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温彦博——初唐外交家

  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乃至创誉满史册的“贞观之治”,可谓初唐盛事,国泰民安;淑文贤武,人才辈出。其中,太原温氏三兄弟:温大雅、温大临、温大有,便在这一历史时期,别有建树,被时人所称道,而排行第二的温大临(字彦博),便是“三温”中之佼佼者。

    温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字彦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以其字“彦博”传名天下。彦博幼好学而有涵养,思慧敏而有恒心。博涉经史笔记,尤长于谈吐机辩。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温彦博便被秦州牧看中举荐,授文林郎、直内史省,旋转通直谒者。炀帝末年,朝纲崩坏,天下大乱,彦博又被封疆大吏、号称“燕山雄健”的幽州总管罗艺所赏识,引为幽州司马。后来,罗艺见李渊定鼎长安,大势所趋,遂思归顺唐朝,彦博又竭力赞成,从中斡旋,终成此事,被擢升为幽州总管府长史。不久,被唐廷征为中书舍人,旋升迁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之爵。

    武德初年,突厥侵扰北边,高祖李渊出兵拒敌,命右卫大将军张谨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温彦博为行军长史。岂知太谷一战,唐军败绩,温彦博在战乱中被突厥所俘,身置阶下。突厥统帅颉利早闻温彦博之名,知其是初唐重臣,常赞画于高祖左右,遂如获至宝,亲自审询,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欲从彦博口中探出唐军兵力分布、军备、军需及兵员等重要底细。哪知温彦博“威武不能屈”,利诱无所视,自始至终“固不肯言”。颉利心机费尽,无计可施,又深羡其忠耿之气,便把他囚押于突厥腹地,阴山之北的苦寒之所,欲慢损其志,收归麾下。然终不能遂愿。直到李世民即帝位,大唐与突厥缓解,久囚阴山的温彦博才被放回。

    贞观二年(628年),被释不久,回归唐朝的温彦博,即被太宗委任御史大夫,仍兼检校中书侍郎事,专事与唐王朝相邻各国的外交事务。在外交活动中,温彦博“善于宣吐”,大展其能,颇显外交才干,深得太宗青睐。某次,太宗询及四方邻国的民情风俗,彦博“承受纶言,有若成诵,声韵高朗,响溢殿廷,进止雍容,观者拭目”(《旧唐书·卷61》),饮誉于朝野。贞观四年(630年)彦博升任中书令,进赐虞国公爵,专司草拟皇帝诏诰政令,成为贞观间与王珪、房玄龄、李靖、戴胄、魏征等比肩的“一时名宦”。这一年,唐军借突厥内讧,分裂为东西两部之隙,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太宗召群臣,议突厥请降之事。大多朝臣以为:多年以来,突厥恃强北境,屡次侵扰大唐。时下,内讧纷起,兵败而降,并非真心归顺,宜“分其种落”,迁徙河南,散居州县,各使耕田,变其习俗,使之“化而为汉”。这样,国家既得到了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的好处,塞北也会因其内迁,患害自然消除,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弊。唯独温彦博不以为然,竭力反对,力陈己见。他认为:早在汉代,就已采取安置匈奴降者于五原塞下之大计。如今,突厥已降,应把他们安置在河南(今内蒙古黄河河套之南)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旧唐书·卷61》)他强调:如果强迫已降突厥背井离乡,就违背了其民族的民情风俗和生活习惯,“非含育之道也”。温彦博的这个“攻心为上”主张,遭到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魏征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安抚,如按部族安置,等于“心腹之疾,养兽自遗患也”,主张仍然将其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土”。温彦博则据理力争,坚持己见,驳道:“教其礼法,选其酋首,遣居怀德,何患之有?”最终,太宗采纳彦博之见,以为其不随大流,见地独到,既可做到使突厥降部无疑虑之心,又能结合实情不违背其民俗习性,宜于教化生存,遂力排众议,以德怀之,将10万余户突厥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的地区,并设置顺州、州、长州、化州都督府,任命归顺的突厥本部族酋长为都督或刺史,统帅其原部。还挑选降部突厥中有才能的贵族直接担任朝廷命官。太宗的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与深刻的影响。至此,东突厥再未形成唐王朝的对立力量,保证了后来数百年的北境和睦。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