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宋初骁将呼延赞

  太原崛山围山下有个呼延村,呼延村得名于复姓呼延。追溯复姓呼延之源,本非汉姓,《汉书·唐颜师古注》:“呼衍,即今鲜卑姓呼延者是也。”再往古说,呼延姓起源于西汉,系出中国古代西、北部大漠草原地区少数民族匈奴部落。当时匈奴有四族,其一为呼衍氏族。在与汉朝的征战融和过程中,匈奴日渐衰落,一部南附进入汉王朝疆域,成为刘氏子民;一部西去融入欧亚大草原西部今欧亚诸国;一部北上首先融入鲜卑,后来与鲜卑一道融入中原汉族。呼衍氏族就是先融鲜卑,再与鲜卑一道融入汉的,后改称呼延氏的这一支。宋初骁将呼延赞,就是呼延氏的宋代传人,以骁勇有胆气,为国忘家,视敌如寇仇,闻名于有宋一代而载入史册。至今呼延村一带乃至大多数太原土著,都说呼延赞的祖籍就是呼延村。

    呼延赞,宋并州太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咸平三年(1000年),是北宋前三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的三朝老臣。世出将门之后,其父呼延琮效命于后周太祖郭威,官至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受父辈影响,呼延赞年轻时便从军军旅,充当骁骑士卒,从战士起步。由于轻生忘死,作战从不知后退,以枭猛著称,被马上皇帝赵匡胤看中,先后提拔为东班长、骁勇军使。

    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西讨后蜀,呼延赞在西川行营前军效命,追随前军都部署王全斌左右。时宋军从凤州(今陕西西凤县东北)南下,率先攻打后蜀北垂门户剑门关(今四川剑阁北)呼延赞身为三军先锋,所向披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身负数创,屡立战功,人呼“敢死将军”,深受主将王全斌青睐,因军功而补任副指挥使。

    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呼延赞在宋初统一全国的讨伐征战中,以嗜杀善战而被擢升为铁骑军指挥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屡负顽抗与契丹结盟的北汉割据王朝,呼延赞以铁骑军指挥使之职,再为讨伐军前锐。在攻打北汉国都晋阳城的血战中,呼延赞生死置之度外,拼力攻城,4次攻上城头,4次被守军击下,身负多处创伤,仍面不改色,颠扑复战,多次涉险,犹如愤怒之狮。亲临前敌指挥的太宗赵光义,目睹耳闻了呼延赞舍生取义的彪悍桀猛,深为爱慕,遂亲自召见,并厚赐金、帛,以资鼓励。于是攻城将士人人争先,个个奋勇,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宋军灭亡北汉之后,本应休整恢复元气,不应再战。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宋军诸将领,不顾兵疲马乏、军力不继之虞,纷纷向太宗进言,乘胜兵伐契丹,夺回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在决策之前,他们对太宗说:“自此取幽州,犹热王敖翻饼耳!”(见《续资冶通鉴·总495页》)。而呼延赞却审时度势,力排众议,针锋相对,提出相悖意见。他刻意对太宗说:“此饼难翻,言者不足信也。”(见《同上》)然而,此时的宋太宗也被平灭北汉之绩所陶醉,不听呼延忠告,挥师北上,分两路出击。结果被契丹打得大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仅此一例,足见呼延赞不仅是一个身先士卒、勇于血战的阵前骁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实战能力很强的军事指挥家。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迁升为马步军副都军头的呼延赞协助大将崔翰戍守定州 (今河北正定)。是时,契丹势强,西线战场“无敌将军”杨业新战死,宋兵畏辽如虎,斗志不扬。契丹骑兵挑衅无忌,常攻城掠地,不可一世。为力挽颓势,打击敌人气焰,呼延赞潜心研究攻守战法,献“轰图”于太宗。有一次太宗召见呼延赞,命他当场演武,呼延赞立即披甲戴盔,挥动大槊、铁鞭,并州四个儿子与他一齐上阵表演。一时间槊舞鞭挥,枪挑刀劈,直看得太宗眼花缭乱,连连赏赐白金、衣带。呼延赞遂借势要求太宗让他戍边,与契丹决一雌雄,以雪宋军失地败绩之耻。太宗亦擢升他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等职,长年戍边北垂,抗击契丹,保境安民。

    然而,呼延赞虽军旅生涯丰富,久经大战考验,属能征善战之将,却缺乏统帅诸将驾御人众之才,难为三军统帅。在冀州副都部署任上不久,遂改任辽州刺史。不久,又因其不识官场之道,不通吏事之能,只好重新任命他为都军头,只事行军作战,不再筹划设谋。真宗接位之后,呼延赞随其外出巡视,任行巡内外都巡检。时真宗大力提拔军官,各营将校闻讯,纷纷宣扬自己的劳功,表现自己的才干,有的甚至为晋升争宠吵闹。惟独呼延赞不争不闹,安于现任,真宗见状遂问其由。呼延赞表示:“为臣月禄几百上千,只用一半就足够了。我只考虑如何报国,不求升官进阶。我倒是怕享福过头,将来反会大祸临头。”说罢跪拜再三而退。

    综观呼延赞一生,有胆有勇,能征善战,尤长于阵前争锋,血战沙场。一旦与敌遭遇,准是冲锋在前,生死度外,恰如他平常所说:“愿与虏贼拼死于疆场”。他以身许国,为了勉励自己,在身体上刺青“赤心杀敌”几字,犹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一般。为克敌致胜,他特制了破阵刀、降鬼杵、铁折巾等与众不同的兵器,常在阵前血战中起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至于其性格,更是不同常人。儿子病重时,妄听人言说吃人肉可治愈,他便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为子医病,让儿子吃掉。教育子女亦不同常人,隆冬之际,仍用冷水给儿子洗澡、冲身,名曰:延应严寒。极为怪诞的是,他还命令妻妾儿女及家仆众人都在脸上刺字,以示对皇室的忠诚。直至全家跪求,才改为妇女刺字于臂,而男子刺字于耳后。他的几个儿子,一律在耳后刺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几个字。他的这些作法、行为,有悖常理,但个中却反映着直率、粗莽、忠诚和家传尚武的门风。

    咸平三年(1000年),一身征战、身创无数的一代骁将呼延赞无疾而终,他的事迹广传民间,遗存后世,千余年不绝。著名的通俗小说《呼延庆打擂》,评书《肉丘坟》、《金鞭计》,就是讲述、衍演呼延家族的文学艺术作品。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王继祖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