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名相赵鼎

  1127年,宋廷在南下金兵的猛攻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随即,赵构南逃,即位于临安,是为南宋,仍始终受北方金廷大军的威逼,朝野不安。在丧权辱国的危急之秋,宋廷重臣赵鼎代表中原广大军民的利益,挺身而出,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为支撑,力主抗金,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堪称主战派的中流砥柱。

 

    赵鼎(1085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解州闻喜县(今属山西运城市)人。他四岁丧父,由母氏樊某躬自教诲,通经史百家之书。21岁,由乡荐,次年登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知枢密院事、都督川陕荆襄军马等职。两度入相,佐掌机务及军国重事,是一代名相,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面对日甚一日金兵强敌的威逼,赵鼎痛心于国土沦丧、民众流离失所,始终力主抗金。早在靖康初,金兵攻陷太原,宋廷议割太原、中山、涧河三镇,赵鼎坚决反对:“祖宗之地不可与人,何庸议?”(《宋史》本传)。因群情激愤,和议未成。次年,金兵围困汴京(今开封市),由于投降派占上风,导致亡国,徽钦二帝被金人俘掠北走。南宋初立不久,金兵大军压境,宰相朱胜非主和,赵鼎却坚决主战,使主和派未能得逞。其时南宋军民同仇敌忾,抗金热情高涨,与赵鼎在朝主战之推动密切相关。建炎三年(1129年),抗金名将韩世忠与部将不和,赵鼎协调矛盾,使韩世忠严肃军纪,加强防御,受高宗嘉勉。绍兴三年(1133年)宋将李横冒进失利,赵鼎事先料及,大力推荐岳飞统兵,不到三月,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大长士气。同年伪齐与金廷联军攻宋,赵鼎支持高宗亲总六师,临江决战,屡获大胜,迫使金兵北撤,高宗称赵鼎胆略非凡,是“真宰相”、“宋社之幸”。赵鼎晚年与秦桧同为宰相,秦桧屡屡排挤赵鼎却受到高宗纵容和宠信,赵鼎终被贬官,安置潮州。绍兴十四年(1144年),移吉阳军,他上表:“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之叹道:“此老倔强如昔。”在吉阳军三年,赵鼎不与故吏往来,回避嫌疑,但秦桧不放过他,加意陷害,罗织罪状。绍兴十七年(1147年)赵鼎抱恨而卒,终年63岁。

    赵鼎学识渊博,曾受诏监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书成呈上,被评为“是非各得其正”。高宗题赞为“忠正德文”。世人编其文集,遂名为《忠正德文集》。《宋史》本传称赵鼎遗有《得全集》,收疏奏等200余篇。其余所作,其子赵汾为避祸而焚之。

    在现存遗文中,有赵鼎所作大量政论、军事和用才方面的篇章。综览其所作,赵鼎在哲学上尊崇伊川(程颐),以道学为宗,时称“伊川三魂”,赵鼎为“尊魂”,王居正为“强魂”,杨时为“还魂”。但赵鼎不专于一家,兼治法家、兵家等学说。其为学不重虚理论辩,而专重现实政治,突出地服务于抗金事业。其时秦桧治学遵王安石新学,赵鼎反之,主张恢复宋太祖、宋太宗的成法。其反新学,也是反对蔡京等人曲解王安石学术的陈腐之论,并不是一味保守。他说:政治应“亟变而新之”即“作新士气,恢张国威。”如果革新是在旧典中字句上兜圈子,面对亡国危境,不讲从根本上“养吾力以待时”,将会“徒取危困之辱。”可见他是识大体的明智政治家。其时不少学者如陈亮等虽多主事功,但不分轻重缓急,认为赵鼎“不究变通之理”,是不理解赵鼎之用心。史称“故鼎为国,专以固本为先,根本固而后敌可图,仇可复,此鼎之心也”。可见赵鼎是从战略角度有深谋远虑,惜乎其时朝廷不能用,而终使江山变易,岂能归咎于赵鼎。赵鼎的政论思想,体现在他倡导“目击身蹈的实践观”,这在战事频仍、时局瞬息万变的情势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他提出专断措置必以明察实情为前提,符合实事求是原则。他重视事物变化的内因,故有“固本”之说,认为“有益于时者,不计其所损;有益于国者,不恤其为害。”就是要以国计民生大局为重,不可拘泥于小利害之辨,这是宰相具备的素质。在经济方面,他主张要富国,兴屯田,择郡守,通商贸,减免苛税,发展生产,朝廷要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不扰民,所谓“唯节俭一事,最为美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降大任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07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山西文化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