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田园诗”杰出领导“文人画”南宗鼻祖——王维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人画派”的创始者,享誉“南宗之祖”。他的诗路极宽,送别诗、边塞诗均有佳作遗世,而“田园诗”则构成其最大特色。】

    王维,字摩诘,誉“诗佛”,生卒年史存两说,一为周大足元年(701年),卒唐上元二年(761年);一为生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卒唐乾元二年(759年)。原籍北都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逮父王处兼时,徒居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遂占籍河东。

    王维出身官宦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教育。其父曾为汾州司马,过世很早,他和弟弟王缙均由一生虔诚奉佛的母亲拉扯成人。王维事母甚孝,母亲对他的成长、行性影响颇深。

    史载,王维幼年敏慧多才,对音律尤有灵感,9岁时即开始吟诗作文,显露出惊人才华。15岁时便优游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写下《过秦王墓行》、《洛阳儿女行》等名篇,受到上层社会之青睐。年方17,诗文便称著于世,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千古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当年的代表之作。

    青年时代的王维,除了诗文饮誉域中外,更以博艺多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见薛用弱《集异记》),被当世称为奇才。据载,18岁时的王维演奏琵琶时称一绝,曾妆扮伶伎,为一位公主演奏《郁轮袍》曲,技艺之精妙,在坐者无不惊讶、赞叹。19岁时参加科考,便得乡试第一,取得“解元”桂冠。两年后的开元九年(721年),又京考得中,进士及第,受任大乐丞。春风得意,青年得志,21岁之前的王维可谓风光占尽。

    然而,风流蕴藉的王维在大乐丞的职位上官椅尚未坐暖,便因所辖管的伶官私舞黄狮舞,违反礼乐规制而受到牵连,被贬放济州作司库参军。从宫廷的大乐丞到地方的仓储“参军”,对一帆风顺进入仕途的王维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初次尝到了宦海沉浮的苦涩,他唱出了《被出济州》的低调:“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此后的十二三年中,王维极不得志,在寂寞和寡欢中苦撑。直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入朝执政,年近35岁的王维,才在他的援引下,擢升为右拾遗,重返长安。

    久旱获甘霖的王维,对张九龄给予的提携,感激万分,在《上张令公》、《献始兴公》等诗中恳切表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用历史的眼光看,张九龄是一位正直有才的宰相,是当时唐廷内外进步力量的代表。但是,当权不到三年,便被“口有蜜而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所谗陷,被贬荆州长史。政治上失去依托的王维,思想骤变,开始厌烦仕途。从他的《寄荆州张丞相》诗所云“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就反映了其这一时期的沮丧退隐思想。恰在此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便出使塞上,赴凉州河西节度幕府作了判官。在边塞戍卒征战、大漠长河的军旅生活和孤烟落日、壮丽风光的影响下,暂时脱开仕途失意忧思的王维,写下了不少雄浑悲壮的边塞诗篇。诸如一派英姿奋发的《少年行》之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志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视死如归、气概雄浑的《少年行》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廷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直抒自己抱负的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及描写边塞绮丽风光的绝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反映边关将士狩猎场面的妙语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当然最为著名、最享盛誉的还数千年绝唱,“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的《阳关三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维告别了三年的边塞生活,再返长安。为了避免遭受李林甫的迫害,再加上自幼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他开始一生的关键转折,即从关心世事、胸怀抱负、欲有所作为,变为消极避事、不思进取、逐渐退隐山林,从这时起至他离开人世的20多年中,虽朝廷待他不薄,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尚书右亟等职。但是,他却无心仕途,过着一种与人无争、于事无争的半官半隐的生活。除了必须应付的官场之例事外,便是吃斋念佛,弹琴赋诗;浮舟往来,优游山林;集友宴乐,傲啸终日。恰如他的《酬张少府》一诗中所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也就是在这“可无可不无”的敷衍官场、悠闲别居、诵佛参禅的生活中,王维度过他一生最为惬意的时光。

