佛的佛座底下,光线极其幽暗,位置十分逼仄之处,发现了一幅在任何佛光寺文献、图录中(包括当年林徽因深入勘查测绘时的图录)都没有载录过的《天王驱鬼图》,幅度不大,但十分精彩。另一件事是永乐宫从永济迁到芮城时,破损较多,经他们一面临摹,一面修复,已旧貌重显。但当他们撤离之后,一个游客恶作剧地用利器在壁画上划出一条长长的划痕,再一次使壁画受到严重破坏。林凡一个人再次受命返回永乐宫,修复达一月之久。

    林凡的女儿林天放曾专门作文思考父亲的艺术生涯,她写道:“没有山西,就没有今天的父亲。父亲的绝大部分艺术思想和文化观在山西得以孕育、养护和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河汾旧影未消磨”,这是林凡先生对他在山西20年生活的诗意总结。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1213,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12-08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