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赵毋恤——赵国创始之君

  赵毋恤,也称无恤,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创始人、第一代国君,世称赵襄子(谥号)。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季,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是春秋战国之际,活跃在三晋大地上的风流人物,与乃父赵简子共创“简襄功烈”,而载于青史。

    赵毋恤是晋卿赵简子的小儿子,因其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简子的诸子中名分最低,是为庶子之末。少小之时,甚至连父亲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敏而好学,思而果决,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之刮目。姑布子卿,长于谶学,以善相之术取信于简子。某日,简子召诸子于前,请子卿看相,子卿以毋恤相贵“真将军矣”,乘机向简子举荐了他。

    简子虽信相貌之说,但尤注重对诸子的教育与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辞,书刻于若干竹板,分授诸子,严令认真习读,领悟个中要旨,并告诫他们三年之后将逐一查考。三年到期,简子进行考查时,他的儿子们或无言以对,或背诵不出,有的甚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太子伯鲁亦不知所之,呆若木鸡。唯有毋恤对竹板之训诫,背诵如流,并始终将它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简子始信子卿所言、所荐,以毋恤为贤。

    及至诸子长大成人,简子又对他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检试。一天,他召见诸子说:“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史记·赵世家》)意思是:我把一宝符藏在常山之中,你们寻找去吧,先得到的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求宝符于常山,然而,谁也没有寻得宝藏,一个个乘兴而去,空手而归。只有毋恤归来后说:“已得宝符矣。”简子闻听,便命毋恤具实奏来。毋恤答道:“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简子听罢毋恤所言,兴奋异常,顿觉诸子中只有毋恤最贤、最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之继承者,遂废掉伯鲁太子之位,破例立毋恤为太子,最终确定了接班人。

    晋定公三十七年(前475)简子卒(采古本《竹书纪年》所载),赵毋恤承袭其父简子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襄子为晋卿后,在晋阳城西边山(今晋源金胜)厚葬其父,并借丧服未满,代国懈于防范之机,在夏屋(今代县)设谋宴请姊丈代王,将其击杀于筵宴之上,并乘势率兵奇袭灭代,封其兄伯鲁之子赵周为代成君。初临卿位之赵襄子,出手不凡,兵不刃血,而得代国,与其父赵简子相较,可谓“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

    襄子出道之时,晋国正卿由知瑶取代。久有削弱韩、魏、赵三家,独吞晋国之心的知瑶,长期以来受掣于老辣干炼的赵简子,今简子撒手人寰,襄子初临卿位,阵脚不牢,正是其大显身手之时,遂以正卿之尊,假晋侯之命,巧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韩、赵、魏三家各索取领地一百里。韩虎、魏驹明知这是知瑶强大自己,削弱别家之阴谋,却不敢与之争锋,曲意求全,如数奉上。而年轻气盛、豪气冲斗之赵襄子,却不愿俯首贴耳听任知瑶摆布。加之,他识破知氏强己弱彼之谋,便非常坚决地回绝知瑶的索地之举,义正辞严地说:“土地是先人产业,岂可随意奉送他人!”知瑶见韩、魏两家拱手献地,而襄子竟敢抗命不从,勃然大怒,遂挟韩、魏出兵,与自家人马合作一处,亲挂主帅、杀奔赵氏而来。

    襄子与知瑶早有宿怨。晋出公十一年(前464),晋国伐郑时,简子有疾不能前往,委派襄子率兵参战。在伐郑获胜的庆功宴上,知瑶轻视襄子年轻,便佯醉当众戏弄襄子,并用酒具击伤襄子额面。此后不久,他又从中作梗,私下劝简子废掉襄子的太子之位。于是,襄子恨透了知瑶。时下,知瑶又因挟地无成而大加挞伐,欲灭赵氏于一旦,襄子只有拼力抗击,别无它途。赵襄子清醒地知道,韩、魏两家虽与知瑶同床异梦,无心替知氏卖命,但既受制于知氏,同时也想扩大自家势力,得到赵氏之地。以赵氏之力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孤木难持,遂按父亲临终之嘱,避敌精锐,退守晋阳,以地利之长,克敌疲之短;以守御坚持,待敌分裂自乱。

    知瑶率三家之军兵困赵氏于晋阳后,襄子凭地险与人和之优势,以弱御强,以寡敌众,周旋一年有余。第二年夏季,知瑶借山洪来临,掘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没城者三版。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异常艰难。群臣虽有动摇,但“民无叛意”。就在此存亡攸关之际,襄子却估计到晋阳城愈是危在旦夕,韩、魏两家也必将愈无心恋战。因为赵氏之存亡虽在眉睫,但赵氏之亡,对韩、魏两家意味着什么,这个道理洞若观火,显而易见。遂命家臣张孟谈乘月黑风高之隙,潜入韩、赵囤兵之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韩虎、魏驹与襄子结盟,乘知瑶胜骄无备之机,内外夹击,铲除知氏,三分其地。于是,知瑶精心策划的三家水灌晋阳,共灭赵氏之战,同盟反戈,功亏一篑,自己反身败名裂,祸及灭族,连颅骨都沦为对手的酒器。由此,晋国的四卿之争,演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襄子时期,挽狂澜于既倒,消灭了必欲灭赵的知瑶。

    知氏之灭,为“三分晋室”之局开启序幕,赵国之建立随即而来,春秋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一个大国兼并的“战国时代”分娩出世。

    晋国赵氏,从史载看源自赵夙、赵衰,逮赵盾时炽盛,而后急转直下,几近族灭。降至赵武复卿位,及至赵鞅(简子)再次复兴。到襄子时拓土开疆,立国封侯,终为战国“七雄之一”。细析襄子文治武功,灭代、灭智、收复中牟,创建赵国,乃其大端。使其终成上述武功之盛,实得之于善用人、善筹谋、善攻心。诸如对豫让之尊,对中章、胥己事之敬,对高共之奖,对张孟谈之信,非常人所能。尤其在选任接班人时,为了家族之团结,为了赵国之强盛,虽有五子,却自知非“大命”可托,遂择优而选,传位于其兄伯鲁之孙赵浣。

    襄子在位51年无疾而终,依其所嘱,赵浣继承赵国之侯,史称赵献侯。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衡量,襄子可谓无私。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