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力群,新兴版画的奠基者

  他的人生经历坎坷而传奇

  他刻的《鲁迅像》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作为我国新兴版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力群的经历坎坷而丰富。他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郝家掌。一个“掌”字,尽显其小。然而,这个巴掌大的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并没有束缚住力群的理想,15岁的时候他便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尔后走出娘子关,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读书的力群,不仅受到了校长林风眠的油画和老师李苦禅的国画影响,更是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走上了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

    因参加当时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而被捕。出狱后,力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运动中,在此期间,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比较大,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鲁迅。

    1936年,力群通过曹白把自己刻的新作《鲁迅像》寄给了鲁迅,这幅作品不但得到了鲁迅的表扬,而且成为世界各国最多采用的鲁迅画像。

    194252日,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参加大会的一百多人,大都是延安文艺界的领导、知名作家和鲁艺的教员,力群作为其中一员,坐在第一排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也正是通过这次座谈会,解决了力群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和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这之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就成了他一生坚守的创作准则,而力群先生在1943年所刻的《毛泽东同志像》也得到了主席的认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回到山西,不但创办了山西省文联,而且创办了《山西画报》。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力群和绝大多数艺术家一样,饱受折磨,但他信念不改,坚持创作,难怪著名诗人艾青先生在参观完1980年力群先生的画展后曾动情地说:“力群同志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艺术创作生活的,他是和中国革命的新兴木刻一同成长起来的木刻画家,他的版画单纯、朴素、明快,就像木版上的抒情诗。”

  他的艺术追求高远而执著

  作品是让人看的,不应只放在档案馆里

    力群先生说:“没有没有立场的艺术,没有没有原则的艺术,艺术作品一定要有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艺术要真正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所有的作品都始终坚持了这样的原则。

    1933年的版画《病》正是用卧在床榻上的病人那茫然的眼神和干枯的手,深深刻画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而缘于他作品所表现出的进步思想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5年的木刻《抵抗》和1937年的作品《抗战》,是他用洗练的刀法、简洁的造型,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1962年的套色木刻《春夜》,描写的是宁夏一个农村公社办公室外景的写照。寒夜中,窗户透射出的灯光,梨树下停满的自行车,办公室门旁的播耧,这一切都反衬出室内人们共商春播大计的热烈情形。

    改革开放后,力群的创作思想更加自由,如1980年创作的《林间》就是用一把圆口刀完成的,那两只正在树干上嬉戏追逐的小松鼠,仿佛就是两个活泼伶俐的顽童,是一幅难得的赞美人生春天的作品。

    总之,力群的版画作品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且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中套色木刻《黎明》现陈列于英国陈列馆,《瓜叶菊》存于前南斯拉夫博物馆,《林间》为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他的木刻作品曾先后在原苏联、法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展出。正因为如此,力群对现在的一些版画家所表现出的无原则的抽象艺术颇为不满,他认为一幅好的版画一要老百姓看得懂,二要画是很美的,三、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要很感动人。也正缘于他对人生信念和艺术宗旨的坚守,使他对文艺界产生的种种复杂的矛盾和现象,从不回避也绝不盲从。

    2004623日,山西省档案馆派人去北京拜访力群,希望他将自己的作品、文学手稿、日记等存放在山西档案馆。力群听了,先说:“我的书可以捐赠给你们保存。”接着又说:“彦涵、古元现在都有了自己专门的版画陈列馆,我还没有。谁给我建‘力群版画艺术作品陈列馆’,我最后将东西交给谁。”

    原来,在力群看来,“建在档案馆里不公开,作品是让人们看的。”

  他的人格魅力让家乡人民深受感动

  普通的乡村医生也能够得到他的题字

    力群离开家乡70多年,不但乡音未改,而且他的书画、著作、与家乡人的合影在灵石随处可见。家乡很多人有他馈赠的版画、国画。力群为家乡的好多人题字,为家乡的好多书籍题签,为家乡好多建筑物题匾,总是有求必应,不计报酬。《灵石文史》就是力群题写的刊名。政协最近编辑的《灵石人文六十年》和好几本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丛书的书名也都是力群题写。

    一次,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来到县书画协会,拿出力群给他画的像和给他的题字让大家观赏,其自豪之情写满了脸上。据他说,他还藏有力群馈赠的版画。

    据《灵石文史》编辑王俊才说,力群给编辑部的每一封信都是亲笔书写。信皮上还不忘注明“挂号”二字。2006年,《灵石文史》刊登了一篇关于崇宁堡力群美术馆的文章,由于编辑疏忽,错了两个字。力群阅后,马上写来了亲笔信,及时指正了错误。

    曾经,通过朋友的介绍,力群答应为王俊才写一幅字。可是,好长时间王俊才都没有收到。一打听才知道,字先生早就写好了,可他自己不满意。于是,先生就将那幅字挂在窗头,每日观察,等找到不足,好重新写。先生的严谨和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他的晚年生活宁静安乐

  96岁的他还在作画写字

    晚年的力群身体硬朗,80多岁的时候,还打网球。96岁的时候,他还作画、写文章、出书。上下楼梯从不用人搀扶,读书写作木刻不用放大镜。难怪先生常说,“愿我的生命从90岁再发新芽”。2008年,先生的《余晖集》《客居澳洲日记》由中国现代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封面他亲自设计。先生在《余晖集》的前言里这样写道:这本《余晖集》是继《晚霞集》之后的最后一本文集了,因为我今年已96岁,不可能再有什么写作。谁料,不到半年,先生的《客居澳洲日记》又问世了。

    总之,晚年的力群,除了难以割舍的木刻创作外,又在宣纸上笔耕墨耘,而且,身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他还发表并出版了不少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

    一次,96岁高龄的先生读了《乡土文学》上发表的灵石作者的5篇小说,他很快便写了评论发表在《乡土文学》上。他对家乡的牵念无法不令人感动。最有意思的是,晚年的力群十分关注家乡的变化,电视里一有关于山西的内容,老人就坚决不让换频道。

    对家乡的热爱,使晚年的力群决定把自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00多幅捐赠给灵石县政府。

    为了妥善保管这些作品,当地民营企业家吴靖宇准备投资五百多万,在王家大院崇宁堡里,建立一个1200平方米的力群美术馆。建成后的力群美术馆将实行企业投资、政府管理的经营模式。“生于山谷,徙于乔木”,是力群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晚年的力群安居的寓所远离喧嚣的都市,前有果园,后倚燕山。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熟悉的乡村景象令老人十分快意。

    先生年龄大了,常常考虑自己的最后归宿。百年之后,先生愿魂归故里。在好多场合,先生都表达了这个愿望。在先生心里,他永远是灵石的力群,山西的力群。

  本报记者 刘剑 综合整理

  本版文字在整理过程中,受到中共灵石县委宣传部的支持,特此感谢!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9-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