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代王刘恒

  西汉的第三位皇帝、第四位执政者刘恒,以“仁孝宽厚”、节俭朴质、为政清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之楷模。中国古代史上有西周的“成康之治”,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彪炳史册。所谓“文景之治”就是由文帝刘恒及其子景帝刘启共同创造的。分析这历史上的三个天下大治的年代,均出自天下大乱之后,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之初的前二、三代君主执政期。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时物发展的必然: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综观这三个天下大治的时代,三个王朝兴盛的端起,便有两个王朝(也可说三个王朝):西汉“文景朝”,李唐“贞观朝”,三个皇: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原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他们都曾在太原为王、从太原起事、长期生长于太原。这是巧合?还是什么?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史称“中子”。生于高祖五年(前202),卒于后元七年 (前157)。高祖十一年 (前196)七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授藩太原。依汉制,诸侯王国,有建制、有纪年、有相臣辅佐,实施世袭制,对中央王朝有相对的独立性,是藩篱中央的支撑。

    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史称薄太后,本是楚汉相争时魏王豹的侍姬。韩信井陉背水之战后,魏王豹败亡,薄姬沦为汉王(时刘邦尚未称帝,为汉王)织奴。刘邦“偶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入后宫。”(见《汉书·孝文本纪》)史称:“汉王四年欲幸 (薄姬)之,(薄姬)对曰:‘昨夜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但薄氏并非刘邦宠姬,所以未遭到吕后的忌恨。

    刘恒为代王时,年仅七岁,加之其母非帝之所宠,遂与儿子一同来到代国。西汉代地,地处北陲,是汉王朝与匈奴作战的主战场。身为代王的刘恒时时须防两个方面的挤压,一是来自于朝廷的监控,二是来自于敌国的侵扰。为保护自己免于遭受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窘境,刘恒母子低调处理自身的一切,与国中相臣和睦相处,身居俭朴,时时处处以国事为重,绝无骄横奢侈之行。晋阳古陶唐之俭朴遗风,晋赵文化开拓创新的传统,太原士民豪侠爽直的民俗,无一不时时影响着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代王刘恒。刘恒亦在母亲的教诲、相臣的辅佐下,发展生产,兴盛文教,使百姓安居乐业,使朝廷无忌放心。

    逮刘邦驾崩,国事操纵于吕后之手,惠帝刘盈懦弱无能,刘氏诸王和有功大臣,成为吕后把持朝政、打击异己的首当其冲者。于是,杀戮骤增,腥风多起,吕氏一族不可一世,汉室刘氏诸王、功臣等终日惶惶。代王刘恒为躲避吕氏倾轧,从国都晋阳徙居中都小县,韬光养诲,以弱示弱。吕后七年 (前182),在连连鸩杀赵王刘如意,“幽闭”赵王刘友,逼迫赵王刘恢自杀之后,又“使使告代王,欲徙赵王。”三位赵王或惨死于吕后之手,或终生被“幽闭”,赵王之位、赵国之地,成为汉初不祥的凶示符号。对吕后的所谓关照,年值23岁的刘恒,早已成熟练达,颇有城府,他不卑不亢,婉言谢绝,回禀吕后:“愿守代也。”对此事,《史记》、《汉书》、仅简记如此,别无注家另说。但《史记会注考证》一书却说:“父王不敢徙赵,使有畏吕后而自远”结果被太尉周勃轻而易举地平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能一日无君。在拥立谁为新国君问题上诸大臣出现分歧。《史记·吕后本纪》载:“诸大臣相与阴谋(不是贬意,意为私下商量)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而言,高帝嫡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之识。”意思是,当时作为代王的刘恒,之所以不去做赵王,是因为他深知吕后之残忍,是有意远离吕后的远见卓识。

    按理,汉之赵国,疆域大于代国,所处环境优于代国,对国家的影响重于代国,是刘氏诸王都企盼得到的地方。但是,此国颇受国家关注,所以一代一代的赵王,有善终者极少。刘恒不徙赵国之地,不争为赵王之尊,远比其它刘氏之裔,深谋远虑。他已有乃图自保、不作投火之蛾、远离危险的防危杜渐之能。

    也就是在刘恒婉拒:“赵王”之徙的同一年七月,吕后死,诸吕自知吕后之行背高祖所约,恐为大臣诸侯所诛,遂密谋叛乱,“代王方今高帝见子 (尚在世的儿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诸吕诛灭,少帝被诛在情理之中。”经过对刘氏诸王的比较、分析,不仅排除了梁王、淮阳王、常山王,而且也排除了吕后所立的少帝,理由只有两条:这些刘氏诸王本人不孝惠,母亲族系恶。只有代王刘恒“是高祖刘邦活着的儿子们中年龄最长者,以仁孝宽厚闻名,而且母亲家族也属谨良之辈。”于是,最终决定迎立代王为帝。

    刘恒以代王之位,得皇帝之尊,客观地讲,是由许多偶然的因素,而促成的必然结果。终其原因,首先是刘恒久居代地,谨慎从事,从不介入朝廷事务,所以能够躲过吕后执政时期对刘氏诸王的杀戮;其次是刘恒母子以弱示弱,韬光养诲,塑造了“仁孝宽厚”的良好形象,博得朝廷和代地的共识;第三刘恒个人的政治素养、政治行为和在代为政17年的成功历练。这些客观上迎合了周勃等汉初功臣诛诸吕之后,选择新帝保全自身的政治需求。

    刘恒为代王17年,17年的治代生涯,使他懂得了发展经济是稳定社会的最根本因素,所以他临帝位后,即修正汉初扶农抑商为农商并重的国策,以为农交田赋,商交税赋本没有什么本未之分,大大地发展了经济。代国地处北陲,与匈奴接址,加强军事建设是刘恒汉代的深刻感受,因此他为帝后,不断加强军备,尤其是在改善戍边将士的供给和扩大边将权利方面大为加强,实施“军功奖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的松宽政策,使边将安于效命。休生养息,一直是汉初基本国策,刘恒为帝后,进一步轻徭薄赋,实施治代的养民养赋政策,使汉王朝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

    作为“文景之治”的首创者,刘恒的历史功绩,尽载史册,因超出本传的时间上限,不再赘述。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