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斗南一人狄仁杰

  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易折易污者,在风急浪涌的宦海大多掀不起什么狂波巨澜,只不过多给后人留几声叹息。像屈原,像贾谊。大概狄仁杰的母亲既希望儿子能成国之栋梁,又不愿他在凶险的官场受折受污。所以,她在自家院中植下一株槐树。

    狄仁杰由明经及第步入仕途,在唐高宗时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数十年宦海沉浮,仕途坎坷,遭小人暗算受过冤,遇权贵诬陷降过职,但无论身处江湖,还是位列庙堂,他总是怀揣一颗系挂天下的赤子之心,体恤百姓,为国分忧,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在做并州法曹参军之时,同为参军的郑崇质奉命差使西北,可他的母亲年迈多病。“你如何忍心老母在万里之外为你担忧?”狄仁杰说完,便去进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远差。这让蔺仁基想到自己与同僚李孝廉往日的不和,顿觉羞愧难当,便主动去与李孝廉释嫌。每每提及此事,蔺仁基总是由衷赞叹:“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在大理丞任上,他一年判结数年积案,涉及一万七千人,一时名声大振,朝野推崇,就连后世的荷兰人高罗佩都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天授二年(691年),立周代唐的武则天召名高望重的狄仁杰入朝,授他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之职。女皇兴许想试探一下狄仁杰的贤愚,跟他说:“卿在汝南为官,的确颇有善政,可也有不少人说你的坏话,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当即回绝:“如果陛下觉得臣有过错,臣自当改正,陛下若觉得臣没有过错,则是臣的幸事;臣不知道那些中伤我的人还能与他们做朋友,所以不想知道他们是谁。”武则天听了点头微笑,心想:这才是宰相胸怀!

    武则天称帝后,她的侄子武承嗣踌躇满志,眼珠紧紧盯上了皇储之位,而他的图谋遭到了狄仁杰等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于是,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狄仁杰凭借自己的才智,死里逃生,被贬彭泽县令。但武承嗣并不甘心,他明白狄仁杰迟早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便再三再四跑到姑母面前,请求杀掉狄仁杰。武则天更明白,狄仁杰是国家栋梁,是她安邦治国的得力助手,便敷衍自己这个无德无才的侄子:“皇命已出,岂能更改?”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武则天再次把狄仁杰召回朝中,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重登宰相之位。此时,狄仁杰已年届九旬,他清楚自己时日无多,有两件事情死前必须完成:一件是重立李氏后人为皇嗣;一件是选一位可以担当大事的人入朝掌握要职。

    在立储问题上,武则天摇摆不定,立子还是立侄?她一直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劝她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武则天推托:“这是朕的家事,卿不必干预。”狄仁杰不卑不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一件事不是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且臣位居宰相,怎么能对立储大事袖手旁观?他见武则天似有所动,进而晓之以理:立子为嗣,陛下千秋万岁以后,可配享太庙;如立侄为嗣,臣还没有闻听哪个皇帝曾给姑母立庙。武则天终于感悟,听取狄仁杰的建议,迎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

    选定太子以后,狄仁杰又不失时机地将文能领袖群臣、武能统帅三军的张柬之推荐给武则天做宰相。正是这个张柬之,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率五百羽林军包围武则天的迎仙宫,逼迫女皇退位,还政李唐。这是后来的事了。

    久视元年(700年),94岁的狄仁杰病故。生前,他已将国家大事安排得妥妥帖帖,想必死得十分安详。狄仁杰死后,朝野凄恸,武则天泣不成声:“天夺我国老,天夺我国老,从此朝堂空也!”

    武则天是明君,狄仁杰是良臣;武则天开明,狄仁杰聪明。正是有了武则天这样的皇帝,狄仁杰才能一展身手,实现其政治抱负,最终促使武则天还政李唐;也正是有了狄仁杰这样的得力之臣,武则天才得以重振朝纲,安定天下。难怪后人称狄仁杰为唐室砥柱。

    一千多年过去了,太原城东南狄母当年栽下的槐树经历过无数风吹雨打雷劈电击,依然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民谚这样说。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刘云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6-28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刘云成太原名人系列总目录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