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刘歆,漫游晋地第一人

  早在2000年前,就饱览了晋地历史文化风光的,是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的撰写者——刘歆。

    刘歆与其父刘向,同为西汉后期文坛的“双子星座”。因其校点皇室秘书时,发现了《左传》并力主列入“学官”,触怒了众老臣;因而被远贬“五原”,即今内蒙古包头西的五原县。刘歆从河内(即今河南沁阳)北上太行山,足迹遍布山西南北,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纪实性 “述行赋”——《遂初赋》,“赋作”勾勒出一幅纵贯晋地全境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图”。

    刘歆的晋地之行,是从河内开始的。《汉书》载:刘歆“为河内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刘歆由河内郡徙五原郡,必须首登太行山,穿越天井关;故开篇云:“驰太行之严防兮,入天井之乔关”,登上高峻的太行山呀,跨过险要的天井关。“太行”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齐侯讨伐晋国,越过孟门关,登上了太行山。亦即管子所惊叹的:“悬车束马踰太行”。“天井关”的记载,最早见于 《汉书·地理志》:“高都……有天井关。”又见《汉书·成帝纪》:阳朔二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关的,千万不要滞留他们,以防生变。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前有天井泉三所,因而得名。刘歆笔下的天井关,正是此处。

    跨过由南而北、纵游晋地第一关“天井关”后,刘歆面北而兴叹:“舞双驷之优游兮,济黎侯之旧居。”驾着两辆驷马之车飞奔向前呀,就要穿越当年黎侯国的故地了。这里的“黎侯”即《尚书·西伯戡黎》记载:西伯周文王当年所讨伐的“黎侯国”。亦即《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所记:晋师灭赤狄潞氏,立黎侯而还。唐·孔颖达《正义》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黎侯,殷商时殷都朝歌西北部的、一个附属诸侯国,就是当今的长治地区;难怪黎城县驰名中外的工艺品“布老虎”,要冠之以“黎侯虎”的品牌!

    在进入黎侯故地之前,首先要踏上高都、长平的故土;故刘歆的笔触深情地吟唱道:“心涤荡以慕远兮,回高都而北征。剧强秦之暴虐兮,吊赵括于长平。”心潮涤荡而怀慕远方呀,由高都而向北方征行;有感于强秦的暴虐呀,凭吊赵括于长平。“高都”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西周策》,苏代对西周君说:又能为君得到高都这块土地。汉·高诱与宋·鲍彪均注曰:“高都,韩邑,今属上党。”《汉书·地理志》:“上党郡下辖有高都县。”高都是春秋战国时晋城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都命名的寓意是:登上高高太行山后的第一个都城,这是中原人们,登上太行山后的第一个憩息的驿站;再往前就是:拨动人们历史心弦的第一古战场:长平。

    过高都、吊长平后,就踏上了古老的、尧王大儿子丹朱的封地——长子;那是一块使炎帝发现、培植了五谷的沃土,在汉代又成为上党郡的“郡治”;它的芳名早就写在了历史的天幕上。刘歆畅怀而歌:“骛驷马而观风兮,庆辛甲于长子。”驾着驷马一路北上、尽情领略上党的风情,很快就到了周史辛甲的封地长子。《左传》云:“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长子为辛甲封地,最早见于刘向《别录》:辛甲,原为商朝的老臣,侍奉商纣王到了75岁,向其苦谏而不听,于是离商到周;召公与之交谈,以为是个贤者,就推荐给文王;文王亲自去迎接,任为公卿,后封于长子。由此可知长子在周时是太史辛甲的封地。长子县名有3000多年的历史,千年古县,当之无愧。

    长子北与屯留比邻,领略了长子的历史风情后,刘歆的车队又驰入屯留这块古老的土地:刘歆感叹道:“执孙蒯于屯留兮,教王师于余吾。”当年晋人拘捕孙蒯于屯留,刘康公帅王师讨伐戎人,在余吾被打得大败。原来《左传》载: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孙蒯在曹国肆意狩猎,曹人就将其拘留起来并羞辱了他;孙蒯大怒,使卫人石买率师讨伐曹国。当时晋为诸侯霸主,曹人将孙蒯诉罪于晋;到晋平公三年夏,石买出使晋国,晋人就将其“拘捕”于长子,然后又在屯留“拘捕”了孙蒯。这是“长子、屯留”两县之名最早的文献记载。另一历史事件为:《左传》成公元年(前590年),西周王季的儿子刘康公,讨伐戎人余吾氏时,被茂戎别种的余吾氏打得大败,屯留余吾即当年余吾氏的大本营。这就是春秋之时,演绎在屯留土地上,并载入了青史的两大历史事件。

