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四朝宰相 著名史家王溥

  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及北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宏著的王溥,既为国家之高官,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一生操劳,仕学两成,载名史册,垂范后世。

    王溥,字齐物,宋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系出太原王氏之分支祁县王家,家庭富庶,代为官宦。其父王祚久仕官场,为官三代,先后任后汉三司副使,后周隋州、商州、华州、颖州刺史,郑州团练使、宿州防御使等职。直至北宋之初虽年事已高,仍热衷官场与其子王溥同殿为臣。王溥见父亲皓首苍颜、颤颤巍巍,遂劝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殊不知竟遭父恶骂:“我筋骨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见《宋史·王溥传》)

    王溥,自幼喜读好学,才思颇敏。后汉乾元年(948年),年仅26岁便在科考中举进士第一,独占鳌头,任秘书郎。时藩镇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据河中、京兆、凤翔三州兵叛,后汉主刘知远派心腹爱将郭威讨伐平叛。郭威看重王溥才学,遂请调王溥从军,为他效力。平叛得胜后,郭威缴获一批朝臣与藩镇叛将的往来文书,便将这些朝贵名字一一记下,欲挨次查实严办。王溥深恐因此而扩大矛盾,便力谏:“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诊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见《宋史·王溥传》)郭威闻王溥言,遂想天下未安,形势飘摇,与藩镇叛将交通之朝臣未必都是反臣,如一一查询,势必朝廷不稳,于大局不利,王溥之谏远虑深谋,便立即采纳,由是对其愈加倚重,宠信有加。王溥也由一名随军文职,成为股肱之臣,追随郭威驻守邺城。

    后汉隐帝之末季,宠信酷吏苏奉吉之流,为政残暴,人人自危。郭威起兵邺城,取后汉而代之,建立后周,是为周太祖。水涨船高,早为郭威心腹的王溥,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此年是广顺元年(951年),王溥仅29岁。郭威临帝位仅三年,在这三年中,王溥可谓春风得意,年年晋升,逮广顺三年(953年)官累至中书侍郎、平章事,位列朝中宰相。及至郭威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仍望着服侍于旁的王溥说:“吾无忧矣。”

    王溥任国之宰相时,年方32岁,虽年纪尚轻,但洞悉天下大势,常有成竹在胸。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刘崇与后周叛将泽潞刺史李筠,兵合一处,乘周太祖郭威新死,大举南侵。刚刚登临帝位的周世宗柴荣,准备御驾亲征,但却遭到宰辅首相冯道的极力劝阻。朝中众臣见年高德昭的冯相意见明确,遂众声附和、同言相劝,皆云:“吾皇新继大宝,不宜亲征。”独有新任宰相王溥,力排众议,力主世宗亲征。世宗依王溥之见,亲率大军征讨泽潞,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不仅平息李筠之乱,收复泽、潞二州,而且重创北汉援军,兵至晋阳城下,大获全胜。待班师回朝,世宗大加褒扬王溥不随波逐流,有卓识远见,增封其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

    周世宗柴荣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马上皇帝,他志在扫平割据,结束五代,一统天下。登基第二年,即显德二年(955年),便决定兵伐泰州、凤州,只是由谁率军还在斟酌之中。身为宰相的王溥,佐助世宗精心运筹,竭力举荐精于用兵的向拱作统帅。世宗采纳王溥之荐,诏向拱为帅。讨伐泰、凤。向拱果然不辱使命,用兵神速,出击果断,很快凯捷班师。在庆贺胜利的君臣之宴上,世宗柴荣亲斟美酒赐于王溥,称赞他知人善任,并说:“为吾择帅戍边者,卿也。”(见《宋史·王溥传》)由是,王溥知人善任之名,传遍朝野。

    显德六年(959年),38岁的周世宗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方7岁继统,史称周恭帝。第二年,手握朝廷军事大权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伪传契丹入侵,集重兵在手,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恭帝之位而代之,建立北宋。赵匡胤称帝之后,为安定人心,避免节外生枝,仍然保留了王溥的宰相之职,不久又晋升他为司空,却免去其参加枢密院的兼职,采取明升暗降之伎,把王溥挤出决策核心。乾德二年(964年),也就是赵匡胤称帝四年之后,42岁正在精力旺盛之年的王溥,离开相位,任太子太保,数年后再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授封祁国公,直至去世赋闲近20年。这段位高无实职的岁月,使后世知晓,赵氏对这位博学多才,治世有方,连任两代四朝的宰相,是不太相信的。之所以在夺取后周之初的前几年还留住其位宰相,完全是出于稳定时局,笼络前朝旧臣,收揽人心的一种权宜之计,一但目的达到,时机成熟,则徒留其名,为之傀儡。

    综观王溥一生,26岁取状元,32岁为宰相,42岁为太子之师,56岁爵祁国公,从政20年,在宦海浮沉35年,正值才华和能力最旺盛的年代,却较早地凋谢,这正是封建社会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形象缩影。值得称道的是,王溥从仕35年间,得势时运筹国之大事,兼利天下,尽心竭力;失势时勤于治吏,遗益后世,硕果颇丰。他所著述的 《世宗实录》40卷,虽失佚无存,但从《烟画东堂小品》中,还可见到残本。那部流传于今的《唐会要》100卷,以及《五代会要》30卷,都成为遗世之宝,历经千载而不朽。

    需要补述一笔的是,《会要》作为历史上专载前朝典章制度的典籍,乃唐德宗时代苏冕首创,唐武宗时崔铉又曾进行续修,前后共80卷,但在苏、崔所修之《会要》均早失传之后,王溥所修《唐会要》100卷,便尤显弥足珍贵。尤其是 《五代会要》30卷,它成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之前,是据五代时期各朝实录分类编纂而成,是研究五代史,特别是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极高。王溥为官之时能服务于当代,而他所编修的这些史籍,则传之后世,为后来的各朝各代,乃至今日的史学研究,提供服务,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誉他为唐宋以来的史学大家,当之无愧。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