    有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就在王维无心仕途,竭力淡出官场,一心归退山林的时候,却迎来自己一生最为得意的光阴。由于他精音律,擅诗文,声名遐迩天下,遂引得京城权贵、李氏诸王对他的青睐。史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见《旧唐书·卷190》)一时间成为煊赫炙手的人物。这一期间,也是王维“田园诗”创作高峰和“文人画”奠基的大好时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数量等身,为其一生各类诗篇之最。他之所以能把田园的生活描写得那么恬静、安闲,仿佛并非人间而是什么世外桃源,产生不同凡响的造诣,风格独具的诗风,正是他从小受佛学熏陶,对生活采取超然物外的旁观态度。其中,最使人倾倒的便是他作于“辋川别业”的佳作,诸如题为《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成自然,毫无造作之迹;闲适自得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独坐”写到“弹琴”,从“幽篁”写到“深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似乎平淡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全诗不用一典,淡淡随意数笔,将辛夷坞的幽景、清境,烘托于每一个读者面前。又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落日之余晖,陋巷之归畜,倚杖之野老,农家之荆扉,……形象逼真,如生栩栩,俨然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民俗图。再如《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初春的一派生机,通过鸠鸣、燕归,通过杏白、新历,通过伐木的“铎”,流泉的“潺潺”,跃然纸上,动人心弦。给人一种清幽、舒恬、愉悦的美感,真可说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艺术上的成就,令古今叫绝。

    王维在这一时期,除有大量的田园诗问世外,还独辟水墨渲染法山水画蹊径,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南宗画派。史载,其画“笔踪措思,参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阙,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他的这种绘画特色,与其诗的“空山深林,明月斜日,幽篁花草”,水乳交融在一起,达到前无古人之境界,深受时贤与后人之赞叹。

    终王维之一生,悉心于诗画之间。其诗,精词妙句,珠语横生;其画,丹青绝伦,自成一派。在当时的诗坛画界,光采耀目,成为田园诗派的杰出领袖,文人画派的“南宗”鼻祖。诚如宋代大家苏东坡所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画艺术,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刻下了划时代的一笔。

    从王维本身来讲,上述似乎应是他最终的归宿,他亦准备让自己的日后余生,终结在花间月下,空山静水之中。如是,他的一生将画上一个圆满如意的句号。然而,世事的发展,偏偏打破了他恬静舒适的归隐生活。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的“渔阳鼙鼓”,震碎了唐明皇的“羽衣霓裳”,泰极否来的唐王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胡马,饮马黄河,连连陷落唐之西、东二都,退隐田间却久负盛名的王维,被叛军强押洛阳,被迫接受伪职“给事中”。那年8月,安禄山摆宴凝碧池,命梨园诸工奏乐庆贺胜利。当被囚拘于菩提寺的王维闻此讯后,感愤不已,遂挥笔抒感,写下《凝碧》诗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前作管弦。”诗中充满亡国之痛,饱含思念朝廷之情。也就是这首诗,后来救了他的身家性命。

    安禄山之乱被平息后,重返长安的唐肃宗颁诏,凡投降安史伪朝的官员,一律定为死罪。王维虽属挟制,但也授受伪职,自在问罪之列。但有人将两京沦陷时王维所作《凝碧》诗呈于肃宗,肃宗读罢,百感顿生,有恻隐王维之意。加之,王维之胞弟王缙,追随肃宗颇紧,时正受宠于皇帝,他以请削自己刑部侍郎之职,替兄乞免。于是,肃宗赦免了王维之罪,贬谪为太子中元。

    侥幸活命的王维,虽躲过死罪一劫,但经过这场波折,他再也打不起为官的精神,向肃宗上表,提出“出家修道”的请求。但肃宗不仅不允,反而擢升他为中书舍人,拜给事中,后又转升尚书右丞。此时,年近花甲的王维,已是风烛残年,未几,卒于任上,时年整60岁。对于王维的死,唐代宗曾有评价,誉他为:“天下文宗,位历先朝,名高希代,执行周雅,长揖楚辞。”个中虽有过誉,但从艺术成就论,王维无愧于一代卓然大家。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