    路过屯留后,刘歆车队就直奔襄垣、沁县而来。刘歆深沉地悲慨道:“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而作台。”驱车路过襄垣虒亭感慨不已呀,悲叹晋平公在这里曾修建豪华的虒祈之台。《汉书·地理志》云:“铜鞮县有上虒亭下虒聚。”上虒亭即今沁县东南十里段柳乡,下虒聚即今襄垣虒亭镇。《左传·昭公八年》(前534年)载:晋平公劳民伤财,在下虒聚修筑了豪华的虒祈之宫,使天下的诸侯都前来祝贺;而史赵子却感慨:这是件很悲哀的事。因为晋平公大兴土木,损伤了晋国的元气,晋国已开始显示出末世的光景。而500年后的刘歆路过这里时,面对当年虒祈之宫的遗址,仍然悲叹不已!

    过虒亭、越段柳后,刘歆的车队就进入了沁县的腹地;沁县古称铜鞮,于是刘歆又感慨万千:“怜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于铜鞮。”可怜历来末代君主都寄人篱下呀,吊唁晋靖公凄惨地流落、死亡于铜鞮。靖公是晋国的末代君王,三家分晋后,最后被流放到了沁县(一说屯留),且降为普通的布衣百姓,使晋国绝了祭祀的香火。晋国的历史大幕,就是在沁县的土地上谢幕的。刘歆身处西汉末,吊古伤今,比照衰晋,预感西汉王朝又要重步当年晋国的后尘。

    走过沁县,又驰入武乡境内,刘歆由地及人,联想起了当年晋国的两位贤臣:叔向、祁奚:“越侯甲而长驱兮,释叔向之飞患。悦善人之有救兮,劳祁奚於太原。”飞车越过武乡的侯田直奔祁县呀,有感于祁奚消除了叔向的灾患。庆幸善人总有善报呀,要凭吊祁奚这位“尚公”老臣于太原。侯甲一称胡甲,胡甲山在武乡县西北一百里,又名侯甲山,《水经注》曰:胡甲山有曲折的长坂坡,叫做胡甲岭,即刘歆《遂初赋》吟诵的“越侯甲”之句。

    越过武乡,进入了祁县的境界。祁县是当年晋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老臣祁奚的食邑,故刘歆就自然而然地追忆起了当年祁奚救叔向的又一次卓越的“尚公”行为,并表示到太原后一定要祭悼他。

    越过祁县,又进入了“古晋阳”。刘歆身临晋阳感慨万端:“憎人臣之若兹兮,责赵鞅于晋阳。”憎恶人臣之离心离德呀,责备当年赵简子筑城于晋阳。原来,晋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出于将来政治避难需要,赵简子高瞻远瞩修了晋阳城,成为赵氏家族的“避风港”。但是对此举,孔子是有非议的,故书于《春秋》:赵简子进入晋阳,是蓄意背叛晋君。人臣之罪,莫大于背叛;赵简子修筑晋阳城早有叛晋之意;最后的三家分晋之祸,实始于此。故刘歆自然要责备赵简子了。

    路过晋阳之后,刘歆的车队翻越代县的句注山,历经雁门关,长驱直入云中,即今之大同。即将离开晋地时,刘歆充满留恋地吟唱:“轶中国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厉。历雁门而入云中兮,超绝辙而远逝。”穿过中原大地的都城呀,又登上了凌厉险峻的句注山。历经雁门关再越过云中呀,滚滚车轮又远逝向边都五原。句注山,在山西代县西二十五里,即雁门山。《吕氏春秋》云:“天下九塞,句注其一。”当年汉高祖伐匈奴,逾句注,困于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河东记》释曰:句注以山形勾转,水势注疏而名,亦曰陉岭。刘歆越过雁门关,进入云中边塞,就折向了西北、位于河套中部的五原,最后到达了他上任的目的地。

    从晋城天井关,到雁北雁门关,再穿越云中,向西折向五原。故刘歆赴任的足迹,纵贯了山西南北。抚今追昔他的《遂初赋》,既寄寓了深厚的忧患意识,又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汉刘歆——当之无愧是漫游晋地第一人。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080429,本文作者:王建堂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9-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